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保险销售员好做吗
之前在保险公司干过几年外勤(卖保险),被保险公司“教”过做人。
后来从保司出来以后,才看透了保司的种种套路。
感觉当年进入保险公司的自己,蠢爆了。
今天,我作为一个过来人,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曾经的经历,希望大家不要踩坑。
如果说社会是染缸,能让刚毕业的小白们变成没羞没臊的彩布。
那保险公司就是油锅,进去之前都是各有想法,敢跳敢咬的愣头青,进去之后都会被炸成又油又硬的猪皮。
你见没见过本来蛮文艺内向一妹子,朋友圈发的都是哪里哪里有逼格的小酒馆、艺术展,进了保险公司没几天,发的都是各种毒鸡汤保险文案,各种穿着西装甚至礼服、又洋又土的大会现场,满嘴爱与责任?
你可能会奇怪,怎么好端端一个人,就…
要揭开保险公司把一个知羞耻、有原则的新人一步步改造成毫无底限的代理人的过程,那还得从保险的职场pua说起。
……
总结:
说起来真的是一把辛酸泪,上面的这些套路都是来自于亲身经历。
字字泣血,行行落泪。
钱没赚到,债台高筑,自买了一堆保单,每年还要供几万。
天天除了唱歌跳舞,就是骚扰熟人。
搞到最后人际关系破碎,亲戚朋友都疏远,又被领导羞辱,越发真的觉得自己是废物。
所以,给正在求职的朋友提两件小建议:
1.进入保险行业要谨慎
应届生求职经验少,不管从什么渠道找工作,都很容易碰到保险公司精心包装的职位。
从投递简历到面试,一定要问清楚,想清楚。
保险公司的内勤、专业岗位和其他公司没两样,是可以考虑的。
但想在外勤岗位上做出成绩、养活自己,甚至获得职业成功,难度是非常大的。
如果没有足够觉悟、积累足够的资源、人脉,乃至磨炼出足够强大的心理素质以及经济基础,不要轻易尝试。
2.远离职场pua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也许在某个岗位上不适合,也不代表你就一无是处。
不管从事什么工作,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不会就学,成长太慢、不匹配自己的特长,就换工作。
别让别人轻易评判你,甚至侮辱你!
求职有风险,入行须谨慎。
希望大家都能工作顺心。
以上。
更多保险套路,欢迎关注肆大财子。买对保险不踩坑!
㈡ 什么是保险销售
和一般销售没有区别,保险是一种虚拟产品,和卖东西一样
㈢ 保险销售的工作职责
保险业务员的正式名称叫“保险代理人”或者“保险经纪人”,在国内并非一个有着严格岗位职责限定的职业。但通常会包括以下服务:
1、对客户进行保险的推介和销售;
2、接受客户的保险咨询;
3、协助客户办理保险相关手续;
4、进行上门收单和上门理赔服务;
5、配合公司进行其他工作;
不过由于国内的保险经营模式,保险业务员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保险销售,所以很多保险业务员都把重点放在保险的推介和销售上,这样虽然不专业不负责不好,但也无可厚非。
总之,保险业务员没有严格的义务帮助客户理赔,但是一个合格的保险代理人应当帮助客户完成从投保到理赔的全套事项。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㈣ 保险销售 具备哪些内容
1、“想”,即保险销售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策划能力。保险销售员是在区域市场开展保险签单工作。保险公司给销售人员设定一个销售任务,所有销售工作包括市场调研、市场规划、客户开发、客户管理、投诉处理等基础性工作都要销售人员亲力亲为。要做好这一切,确保所负责的客户持续健康发展,首先,销售人员必须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整体的市场规划,包括阶段性销售目标、销售网络如何布局、选择什么样的客户、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等;其次,销售人员在开发客户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很多问题,销售人员要处理好,必须运用一些策略,而这些策略,就需要销售员精心地策划;再次,销售人员还应该充当客户的顾问与帮手,发现客户在发展过程中的机会与问题、对客户提供指导等。只有销售人员是一个策划高手,才有可能使销售业绩更快更稳健地增长;才能赢得客户的信赖与认可,确保销售网络的健康与稳定。2、“听”,即保险销售人员应该具备倾听的能力。在开发客户的过程中,很多销售人员不管客户愿不愿意听,上门就叽哩呱啦:保险是多么多么好,自己的公司是多么多么优秀,保险能带来多么多么丰厚的利益。