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改革开放前后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
1、日常生活
以前种地时还都靠得是牲畜拉得勧头耕地及人力劳动播种收麦,不仅费力,效率也十分的低下。而现在农民们种地都都靠得是各种各样的专门的机器可,省时又省力,使得农民很多的时间节省下来,投身于其他的劳动中,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
2、穿着
人们的穿着也不再是从前的单调的粗布衣服,即使在农村,人们也都穿出了艳丽的衣服,彰显着自己的个性,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色多。人们的出行也是更加的法方便,火车、汽车不断的提速,更是有更加便捷舒适的地铁;
并且随着地铁路的四通八达,到达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也都不再是一件难事,私家车更是从从前的珍品到现在的大众产品,路上的私家名车也是到处可见;
一条条宽阔的马路,一座座便捷的立交桥都让我们的出行畅通无阻,村子里坑洼洼的小路也变成了平整的石灰路,甚至山里的那些梦想着要州出大山的恶人们也可以通过公路看到外面的世界。
3、食
从前白面是很少见的,只有过年才能吃上一次,那是很珍贵的,一年到头连个油腥都看不到,更不用说吃肉拉,想吃点水果根本就没有。而现在鸡鸭鱼肉样样全,白面吃了还可以换换粗粮,国内的水果出门都可以买到。
4、住
以前人们住的都是平房,改革开放后,农村都住上了二层小洋楼。
5、通信
从前老人们与给外地的亲人联系都是用信件邮寄,速度也慢得可怜,有些信息等到倒了目的地已经将过时了。再着急一点就是拍个电报,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信息系统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不用说各家各户都安上了电话,就是移动电话也可以平物到每个家庭都絵有一部,使得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在这三十年中电脑也得到了普及与应用,我们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有用的时的信息,让我们的视野更开阔,生活更丰富。
⑵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变化
衣: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色的海洋”。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不少人穿上名牌服装或时装,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食: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住: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改革开放后,不仅人均居住面积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的改善。 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 由于经济条件的好转和假期的延长,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除乘火车外,乘坐飞机也不是稀罕的事了,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也占一定比重。 用:改革开放前,代表着当时生活水平的“四大件”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改革开放后,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话、电脑、手机已相当普及。 以上说明,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⑶ 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的变化
1、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
技术助推生产工具变革。改革开放前,在科学技术欠发达的背景下,人们的劳动方式和社会分工相对单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等新技术的出现,以及由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刻改变了过去以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合作与分工为主要基础的生产、生活和劳动方式,推动人类社会逐渐走向人机协同、跨界融合的智能时代。
2、城乡劳动方式变化:
改革开放之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乡区域之间的流动,大量农民工涌向城镇就业。
当前,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的背景下,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农民工回流现象普遍出现,本地就业成为农民新的选择,城乡劳动方式日渐趋同。
3、发展方式变化: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前提。40多年来,人们从观念到行为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再依靠粗放式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进步,致力于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共享美好生活的增长点。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人们追求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倡导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4、消费方式变化: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取消了消费品的票证供给制度,引发了城乡居民的第一次消费革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经历了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健康”,再到“吃出文化”“吃出品位”的消费层次变迁。
当前,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的出现,使人们在消费方式上达到前所未有的便利和个性化满足,人们在精神文化生活、教育、旅游、保健等方面呈现消费热点,品质型、发展型的消费观念和方式成为趋势。
