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嘉兴日报电子版
扩展阅读
艾迪西股票退市价格 2025-08-28 16:42:08
股票配资挂高价买不进去 2025-08-28 16:28:58

嘉兴日报电子版

发布时间: 2021-09-16 11:27:36

A. 海宁日报为何还没有撤掉

现在不是推行电子政务么,建议改为订阅嘉兴日报电子版。不过别忘了通常电子版都是免订费的。

B. 嘉兴有什么报纸

嘉兴日报 南湖晚报 嘉兴广播电视报

C. 南湖晚报的的主要内容

具体不清楚应该是属于嘉兴日报集团下面的一个子公司的发展历史就不知道了读高中时我们老师还让我们订报纸呢 你可以去下嘉兴日报的网站看下很详细的介绍

D. 嘉善报纸

嘉兴日报嘉善版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社长室:0573-84228398 新闻一部:0573-84228367 新闻二部:0573-84228364,专题副刊部:84228369 传真:84228366 广告部:84226828 办公室:84228365 发行咨询电话:84052268

E. 新仓的新仓老物事

《嘉兴日报》平湖版刊登:
撰稿 邓中肯 摄影 顾雪锋
听乡人唱《新仓谣》挺有意思:“新仓新仓,好比天堂。南有海塘,北有山塘;西有河墩,东有白漾。胳膊山边琵琶池,三寺六街十二坊。一派好风光!”新仓本地老居民一副自恋自爱、自我得意的腔腮,溢于言表。这个至今已有916年历史的古镇,一直是平湖出东城门最为兴隆的乡镇,自古就有“东乡十八镇,新仓第一镇”之美誉。古时确有为数不少的名胜古迹,古籍里就有“新仓十景”的记载。昔日街坊也有“三寺六街十二坊二十四桥三十六弄四十八堂”之说,足见其曾经的富裕繁荣与兴旺发达。 中国第一大江的滚滚洪水携带着大量的泥沙直奔东海,在激动人心的出口处缠绵又缱绻地堆积了新的陆地。根据三角洲开发阶段理论,三角洲的“上游”往往地势较高,适宜于人类定居,开发就较早,其次是“中游”,再次是“下游”。处在这个“下游”之地的平湖,位于长江三角洲临海的边缘、圈属于太湖流域,因淤涨海退而形成了大量的田地。空阔的蒹葭围地也吸引了众多寻找田地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氏族。
应该说,秦汉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还相当落后,包括现在的海盐、平湖,金山、奉贤、南汇一带更为落后。秦始皇统一中国,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会稽郡置县二十六,其中一县因“海滨广斥,盐田相望”即称“海盐县”。直到明朝宣德五年(1430年)把原海盐县东北境的武原、齐景、大易、华亭四乡析出建新县,取“湖平似镜”,名之“平湖”。新仓原属武原乡,所以至今殡丧做道场奏班禀报地址时仍说是“武原乡”。
??古时武原乡一带为芦沥湿地,就像《诗经》里描绘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个景况。芦沥湿地上布满纵横交错的泄水河道,但更多的是一片茫茫的芦苇。当然,还有较大的河流,芦沥浦就是一条非常重要而著名的泄水河流。
据顾祖禹《读史方舆》记载:“芦沥浦,在县东北三十八里”,“县北境之水,悉汇于此,有芦沥盐场”。说到“芦沥浦”,就必须提及“东江”。
东江约在唐代即已湮废,历史上将东江、松江、娄江合称“三江”。据考证,松江由太湖流出,在今江苏甪直以西、澄湖以北古三江口,一分为三。南派即东江(一称“上江”),南下流入白蚬湖、小湖,约在今淀山湖一带。从白蚬湖、小湖流出后称为“谷水”。下游各书记载不一,大致主流一支在今海盐县澉浦入海,一支在今上海市金山县小官浦入海,另一支就在今平湖县东芦沥浦入海。小官浦相当于现在的张泾河,但澉浦早已不存,其入海口一段相当于现在的长山河出海处一段,只留下“澉浦”这一地名。芦沥浦也早已湮废,但同样留下了“水口”(独山东)这一地名;“水口”即芦沥浦之水的出海口。
因为有芦沥浦一河,所以盐场就名之为“芦沥盐场”;因为有芦沥盐场,所以集市就名之为“芦沥市”。就因为荡漾着欸乃橹声的河岸上那痴情的一排排芦竹芦苇,就因为种满希望的田野上那坦荡的一马平川,所以站成了一个沧桑的名字——芦川。新仓在明清时又名“芦川”,至今在新仓中大街还有一条弄堂,名为“芦川新弄”。很像是一块记忆斑驳的门牌,永久地钉在新仓人饱经风霜的额头。 新仓古镇上的老房子很多。老大街南侧的房子大都不大,因为临河而建就没有多大的空间,吸引眼球的就是那些驳石和石踏埠;但是街北的小弄堂里旧时掩藏的名堂就多了。
最近我两次去寻访那些老弄堂,发现年份上百年的古宅已经留存不多,现在没有坍废的也已经破落不堪,岌岌可危。倒是东大街的朱家弄,其东侧的一长溜墙壁仍然保存完好。底部三陂黄褐色的石基非常显眼,似乎还记录着东乡新仓曾经的富裕与气派。金家弄原本也有几栋大户人家的庭院,可惜都已废弃,只看到墙角跟随意搁置的圆石础。以前造房子,先打好地基;再在地基上摆础,在础上再立木柱。“基础”一词的引申义即由此而来。“础润雨”,新仓人懂得察看石础是否湿润,就能推知老天是否要下雨了。
西大街的荷叶弄大概是新仓镇上最为“捉襟”的小弄堂了。说它“捉襟”,是因为很小,很狭窄,里面却很进深。
江南古镇上的发达人家,都肯定要构筑庭院,又都肯定要藏富,所以上规模的私人住宅,一般都缩结在弄堂的深处。新仓为东乡第一大埠,自然就有不少富绰人家。第一次去时路过应家弄,但没走进去,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发现。第二次去时,一位老妪自告奋勇带我去看。原来应家弄里深藏着一所老房子,年份在百年以上,上下两层,前有天井,后有庭院。令我惊诧的不是它的规制,而是它的女儿墙。不知房屋先前的主人出于什么构思,也不知出于哪方高人之手,竟把那女儿墙建得如此美轮美奂!在那高高的西墙之上,镶嵌五件四方的雕刻作品。五幅饰品因墙势而置,图案各不相同,龙凤花卉、盘蝠威虎,栩栩如生。虽已有破损,但依旧玲珑生动。这是我去新仓钻弄堂的最大收获。
盐船河南岸现有两座房子还是值得一提的。一是西小街的姚家房子,也是大户人家的住宅,解放后做过乡政府,后来又成了镇政府的食堂。它的外墙至今保存完好,石库门丝毫未损,但墙内已面目全非。二是东小街的陆家房子。这是建于1935年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中有天井,且有回廊,可看作小型的跑马楼。旧时新仓有好几幢跑马楼,但均已拆除。这座楼房幸亏在上世纪50年代被充公,被辟为“新仓地区医院”竟得以保留下来,不然也有可能被“破四旧”破掉。但几经沧桑,现已被改变了原来的面貌,东墙已被用水泥重新装修过,天井里的条石也已残缺不全。有意思的是,南门口边上的白墙上,上个世纪60年代为配合治疗血吸虫病宣传的红漆字依稀可辨,西墙上还写有毛主席的诗词《送瘟神》。