不妨注意一下,以这种方式推销保险的销售人员,大部分都是无功而返。实际上,不管是开发客户还是处理客户投诉,倾听比说更重要。为什么呢?一是倾听可以使你弄清对方的性格、爱好与兴趣;二是倾听可以使你了解对方到底在想什么、对方的真正意图是什么;三是倾听可以使对方感觉到你很尊重他、很重视他的想法,使他放开包袱与顾虑;四是当对方对保险有很多抱怨时,倾听可以使对方发泄,消除对方的怒气;五是倾听可以使你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如何策略性地回复对方。保险销售人员如何倾听呢?一是排除干扰、集中精力,以开放式的姿态、积极投入的方式倾听客户的陈述;二是听清全部内容,整理出关键点,听出对方话语中的感情色彩;三是重复听到的信息,快速记录关键词,提高倾听的记忆效果;四是以适宜的肢体语言回应,适当提问,适时保持沉默,使谈话进行下去。3、“写”,即销售人员应该具备撰写一般公文的能力。很多销售主管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经常有销售人员以电话的方式向你汇报,请求支持。当你要他写一个书面报告时,销售人员要么是不能按时将报告传回,要么就是写回来的报告层次不清,意图不明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很多销售人员根本不会写报告或者写不好报告。所以要求并且鼓励销售人员多写一些销售体会方面的文章,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4、“说”,即销售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说服能力。销售人员是保险公司的代表,公司的基本情况、销售政策都是通过销售人员向客户传递的。销售人员在与客户沟通公司政策时,有的客户很快就明白并理解了公司的意图,有的客户对公司的意图不了解或者了解但不理解,有的客户对公司很反感甚至断绝与公司的合作关系。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原因就在于不同的销售人员说服能力不一样。销售人员如何提高自己的说服能力?一是销售员正式说服客户之前,要做充分的准备:首先,通过提问的方式向和客户相关的人或本人了解客户的需求,即他在想什么、想要得到什么、担心什么,以便对症下药;其次,针对客户的需求,拟定说服计划,把怎样说服客户、从哪些关键点去触动他写下来,牢记在自己心中;再就是多站在客户的角度,帮助他分析他的处境,使他了解公司的政策能够帮助他改善他的处境,向他解释公司的政策具体操作方法,描述执行公司政策后能给他带来的利益。5、“做”,即销售人员应该具备很强的执行能力。销售代表的首要任务是销售,如果没有销售,公司也没有希望。同时,销售代表的工作还有拓展,只有销售也是没有希望的,因为你销售出去的是保险或服务,而只有不断拓展市场,才能够建立起长期的市场地位,赢得长期的市场份额,为保险公司的销售渠道建立了重要的无形资产,为自己赢得了稳定的业绩。作为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应当具备那些心态呢?一、真诚态度是决定一个人做事能否成功的基本要求,作为一个销售人员,必须抱着一颗真诚的心,诚恳的对待客户,对待同事,只有这样,别人才会尊重你,把你当作朋友。业务代表是企业的形象,企业素质的体现,是连接公司与社会,与保险者的枢纽,因此,业务代表的态度直接影响着销量。二、自信心信心是一种力量,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每天工作开始的时候,都要鼓励自己,我是最优秀的!我是最棒的!信心会使你更有活力。同时要相信公司。三、做个有心人机遇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只要你是有心人,就一定能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作为一个保险销售人员,客户的每一点变化,都要去了解,努力把握每一个细节,做个有心人,不断的提高自己,去开创更精彩的人生。四、韧性销售工作实际是很辛苦的,这就要求业务代表要具有吃苦、坚持不懈的韧性。“吃得苦种苦,方得人上人”。保险销售工作要不断的去拜访客户,绝不是一帆风顺,会遇到很多困难,但要有解决的耐心,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五、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够面对挫折、不气馁。每一个客户都有不同的背景,也有不同的性格、处世方法,自己受到打击要能够保持平静的心态,要多分析客户,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改进工作方法,使自己能够去面对一切责难。