5、消费结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在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等成为消费增长最快的领域;食品、衣着、交通等则是农村居民增长最快的消费领域。
⑷ 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
1、经济方面
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2、思想方面
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面貌带来的历史性变化,还不仅仅是在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有精神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巨大转变。30年改革开放的一个最大变化就是打破了过去那种单调、统一的带有个人崇拜和违背人性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精神和文化生活日趋多样化,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
3、教育方面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世界第一、博士生数量世界第一、大中小学生数量世界第一;政府先后在农村和城市推广了免费义务教育,中国在实现教育公平上迈出了第一步。中国教育不断的进行改革,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方面稳步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当下的大势所趋。
(4)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变化扩展阅读
当我国的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之时,我们必须顺应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以及党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情况,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坚定改革方向,完善改革举措。
历史证明,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和根本动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⑸ 改革开放前后生活的变化。(衣食住行等方面)
1、爷爷奶奶小时候,一件衣服要穿好几年,经常都是补了又补,直到不能再穿为止,而且布料也很单一,基本上都是自家织的布;到了爸爸妈妈小时候,补了补丁的衣服已基本没有,但是很少买新衣,衣服款式也很少;但看看我们现在,商店里的衣服款式多种多样,布料更是多种多样,家里的衣服款式过时了就不穿了,重新买新的。
2、爷爷奶奶小时候,也就是建国初期,生活贫困,经常吃不饱。爸爸妈妈的童年,也只是粗茶淡饭,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到一点肉。改革开放以后,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山珍海味,要什么有什么。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
3、爷爷奶奶小时候住的是茅草房,房屋破旧。到了爸爸小时侯,普通人家都会盖三四间瓦房。到了八十年代中期,二三层的小楼房就到处都是了,但那时生活还不富裕,基本没有装修。今天,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装修风格也各有千秋。我们住得越来越舒适。
4、爷爷奶奶小时候,交通非常不便,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更别说是出远门了。爸爸妈妈小时候,自行车慢慢成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但出远门对于许多人来说依旧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到了九十年代,摩托车成了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出行的速度变得快了,方便了。
但再看看我们现在,交通工具也更多了,不仅有公交车,还有先进的豪华大巴、双层巴士,车内还安装了空调、移动电视,出租车招手即是,私家车也屡见不鲜,地铁、轻轨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出国旅游也不再是遥远的梦了,整个地球都变成了一个村,想去哪里一天内就可以轻松到达。
(5)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变化扩展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通信技术迅猛发展,从固定电话到移动手机,从语音通话到视频聊天,官兵和家人的联系告别了“家书抵万金”的时代。
现代化的生活靠电力支撑,早些年连队还一直靠“煤油灯”过日子。今年年初,“一线天”通了电。官兵在网络室里开展电子竞技,用手机视频通话,娱乐方式从单一的打扑克发展到如今的多元娱乐。
⑹ 改革开放带给人们带来的变化
我看改革开放30年
“你我各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后仍是各有一个苹果;你我各有一种思想,交流后便各有两种思想。”萧伯纳如是说。思想不是物质,物质在交换中保持数量的平衡,思想却在交流中丰富,沉积而变得更加深沉、完善!在改革开放中,中国人在与世界交流!
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开放中发展,社会制度日益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旧中国的千疮百孔、民不聊生已成为历史。你看:昔日的穷乡僻壤,今日牛羊成群,粮谷满仓;昨天还是秦砖汉瓦,现在已是高楼林立。50多年前,美国总统杜鲁门曾预言:“无论哪个政府都解决不了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50年后的今天,我们粮食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彻底粉碎了这一谬论!“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的实践……雄师的吼声,惊天动地。
我的家乡位于江苏省的一座美丽迷人的城市——淮安,30年来,改革开放的春风滋润了大江南北,在这一浪潮下,淮安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一.城市建设
