❶ 卡洛斯一世的头衔
查理(卡洛斯、卡瑞尔、卡尔、卡洛、夏尔),托上帝鸿福,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永远的奥古斯都、罗马人民的国王、意大利国王、全西班牙人(卡斯蒂利亚、阿拉贡、莱昂、纳瓦拉、格兰纳达、托莱多、巴伦西亚、加利西亚、马略卡、塞维利亚、科尔多瓦、穆尔西亚、哈恩、阿尔加维、阿尔赫西拉斯、直布罗陀、加那利群岛)国王、西西里国王、那不勒斯国王、萨丁尼亚与科西嘉国王、耶路撒冷国王、东与西印度群岛国王、奥地利大公、勃艮第公爵、布拉班特公爵、洛林公爵、施蒂里亚公爵、卡林西亚公爵、卡尔尼奥拉公爵、林堡公爵、卢森堡公爵、海尔德兰公爵、符腾堡公爵、阿尔萨斯领地伯爵、那慕尔藩侯、弗兰德伯爵、哈布斯堡伯爵、蒂罗尔伯爵、戈里齐亚伯爵、巴塞罗那伯爵、夏洛莱伯爵、阿瓦图伯爵、勃艮第-普法尔茨伯爵、埃诺伯爵、荷兰伯爵、聚特芬伯爵、鲁西永伯爵。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
哈布斯堡家族
出生于:1500年2月24日逝世于:1558年9月21日 统治者头衔前任:马克西米连一世罗马人民的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19年—1556年(1530年加冕)继任:斐迪南一世奥地利大公施蒂里亚公爵卡林西亚公爵克拉尼斯卡公爵蒂罗尔伯爵1519年—1521年前任:斐迪南二世阿拉贡国王巴塞罗那伯爵巴伦西亚国王马略卡国王鲁西永伯爵那不勒斯国王西西里国王撒丁尼亚国王1516年—1556年菲利普二世前任:卡斯蒂利亚的胡安娜卡斯蒂利亚国王莱昂国王纳瓦拉国王1516年—1556年前任:美男子腓力布拉班特公爵林堡公爵卢森堡公爵阿图瓦伯爵弗兰德伯爵埃诺伯爵荷兰伯爵泽兰伯爵勃艮第-普法尔茨伯爵那慕尔藩侯1506年—1555年
❷ 卡洛斯一世的主动退位
1555年在击溃新教诸侯的最后努力失败后,查理五世就开始淡出朝政。鉴于其领土太过广大分散,他将国土分由弟弟斐迪南与儿子腓力继承。
他把自己的个人帝国——西班牙和低地国家给了儿子腓力二世;把奥地利大公与神圣罗马帝国分给了弟弟斐迪南一世(1555年10月25日禅让尼德兰王位给腓力;1556年1月16日禅让西班牙王位给腓力;1556年9月12日禅让神圣罗马皇帝帝位给斐迪南)。
腓力二世继位后,继续进行西班牙与法国的战争,先后在皮卡第的圣康坦战役和格拉沃利讷战役击败法军,俘虏了法国大元帅蒙莫朗西。查理欣喜于儿子的胜利,写信对腓力二世说:“干的好我儿,接下来你可以向巴黎进军了!”但腓力却回答说:“可是我需要更多的钱。”于是在1559年,资源耗尽的两国签署《卡托-康布雷齐和约》(不久先后宣布破产,抵赖国债),永久确认西班牙在意大利的主权,并彻底结束了从1494年开始的意大利战争。
查理五世的晚年是在西班牙埃斯特雷马杜拉的尤斯特修道院度过。他可能患上了神经系统疾病。查理五世死于1558年,在他生命的后20年中,他一直受到痛风的折磨。
❸ 卡洛斯一世的广大领地的主人
查理五世是哈布斯堡王朝身于哈布斯堡家族的腓力一世与卡斯蒂利亚的女王胡安娜(疯女胡安娜)之子,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与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一世的外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和勃艮第女公爵玛丽的孙子,生于根特,在低地国家被抚养长大。他童年时的教师是乌得勒支的艾德里安(即日后的教皇哈德良六世)。
查理五世的具体国籍很难说明。从父方来看,他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一员,但他不是纯粹的德国血统。他的母亲是西班牙人,西班牙也是他的帝国的核心,但他在西班牙却经常感到自己是个外来者。他的母语是法语,那是他长大的地方“低地国家”(包括今天的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和法国的北部-加来海峡大区)的贵族们通用的语言,然而法国正是他终生的敌人。
