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的翻译
皇上认为他贤能就放了他,改任荥阳县令。
整篇发给你,容易对比一些.
【汲黯传】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诛,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上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然黯见蛉未尝拜,常揖之。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史记·汲郑列传》)
【参考译文】
汲黯,字长孺,是濮阳人。他的先人被古时的卫君宠幸。到汲黯是第七代,代代做卿大夫。汲黯因为父亲而袭任官位。在孝景帝时做了太子洗马,因为严肃使人畏惧。孝素帝驾崩,太子即位,汲黯做谒者。东越人互相攻打,皇上派汲黯去观察。汲黯还没到达那里,到了吴郡就回来了,报告说:“越人互相争斗本来是他们的风俗,不足以劳顿天子的使臣前往。”黄河以北地区失火,连着烧及千余家,皇上派汲黯前往视察情况乙汲黯回来报告说:“家里人弄着了火,房子并排,所以连带烧了,不值得担忧?臣经过黄河南面。黄河南面的穷人有万余家受到水灾、旱灾的侵害,有的父子互相残食,臣以职务之便,拿令牌分发了黄河以南仓库的粟米来赈济贫民,臣还回令牌,请皇上治我假传圣旨的罪过。”皇上认为他贤能就放了他,改任荥阳县令。汲黯耻于做县令(这么小的官职),就托病回家乡了。皇上听说,就把他召回来任为中大夫。因为汲黯多次急谏,不能久留宫内,改任东海郡太守。汲黯学习黄老学说,领导官吏,治理百姓,喜好清静,选择郡丞和书吏来任用他们。他治理政事,只管大的方面,不苛求细节。汲黯多病,躺在内室里不出来,一年多,东海郡大治(治理得非常好),人们称赞他。皇上听说了,召见他,任命为主爵都尉,地位在九卿之列。汲黯做官,务求无为而治,宏扬大体,不拘泥文书法令。
这个时候,太后的弟弟武安侯田蛉为丞相,职位在中二千石以上的官吏来拜见,田蚡都不答礼。但是汲黯见田蚡不首行跪拜礼,只是常常拱拱手。天子正招求会做文章和有学问的人,皇上说我想如何如何,汲黯应答说:“陛下内心多欲望却表面上行仁义,怎么能效法唐虞之治呢!”皇上不说话,怒气冲冲,变了脸色下了朝。公卿都为汲黯害怕。皇上退下后,对左右的人说:“太过分了,汲黯真是卤莽!”群臣中有人责备汲黯,汲藉说:“天子任命公卿等辅佐的大臣,难道让我们讨好奉承,把主上置于不义的境地吗?况且我已身在其位,纵使爱惜自己,那又怎能辱没朝廷呢!”
Ⅱ 《通鉴前篇序》及《通鉴前篇后序》
“朱子曰:‘古史之体,可见者《书》、《春秋》而已。《春秋》编年通纪,以见事之先后;书则每事别纪,以具事之始末。意者当时史官既以编年纪事,至于大事则又采合而别记之。若二典所记,上下百有余年,而《武城》、《金縢》诸篇,或更数月,或歴数年,其间岂无异事?盖必已具于编年之史,而今不复见矣。’履祥按:《竹书纪年》载三代以来事迹,然诡诞不经,今亦不可尽见;《史记》年表起周共和庚申之岁,以上则无纪焉。歴世浸逺,其事往往杂见于他书,靡适折衷。邵子《皇极经世》,独纪尧以来,起甲辰为编年歴;胡氏《皇王大纪》,亦纪甲辰以下之年,广汉张氏因《经世》之年,颇附之以事。顾胡过于详,而张失之简。今本之以经,翼之以诸家之论,且考其系年之故,解其辞事,辨其疑误,如东莱吕氏《大事记》,而不敢尽仿其例。起帝尧元载,止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接于《资治通鉴》名曰《通鉴前编》。昔司马公编辑《通鉴》,先为长编,盖长编不嫌于详,而《通鉴》则取其要也。后之君子,或有取于斯焉。要删之以为《通鉴前纪》,是亦区区之所望也。景定甲子正月丁丑朔序。”