只有这样,才能够克服困难。同时,也不能因一时的顺利而得意忘形,须知“乐极生悲”,只有这样,才能够胜不骄,败不馁。六、交际能力每一个人都有长处,不一定要求每一个保险销售人员都八面玲珑、能说会道,但一定要多和别人交流,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尽可能的多交朋友,这样就多了机会,要知道,朋友多了路才好走。另外,朋友也是资源,要知道,拥有资源不会成功,善用资源才会成功,祝你成功!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㈤ 保险销售的技巧
01
搜集客户资料:
在电话销售之前,搜集客户资料是最主要的一部分,当然这个工作干起来也比较繁琐,你可以在网络,搜搜,阿里巴巴上搜索,然后再进行整理。也可以借助一些搜索工具搜集互联网上有关的所有客户资料。资料搜集好后,然后进行下一步的工作。02
了解准客户购买动机:
每一个准客户购买某种商品的动机可能都不一样,但通常最后的动机都只有2大类,一种动机是希望获得某种好处,另一种动机是害怕损失某种利益。每一个准客户在购买一种商品时,一定会想“这个商品对我有什么好处?”因此客户买的是“好处”而不是商品本身的功能。另外,必须区别准客户的“需求”即“期望”,“需求”是非要不可的动机,而“期望”是有最好,没有也没关系的部分。电话销售人员对准客户介绍商品功能/利益时,主要是强调必要的功能/利益,非必要的功能/利益仅是用来加强销售的效果,电话销售人员千万不要本末倒置。03
事先研究准客户/老客户的基本资料
打电话给准客户/老客户之前,要研究一下手边所有的关于客户的相关资料。只有仔细研究过以上资料,电话销售人员才能确定这次销售的重点,否则就像瞎子摸象,完全凭自己想象来猜测准客户的喜好了。04
其他准备事项:
1、在声音中放入笑容,声音可以反应出温暖或冷陌,有兴趣或漠不关心,关怀或挫折,耐心或急促,接受或抗拒,因此要让准客户透过你的声音感受到你的关心及笑容。
2、在打电话前深呼吸几次,可以使自己的心平静下来,并使自己的声音变的比较沉稳有力。
3、在桌上经常防一杯温开水,当说话太久时,喝一些温开水,可以松弛声带。05
电话销售基本训练:
1、开场白
2、接通真正主事者
3、有效询问
4、重新整理准客户之回答
5、推销商品功能及利益表
6、尝试性成交
7、正式成交
8、反对问题处理
9、有效结束电话
10、后续追踪电话
㈥ 保险销售为什么这么难
理论上来说,保险交易是最需要诚信的,因为,信任的需求来源于承诺与兑现承诺的时间差,兑现落后于承诺的时间越长,该类交易就越需要信任的支持,而长期寿险业务大概是各类交易中承诺与兑现间时间差最长的交易,所以也是最需要信任的交易。
但现实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不相信保险、不信任保险公司,批评言辞如:“保险是骗人的”,“卖保险的是骗子、买保险的是傻子”,“保险是好东西,但保险公司不是好东西”等。我周围的不信任者就包括学生、同事、家人甚至上级,给我带来不少的尴尬。这学期刚开学,保险专业的学生就向我抱怨说,教他们会计的老师知道他们是保险专业时,公开了自己对保险的蔑视(会计学老师为什么会这样,我后面有分析).
信任可以简化交易,降低交易成本。在保险交易中,广泛的不信任带来了巨大的交易成本,销售人员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与客户沟通,很多客户甚至拒绝与保险销售人员进行任何沟通,大大增加了保险销售的难度和销售成本,也给保险销售人员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我博客的一位读者留言说:“如何拜访让客户不讨厌,我从事保险业10年还有恐惧感!”销售本身就要克服心理恐惧,保险销售需要克服更大的恐惧。
为什么人们不信任保险和保险公司?我从普遍原因(任何领域都存在)和特定原因(保险领域的特定问题)进行分析。
1、普遍原因
普遍原因是指任何领域都存在的不诚信的共同原因。大家知道,今天的中国造假盛行,不讲诚信的行业和企业太多了:饭店有地沟油,奶粉中有三聚氰胺,茶油添加剂安全度有造假,狂犬疫苗有造假,航空公司飞行员的飞行资历也有造假,房地产公司卖的房子夸大建筑面积(大连一退休局长按照国家相关规范通过专业测量发现自己家的两套商品房的建筑面积均少了大约10平米,之后为3000多户家庭免费测量,发现开发商所称的建筑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夸大),唐骏更是公然宣扬“能骗到所有人就是成功”。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坏呢?为什么中国人似乎已经没有了道德底线呢?
