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真主党
扩展阅读
香港罢医 2025-09-11 15:43:27

真主党

发布时间: 2021-09-08 17:10:14

『壹』 以色列与黎巴嫩冲突原因

黎巴嫩真主党与以色列的恩怨

黎巴嫩真主党成立于1982年,它是穆斯林什叶派政党,是黎巴嫩的第一大党。真主党主张消除美、法在黎巴嫩的影响,迫使以色列军队撤出黎巴嫩;通过武装斗争,解放阿拉伯被占领土;帮助难民早日返回家园。长期以来,哈马斯和黎巴嫩真主党武装互为盟友,相互支援,联系密切。

真主党有一个军事机构,专门负责游击队员的招募、训练和制定军事计划。游击队的训练营有两个,一个在贝鲁特南郊,另一个位于贝卡谷地。真主党对队员的训练不亚于正规部队,其中有射击、格斗、侦察、过障碍物、埋设炸药等军事训练,还有军事理论学习,训练时间一般为3个月。据报道,真主党人数超过5000人,其主要重型装备为大炮和卡秋莎火箭炮。
黎以边界浓烟四起
美国的角色

“真主党”是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后于1982年创建的一个什叶派穆斯林游击队组织。真主党建立之初曾得到伊朗革命卫队的大力支持,最初的目标是将以色列从黎巴嫩领土上赶走,并建立一个类似伊朗神权统治的伊斯兰国家。外界普遍认为真主党游击队在1983年制造了震惊世界的美国海军陆战队驻贝鲁特军营爆炸案。那次爆炸造成241名美军士兵死亡。从1982年到2000年,黎巴嫩真主党对占领黎巴嫩南部的以色列军队发动了游击战。在以色列军队于2000年5月撤出该地区后,许多黎巴嫩人和阿拉伯世界都称赞真主党取得了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的首次军事胜利。另外,真主党多年来一直在建设学校、医院和社会服务部门,这使得它赢得了广泛的政治支持。美国认为黎巴嫩真主党是个恐怖组织,但到目前为止,尽管面临美国压力,但欧盟仍未宣布真主党是恐怖组织。

附:

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6月—9月):又称黎巴嫩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出兵占领黎巴嫩1�4的领土,袭击黎巴嫩境内的巴解组织及其武装力量,并与在黎的叙利亚军队交战。

参考资料:http://news.qq.com/zt/2006/lbirl/

『贰』 以色列为什么要打黎巴嫩

几大原因:
1,以对黎抓走以士兵的报复;
2,对黎巴嫩为伊朗和巴勒斯坦转运武器、经费不满;
3,害怕伊朗核计划实施,想通过以黎之战迫使伊朗参战,然后找借口打破伊朗核计划。
4,黎巴嫩宣战的目的是声援哈马斯,缓解盟友伊朗和叙利亚目前在国际上的压力;
5,美国背后的默

『叁』 车臣武装、塔利班、真主党哪个更能打

野战塔利班最强,巷战车臣最强,游击战真主党最强

『肆』 以色列 黎巴嫩 珍珠港

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称:将攻击黎巴嫩的基础设施,会令黎巴嫩方面“非常非常痛苦”

背景

黎巴嫩真主党

黎巴嫩真主党是穆斯林什叶派政党,在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期间成立,得到伊朗资助。它曾将以色列部队驱逐出该国南部,在阿拉伯世界名气大增。20世纪90年代初,真主党与叙利亚结成联盟,在黎南部地区拥有装备精良的民兵约2.5万人。真主党的命运在许多方面与叙利亚唇齿相依。真主党也加紧改变自己的游击队形象,开始涉足主流政治。他们还有自己的医疗诊所、报纸和电视台。

