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凡高是哪国人
凡·高
荷兰画家。主要活跃于法国,继印象主义之后在画坛上产生重要影响的革新者,与高更、塞尚齐名,通常被人们称作后印象主义。
凡·高生于荷兰的津德尔特,1890年7月29日在法国瓦兹河畔欧韦自杀身死。他于16岁完成学业后开始经商,在古皮尔艺术公司当职员,先后在该公司的海牙、布鲁塞尔、伦敦的分店和巴黎的总公司工作。后因失恋和热衷于宗教,抛弃经商,1878年进入布鲁塞尔的一个新教教会学校的短期培训班,以后在矿区传教。由于口才不好和工作过于认真,被教会解雇。继而在其兄弟泰奥的帮助下,开始学画,曾得到他的表姐夫莫夫的指点。早期画风写实,受荷兰传统绘画与法国现实主义画派的影响。1886年来到巴黎,结识图卢兹-劳特累克,贝尔纳、西涅克、高更和其他印象主义画家,并接触到日本的浮世绘作品。视野大为开阔,色调也变得明亮起来。1887年,凡·高两次在劳式阶级的咖啡馆和饭馆展出自己的作品。不久,厌倦巴黎的生活,向往阳光更为明亮灿烂、色彩更加强烈瑰丽的法国南部。这时,他对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的画风也有所怀疑。自1888年春至1889年夏,他住在阿尔勒。在阿尔勒,他写道:“我发现,在巴黎学到的东西正在消失。我正在返回到我在农村时和接触印象主义以前的思想,倘若印象主义批评我的画风,我不会感到惊奇,因为我从行拉克洛瓦的思想中行益的超过了他们。为了更真实地表达我见到的东西,我更自由地运用色彩使其更具表现力”;“今天我们要求的,是一种在色彩上特别有生气、特别强烈和紧张的艺术”。他还以肖像为例,说明画家在忠实于对象的同时,要用夸张的手法,更有力地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
凡·高谋略关阿尔勒组织一个与其他画家合作的社团。1888年10月,高更应邀来阿尔勒与凡·高同住,可是,由于性格不和与艺术追求不同,他们之间很快出现矛盾,甚至相互不能容忍,合作不欢而散。同年12月,凡·高因精神失常,割下自己的一只神病院休养。1890年5月出院,途经巴黎,稍休息后,迁居瓦兹河畔欧韦。7月27日,开枪自杀,29日清晨离世。
凡·高早期接触社会下层,对劳动阶层的生活有所体验,曾经想当农村画家,表现家民和城市的生活。1885年,他创作《食土豆者》,是以贫苦的农民生活为题材的,为作此画,他绘制了约50幅农民头像。他在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影响下创作的风景画如《塞纳河滨》、《带烟斗的人》等,是转折时期的作品。凡·高创作的成熟期限是1888年到阿尔勒以后,他受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版画的启发,大胆地探索、自由地反悔内心感情的风格,追求线和色彩自身的表现力,追求画面的平面感、装饰性和寓意性。阿尔勒时期的名作有《向日葵》、《邮递员鲁兰》、《椅子和烟斗》〈咖啡馆夜市〉等。
凡·高生前并未得到社会的真正承认。1888年,由于泰奥的帮助,他的3幅油画和数幅素描,才得以在独立沙龙展出。1890年,他在布鲁塞尔20人展览会上的一幅作品〈红色的葡萄园〉被人收购,这是他在世时惟一售出的作品。凡·高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难以为世人接受。但是,他对西方20世纪的艺术具有浣的影响力。充分认识作者主体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自由地反悔内心的感情,意识和把握形式相对的独立价值,在油画创作中吸收和撷取东方绘画的因素——这是凡·高的艺术对后人的启示。法国的野兽主义、行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派,都曾经受益于凡·高的艺术。
2. 梵高是什么国家人
他是荷兰著名的画家之一。 全名文森特·威廉·梵高,简称:梵高
3. 凡高是哪个国家人