几年前曾经与一位台湾人讨论过类似的问题,这位台湾老兄说:“台湾的情况要好很多,我认为是文化大革命摧毁了大陆人们之间的信任机制,摧毁了人们的价值观。”当时没有太多的体会,后来阅读了很多分析信任的论著(最好的是郑也夫教授写的《信任论》),发现上述分析有道理。
事实上,信任的历史建立过程是:首先在熟人之间,即有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同居一地,相互熟悉)的人之间建立,熟悉产生信任;然后,随着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推进,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走向了陌生人社会,陌生带来的恐惧感使得人们成立了大量的同乡会、公会、会所、行会等组织,人们借助这些组织内部的信任关系带来的稳定感在城市中闯荡。分工和专业化使人们之间交易盛行,随着市场交易的增加,那些重复性的交易能够促使交易双方讲诚信,因为不讲诚信,对方就不与他交易了。那些“一锤子买卖”的交易双方很容易失信,这时,行会或者政府会出面干预和惩罚。陌生人之间的信任也逐渐建立起来了。简言之,人们之间的信任,要么来自血缘、地缘,要么出于坛坛众生之间自愿的结合与互惠交易,当然还有政府对欺诈的惩罚。
新中国建立后,开始实行计划经济。首先,计划经济杜绝了互惠交易,没有了交易,信任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土壤。其次,人们开始依附于一个个国营单位,在老早的国营企业呆过的人知道,貌似终身雇佣制,貌似生老病死、住房等问题都由企业负责了。但实质上,从上到下,没人热爱自己的单位,没人捍卫单位的利益,单位领导并不谋求把“蛋糕”做大,从而为成员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越来越多的国营单位成员只能紧紧盯住本单位内部的那张永远做不大的“小饼”,看自己如何能够多分点,既然是小饼,一是肯定分不到多少,二是你有我就没有。所以,国营单位内部进行着剧烈的斗争,斗来斗去,还是没得到多少利益,想走,终身雇佣吗,谁也不许走,只有继续内斗。在对少量同一资源的强烈争夺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逐渐丧失了。人们对计划经济时期的国营企业充满怨恨但又毫无办法。(现在的央企大为改观了,不但有巨额利润,还有令人艳羡的员工高收入,但这不是来源于市场竞争力和经营效率的提高,而是来源于土地的免费使用资金的免费或低息使用,以及不许他人插手的行政垄断,另外,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巨大发展为央企榨取巨额利润提供了现实保障。)
计划经济和国营单位制度消灭了坛坛众生之间自愿的结合与互惠交易,加上不断地内斗,陌生人之间的信任被扫地出门了。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鼓励采用揭发和批判方式开展思想斗争,揭发的自然都是熟人的问题,所以,熟人之间,包括师生之间、亲人之间的斗争开始了,子女与父母要在政治上划清界限,历来最紧密的家庭分裂了,大规模的“杀熟”运动导致熟人之间的信任也开始土崩瓦解,也就是说,人类最基本最原始的熟人之间的的信任也瓦解了。中国人干坏事的心理障碍(或称道德底线)被逐一清楚了。
由此造就了中国这个不具信任、不讲诚信的社会。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突起,互惠交易开始了,按说应该培养起大家的诚信和信任。但是,第一,信任的特点是易毁难建。信任创建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信任摧毁确是刹那间的事情。信任一旦丧失,重新恢复到原来水平需要漫长的时间。亚伯拉罕?林肯深知这一特性,在他写给亚历山大?麦克卢尔的信中谈到“一旦你失去了人们的信任,就永远无法再得到他们的尊崇。”第二,市场经济中的不诚信交易依赖于政府的惩罚来矫正。但是,在政府力量无比强大的市场经济中,为了政绩,政府不是保护消费者,而是与企业结成联盟,在企业失信时表现出无比的宽宏大量。诚信不重要,GDP才重要。第三,在物质社会的高度诱惑下,消费者充满了消费欲望,虽然专家说食品有毒,但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吃了再说。某品牌国产汽车被德国人称为“来自中国的废铁”,但在部分国人看来是既宽敞又大方,低价买“牛逼”,先开着再说。人们也许已经麻痹了,不太在乎这些。
2、特定原因
1)企业发展急躁症
保险公司疯狂地与过去比、与国际比、与银行比,比营业收入、比资产规模、比业务范围、比是否是世界五百强。尤其是,同为金融业,银行却总是压在保险头上,让保险业颜面尽失,所以,保险公司的目标是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做大保费规模和资产规模,以提升公司的形象和地位。为此,公司给基层销售单位摊派巨额销售任务,基层压力很大,为了保住乌纱帽,只能完全贯彻公司上层的规模发展策略,无暇顾及客户的的感受。
规模是第一位的,诚信是第n位的。结果,嗜规模成性的保险公司对待诚信有如嗜GDP成性的地方政府对待环保:“嘴上哈哈,纸上画画,墙上挂挂”.