黎以关系

自以色列2000年从黎巴嫩撤军以后,它与真主党武装的冲突几乎没有停止过。双方经常展开大规模的袭击和报复性反袭击。

以色列在遭受袭击后却一反常态地采取了较为克制的态度,仅对真主党方面进行了强烈警告和低烈度的报复,再次说明了黎以关系及中东局势的复杂性。一方面,以色列受到了美国的强大压力,表示要进行精确打击,避免冲突的升级;而真主党背后的伊朗和叙利亚也要求其保持镇静,避免自己与美国关系的进一步紧张。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美国结束伊拉克战争以来,正在寻找下一个打击对象,而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一直与美国和以色列为敌,也被美国政府视为“铁定的恐怖组织”。面对美国的强大压力和伊拉克的教训,真主党武装正在悄悄地改变策略,不再宣称将对美国目标发动袭击。

事件

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12日称抓获两名以色列士兵。

稍后,以色列国防军证实确有两名士兵失踪,因而当天下午进入黎巴嫩境内搜寻失踪士兵并轰炸了黎巴嫩境内目标。

两名士兵被抓

黎巴嫩真主党在一份声明中说:“为了履行解救囚犯和在押者的义务,抵抗力量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边界抓了两名以色列士兵。”

声明没有说明这两名士兵的情况,只是说两人已被转移到“安全地区”。

路透社报道,黎巴嫩一名政界人士说,黎巴嫩真主党愿意讨论用这两名士兵换回以色列关押的黎巴嫩人。

以色列《国土报》网站12日报道说,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袭击了在边境地区巡逻的两辆装甲“悍马”军车,抓走了两名士兵,并打伤了车上其他人。继而,真主党控制的灯塔电视台开始播放相关节目,要求以色列释放关押在以色列的黎巴嫩人。

以军迅速行动

以色列电视10台报道说,袭击发生后,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达恩·哈卢茨前往国防部作战室。在商讨过程中,军方高级人员呼吁以色列结束对黎巴嫩真主党保持克制的局面,称黎巴嫩将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国土报》报道说,哈卢茨下令动员一个预备役步兵师,预计这支部队将部署到以色列北部边界与黎巴嫩接壤的地带。

以军一名消息人士告诉法新社记者,以军士兵被抓后,以军迅速在北部边界地区部署6000名军人,这支部队“正向北方司令部开进”。

黎巴嫩安全部门官员说,以军动用大炮、炮艇和坦克轰炸了黎巴嫩南部地区,当地几座桥梁和真主党的一些阵地被炸,有数名黎巴嫩人受伤。但这些安全官员说,以军暂时还没大规模入侵黎巴嫩。

最新消息

7名以色列士兵死亡

以色列军方说,3名以士兵在黎巴嫩袭击北部边境地区时死亡;此外,一辆以军坦克进入黎南部地区后轧到一枚地雷,导致另外4名士兵死亡。

态度

以:“把黎巴嫩的时钟拨回20年”

路透社报道说,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决定当地时间昨天下午7时召开内阁紧急会议,商讨下一步军事行动。

奥尔默特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真主党游击队攻击事件是“黎巴嫩在以色列领土上对以色列的战争行为,我们已经以强大的力量作出反应……内阁将在今天晚上开会,决定以色列国防军进一步的军事反应。”

他威胁说,以色列对于这起事件的回应将令黎巴嫩方面“非常非常痛苦”。

他说,以色列“不会向恐怖主义屈服”,不会就两名士兵的命运与对方举行谈判。

据以色列电视台报道,总参谋长达恩·哈卢茨也发出威胁:如果不归还两名士兵,以军将攻击黎巴嫩的基础设施,“把黎巴嫩的时钟拨回20年”。黎:请联合国呼吁停火 遭以拒绝

在以色列国防军进入黎巴嫩领土以营救昨天早些时候被真主党游击队绑架的两名以军士兵后,黎巴嫩政府已请求联合国呼吁以色列停火。以色列电视10台称,以色列已拒绝了停火请求。以军已下令预备役士兵处于待命状态,并已命令预备役旅沿北部边界一线部署,以便继续在那里展开作战行动。参谋长哈鲁特兹少将在作战室每隔一小时就会召开一次作战会议。

军方的一名高级官员称,如果以色列士兵不能够安全归来,以色列将打击黎巴嫩的基础设施,这将使黎巴嫩倒退20年。

联合国:应释放以士兵避免事态升级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私人代表昨天发出呼吁,要求黎巴嫩真主党尽快释放两名被绑架的以军士兵,同时敦促黎以双方保持克制,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