生活了20年,我感受最深的是,淮安城市面积明显扩大了,小的时候,没有几条宽广的马路,一到下雨天,路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现在,淮安出现了好多高层建筑,条条马路宽又广,公交车的环境明显改善,马路边的绿化搞得非常好,像一个园林城市,淮安已光荣被评为“国家级卫生城市”,这是我们每一个市民的骄傲。淮安市中心也比以前繁华了许多,记得还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淮海广场那儿新建了地下商城,能在淮海广场的喷泉旁拍照是小孩子们最大的乐趣,后来,铂池山公园建成,现在金马、沃尔玛又相继落户淮安,富士康集团也来淮安安家,这些更进一步促进淮安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城市的扩建,身边的这些变化让每一个淮安人深深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改革开放创造的成就。
有统计数据显示,淮安中心城市建城区面积由5年前的42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85平方公里,人口由55万人增加到85万人,全市城市化水平达38%,比“九五”末提高7.1个百分点。城市规划以人为本,大城市框架已经拉开,翔宇大道、承德路、沈阳路、西安路等一大批城市干道全面竣工,形成了“六纵六横”的城市主干道和数十条次干道合理分布的道路网络。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铂池山公园、古黄河生态园、中洲公园等游园绿地相继建成;大闸口历史风貌区成为市区一道亮丽风景线,富有特色的“绿水”城市景观风貌初步形成,淮安正加速向最佳人居环境城市迈进。
二、农村建设
近年来,淮安农村建设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城乡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农村,原来是草房居多,后来是瓦房居多,改革开放后的近几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许多两层小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在路边排成一排,放眼望去,宛如一座美丽的商业街,这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社会的进步。
这一切是由于,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淮安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民增收的第一措施,通过加强培训、成建制输出等办法,积极开拓劳务市场。据统计,3年间全市新增劳动力转移30万人,劳动力转移总量达到92万人,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化升级,目前已培育出市级以上龙头加工企业40户,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1个;优质稻米、蔬菜、生猪、家禽、水产、林木等优势产业形成支柱,建成淮安农业科技园和25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园,通过省级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84万亩,拥有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标志318个;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迅猛发展,全市已有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826个,农民经纪人12.5万人。这样的举措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是党的正确领导促进了淮安农村的发展。
三.社会事业
改革开放后,在社会事业上,淮安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资料显示,淮安继续组织实施科技“六大工程”,并成功举办了第六届科技洽谈会,签约项目429个,其中超亿元项目42个。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全面完成了165所农村初中“四配套”工程,启动了452所农村小学“四配套”工程,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全面实行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共免收学杂费1.83亿元,惠及中小学生65.6万人。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口达345.4万人,参合率达96.9%,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位居苏北第一;建成市妇幼保健中心母婴大楼,完成市四院病房楼、急诊楼新建主体工程;新创建标准化乡镇卫生院12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300个。进一步加强文化工作,组织开展了首届“农民读书节”,建成“农家书屋”80个,完成市博物馆改扩建和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新陈列馆主体工程,有线电视行政村开通率达93%。
改革开放不仅使淮安迅猛发展,祖国的每一块土地都发展迅速,祖国的天,“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祖国的地,“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祖国的儿女啊,“喜看稻椒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30年的励精图治,30年的上下求索,我们的祖国挺立在世界的东方,自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社会主义的航船正乘风破浪,昂首向前!祖国母亲啊,是改革开放使您换了新衣,告别了贫穷,是改革开放使您变得美丽、富强、不可侵犯!“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我们要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伟大!我——爱——中——华!”
相关资料:
http://blog.sina.com.cn/lm/z/gaigekaifang30/
http://blog.wxe.net/user1/xuetg/archives/2008/23412.html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
⑺ 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的改变
1、文化生活
现在居民的文化生活十分丰富。以前夏天傍晚人们坐在院子里海阔天空聊天,农村的人们最高兴拿着小板凳成群结队走好几里路去大队看电影。后来有了电视,一到傍晚谁家有电视,就把电视搬到院子里,左邻右舍吃饱饭都坐在一起里看电视,兴高采烈地看节目。
再后来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就不用坐在一起看电视了。逐渐地家家户户装上了电话,以后又有BP机,直到现在人人都有手机,这个变化是有目共睹的。