右通鉴前编起帝尧元载甲辰止威烈王二十三年戊辰凡一千九百五十五年通为十八巻二帝三王之事麤见首尾大抵出于尚书诸经者为可考信其出于子史杂书者不失之诞妄则失之浅陋葢其智不足以知圣人而流俗传闻其髙者既以绝世拔出而大道必绝出于事物常情之表故其说失之诞妄其下者则又以世俗之腹量圣人之心故其说又失之浅陋惟以尚书之仅存者于今为帝王全书刘道原外纪之作尚书不入虽曰尊经避圣然帝王之事舍尚书则诸家真稗官小说之流耳今不敢从外纪之例而从胡氏大纪之例焉顾尚书一经诸儒解者虽已精详但似未尝潜泳反复以推篇章之全意而句解字释意或不属履祥因为之注释章㫖随意所到虽不能详然圣经之篇章与圣人之体用似或得之至于子史杂书之不弃者则以古今共传不可尽废帝王世逺谈者日希礼失求诸野此犹不愈于野乎故存其近似削其诞浅或加之辨释焉但惟此编本名表年惟当于书史上阑之外表着其年而附证于章后尔既编年表例须表题或嫌于春秋纲目之例然所用者既史记年表之法而所表题又书经本语之文虽间或増损君子鉴其非僭可也周平王以后春秋自有全书但左氏收拾国史以翼经事于隠公之篇多误庄公之篇多缺其间亦多有所遗如楚随所以争起于请爵管仲所以霸本于内政皆略不书甚而孔子出处述作亦俱不书焉以其书主于解经而其事或具于外传诸史秦誓之作在于封肴尸之后传既不及而书序又谬其时卫辄父子争国夫子自楚反陈久之至卫明年即反鲁而记者多谓夫子久于在卫履祥所编欲止平王而诸若此类不可不辨获麟以后事多亡逸欲备古今以接通鉴则于春秋所不能避亦不敢尽入也春秋一书固圣人晚年哀痛之意然孔子周游无位典册不备未必尽得周史因见宗鲁一国之䇿多违旧章就加笔削以示大法其余多因旧史不尽改也则其岁月名号改以从周未必谬圣人之意况又自有皇极经世之例遂倂论次以接通鉴焉呜呼荀恱申监之书志在献替而遭值建安之季王仲淹续经之作疾病而闻江都之变然流涕曰生民厌乱久矣天其或者将启尧舜之运而吾不与焉则命也履祥末学非二公比而其生不辰罹此百忧其所以拳拳缀辑者特不为忧悴废业耳覆醤瓿固可知也刘道原外纪后序伤于废疾愚尝三复其辞而深悲之孰知吾之所悲又有大于道原者耶幸而天运循环无往不复圣贤有作必有复兴三代唐虞之治于千载之下者区区此编之所望也上章执徐之岁冬至之日金履祥后序
Ⅲ 处当师颜原,出当致唐虞中的颜原,唐虞为何人
颜原,是颜回和原宪两个名人的并称。颜回是孔子的弟子,那部电影里为了捞落入长江的经书淹死的那位,不过那是虚构的情节,人是真实的人。原宪也是孔子的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字子思,今山东临沂市平邑县仲村镇南屯人。一生安贫乐道,不肯与世俗合流。孔子为鲁司寇时,曾做过孔子的家臣,孔子给他九百斛的俸禄,他推辞不要。孔子死后,原宪隐居卫国,茅屋瓦牖,粗茶淡饭,生活极为清苦。一次,子贡高车驷马,拜访原宪。原宪衣着破烂,出来迎接。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原宪]楮冠黎杖而应门,正冠则缨绝,振襟则肘见,纳履则踵决。”可见生活极其清苦。
又,北齐颜之推 《颜氏家训·止足》:“自丧乱已来,见因托风云,徼幸富贵,旦执机权,夜填坑谷,朔欢 卓 郑 ,晦泣颜原者,非十人五人也。” 宋林逋 《湖山小隐》诗之二:“ 颜原遗事在,千古壮闲心。”
唐虞:也是远古贤明帝王——尧帝和舜帝的并称,尧帝又名唐尧,舜帝又名虞舜,合起来简称为唐虞。 的并称。一般用来亦指尧与舜的时代,古人以为太平盛世。《论语·泰伯》:“唐虞之际,於斯为盛。”《史记·汲郑列传》:“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宋 刘过 《沁园春·寿》词:“平章处,看人如伊吕 ,世似唐虞 。”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诗:“我好像置身在唐虞时代以前。”
Ⅳ 下面这是首整诗吗如果不是请补充;这是首诗是谁写的
少年中国说
〔清,一九00年二月〕梁启超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任公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老年人如戏文。老年人如鸦片烟,少年人如泼兰地酒。老年人如别行星之陨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岛。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比利亚之铁路。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潴为泽,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此老年人与少年人性格不同之大略也。任公曰: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任公曰:伤哉,老大也!