黎巴嫩与以色列的局势进一步恶化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私人代表吉尔·佩德森紧急赶往黎巴嫩南部地区,并且与黎巴嫩总理福阿德·辛纽拉举行了会谈。佩德森在会谈结束后对记者表示,“我呼吁黎巴嫩真主党尽快释放被绑架的以军士兵。”

美国、英国也都表态,呼吁释放被绑士兵,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

叙:以占领阿拉伯土地是冲突的根源

叙利亚副总统沙雷12日在大马士革说,以色列占领阿拉伯土地是引发阿以冲突的根源。

沙雷是针对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当天与以军相互炮击、真主党扣押两名以军士兵、以军随后大举入侵黎南部后作这一表示的。沙雷说,以色列的军事占领是导致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人民反抗的根本原因。文/本报记者陈芳

相关消息·巴以冲突

以军扩大攻势 瞄准“头号要犯”

以色列国防军12日凌晨对加沙地带实施空袭,几百公斤炸药将一处巴勒斯坦房屋完全炸毁,造成9人死亡、数十人受伤。以军事后宣称,他们袭击的目标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高级军事领导人、以色列称之为“头号要犯”的穆罕默德·戴夫。

哈马斯武装组织随后发表声明说,戴夫在这次袭击中没有受伤,同时巴勒斯坦方面将展开报复行动。

瞄准“头号要犯”

以军12日发表声明说,以军当天凌晨2时30分对加沙城“谢赫·拉德万”社区的一幢3层房屋实施空袭,这一社区被认为是哈马斯武装据点。

以军说,哈马斯武装组织成员当时正在这幢房屋内举行秘密会晤。其中,以色列通缉名单中列首位的戴夫在这次袭击中受伤,但以方难以确认戴夫的伤势。此外,曾参与上月底绑架以军士兵行动的巴武装组织指挥官艾哈迈德·甘杜尔当时也在房屋内,目前伤势严重。

根据巴勒斯坦安全官员的说法,以军轰炸过后,曾有一辆载有两人的轿车逃离现场,但最终被以军导弹击中。哈马斯武装组织随后仔细检查了被送往医院的伤者,确认该组织在加沙的高级指挥官拉德·萨阿德在袭击中受伤,并被移送到一个秘密地点救治。

这起轰炸是以色列针对戴夫发动的第四次暗杀袭击。现年36岁的戴夫出生在加沙地带汗尤尼斯难民营,是一名炸弹制造专家,曾策划多起在以色列境内的自杀式袭击。以色列十多年来一直寻求对其实施“定点清除”,并将其列为“头号要犯”。在2002年的一次暗杀袭击中,戴夫失去了一只眼睛。

伤亡惨重

在对哈马斯目标实施打击的同时,以军的轰炸行动造成9名当地平民死亡、4人失踪,另有数十人受伤。

这次轰炸的威力相当大,巴方安全官员称以军对这幢房屋投下了0.25吨炸药。空袭过后,3层楼房完全被毁,邻近一处房屋也出现倾斜,周围房屋玻璃全部被爆炸冲击波震碎,一些建筑的墙壁上布满弹片。救援人员通过推土机、铁铲或者徒手方式在一堆废墟中寻找幸存者。

严厉谴责

空袭发生后,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的一名发言人阿布·奥贝德发表一份内容较长的声明,强烈谴责以军的空袭行动。

“我们会让犹太复国主义者的领导人们为他们的纳粹罪行而后悔。”声明说。美联社记者注意到,这份声明中所使用的措辞异常强烈,以往只有在以色列实施暗杀哈马斯最高领导人时才使用。

