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太子奶破产了为什么还在销售
破产以后会被人家收购的,特别是外资,现在很多专门收购人家公司的投资公司,比如摩根士丹利、高盛,很多,中国也很多。通用破产后,现在不是还在吗。大概只是控股权易主吧
『贰』 株洲太子奶破产会影响北京太子奶公司
太子奶清算方香港会计公司保华顾问有限公司(下称保华顾问)发表声明称,株洲太子奶股东当日宣布,他们已经通过决议,株洲太子奶将根据中国破产法,向株洲法院提出司法重组的申请;对于太子奶其他在中国的公司,类似的申请将会向他们各所在地的法院提出。
所以我认为株洲太子奶倒闭会影响北京密云太子奶。
『叁』 太子奶破产了,以后市场上还会有太子奶吗,他为什么宣布破产
太子奶再陷漩涡 “易主”疑云未散,“破产”疑云又生,“太子奶”再陷漩涡,这场扑朔迷离的大戏从国内扩展到开曼群岛。
4月14日,有媒体援引开曼群岛法院文件称,湖南太子奶集团因负债30亿元人民币进入临时清盘程序。报道称,开曼群岛大法院周一已委任保华顾问有限公司担任太子奶临时清盘人,而花旗集团是太子奶最大债权人,其他债权人包括苏格兰皇家银行和新加坡星展银行。
《国际金融报》记者向太子奶创始人李途纯和太子奶托管方湖南株洲高科奶业董事长文迪波致电求证,二人电话均无人接听。
但就在几小时后,太子奶发布“郑重声明”:称太子奶各公司在境内尚未收到任何国内外司法机构有关太子奶清盘的法律文书;英、美法系的法律不适合中国的法律,对太子奶不构成任何影响;太子奶有能力偿还21亿元债务,目前任何人宣布集团破产都是非法的。
否认破产必还款
太子奶的声明强调,花旗银行的行为完全是单方面的;由此引发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负责。
声明称,太子奶集团及旗下国内各子公司均系依据中国法律设立的中国企业法人,其全部资产均在中国境内,权利义务受中国法律管辖。太子奶集团及各子公司与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借款纠纷已由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受理,太子奶集团及各子公司已向其提出反诉,该案正在审理中。
同时,声明公开了太子奶集团相关债务数据:经审计,太子奶集团实际资产50.9亿元(其中商标无形资产20亿元,房产土地30.9亿元),负债21亿元(其中银行10亿元,其他债务11亿元),完全属于良性负债范围。
对于清偿债务,声明表示,一年来,太子奶集团已得到境内外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荷兰银行的长期理解和支持,近期正在协商拟定还款事宜;集团已与小债权人签订了3至7年分期分批还款协议,得到绝大多数债权人支持,目前任何人宣布破产都是非法的。此外,太子奶集团及大股东李途纯个人一直反对外资恶意收购太子奶,也反对任何人任何机构以破产方式处理债务。
最“掷地有声”的一段话莫过于李途纯的承诺:即日起,李途纯本人及太子奶集团对公司21亿元债务终身负责,“确保一分不少地归还,我们完全有能力归还,90%的债权人经沟通已达成或即将达成协议,即日起至10月1日止,欢迎未签订还款协议的债权人到公司总部(株洲)签订分期分批还款协议,一经签订,我们将按合同还款”。
去留难定多起伏
2007年初,太子奶集团引进英联、摩根士丹利、高盛等风险投资7300万美元,并签了一份对赌协议:在注资后的前3年,如果太子奶集团业绩增长超过50%,就可调整(降低)对方股权;否则,太子奶集团董事长李途纯将会失去控股权。2008年,由于高速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以及盈利下滑,李途纯失去了对太子奶的控股权。
2009年初,太子奶的核心资产由株洲市政府全资控股的高科奶业通过租赁经营形式托管,李途纯虽名义上拥有太子奶集团61.6%股份,但已全部抵押给高科奶业。
从2009年年中,就不断传出太子奶将引进新投资者的消息,但李途纯一直希望重掌太子奶。
业界有观点认为,政府不可能长期托管太子奶,太子奶或有三条路:被买家接手;再由李途纯运营;进入申请破产的司法程序。
今年2月,文迪波曾表示,上半年内引进新投资者。但接管一年来,高科奶业销售业绩远未达到约定的12亿元至14亿元,是否有权处置太子奶尚存争议。
一边是控制着太子奶却并不拥有股权的托管方高科奶业,一边是有股权但股权却被抵押给高科奶业的大股东李途纯,如今又加入了“清盘方”,这场围绕着太子奶的大戏,下一幕又该谁来登场?