查理于1506年(他的父亲死于那一年)继承了低地国家和弗朗什孔泰。当他强悍的外祖父斐迪南二世在1516年去世后,他成为一片巨大领地的拥有者,这片领地包括他母亲的卡斯蒂利亚和斐迪南二世统治的阿拉贡、纳瓦拉、格拉纳达、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以及整个西属美洲(在他统治时期,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由于征服墨西哥和秘鲁又扩大了好几倍)。他刚抵达西班牙就不得不与争取自治的城市作战,一些西班牙贵族则对他在卡斯蒂利亚为一些佛兰德人安插官职感到不满。最终所有的反抗都被他压服,一个顺从而强大的西班牙构成他日后在欧洲驰骋的基础。他持续拓展西班牙的绝对君主制,并以之建立称霸基督欧洲的西班牙帝国。
1518年卡斯蒂利亚议会宣布承认查理五世为国王,但向其提了一系列要求,如学习西班牙语等。
在祖父马克西米连一世去世后,查理又得以继承哈布斯堡家族在奥地利的产业。通过向选帝侯行贿等手段(得到德意志银行世家富格尔家族的资金支持),他在1519年打败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的竞争,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❹ 胡安·卡洛斯一世的人物故事
1938年出生在意大利的罗马的他,在出生的时候,祖父阿方索十三世已经流亡海外 。阿方索十三世是西班牙内战前最后一位国王,他当政的时期,世界和西班牙政局都在激烈动荡。他竭力使西班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维持中立,却无法应对十月革命对本来已经岌岌可危的国内局势的冲击。事后,历史学家说,在那个时候,西班牙只有“军队和无产阶级的对决”。这也是此后西班牙内战对决的基本阵营。
史家公认,他确实是想避免西班牙的更多流血冲突。可是,他在位的后期,西班牙已经是暴力冲突的流血之地。他能够做的,也就是洁身自好,让自己的手上不再更多溅上西班牙人的鲜血。而作为一个君主,这等于是在承认,自己无力面对和处理国家的混乱。阅读西班牙历史,对欧洲君主制传统会有更多了解。无疑,君主把国家看作是“自己的”,可是,从另一面说,这种传统也意味着,国王必须“爱自己的子民”,这是国王的责任。
在局面终于面临崩溃的时候,1931年,阿方索十三世选择了引退,出国流亡。历史书上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在最后时刻,他手下官员报告说要惩处抓住的反国王人士,阿方索十三世说了一句被载入史册的话:“我再也不要看到流出一滴西班牙的血了。”面对上个世纪最初20年里左右翼思潮涌入西班牙,在那块炙热干旱的土地上形成互不相让的冲突局面,面对暴力和混乱,阿方索十三世出走后还说过另一句被载入史册的话:“我再也不爱我的人民了!”这句话所传达的绝望,大概只有王族能够真正理解。
在他离开的时候,他看到了旧制度下君主的悲哀。临离开王宫的时候,他手下的人对他说,在外面大厅里,有将近50个人在那里等候着和他告别。宫外的局面已经非常危险,他非常感动地说,我一定要见见他们,竟然还有人冒如此危险前来告别。当他走进大厅,他发现,那都是宫中的仆人和厨娘,还有这些人的家属甚至孩子们。当他是一国君主时,围绕在他身边的显贵们,一个都没有出现。他回到自己房间的时候,发青的嘴唇一直在颤抖。