『伍』 黎巴嫩战争的历史背景

在1978年,以色列侵略了黎巴嫩,并占领了南部的部份地区,以做为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侵袭的回应。这项侵略行动导致了联合国安理会425号决议、联合国安理会426号决议,这两项决议要求以色列立即取消在黎巴嫩的军事行动。
但以色列在1982年6月6日时,以逐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为由,派遣以色列国防军再度侵略了黎巴嫩,并进一步地攻击、占领黎巴嫩南部,直到2000年5月25日,以色列国防军才从黎巴嫩撤离,结束了长达18年的占领。
而在这段期间里(1978年-2000年),以色列国防军致使了许多不同等级事件的发生,其中最为人所注意的是卡拿炮击事件(Qana shelling)和萨布拉-夏蒂拉大屠杀(Sabra and Shatila massacre)。萨布拉-夏蒂拉大屠杀是由马龙派教会基督徒民兵所实行。
虽然以色列国防军已从黎巴嫩撤离,但由于舍巴农场(Shebaa Farms)的关系,以色列与黎巴嫩、叙利亚这两个国家之间一直存有嫌隙。 真主党是个什叶派穆斯林组织,它宣扬伊朗革命(Iranian Revolution)的成功和在以色列的占据地进行抵抗活动,它的政治口号是摧毁以色列。由于1989年的塔伊夫协定(Taif agreement)、2004年的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1559号决议之关系,所有由真主党在黎巴嫩所掌握的武装民兵都必须解散(但真主党并未将之解散),据BBC指出,真主党认为此举是来自于以色列的破坏。
美国和以色列一直认为真主党是个恐怖组织,并接受来自于伊朗和叙利亚的财政、政治援助,像是武器、军事训练等等(叙利亚对此表示它的确有支援真主党,但它没有提供武器给他们)。荷兰则认为真主党是由军人(恐怖组织)和一般平民(非恐怖组织)所组成的。而欧盟觉得真主党并不是一个恐怖组织,但它支持将其解除武装。
由于真主党拥有武器与民众的支持,在之后的国会选举,它获得了9.14%的席次(128席里,它取得了14席)。 在哈马斯与以色列爆发冲突后,真主党立刻宣布支持哈马斯,2006年7月12日早上9点5分(当地时间),真主党实施了一项名为True Promise的行动,真主党军队以9K51 Grad火箭弹和迫击炮攻击靠近黎巴嫩边境的以色列城镇、军事基地,此外,军队也移动至以色列境内200米,攻击了两辆正在巡逻的以色列国防军的悍马车,击毙了3名士兵,并将2名士兵俘虏至黎巴嫩。
在以色列国防军确认了旗下有2名士兵埃胡德·戈德瓦塞尔(Ehud Goldwasser)和伊利达·雷吉夫(Eldad Regev)被真主党逮捕后,一辆企图追踪真主党军队至黎巴嫩的以色列梅卡瓦主战坦克又被300公斤的简易爆炸装置给摧毁,当时在坦克中的4名士兵当场死亡,而另一名企图在真主党强大火力下逃离的士兵也被击毙。因此,在真主党12日的行动里共有8名以色列士兵死亡,2名被俘,5名受伤。
真主党总书记哈桑·纳斯鲁拉在此行动后表示释放阿拉伯囚犯是让被俘的以色列士兵安全获释的唯一方法。 对于真主党军队的袭击行动,以色列派出空军(Israeli Air Force)以空袭做为报复,空袭摧毁了黎巴嫩南部的桥梁、平民建筑,真主党所属的Al-Manar电视台报道了这次的空袭中导致了55名平民死亡。对于此报道,一名不具名的以色列国防军高级军官表示袭击行动的目标在于火箭发射基地和火箭库房,只是这些设施许多都被真主党故意地建置在热闹的地区。一名不具名的黎巴嫩官员则对此谈话做出回应,他表示真主党并没有在市区储存武器。此外,以色列这次空袭的目标还有真主党的前哨基地。以色列称呼这项空袭行动为Just Reward。
对于之前真主党军队的攻击,以色列总理艾胡德·奥尔默特表示是一个“战争行为”,黎巴嫩将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以色列国防部长阿米尔·佩雷茨(Amir Peretz)也表示会使用一切手段。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哈鲁兹(Dan Halutz)则是表示如果士兵没有被放回来,以色列会让黎巴嫩倒退20年。
之后以色列持续实施了夏雨行动,并派遣军队和坦克到黎巴嫩南部,以色列内阁也在2006年7月12日晚上7点召开会议。
在2006年7月13日,以色列派遣以色列国防军的喷射机轰炸贝鲁特国际机场,但是真主党用9K51 Grad火箭弹轰炸以色列的纳哈里亚(Nahariya)、萨费德(Safed)以做为报复,这次的攻击使得2名平民死亡、超过29名受伤。大量的纳哈里亚居民也开始离开城市以躲避进一步的卡秋莎火箭弹攻击,此时以色列也开始以海空方式对黎巴嫩进行封锁,并且轰炸主要的贝鲁特-大马士革高速公路,此外,以色列大规模轰炸电厂等平民基础设施。
以色列外交部发言人马克·雷格夫表示真主党正试着将两名被捕的以色列士兵送往伊朗,然而,他的这项发言并没有透露出资料来源。
担任以色列国防军将军,同时也是以色列北方军区指挥官(Israeli Northern Command)的尤迪·亚当少将表示尚未派出地面部队到黎巴嫩。
以色列城市海法(Haifa)的居民被要求前往空袭掩体(Air-raid shelter)躲避,据估计有220,000人前往。
以色列国防部长佩雷茨宣布以色列北部实施戒严(Martial law)。
2006年7月15日,3枚爱国者导弹部署在海法,以拦截射往海法的导弹(在这个地区部署爱国者导弹是在2003年的美伊战争),然而爱国者导弹并不能抵挡来自黎巴嫩的喀秋莎火箭弹。到冲突爆发为止,真主党共在113次袭击中发射了4407颗弹头到以色列北部人口密集区,其中使用了中国的122mm 81式火箭弹和90式分弹头。