凡高不是法国人,出生于荷兰南部第二大省北布拉班特。凡高深受荷兰画派的影响,对荷兰画家伦勃朗进行过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学习。荷兰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对他影响很大,凡高自始至终深爱着故乡丛生的石楠和松林、金灿灿的麦田、流水淙淙的沟渠、自家的花园和菜地、父亲布道的教堂……这些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凡高在巴黎,在阿尔,在圣雷米,在欧韦画下了大量的自然风光,虽然地域不同,但究其根源都是在表现画家潜意识里对家乡深深的眷顾。
4. 梵高是哪那国人 是怎么死的
文森特·梵高 Vincent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 荷兰人,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 梵高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陶醉于其中,物我两忘。他视天地万物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用全部身心,拥抱一切。 梵高很晚才作为一位极具个性化的画家而崭露头角,距他去世时只有八年。 梵高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绘画训练。为弄到画布、油彩和画具而日复一日地奔波劳碌,精神上也不断处于矛盾的状态,为追求艺术的完美而承受着压力,这些即使不是他后来罹病的直接原因,也给他的生活悲剧埋下了种子。 梵高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也就是说,他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 梵高把他的作品列为同印象主义画家的作品不同的另一类,他说:“为了更有力地表现自我,我在色彩的运用上更为随心所欲。”其实,不仅是色彩,连透视、形体和比例也都变了形,以此来表现与世界之间的一种极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实的关系。而这一鲜明特征在后来成了印象派区别于其他画派而独立存在的根本。 梵高是一位具有真正使命感的艺术家,梵高在谈到他的创作时,对这种感情是这样总结的:“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 梵高从来没有放弃他的信念:艺术应当关心现实的问题,探索如何唤醒良知,改造世界。 在他完成了他举世瞩目的七幅向日葵后,他选择了自杀。 梵高自杀年仅三十七岁,作为一位艺术家,直到死前不久他才以其震撼人心而富于想象力的绘画赢得评论界的赞扬。
5. 梵高是哪国人
文森特·梵高 Vincent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
人物简介
荷兰人,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
1853年3月30日生于津德尔特,1890年7月29日在法国瓦兹河畔因患精神病自杀身死。早年经商,后热衷于宗教,1880年以后开始学习绘画。曾在巴黎结识E.贝尔纳、P.西涅克和P.高更等画家。
早期作品受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画派影响,代表作有《食土豆者》、《塞纳河滨》等。曾两次在咖啡馆和饭馆等劳工阶层展出自己的作品。不久厌倦巴黎生活,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勒,开始追求更有表现力的技巧;同时受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大胆探索自由抒发内心感受的风格,以达到线和色彩的自身表现力和画面的装饰性、寓意性。
代表作《向日葵》、《邮递员鲁兰》、《 咖啡馆夜市 》、《包扎着耳朵的自画像》、《星光灿烂》、《梵高在阿尔勒卧室》、《欧韦的教堂》等,都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以及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当时他的作品虽很难被人接受,却对西方20世纪的艺术有深远的影响。