F. 为什么嘉兴日报网站唯独没有海宁版

就是因为在嘉兴只有海宁有海宁日报,所以嘉兴日报很少用海宁的稿件!

G. 嘉兴日报的报纸信息

《嘉兴日报》每天发送市区、南湖区、秀洲区、桐乡、海宁、海盐、嘉善、平湖,影响着近500万人的生活。嘉兴市及《嘉兴日报》以其独特的地域、经济优势和良好、权威的媒介影响,深受广大广告主的欢迎和青睐。
2005年7月和10月,嘉兴日报社对所属两报开始了较大规模的改版。改版后的《嘉兴日报》进行了“瘦身”(报宽从原先的39厘米变成34厘米),《南湖晚报》进行了“增高”(报长从原先的39厘米变成43厘米)。
新设立的视觉中心不是过去摄影部的翻版,而是统管了采和编两重职责的全新部门。我们赋予视觉总监以副总编的职权,这样就使摄影采访与版面用稿之间,经过视觉总监的居间调停后,实现无缝链接。这样的机构设置,保障了视觉语言在版面上的充分表达。
嘉兴日报社视觉理念和图片运作机制的创新,使《嘉兴日报》《南湖晚报》的图片质量和版式表达在短期内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图片的功能也从过去简单的美化点缀上升为吸引读者眼球的一大亮点,成为提高报纸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H. 求嘉兴日报漫画版投稿邮箱,要有用的!

就一个总的信箱

I. 嘉兴日报的主要荣誉

2005年底,嘉兴日报选送的版面,在全国地市报优秀版面评选中获得唯一的“创新奖”。
2006年12月,在中国地市报新闻摄影学会召开的表彰会上,我本人获得“十杰总编”称号,视觉总监王芯克和记者李剑铭分获全国新闻摄影“十杰记者”、“百佳记者”称号。
2007年7月,李剑铭拍摄的《江南也有沙尘暴?》获得第十七届(2006年度)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实现嘉兴日报社在中国新闻奖评选中的历史性突破。
2007年8月,在沈阳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上举行的全国报纸版面评选中,《南湖晚报》摄影版获得一等奖,《嘉兴日报》头版和摄影版分别获得二等奖。
在2007年9月进行的2006年度中国地市报优秀版面评选中,《嘉兴日报》、《南湖晚报》选送的版面囊括了所有奖项(党报头版、党报专版、都市报头版、都市报专版)的金奖,是参评的地市报中唯一同时摘取4个金奖的报社。
2007年9月,《嘉兴日报》被中国新锐媒体视觉联盟吸纳为新一批成员,成为首家加盟的地市党报。
2007年12月,嘉兴日报社被评为中国地市报创新20强第二名。
2008年11月1日, 嘉兴日报在全国各大媒体中脱颖而出,名列中国品牌媒体100强最具品牌价值地市党报十强第一名。
2008年11月2日,在全国报纸奥运号外·特刊评选活动中, 嘉兴日报的奥运开幕特刊分别荣获“最佳版面奥运号外·特刊”奖、“最具收藏价值奥运号外·特刊”奖。

J. 《嘉兴日报》“视听阅读”版开设了一个新栏目“读书访谈录”,首期话题围绕“读名著”展开,将邀请诗

(1)哪些名著最适合中学生阅读?
(2)中学生没时间阅读名著怎么办?
(3)如果请你们为中学生推荐名著,你们会推荐哪些书目?
(问题合理,表达正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