『陆』 以色列在1982年入侵黎巴嫩的原因。

问我你算是认对人了,原创~~~

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爆发,成为国际关注的中心,吸引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关注,使他们无暇他顾。而在中东,两伊战争正打得火热,支持伊朗的叙利亚等阿拉伯强硬派同支持伊拉克的沙特、约旦等阿拉伯温和派之间的矛盾很大,阿拉伯世界四分五裂,顾不了太多国际事务。而黎巴嫩国内三种势力互不妥协、矛盾尖锐,有机可寻。加上以色列用西奈半岛换来了埃及的认可,正好无后顾之忧。基于这些有利因素,以色列准备开始军事冒险了。

『柒』 黎巴嫩真主党和巴勒斯坦哈马斯谁更厉害

黎巴嫩真主党和巴勒斯坦哈马斯都是些民兵组织,但是黎巴嫩真主党可以组织起阵地对抗以色列,巴勒斯坦哈马斯面对以色列国防军的进攻只能躲避很难还击

『捌』 以色列与黎巴嫩之战谁的原因

黎以冲突的“首因”是黎巴嫩真主党越境袭击以色列,并绑架了两名以色列士兵,进而引发了以色列的大规模军事报复。但世上往往没有如此简单的因果关系。

黎巴嫩真主党是谋定而动。

哈里里遇刺事件导致了支持真主党的叙利亚从黎巴嫩撤军,以及一个亲西方黎巴嫩政府的建立,尽管真主党仍在议会中有着左右政府的能力,但他们更希望重新分配权力。目前的局势也证明,在真主党的冒险之举反衬之下,黎巴嫩政府和军方则显得近乎无能,贝鲁特政府被撂到了一边。客观上,由于真主党不但在黎南部拥兵自重,已然成为国中之国,其更在议会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也使得贝鲁特政府缺乏做劝服工作的着力点。另一方面,选择巴以局势胶着之时迫使以色列拉开“第二战场”,也是对哈马斯的呼应。

以色列的军事计划亦有跑题之嫌。

现在,这场拯救大兵行动已经迅速升级为针对黎巴嫩真主党的战斗。由于真主党一直被以色列视为“肉中刺”,而解除真主党武装的联合国决议又难以落实,以色列目前虽然面临“两线作战”的压力,但仍希望借此机会“让真主党出局”,将其从边境地区清除出去,用另一支势力来代替它,虽然这并不容易。

如果军事实力能简单决定结局,那么,真主党区区过万兵力远远不是以色列的对手,但别忘了,中东问题一直就错综复杂,除了以色列的持续军事行动可能引起伊斯兰世界的抵触,黎以双方背后,也都有摆脱不掉的国外势力影子。