浔阳江头琵琶妇,当明月绕船,枫叶瑟瑟,衾寒于铁,似梦非梦之时,追想洛阳尘中春花秋月之佳趣。西宫南内,白发宫娥,一灯如穗,三五对坐,谈开元、天宝间遗事,谱《霓裳羽衣曲》。青门种瓜人,左对孺人,顾弄孺子,忆侯门似海珠履杂遝之盛事。拿破仑之流于厄蔑,阿剌飞之幽于锡兰,与三两监守吏,或过访之好事者,道当年短刀匹马驰骋中原,席卷欧洲,血战海楼,一声叱咤,万国震恐之丰功伟烈,初而拍案,继而抚髀,终而揽镜。呜呼,面皴齿尽,白发盈把,颓然老矣!若是者,舍幽郁之外无心事,舍悲惨之处无天地;舍颓唐之外无日月,舍叹息之外无音声;舍待死之外无事业。美人豪杰且然,而况寻常碌碌者耶?生平亲友,皆在墟墓;起居饮食,待命于人。今日且过,遑知他日?今年且过,遑恤明年?普天下灰心短气之事,未有甚于老大者。于此人也,而欲望以拿云之手段,回天之事功,挟山超海之意气,能乎不能?
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立乎今日以指畴昔,唐虞三代,若何之郅治;秦皇汉武,若何之雄杰;汉唐来之文学,若何之隆盛;康乾间之武功,若何之烜赫。历史家所铺叙,词章家所讴歌,何一非我国民少年时代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之陈迹哉!而今颓然老矣!昨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处处雀鼠尽,夜夜鸡犬惊。十八省之土地财产,已为人怀中之肉;四百兆之父兄子弟,已为人注籍之奴,岂所谓“老大嫁作商人妇”者耶?呜呼!凭君莫话当年事,憔悴韶光不忍看!楚囚相对,岌岌顾影,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国为待死之国,一国之民为待死之民。万事付之奈何,一切凭人作弄,亦何足怪!
任公曰: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是今日全地球之一大问题也。如其老大也,则是中国为过去之国,即地球上昔本有此国,而今渐澌灭,他日之命运殆将尽也。如其非老大也,则是中国为未来之国,即地球上昔未现此国,而今渐发达,他日之前程且方长也。欲断今日之中国为老大耶?为少年耶?则不可不先明“国”字之意义。夫国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权,有服从,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地球上之有完全成立之国也,自百年以来也。完全成立者,壮年之事也。未能完全成立而渐进于完全成立者,少年之事也。故吾得一言以断之曰:欧洲列邦在今日为壮年国,而我中国在今日为少年国。
夫古昔之中国者,虽有国之名,而未成国之形也。或为家族之国,或为酋长之国,或为诸侯封建之国,或为一王专制之国。虽种类不一,要之,其于国家之体质也,有其一部而缺其一部。正如婴儿自胚胎以迄成童,其身体之一二官支,先行长成,此外则全体虽粗具,然未能得其用也。故唐虞以前为胚胎时代,殷周之际为乳哺时代,由孔子而来至于今为童子时代。逐渐发达,而今乃始将入成童以上少年之界焉。其长成所以若是之迟者,则历代之民贼有窒其生机者也。譬犹童年多病,转类老态,或且疑其死期之将至焉,而不知皆由未完成未成立也。非过去之谓,而未来之谓也。
且我中国畴昔,岂尝有国家哉?不过有朝廷耳!我黄帝子孙,聚族而居,立于此地球之上者既数千年,而问其国之为何名,则无有也。夫所谓唐、虞、夏、商、周、秦、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唐、宋、元、明、清者,则皆朝名耳。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朝有朝之老少,国有国之老少。朝与国既异物,则不能以朝之老少而指为国之老少明矣。文、武、成、康,周朝之少年时代也。幽、厉、桓、赧,则其老年时代也。高、文、景、武,汉朝之少年时代也。元、平、桓、灵,则其老年时代也。自余历朝,莫不有之。凡此者谓为一朝廷之老也则可,谓为一国之老也则不可。一朝廷之老且死,犹一人之老且死也,于吾所谓中国者何与焉。然则,吾中国者,前此尚未出现于世界,而今乃始萌芽云尔。天地大矣,前途辽矣。美哉我少年中国乎!