阿方索十三世流亡法国又转到罗马,直至去世,再也没有离开。欧洲的王室有一种说法,就是王室应该是游走的,你必须深入自己的民众,让百姓了解你,你也了解自己的百姓。而胡安·卡洛斯一世的家族是被迫流浪在外。阿方索十三世的儿子,胡安·卡洛斯一世的父亲起初想住在今天以电影节闻名的法国戛纳,可是,不久西班牙内战爆发,在西班牙共和政府的压力下,法国政府迫使他们离开。他们先到意大利的米兰,然后转到罗马。胡安·卡洛斯一世就在这个时候出生,正是西班牙内战的后期。给他施洗的是一个红衣主教,也就是后来的教皇皮乌斯十二世。西班牙内战后,意大利在法西斯墨索里尼带领下又开始备战,环境凶险。他的父母后来去了葡萄牙。虽然流亡在外,胡安·卡洛斯一世似乎从一出生就在西班牙的氛围里,他的父亲就是一个王子,他长在一个王子的环境里。不论他的家在哪里,父母身边永远围绕着许多西班牙人,其中不乏王室支持者。他从小是听着许多西班牙的真实故事长大的,而这些故事又常常带着暴力和血腥。做皇后的祖母告诉她,在她的婚礼那一天,一个无政府主义者如何朝她的马车扔上一束鲜花来,而鲜花里包裹着一个炸弹。于是,新婚的白色衣裙溅上了马儿和车夫的血。当然,还有祖父阿方索十三世离开西班牙的故事。
多少年后,胡安·卡洛斯一世曾经被问到,你是在什么时候觉得自己是个西班牙人的。沉稳的国王突然有点激动,他说,我躺在襁褓中,耳边听到的就已经满是西班牙、西班牙了。 在胡安·卡洛斯一世眼中,佛朗哥是个明白人,完全知道在他死后西班牙绝不会维持不变。对于作为他的权力继承人的“国王”位置,他也并不认为是旧制度下的绝对君权。胡安·卡洛斯一世也明确表明,在他执掌西班牙之后,他要实行民主制度。在去世之前,佛朗哥逐步向下属转移权力,他的部下也开始尝试对于新闻自由等立法的尝试。可是,独裁体制本身,以及地下反对派和地区独立运动的冲击,往往使得任何改革都处于进两步退一步的摇摆中,不可能有本质的转折。在佛朗哥病危的时候,胡安·卡洛斯一世去看他,佛朗哥拉住他的手,用力握住说:“陛下,我对您唯一的请求是维持西班牙的团结。”在表面上看,佛朗哥似乎留给他一个完整的西班牙,在他的统治下,西班牙人似乎是“团结的”,可是,胡安·卡洛斯一世清楚地知道,这个团结只是一个假象。因为,处于另一端的西班牙人并不能发出自己的反对声音。在那一端,有流亡海外的左翼政党,有在高压下如火山间歇喷发的区域独立运动等等。在高压撤出的那一刻,很可能立即分崩离析。
独裁政治与生俱来的问题,就是权力的滥用,独裁政治下有太多的侵犯人权的残酷事件发生。独裁政治的另一个问题,哪怕是明白自己只是一个过渡政权的独裁者,仍然本能地害怕权力的退让,因为手上沾染的鲜血太多。因此,即便是明白的过渡者,也往往把过渡时期的长度定为自己生命的长度。这都是具有民主思维的胡安·卡洛斯一世所无法认同、甚至常常感到难以忍受的,虽然他比其他任何人更理解佛朗哥的复杂处境。这也是他和佛朗哥在感情上始终无法真正走近的根本原因。试图提前脱离这种独裁困境的一个尝试,是以明确的对独裁者不予追究的承诺,来换取他早日交出权力,换得国家的早日解脱。这就是智利对皮诺切特的做法。皮诺切特是一个和佛朗哥十分相近的独裁者。智利人民让皮诺切特在独裁执政17年后提前交出了权力。可是,智利对皮诺切特处理的后续发展证明,这样的做法显然还是具有极大的争议。最后开始试图起诉皮诺切特的正是后来民主化以后的西班牙。
在这样的独特处境下,胡安·卡洛斯一世学到了“观察、倾听、自己保持沉默”。1974年,胡安·;卡洛斯一世对一位历史学家说:“我要做一个现代的国王,维护国内和平,否则任何进步、任何发展、任何公正都是不可能的。而目前我还不能有任何作为。”佛朗哥的统治维持了40年,在胡安·卡洛斯一世看来,变化应该可以更早到来,后期的佛朗哥其实是在浪费他和西班牙人民的时间。然而也由于他对佛朗哥的更多了解,在胡安·卡洛斯一世成为国王以后,人们注意到,他从来不在公众面前批评佛朗哥。 2007年11月10日第17届伊比利亚美洲国家首脑会议闭幕。出席峰会的各国首脑当天分别进行闭幕发言。查韦斯发言中提到西班牙前任首相何塞·玛丽亚·阿斯纳尔时,称他是“一名法西斯分子”。“法西斯分子不是人,相比之下,一条蛇更像人,”查韦斯用他一贯的尖刻口吻说。
查韦斯的攻击性言辞招致西班牙现任首相何塞·路易斯·罗德里格斯·萨帕特罗的不满。轮到萨帕特罗发言时,他要求查韦斯尊重其他国家领导人,在言词中讲究点外交艺术。“前首相阿斯纳尔由西班牙人民主选举产生,是西班牙人的合法代表,”萨帕特罗说,“乌戈·查韦斯总统,我认为对话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尊重与被尊重,我们应该避免辱骂。”