如果追根溯源,黎巴嫩真主党自从其1982年组建以来就与伊朗有着良好的互动关系。其不仅是在伊朗精神领袖霍梅尼一手支持下诞生,同为穆斯林什叶派,其与伊朗更有相同的价值取向———反对以色列,并主张效仿伊朗模式,在黎巴嫩建立伊斯兰共和国。客观而言,现在,当伊朗在核问题上正面临着西方越来越大的压力的时候,地区新热点的产生,自然能够缓解它的压力,并增加谈判筹码。

而作为对以色列有重要影响力的美国,目前也并没有对以施加足够的压力。虽然美国呼吁以色列保持克制,但仍强调它有保卫自己的权利。当然,伊拉克困境、伊朗核问题、朝鲜导弹问题接踵而来,让美国有点分身乏术,但让以色列敲打敲打向来都被其视为“恐怖组织”的哈马斯抑或真主党,削弱甚至消灭它们的力量,为其分担压力,又何乐不为?

如此观之,真主党不会轻易罢手,而以色列还会大打出手,如果以地面部队介入越境袭击,那么事态可能进一步扩大。知名中东问题专家朱威烈教授也表示,虽然这还不是战争,但该地区局势面临失控的危险。目前而言,与黎以冲突相比,也许巴以冲突更有转圜的余地,起码阿巴斯还是被以色列认可的谈判对象。

『玖』 这次以色列打黎巴嫩的原因是什么啊

以色列进攻黎巴嫩,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关注。德国和西方各国媒体都作了大量报导,发表了评论。德国之声将一些媒体的反应译载如下。

通报(德国美茵茨)

把黎巴嫩当成一个国家,对之施加压力,以清除南部的真主党,只有在贝鲁特政府真的是自己国家的当家人的情况下才会成功。实际情况完全相反:叙利亚和伊朗通过各党和民兵掌握着这个国家的决定权,他们才能决定什么时候开火,或者什么时候谈判。因此,以色列是打错了对象,它的出兵不会有什么效果。

日报(德国柏林)

到现在为止,以色列在黎巴嫩和加沙的威力展示没有威力可言。军事逞强只有在能够以此达到一个政治目的的情况下才是有用的。通过攻击黎巴嫩的基础设施,是想要给贝鲁特政府施加压力,并让它把这个压力转给真主党。以色列的口号是,整个黎巴嫩要为真主党付出代价。这种战略至今总是只能让黎巴嫩人肩并肩抱成一团。

艾斯林根报(德国艾斯林根)

以色列甚至威胁说,必须时要把这个国家的时钟倒拧20年。尽管暴力在升级,以色列这一次显然没有其它空间,只能是这种形式的纯粹的宣战。跟真主党进行任何谈判都会在加沙削弱其地位。

商报(德国杜塞尔多夫)

在2000年清扫了黎巴嫩南部后,以色列长时间地对边境地区的小冲突作出克制的反应。它反复要求贝鲁特政府,在那里驻扎正规军。毫无用处:没有真主党的批准,谁也进不了边境地区。现在,在绑架了两名士兵,后迫使释放在以色列关押的黎巴嫩人之后,耶路撒冷的耐心线绷断了。这是合逻辑的。

斯图加特报(德国斯图加特)

目前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不仅是两个相互敌视的民族几十年来吃力地压着的仇恨,而也是国际社会极大的不知所措。美国、欧盟和俄罗斯提出了立即释放被绑架的以色列士兵的要求。同时也呼吁以色列节制。当然,这几乎不会有什么效果。现在只剩下一个非常飘摇的希望,希望冲突的各方能够及时恢复意识,赶在整个地区陷入一场可怕的战争之前。

每日告示(瑞士苏黎世)

在国际舞台上看不出有谁具有政治愿望和力量,来贯彻一个公平合理的、广泛的解决方案。于是,原野仍然属于鹰们。

世界报(法国巴黎)

对冲突升级高兴的会是哈马斯和真主党,还有他们忠实的支持者德黑兰和大马士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