玛志尼者,意大利三杰之魁也。以国事被罪,逃窜异邦。乃创立一会,名曰“少年意大利”。举国志士,云涌雾集以应之。卒乃光复旧物,使意大利为欧洲之一雄邦。夫意大利者,欧洲之第一老大国也。自罗马亡后,土地隶于教皇,政权归于奥国,殆所谓老而濒于死者矣。而得一玛志尼,且能举全国而少年之,况我中国之实为少年时代者耶!堂堂四百余州之国土,凛凛四百余兆之国民,岂遂无一玛志尼其人者!
龚自珍氏之集有诗一章,题曰《能令公少年行》。吾尝爱读之,而有味乎其用意之所存。我国民而自谓其国之老大也,斯果老大矣;我国民而自知其国之少年也,斯乃少年矣。西谚有之曰:“有三岁之翁,有百岁之童。”然则,国之老少,又无定形,而实随国民之心力以为消长者也。吾见乎玛志尼之能令国少年也,吾又见乎我国之官吏士民能令国老大也。吾为此惧!夫以如此壮丽浓郁翩翩绝世之少年中国,而使欧西日本人谓我为老大者,何也?则以握国权者皆老朽之人也。非哦几十年八股,非写几十年白折,非当几十年差,非捱几十年俸,非递几十年手本,非唱几十年喏,非磕几十年头,非请几十年安,则必不能得一官、进一职。其内任卿贰以上,外任监司以上者,百人之中,其五官不备者,殆九十六七人也。非眼盲则耳聋,非手颤则足跛,否则半身不遂也。彼其一身饮食步履视听言语,尚且不能自了,须三四人左右扶之捉之,乃能度日,于此而乃欲责之以国事,是何异立无数木偶而使治天下也!且彼辈者,自其少壮之时既已不知亚细亚、欧罗巴为何处地方,汉祖唐宗是那朝皇帝,犹嫌其顽钝腐败之末臻其极,又必搓磨之,陶冶之,待其脑髓已涸,血管已塞,气息奄奄,与鬼为邻之时,然后将我二万里山河,四万万人命,一举而畀于其手。呜呼!老大帝国,诚哉其老大也!而彼辈者,积其数十年之八股、白折、当差、捱俸、手本、唱诺、磕头、请安,千辛万苦,千苦万辛,乃始得此红顶花翎之服色,中堂大人之名号,乃出其全副精神,竭其毕生力量,以保持之。如彼乞儿拾金一锭,虽轰雷盘旋其顶上,而两手犹紧抱其荷包,他事非所顾也,非所知也,非所闻也。于此而告之以亡国也,瓜分也,彼乌从而听之,乌从而信之!即使果亡矣,果分矣,而吾今年七十矣,八十矣,但求其一两年内,洋人不来,强盗不起,我已快活过了一世矣!若不得已,则割三头两省之土地奉申贺敬,以换我几个衙门;卖三几百万之人民作仆为奴,以赎我一条老命,有何不可?有何难办?呜呼!今之所谓老后、老臣、老将、老吏者,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手段,皆具于是矣。西风一夜催人老,凋尽朱颜白尽头。使走无常当医生,携催命符以祝寿,嗟乎痛哉!以此为国,是安得不老且死,且吾恐其未及岁而殇也。
任公曰: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如僦屋者然,彼明日将迁居他方,而我今日始入此室处。将迁居者,不爱护其窗栊,不洁治其庭庑,俗人恒情,亦何足怪!若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后顾茫茫。中国而为牛为马为奴隶,则烹脔棰鞭之惨酷,惟我少年当之。中国如称霸宇内,主盟地球,则指挥顾盼之尊荣,惟我少年享之。于彼气息奄奄与鬼为邻者何与焉?彼而漠然置之,犹可言也。我而漠然置之,不可言也。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选自《饮冰室合集》
Ⅳ 以唐或它谐音开头的褒义成语
冯唐易老
求马唐肆
唐突西子
唐哉皇哉
冯唐白首
冯唐头白
荒唐无稽
求马于唐肆
唐突西施
冯唐已老 求马于唐市 唐临晋帖 唐虞之治
祝你好运!