萨帕特罗的发言引来下面一片掌声。查韦斯几次想反驳,但他面前的话筒处于关闭状态。看到查韦斯跃跃欲试的样子,坐在萨帕特罗旁边的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再也按捺不住。年近70的老国王指着查韦斯喝道:“你啊!”(¡Tú!)查韦斯依然故我,胡安·卡洛斯俯身向前,转头望住查韦斯道:“为什么你不闭嘴?”西班牙语中,“你”一词的使用对象通常是用于朋友,家人或小孩,在其他情况,可以被视为侮辱。查韦斯和萨帕特罗稍稍注意他,依样持续地争论,毫不在意胡安·卡洛斯的话,但此事被报道以后,这句话广为流传,一夜成名,网络爆红,大众吹捧,被恶搞为电话铃声、域名、比赛口号、T恤标语、YouTube的视讯等等。
稍后,尼加拉瓜总统丹尼尔·奥尔特加抨击西班牙干预该国选举,并抱怨在尼加拉瓜活动的西班牙能源公司后,胡安·卡洛斯怒气冲冲离开了会议厅。这一事件是史无前例的,因为胡安·卡洛斯从来没有在公众面前如此展现愤怒过。
❺ 卡洛斯一世的与法国和土耳其的战争
查理五世把法国和奥斯曼帝国视为在欧洲仅有的需要认真对待的对手。为争夺意大利和有争议的勃艮第领地,他与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进行多次战争(1521年-1525年,1527年-1528年,1536年-1538年,1542年-1544年)。1525年查理五世在帕维亚之战中俘虏了弗朗索瓦一世,并迫使他签署了1526年马德里条约,在这份文件中法国承诺放弃对意大利北部的要求。然而弗朗索瓦一世被释放之后立刻让巴黎议会宣布马德里条约非法,因为它是强迫签署的。之后查理五世为了打击法国,几次和英王亨利八世结成同盟,让英军从西面骚扰法国。他甚至在1554年安排儿子腓力二世与英国玛丽女王结婚,促使英西联军合攻法国,却导致英国失去欧陆最后的据点加来(被法军的优秀统帅刀疤的吉斯攻取)。
1526年弗朗索瓦一世与教皇克莱芒七世缔结科涅克同盟,联手发动反查理的科涅克同盟战争,当弗朗索瓦一世撕毁与查理五世的马德里条约时,教皇以上帝的名义认可条约无效,给予弗朗索瓦一世神圣的加持。作为报复,查理五世1527年再度派军侵入意大利,包围罗马。因为主帅意外死亡,西班牙军队在暴乱中焚掠了罗马并掠走了教皇,是为罗马之劫。此后一百年内,教宗常常受到西班牙国王的压力和巨大影响(西班牙正式在意大利称霸),使其无法批准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离弃查理的姨母阿拉贡的凯瑟琳,逼使亨利八世在1533年发动宗教改革。
1529年法国在兰德里亚诺战役被西班牙再次击败,正式放弃米兰予西班牙;教宗更与查理签署巴塞隆那和约,结束科涅克同盟战争并建立更和谐关系。西班牙正式成为天主教的保护者,而查理被教宗加冕为意大利国王(伦巴第)。 奥斯曼帝国是另一个甚至更令人畏惧的敌人。土耳其的军事机器极为强大,其海军控制着地中海。从1526年开始,查理五世与苏丹苏莱曼一世(立法者)进行激烈的争斗,争夺的目标是1526年国王战死后的匈牙利王国,造成匈牙利的三分。为了对抗奥斯曼帝国,查理五世在1529年维也纳之围以后,尝试建立哈布斯堡-波斯同盟,获得一定的成效。1535年查理五世在突尼斯取得了一次关键的胜利,然而1536年弗朗索瓦一世与苏莱曼一世结成反查理五世的同盟,并占领萨伏依公国。尽管弗朗索瓦一世于1538年被说服签署一项和约,他并没有放弃和土耳其人结盟的想法,也没有归还萨伏依(法国一直到1559年才归还萨伏依公国)。
1542年弗朗索瓦一世再次与奥斯曼帝国联合。查理五世则与亨利八世联盟(1543年),并且迫使弗朗索瓦一世在隔年(1544年)签署了克雷皮昂莱奥诺瓦和约。查理后来与奥斯曼帝国达成妥协(1547年),双方都想从庞大的战争开支中脱身,但是势弱的查理必须每年向苏丹缴纳三万杜卡特金币,以换取和平(条约并规定查理只能在苏莱曼一世面前自称西班牙国王,不能使用有“凯萨”意涵的皇帝,以表示苏莱曼才是至高无上的凯萨)。