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及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主义等,都从他的主体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自由抒发内心感情、意识和把握形式的相对独立价值、在油画创作中吸收和撷取东方绘画因素等方面,得到启发,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绘画流派。
梵高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陶醉于其中,物我两忘。他视天地万物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用全部身心,拥抱一切。梵高很晚才作为一位极具个性化的画家而崭露头角,距他去世时只有八年。
人物生平
1853年3月30日生于荷兰南部布拉邦特的格鲁特·曾德特,是荷兰新教牧师泰奥多勒斯·凡·高(1822-1885)和安娜·科妮莉娅·卡本特期(1819-1907)的长子。
1855年2月17日,文森特的妹妹安娜·科莉妮娅·凡·高诞生。
1857 1月5日,凡·高一生的知已、他的弟弟提奥诞生。
1859 3月16日,妹妹伊丽莎白·凡·高诞生。
1862 3月16日,妹妹威廉敏娜·凡·高诞生。
1866 于泽芬伯根寄宿学校作最早的图画。
1866 从曾德特的乡村泽文伯根的寄宿,凡·高进入蒂尔勃格的文法学校。
1867 5月17日,弟弟科尼利斯·凡·高诞生。
1868 3月离开蒂尔勃格文法学校。
1869 3月进古皮尔艺术公司海牙分店当店员,后又去布鲁赛尔分店工作。
1871 举家迁往赫尔瓦尔特。
1872 开始与提奥通信,后者在上学。
1873 5月,文森特迁往伦敦分店,爱上了房东女儿厄休拉·洛耶,6月,提奥进入古皮尔公司布鲁赛尔分店工作。
1874 向厄休拉求婚失败,回荷兰;10月至12月在巴黎古皮尔总公司,后返伦敦。
1875 5月,被调往巴黎古皮尔公司,热衷于神秘主义和宗教。10月,其父母迁往埃顿。
1876 3月被古皮尔公司解雇;得到根据米勒《晚祷》刻制的版画。4月在英国拉姆斯盖特当教师,后又在艾尔沃思当助理牧师。12月返埃顿。
1877 1月至四月在多德雷赫特书店任职,5月赴阿姆斯特丹,和叔叔扬同住,为投考神学院积极攻读。
1878 7月,放弃在阿姆斯特丹的学习,在埃顿作短期逗留后,于8月入布鲁赛尔为期三个月的福音传道学校,但未能取得牧师的任命。赴蒙斯附近博里纳日矿区,作非正式传教。
1879 由于工作过于热情,被教会解雇,这段悲惨的经历给他打下了印记;后开始的流浪生活;阅读狄更斯、斯托、雨果、莎士比亚和米什莱的著作;推崇夏尔·德·格鲁、伦勃朗、吕斯代尔、巴比松画派和海牙画派的艺术;由于贫困失望,对生活失去信心;开始画素描。
1880 与家庭日益疏远的时期。春游奎姆,住在矿工家,开始的的道路;临摹米勒作品。10月,赴布鲁赛尔,学习透视学和解剖学。与布鲁赛尔之荷兰籍画家凡·拉帕德来往;提奥给予经济支持。
1881 埃顿时期(1881年4月12日-1881年12月30日),4月,离布鲁赛尔,去埃顿与父母同住;向新寡表姊凯·沃斯求婚不成。12月与家庭发生龃龉,离家赴海牙。
1882 海牙时期(1881年12月31日-1883年9月12日),跟表姊夫安东·莫夫学画;开始与怀孕的、被遗弃的克拉西娜(“西恩”)·玛丽亚·霍尔尼克同居中,并因此与莫夫决裂。8月,凡·高一家迁至埃因霍温附近纽南;搜集英国报刊插图,画了许多素描和水彩。
1883 德伦特及纽南时期(1883年9月-1885年11月27日),9月,与西恩,赴荷兰北部之德伦特作画。开始画油画。12月回到荷兰南部之纽南,起初与父母同住,后来离家独住。
1884 画水彩和“织工”习作;与父亲关系紧张;与凡·拉凰德甚为相得;6月研读欧仁·德拉克洛瓦的色彩理论;与本村姑娘玛戈特恋爱,以不幸结局告终。
1885 安特卫普时期(1885年11月28日-1886年2月28日),为《吃土豆的人》绘制了约五十幅农民头像;3月26日父亲骤然去世,为埃米尔·左拉之《萌芽》及其他现实主义作家之作品深深打动;10月赴安特卫普,参观博物馆;鲁本斯的光与色彩,日本浮世绘的大胆构图,使他陶醉;得到一些日本版画,心胸开阔了,画板色调明亮起来。