『肆』 太子奶已经破产了吗
太子奶2010年7月已经被株洲法院宣告破产重整,目前处在重整程序中,重整过程中太子奶产品仍然在生产~~
『伍』 太子奶集团的破产重组
太子奶创始人李途纯已被株洲市警方带走调查,原因是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邢珂铭律师分析,李途纯被公安机关带走,至少说明警方有证据证明他有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已经进入侦察程序。但就证据来看,还很难认定李途纯构成了“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1997年10月,太子奶曾以8888万元夺得1998年度央视日用消费品“标王”。知情人士表示,曾因夺取央视“标王”而名噪一时的乳制品生产商——湖南太子奶集团被开曼群岛法庭宣布破产,临时清盘程序。据称,太子奶集团背负逾人民币3亿元的债务将面临破产。
缘起太子奶“货款准备金”政策
太子奶集团曾在中国乳酸菌饮料市场的占有率达到四分之三,并准备在美国进行首次公开募股。
不过,太子奶深受过度扩张之害。公司出现财务困难至少已有两年时间。近几年,太子奶一直传出破产的消息。
据了解,李途纯此次“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可能与其在前期经营太子奶集团的销售政策有关。
公开资料显示,李途纯时代的太子奶集团,一直采取“先打款,后发货”的销售模式。到2008年,全国经销商都可以参加,向集团账号打入货款准备金,“货款准备金在账上超过3个月的,给予30%的市场费用奖励,并且保证随时退还”。
邢珂铭律师分析,太子奶为企业输血,向下游经销商、代理商采取“激励措施”,其行为已经触及国家金融管理制度。
他还说,太子奶“货款准备金”政策,是否触犯《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是否属于变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还需时日静待司法机关认定。
太子奶集团或迅速进入破产程序
关键时刻,李途纯被警方带走,或将推动太子奶集团迅速进入破产程序。
2011年6月2日,多名太子奶债权人收到了高科奶业发出的《重整申请书》。当时,债权人均表示,不愿意看到太子奶集团破产,也不愿意签署《重整申请书》。6月7日,李途纯也曾表示,只有他和创业团队重新返回,才能拯救太子奶。
一位接近太子奶集团的人士分析,在希望债权人申请破产无望的情况下,有关方面可能希望太子奶集团法人李途纯申请破产。邢珂铭律师表示,企业破产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债权人申请破产,另一种是由企业法人申请破产,以上两种均符合法律程序。
太子奶托管方高科奶业董事长文迪波接受采访时表示,“并不知道李途纯被警方带走一事”。
“让太子奶破产,其实就是想以低价的方式进行收购。”上述知情人士表示,2011年1月26日,高科奶业引进北京商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明观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3月份,两家机构投资者负责人宫浩曾派人到湖北黄冈与当地政府商谈黄冈太子奶的破产事宜。
『陆』 太子奶事件的破产事件
2010年4月14日,有媒体援引开曼群岛法院文件称,湖南太子奶集团因负债30亿元人民币进入临时清盘程序。报道称开曼群岛大法院周一已委任保华顾问有限公司担任太子奶临时清盘人,而花旗集团是太子奶最大债权人,其他债权人包括苏格兰皇家银行和新加坡星展银行。太子奶发布“郑重声明”:称太子奶各公司在境内尚未收到任何国内外司法机构有关太子奶清盘的法律文书;英、美法系的法律不适合中国的法律,对太子奶不构成任何影响;太子奶有能力偿还21亿元债务,任何人宣布集团破产都是非法的。
否认破产必还款,太子奶的声明强调,花旗银行的行为完全是单方面的;由此引发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负责。太子奶集团及旗下国内各子公司均系依据中国法律设立的中国企业法人,其全部资产均在中国境内,权利义务受中国法律管辖。太子奶集团及各子公司与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借款纠纷已由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受理,太子奶集团及各子公司已向其提出反诉,该案正在审理中。声明公开了太子奶集团相关债务数据:经审计,太子奶集团实际资产50.9亿元(其中商标无形资产20亿元,房产土地30.9亿元),负债21亿元(其中银行10亿元,其他债务11亿元),完全属于良性负债范围。 对于清偿债务,声明表示,太子奶集团已得到境内外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荷兰银行的长期理解和支持,正在协商拟定还款事宜;集团已与小债权人签订了3至7年分期分批还款协议,得到绝大多数债权人支持,任何人宣布破产都是非法的。此外,太子奶集团及大股东李途纯个人一直反对外资恶意收购太子奶,也反对任何人任何机构以破产方式处理债务。