Ⅵ 姓唐,起名,两字的
为您打杂三款候选:
唐啸
唐虞之治、啸咤风云
字义啸表示啸歌、啸傲、呼啸,意义优美。
音律唐、啸的读音是táng、xiào,声调为阳平、去声。
字型唐为半包围结构,姓名学笔画10画;啸为左右结构,姓名学笔画16画;。
五格该名字的五格笔画搭配为10-16,五格俱佳。
意蕴该名字可以趣解为:“唐唐 • 啸傲”。成语唐虞之治 虎啸风生扩展了名字的意境。
名言名句: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苏轼《定风波》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岳飞《满江红》
唐颂
一曲雅歌和上下,几弦妙曲颂古今。 和唐宋同音,唐宗宋祖
字义颂表示赞扬、祝愿、颂祝,意义优美。
音律唐、颂的读音是táng、sòng,声调为阳平、去声。
字型唐为半包围结构,姓名学笔画10画;颂为左右结构,姓名学笔画13画;字型优美,利于书写。
五格该名字的五格笔画搭配为10-13,五格大吉。
意蕴该名字可以趣解为:“广大 • 祝愿”。成语唐虞之治 颂声载道扩展了名字的意境。
唐蓬
朝气蓬勃、蓬荜生辉
字义蓬表示茂盛、蓬勃、蓬茸,意义优美。
音律唐、蓬的读音是táng、péng,声调为阳平、阳平。
字型唐为半包围结构,姓名学笔画10画;蓬为上下结构,姓名学笔画17画;字型优美,利于书写。
五格该名字的五格笔画搭配为10-17,五格俱佳。
意蕴该名字可以趣解为:“广大 • 茂盛”。成语唐虞之治 桑弧蓬矢扩展了名字的意境。
名言名句: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唐·杜甫·客至
希望帮到你,若满意,望采纳,谢谢!
Ⅶ 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的翻译
内多欲而外施仁义”这句话应该理解为:你内心私欲很重而外表又装出仁义。
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难道要效仿唐尧、虞舜治国的方法吗?
Ⅷ 有哪些带唐开头的成语
唐突西子
唐突:冒犯;西子:即西施,春秋时美..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何乃刻画无盐,以唐突西..
437
唐哉皇哉
形容规模宏伟,气势盛大。也用于贬义..
《后汉书·班畸传》:“汪汪乎丕天之大律,其畴能亘之哉?唐哉..
618
唐临晋帖
临:摹仿字画;帖:书法、绘画的范本..
明·陶宗仪《辍耕录·论诗》:“德机诗如何?曰:‘德机诗如唐..
44
唐突西施
唐突:冒犯。西施:春秋时美女,冒犯..
梁启超《诗话》:“更会串一戏,曰《易水饯荆卿》,其第一幕‘..
48
唐虞之治
唐虞:唐尧、虞舜,传说中的古代圣帝..
《古文观止·王鏊〈亲政篇〉》:“吴楚材等尾批‘谁谓唐虞之治..
Ⅸ 夏商之前的所谓“唐虞之世”算不算朝代
不算。
除开文献,没有确凿考古证据证明此时存在重大文明中心现象(实际上代表夏文明的二里头遗址是最早的文明中心,无论是居住集聚性,还是化石,遗物数量,墓葬规格等。都和之前的遗迹不可同日而语。)
客观上就算是文献,司马迁史记家天下也是从夏启开始的,换言之,也即从夏启开始,生产力发展,私有制出现,正式支撑起了国家,军队这个上层建筑的存在(以及必要)。而此前,“中国非国”,而是原始社会部落联盟。
即便是赞同“唐虞之治”,也是古今基于对原始社会公有制,没有剥削压迫社会的向往。这和朝代也没有什么关系。
Ⅹ 急求;带有唐的成语和带有伊的成语必须是褒义词的。两个成语可以连在一起说。不要谐音。谢谢大家了~
唐虞之治 唐虞:唐尧、虞舜,传说中的古代圣帝贤君。旧指上古政治清明,人民康乐的理想时代。
匪朝伊夕 ①不止一日。②非晨即夕。极言时间之短。
蒹葭伊人 蒹葭:初生的芦苇。伊人:那个人。指一心寻求思恋而不曾会面的人。
秋水伊人 指思念中的那个人。
下车伊始 伊:文言助词;始:开始。旧指新官刚到任。现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驰志伊吾 伊吾,今新疆哈密。以之表示向往在边塞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