但是,西班牙仍然未得和平。1547年,对查理深怀怨恨的法王亨利二世登位,不久就再与西班牙发生冲突,法军占领了西北方的三个主教区。为了夺回梅兹主教区,1552年查理亲率六万大军围攻梅兹,但他却被守城主将刀疤的吉斯羞辱,补给困难与疲病交加,迫使查理于1553年1月惭愤撤军,死伤兵数将近四万人。这一次战役的失利,对晚年不堪病痛的查理更是雪上加霜,促成他在两年后的退位。
❻ 卡洛斯一世的查理五世与美洲
1523年,查理五世授权圣多明各法官艾利翁探查今日美国卡罗来纳州一带的陆地。后者在当地建立了欧洲人在美洲的第一个殖民点。1550年查理五世在巴利亚多利德召开会议,讨论对美洲印第安人残忍地使用武力是否有违道义。
在商业方面,卡斯蒂利亚帝国的早期表现不好。其殖民扩张,的确刺激西班牙的贸易和工业,并且让一些大城市发展,但到了1546年,当时墨西哥萨卡特卡斯和上秘鲁(今玻利维亚)波托西的大银矿开业,卡斯蒂利亚及其王室因此从航运得到大量白银,以之为不断增加的主要收入。
在新大陆开拓殖民地的西班牙征服者当中,最成功的西班牙殖民者领袖,可能是埃尔南·科尔蒂斯。他带领一支小军队,并同时有大约二十万名美洲原住民的支持,于1519至21年间征服强大的阿兹特克帝国,将墨西哥纳入西班牙帝国版图,作为建立新西班牙的基础。此外,1530年代佛朗西斯科·皮萨罗征服印加帝国,后来更成为秘鲁总督,可说是同等重要。征服墨西哥后,黄金城市的传言(北美洲的基维拉和西沃拉Quivira、Cíbola;南美洲的黄金国El Dorado)引起更多远征活动,不过很多都空手而回;即使找到城市的人,都发觉所得的比预期少得多。
西班牙在新大陆上的扩张,让查理五世说出了举世闻名的豪语:“在我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
❼ 卡洛斯一世的反对宗教改革
查理五世为天主教奉献了全部忠诚乃至狂热。他是宗教改革运动的激烈反对者,并企图建立一个“世界天主教帝国”。1521年,查理五世以皇帝身份传唤马丁·路德参加沃尔姆斯宗教会议(许诺保证路德的人身安全)。他在这次会议上宣布路德及其追随者为非法(1521年沃尔姆斯敕令)。
1524年有鉴于德国爆发农民起义而新教诸侯组成了施马尔卡尔登联盟,查理五世决定把德意志事务交给弟弟斐迪南(即日后的斐迪南一世)全权办理。
1545年天特会议(特伦特公会议)的召开宣告了欧洲天主教势力反对宗教改革的浪潮的开始。查理五世决心惩罚德意志的新教王公。1546年查理五世与施马尔卡尔登联盟开战。在施马尔卡尔登战争的第一阶段(1546年-1548年)他打败了萨克森选侯约翰·腓特烈,并将投降的黑森伯爵(慷慨的)腓力一世监禁起来(1547年-1552年)。然而,他先胜后败。新的战事于1552年爆发后,查理五世遭到一系列失利,遂与诸侯签订1555年奥格斯堡宗教和约。
❽ 为什么费利佩六世的爸爸不是费利佩五世而是胡安·卡洛斯一世
费利佩是名字,六世是指以前还有过五个也叫费力佩的国王
❾ 胡安.卡洛斯一世号具体来说是航母还是两
来看看网络的简介吧
胡安·卡洛斯一世号战略武力投送舰(英语:Juan Carlos I Strategic Projection Ship)是西班牙海军的一艘融合了轻型航空母舰与两栖攻击舰功能的多用途军舰。
本舰具有直通飞行甲板和舰艏的滑跃甲板,适合舰载机的垂直或滑跃起飞和垂直降落,可适应鹞式战斗机以及未来的F-35战斗机的起降。该舰将优先地作为航空母舰使用,特别是在西班牙金融和经济困境中退役了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航空母舰之后,将接替其航母职责,该舰得名于西班牙前任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
所以它既是航母,也是两栖攻击舰,反正看任务需求,要是对空对海作战,全部上垂直起降战机就是了,要想登陆用,换成直升机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