最“掷地有声”的一段话莫过于李途纯的承诺:即日起,李途纯本人及太子奶集团对公司21亿元债务终身负责,“确保一分不少地归还,我们完全有能力归还,90%的债权人经沟通已达成或即将达成协议,即日起至10月1日止,欢迎未签订还款协议的债权人到公司总部(株洲)签订分期分批还款协议,一经签订,我们将按合同还款”。
『柒』 请问国内外有哪些关于太子奶破产和我国民营企业市场战略的研究动态
太子奶再陷漩涡 “易主”疑云未散,“破产”疑云又生,“太子奶”再陷漩涡,这场扑朔迷离的大戏从国内扩展到开曼群岛。
4月14日,有媒体援引开曼群岛法院文件称,湖南太子奶集团因负债30亿元人民币进入临时清盘程序。报道称,开曼群岛大法院周一已委任保华顾问有限公司担任太子奶临时清盘人,而花旗集团是太子奶最大债权人,其他债权人包括苏格兰皇家银行和新加坡星展银行。
《国际金融报》记者向太子奶创始人李途纯和太子奶托管方湖南株洲高科奶业董事长文迪波致电求证,二人电话均无人接听。
但就在几小时后,太子奶发布“郑重声明”:称太子奶各公司在境内尚未收到任何国内外司法机构有关太子奶清盘的法律文书;英、美法系的法律不适合中国的法律,对太子奶不构成任何影响;太子奶有能力偿还21亿元债务,目前任何人宣布集团破产都是非法的。
否认破产必还款
太子奶的声明强调,花旗银行的行为完全是单方面的;由此引发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负责。
声明称,太子奶集团及旗下国内各子公司均系依据中国法律设立的中国企业法人,其全部资产均在中国境内,权利义务受中国法律管辖。太子奶集团及各子公司与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借款纠纷已由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受理,太子奶集团及各子公司已向其提出反诉,该案正在审理中。
同时,声明公开了太子奶集团相关债务数据:经审计,太子奶集团实际资产50.9亿元(其中商标无形资产20亿元,房产土地30.9亿元),负债21亿元(其中银行10亿元,其他债务11亿元),完全属于良性负债范围。
对于清偿债务,声明表示,一年来,太子奶集团已得到境内外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荷兰银行的长期理解和支持,近期正在协商拟定还款事宜;集团已与小债权人签订了3至7年分期分批还款协议,得到绝大多数债权人支持,目前任何人宣布破产都是非法的。此外,太子奶集团及大股东李途纯个人一直反对外资恶意收购太子奶,也反对任何人任何机构以破产方式处理债务。
最“掷地有声”的一段话莫过于李途纯的承诺:即日起,李途纯本人及太子奶集团对公司21亿元债务终身负责,“确保一分不少地归还,我们完全有能力归还,90%的债权人经沟通已达成或即将达成协议,即日起至10月1日止,欢迎未签订还款协议的债权人到公司总部(株洲)签订分期分批还款协议,一经签订,我们将按合同还款”。
去留难定多起伏
2007年初,太子奶集团引进英联、摩根士丹利、高盛等风险投资7300万美元,并签了一份对赌协议:在注资后的前3年,如果太子奶集团业绩增长超过50%,就可调整(降低)对方股权;否则,太子奶集团董事长李途纯将会失去控股权。2008年,由于高速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以及盈利下滑,李途纯失去了对太子奶的控股权。
2009年初,太子奶的核心资产由株洲市政府全资控股的高科奶业通过租赁经营形式托管,李途纯虽名义上拥有太子奶集团61.6%股份,但已全部抵押给高科奶业。
从2009年年中,就不断传出太子奶将引进新投资者的消息,但李途纯一直希望重掌太子奶。
业界有观点认为,政府不可能长期托管太子奶,太子奶或有三条路:被买家接手;再由李途纯运营;进入申请破产的司法程序。
今年2月,文迪波曾表示,上半年内引进新投资者。但接管一年来,高科奶业销售业绩远未达到约定的12亿元至14亿元,是否有权处置太子奶尚存争议。
一边是控制着太子奶却并不拥有股权的托管方高科奶业,一边是有股权但股权却被抵押给高科奶业的大股东李途纯,如今又加入了“清盘方”,这场围绕着太子奶的大戏,下一幕又该谁来登场?