2、出行
现在市民出行方面变化也很显著。以前郊区和农村是红色客运大客,很少看见轿车。逐渐地公交车取代红色客运车,现在轿车已经普及了。地铁、快轨等轨道交通很方便,还建成高铁,城际间旅行也很方便,价格也很便宜,方便市民出行。
3、衣着
以前我们穿着粗布衣服,时间长了还有补丁。现在是西装革履旗袍,每个人都有好多衣服,化妆品应有尽有,每个人都打扮得很漂亮。
(7)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变化扩展阅读:
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两段话,高度概括了我们为什么要改革,我们应当深刻的领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种高度的理论概括。
改革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在党领导下的改革,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每次重大改革的决策,都是中央通过决定做出的决策,说明党是主动的推进改革。第二,我们的改革是渐进式的,而不是像有的国家那样一步到位的。
⑻ 改革开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1、信息传递的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通信技术迅猛发展,从固定电话到移动手机,从语音通话到视频聊天,人们的联系告别了“家书抵万金”的时代。
2、家电的改变
过去家家户户没有一件电器,如今太阳能路灯在村里彻夜通明,液晶电视的屏幕越来越大,家家户户接上了宽带网络,看上了APTV。
3、衣着服饰的改变
改革开放40年来,服装也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变得绚丽多彩。如今,人们的衣着早已不再颜色单调、款式单一,服装讲究多样化,款式趋向个性化,制作强调工艺化,面料趋高档化。
(8)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变化扩展阅读:
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中国改革开放成就斐然,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
1、第一个伟大转折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2、第二个伟大转折是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面开放的社会转变。
3、第三个伟大转折是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改革开放
⑼ 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有什么变化
改革开放40年来,城乡居民的衣行住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体生活水平跨入了小康,并正向实现全面小康迈进。从凭票购买紧张商品,到物质丰盈、从凭票购买粮食,到大米吃不完,广大人民生活变迁。
改革开放40年来,城乡居民的生活变化,也进入了现在对服装审美观念上,一件衣服穿四季的景况,消失无踪了。原来每年过春节,全家人口只能买一件新衣服,平时穿的基本上都是家里人穿的旧衣服,有的衣服上面还是补丁加补丁。
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人穿的衣服几乎是统一的两种颜色,兰色和灰色,人们因当时的经济条件太差,只能穿灰色的土布和兰色的卡布做衣服,那时买布还需要布票。
改革开放后,城乡居民穿衣,突破了单一的颜色,品种讲究多样化、款式趋向时髦化、制作强调精彩化、布料达到高档化、中老年人穿的服装都变为了年轻化。
俗话说:君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无论是什么朝代,吃饭都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然而不同年代的饭桌子和菜篮子却不一样。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到户后,农民种田自主,农户很快致富,
2015年回福田寺镇柳关苏区老家,目睹柳关街道的市场繁荣,热闹非凡,每天早晨赶街买菜的城乡居民,蜂涌而至,挤得水泄水通,买菜的男女,十分潇洒,展现着盛世风彩。
农村的大集体生产走了几十年,这条路线越走越穹,农民不分日夜出工勤劳,年终决算,百分之九十以上农户超支,每个标工的劳动报酬,值不到一合烟钱,一年到头,缺衣少食,苦不堪言。
福田寺镇滩垸村有一位农民柳会勤捉了几斤鳝鱼、上街去卖、这事被村委会知道后,说他是搞小生产,是资本主义尾巴,挨了一次批斗,住了三天学习班,卖鳝鱼的钱交队里充公了。想起当年往事,真令人啼笑皆非。
农业的根本出路,主要是“大锅”变成了“小灶”,“小灶”变得人心喜气洋,张三精耕责任田,李四进城务工忙,王五开车跑运输,陈六下海从经商,各显神通比智力,再也不怕帽子扬。
40多年前,农民在路上见到一张汽车,感到很稀少,而自行车只有当地乡政府的书记和乡长,为了方便工作下乡,才能有自行车安排。70年代凭票购买自行车,老百姓要想买张自行车,简直有登天之难。
人们要乘公交班车上县城办事,或其他远方出差,往往要起早步行十余里路程,赶到车站,天刚亮才得到按时开车;而乘火车、飞机、更是万分之一的人,才能见识到。
(9)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变化扩展阅读
改革开放时间: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在城市,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明显改善。
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脚步,对外开放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南方谈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宣布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改革进入新的改革时期。2013年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
⑽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改革开放前,人们吃的大多是粗粮,而现在吃的都是经过加工的粮食。
改革开放前,住房都是人们自己造的,十分粗糙简陋,而现在都由房地产承包的。
改革开放前,公路上很少有汽车,人民大多骑自行车,而现在到处都是私家车与公交车。
改革开放前,电话都十分稀奇,而现在,网络覆盖全世界。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外国文学著作不多,而现在全世界有了密切的交往。
改革开放前,人民的衣服样式很少,而现在样式变得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