1886 巴黎时期(1886年3月-1888年2月20日),从1月起在安特卫普美术学院学画;2月底去巴黎,与提奥同住;在乎尔芒工作室习画数月;在德拉克洛瓦和蒙蒂塞利的影响下描绘花卉;特雷克、埃米尔·贝尔纳、西涅克和高更及其他印象派画家;发现了“光明的绘画”;第八次也是最后一次印象派美展举行,会上展出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日》;凡·高采用了新的点彩技法。
1887 由于与不断发展的当代法国艺术运动接近,调色板变得愈来愈明亮;惧和展览日本版画;两次在劳工阶级的咖啡馆和饱的墙上展出自己的作品;同毕沙罗、德加、修拉、塞尚相识并交往;成与埃米尔·贝尔纳过从甚密;深受印象派技法和后期印象派理论的影响;厌倦巴黎的生活,向往阳光更为明亮灼热、色彩更加强烈瑰丽的法兰西南部。创作《唐吉老爹》,开始绘制向日葵连作。
1888 阿尔时期(1888年2月21日-1889年5月3日),2月赴普罗旺斯阿尔,住在阿尔加萨咖啡馆,5月迁入拉马丁广场上的“黄房子”;10月20日高更来与他同住;12月23日因精神失常,割下一只耳朵;高更返巴黎。由于提奥的帮助,凡·高的三幅油画和几幅素描得以在独立沙龙展出。
1889 圣雷米时期(1889年5月3日-1890年5月16日),4月17日,泰奥和若阿娜·邦格(1862-1925)结婚;5月,凡·高自愿进圣雷米之精神病院;西涅克来访;画了许多画,主要是风景;开始绘制丝柏树连作。高更在马称举办印象派和综合派的画展。凡·高在巴黎见到蒙克。
1890 奥弗时期(1890年5月21日-1890年7月29日),临摹德拉克洛瓦、米勒、伦勃朗和居斯塔夫·多雷的作品;1月31日,提奥得子;阿尔贝·奥里埃发表评文森特绘画的文章;在布鲁赛尔的“二十人展览会”上, 凡·高的《红色的葡萄园》得以出售,这是他在世时得以出售的唯一的一幅作品,5月出院,途经巴黎,稍事休息,适居奥弗,接受保罗·加歇监护;6月创作《加歇医生》;7月,去巴黎探望提奥一家,会见洛特雷克及阿尔贝·奥里埃;回奥弗后,创作《麦田群鸦》、《奥维尔市政厅》,这些作品更加奔放不拘。7月27日旧病复发,开枪自杀,于29日清晨一时许,在提奥和加歇医生的守护下停止呼吸。
6. 梵高哪国的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挤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1890年7月29日,梵高终因精神疾病的困扰,在美丽的法国瓦兹河畔结束了其年轻的生命,是年他才37岁。
7. 梵高是哪里人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1853年3月30日生于荷兰津德尔特,他是后印象派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1890年7月29日,梵高终因精神疾病的困扰,在美丽的法国瓦兹河畔结束了其年轻的生命,是年他才37岁。
8. 著名画家梵高是哪国人
荷兰人
9. 梵高是哪个国家的人作品有多少作品分别是什么
文森特·梵高 Vincent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 荷兰人,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 梵高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陶醉于其中,物我两忘。他视天地万物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用全部身心,拥抱一切。 梵高很晚才作为一位极具个性化的画家而崭露头角,距他去世时只有八年。
梵高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绘画训练。为弄到画布、油彩和画具而日复一日地奔波劳碌,精神上也不断处于矛盾的状态,为追求艺术的完美而承受着压力,这些即使不是他后来罹病的直接原因,也给他的生活悲剧埋下了种子。