『捌』 太子奶为什么面临破产
太子奶破产原因
1、赌徒心态,风险意识缺失
1997年11月8日,央视黄金时段广告招标,太子奶集团创始人李途纯以8888万元的高价夺取了当年日用消费品的标王,从而令初出茅庐的太子奶一炮而红。然而,当时太子奶的实际资产总额还没有竞标价格高,甚至有半年多没有发过工资,就连出席央视竞标的20万元入场券也是借钱买的。虽然,这一次与市场的对赌,以太子奶的胜利告终,但是将企业的前途和几千员工的命运维系在赌博游戏之上,显然是缺乏风险和稳健经营意识,这也为太子奶的一步步沦陷埋下了伏笔。
2、东施效颦,上市战略失策
太子奶一直期望上市,能让其产品形象升级,步入主流消费市场,进而提升品牌竞争力。可是太子奶并没有从自身产品出发寻求立足点,而且在筹谋上市的进程中态度激进,未能认真分析市场走势,从而没有准确把握宏观经济走向。 (1)上市时机选择失误 ,太子奶一直视蒙牛为榜样,也正是蒙牛的成功上市刺激了太子奶的欲望。但蒙牛1999年创业时,中国乳业正处于上升期,市场需求呈爆炸式增长。2004年,蒙牛上市时,乳业发展如火如荼,且中国宏观环境也是一路高歌,和谐的大小环境都为蒙牛上市助了一臂之力。从而使得蒙牛海外上市之后,仅用3年的时间销售就突破了100亿。然而成立于1996年的太子奶,虽然资历不浅,却不像蒙牛那样幸运地碰上市场利好期。再加上太子奶选择在2008年上市,这个时机的确有些失策。三聚氰胺事件带来了一场乳业大地震,让整个乳业哀鸿遍野,虽然 太子奶产品并没有牵入其中,但太子奶也不能独善其身。而且,整个2008年宏观经济形势恶劣,原材料成本上涨、银根紧缩、股市低迷、金融海啸等,这些外部宏观经济因素必然会影响太子奶的上市进程。 (2)忽视产品和市场 一线市场中,蒙牛的冠益乳、伊利的益生菌、光明、三元等纷纷推出自己的乳酸菌产品,不同的概念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造成了乳酸菌饮料市场的极度混乱。低端市场上,哇哈哈是太子奶的主要竞争对手,哇哈哈依托爽歪歪、乳娃娃等品牌,迅速切入太子奶雄踞的二、三线乳酸菌饮料市场,成功地威胁到太子奶的市场根基。然而太子奶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表现却一直比较薄弱,虽然在央视高端媒体不断地轰炸,但是市场却毫无动静,仅能在北京的一些小超市里找到其踪影,广州等地方市场更是被边缘化了。一心谋求上市的太子奶,忽视了产品本身的发展,以致市场在竞争对手的攻击之下,变得越来越脆弱。
3、过度融资,资金链条紧绷
管理者的风格决定了企业的运营模式。李途纯是一个在管理上相对使用杠杆比率比较高的经营者,从而使得太子奶成为了一个经营杠杆比较高的企业。这种经营策略在市场环境比较好的时候可以获得更
高速度的成长,但是一旦外部环境恶化,也更容易被击倒。太子奶从起家至发家均为举债经营,资产负债规模超乎寻常地庞大,同时,资产结构极不合理。太子奶大约80%为固定资产, 20%为流动资产,这种资产结构在快消领域极为不当,严重超载,难以前行。
『玖』 太子奶破产五年质疑难解是为何
被三元与新华联接管五年后,债权人与原高管质疑太子奶重整存在诸多疑点。株洲政府人士向媒体证实,原太子奶株洲工厂部分已变为二手车市场。
但2012年三元与新华联出资接管之后,太子奶相关事件再无更多进展。传奇企业家李途纯亦再未接受媒体采访。但媒体至今仍热衷“复盘”太子奶事件,亦将李作为一个样本加以关注。
据悉,本事件目前未能从当地法院、政府及破产管理人处得到任何回复。
『拾』 太子奶事件是怎么回事
太子奶事件背后惨象:李途纯9家人被捕,舅舅除夕割腕自杀、母亲哭瞎双眼、弟弟脑血管爆裂全身瘫痪、妹妹狱中偏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