梵高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也就是说,他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 梵高把他的作品列为同印象主义画家的作品不同的另一类,他说:“为了更有力地表现自我,我在色彩的运用上更为随心所欲。”其实,不仅是色彩,连透视、形体和比例也都变了形,以此来表现与世界之间的一种极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实的关系。而这一鲜明特征在后来成了印象派区别于其他画派而独立存在的根本。 梵高是一位具有真正使命感的艺术家,梵高在谈到他的创作时,对这种感情是这样总结的:“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
梵高从来没有放弃他的信念:艺术应当关心现实的问题,探索如何唤醒良知,改造世界。 在他完成了他举世瞩目的七幅向日葵后,他选择了自杀。 梵高自杀年仅三十七岁,作为一位艺术家,直到死前不久他才以其震撼人心而富于想象力的绘画赢得评论界的赞扬。 梵高死后不出几年,一些画家就开始模仿他的画法,为了表现强烈的感情,可以不对现实作如实的反映,这种创造性的态度被称作表现主义,并且证明是现代绘画中一种历久不衰的倾向。即为了主观意识而对物体进行再塑造。 尽管高更和梵高的名字双双成为现代表现主义的先锋,成为极端个性化的艺术家的典型,但要设想他们的个人特点有多在不同则是很难的。高更是个攻击传统观念的人,语言刻薄、玩世不恭、冷漠无情,有时蛮横无礼。而梵高对于共事的艺术家,则充满了一种天真的热情的深沉的爱。在他有了一段生活经历之后,这种爱使他成为一个美术商人,并产生了进行理论研究的愿望,进而成为比利时煤矿区的一名传教士。1880年他开始学画,后来他在布鲁塞尔、海牙和安特卫普进修。于1886年来到巴黎,他在这里见到了劳特累克、修拉、西涅克和高更以及原先的印象主义小组的成员。 梵高在巴黎结识了印象主义画家之后,他的调色板就变亮了。他发现,他唯一深爱的东西就是色彩,辉煌的、未经调和的色彩。他手中的色彩特征,与印象主义者们的色彩根本不同。即使他运用印象主义者的技法,但由于他对于人和自然特有的观察能力,因而得出的结论也具有非梵的个性。这从来都是如此的。而这种色调与向日葵永远朝向太阳的精神又如此吻合。“无论多高多大,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来处”.这就是向日葵的精神。
作品
代表作有《吃土豆的人》、《纺织工》、《伽塞医生肖象》、《奥韦尔的教堂》、《向日葵》、《鸢尾花》
1987年03月30日,"向日葵"卖了3990万美元;
后来, 1987年11月11日,"鸢尾花" 卖了5300万美元;
后来,1990年05月15日,"加歇医生像" 卖了8250万美元.这是艺术品拍卖的最高价了!
后来, 1998年11月19日,凡高的一幅 没有胡子的自画像 以7150万美元卖出。
最著名的有上面提到的向日葵啦,鸢尾花啦,还有野花之宴啦,星空啦,沙滩上的小艇啦,海景啦,割掉了耳朵的人(自画像)啦,总之好多好多。(上面提到的只是提问人所要求的“著名的”部分,还有一些建筑的静物画,像上面一位提到的《奥韦尔的教堂》等)
还要隆重向你推荐鄙人最喜欢的几幅梵高的作品:首先是《在阿尔勒的卧室》(也称《卧室》) (1888年10月),还有《朗卢桥》(也称《昂格鲁阿桥》,Langlois Bridge,翻译不同吧。现在也有人称那座桥为梵高桥。)(1888年),还有《割掉了耳朵的人》(自画像)(1889年1月),星空,等等。
喜欢梵高是因为他的色彩,不像达�6�1芬奇的沉稳老练,不如伦勃朗的中规中矩,是那样的天真、自信、缤纷、美丽。也因为他对绘画的痴狂,他自学绘画,为了绘画自己游历了大半个荷兰还到了意大利,走到哪,画到哪。他为绘画甚至放弃了自我和灵魂。住进了精神病院还依然在作画。由衷的敬佩他!可惜不能贴图。
另外,像上面那位提到的,梵高的油画在世界油画拍卖上是不断的创造着最高价。其中就有曾在大英网络全书中列出的当时世界最贵的10幅名画中的前四名,分别是:
1.凡高的《鸢尾花》5390万美元
2.梵高的《向日葵》3985万美元
3.梵高的《丁桂泰镇桥》2390万美元
4.梵高的《野花之宴》2200万美元
10. 梵高是哪国人怎么拼的
文森特·凡·高是荷兰人, 因此专门性的正确发音应该是 Van HchuuChCh,美国人几乎无法发这个音。由于他的创造性绘画的大部分活动是在法国进行的,故而他的名字有时候就念成法语的VanGOgh。然而,在我们国内,无需使用这些困难的发音,我们可以简单地叫他作文森特·凡·高,而且这是完全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