2)保险产品天生让保险公司难以体现诚信
保险承保的多为小概率事件,这意味者,对客户来说,成本(保险费)是必须花的,但收益(保险金)很少能看到。长期性人身保险产品更是如此,是成本的长期付出和收益的更长期看不到。而且,对于长期性人身保险产品来说,人们并不需要重复购买。所以,总体而言,人身保险多属于“一锤子买卖”,而非“重复交易”,再加上总看不到收益,这使得通过重复交易来建立信任这一途径失灵了,但重复交易是市场经济下建立信任最好的途径。
3)保险销售方式令人生畏
金融业有句老话“银行躺着吃饭、证券坐着吃饭、保险跑着吃饭”。保险业有句老话:“保险是卖出去的,而不是买进来的”。跑着吃饭意味着主动出击,这个客户不愿意买,下个客户也未必,还不如抓住这个不放、穷追猛打、直至对方屈服。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销售方式呢?原因有三:第一,保险承保的风险往往是那些人们比较忌讳的、害怕的、不愿谈论的,生怕谈论会引火烧身的风险,如死亡、癌症、急性心脏病、机动车事故、飞机坠毁、火灾、爆炸等;第二,人们对于保险承保的“小概率、大损失”风险,没有主动管理的欲望,因为这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实在太小,以至于感受不到它们的存在。人们天生肤浅,感受不到就是不存在。第三,在众多的消费品面前,保险排不上队。我赞同社会学家郑也夫教授提出的观点,人在满足温饱过上较为舒适的生活后,主要的追求有两个:牛逼和刺激,牛逼就是通过事业成功和炫富(尤其是炫富,因为陌生人无法知道事业成功,但宝马一看就是宝马)来获得人们的承认和羡慕,刺激的含义是,现代工作和生活太安稳了,与祖先相比太缺乏刺激了(祖先为了吃饭与大型野兽搏斗是家常便饭,充满了刺激,我们却不可能去捕狮子),祖先遗传的基因要求我们去找点刺激,如炒股、赌博、飙车等。可惜,保险既无法使人“牛逼”,也无法使人“刺激”。在人们的消费目录里,保险排不上队。
被穷追猛打的客户会想,既然东西好,干吗追着我卖,既然追着我卖,一定不是什么好东西,说不准是传销,是骗子,古话说得好,“酒香不怕巷子深”吗!可惜,保险产品就是几张薄纸,没有任何味道。
我常想,那么多的企业和行业都在欺诈客户,欺诈程度不下于保险业,为何它们的形象似乎远好于保险业呢?经过与多人的交流,答案很可能是:其他行业多数卖的是必需品和能使人“舒适、牛逼、刺激”的商品或服务。自己主动送上门挨宰,只能怨自己吗!保险不同,保险是在销售人员的百般劝说、威逼利诱(以危险相逼、以收益诱惑)、送礼吃饭、尊如达官显贵的情形下才勉强购买的,有些人一辈子也没被这样“尊重”过,事后要是感觉被骗了,心里会感觉刚才还被史无前例地捧到了天上,转眼之间又被无情地扔进了地狱,落差实在太大,那是绝对咽不下这口气的,投诉状告不成,至少也要到网上把保险公司骂个半死。
4)新东西总是难以被接受
寿险业真正的发展也就不到20年的时间,由于保险产品的复杂性和非必买性,人们对保险还知之甚少,甚至买过保险的人也是如此。确实,对常人而言,即使经过艰苦、认真的研究,也很难搞清楚保单条款的含义,更难搞清楚那张充满不确定的保单价值演示表。即便买了保险,人们也没有兴趣去研究它们。
如前所述,熟悉导致信任,不熟悉自然不信任。从这一点来看,不信任恐怕还要延续很长的时间。
5)急功近利的销售
就像中国的政府、绝大多数企业和绝大多数中国人一样,保险营销员也是急功近利的,由于只有佣金收入,急功近利更严重了。为了卖出保单,夸大保单责任、保单收益,不提或少提除外责任等对客户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信息。为了卖出保单,片面迎合客户的心理,将保险说成存款,另外还送保障,事后客户退保,发现,自己存款多年,居然本金都捞不回来!骗子之声不绝于耳了。
6)服务不到位
两个月前的一天,我奇怪地收到一家寿险公司的邀请,参加一场高端客户酒会,我没多少钱,与众多“高端人士”人士举杯只能增加我的自卑感,但我还是去了,我实在喜欢看各色人等在保险面前的反应,另外,高端人士的反应不易见。不令我惊讶但又一次被证实的是,高端人士对理财和保险知之甚少,这使我克服了部分自卑。但一位高端客户(某商会副会长)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跟我讲,自己买了保险后,保险公司会每年寄来一些资料(分红通知等),自己从来不会看,希望保险营销员能定期给自己解释一下保单情况、分红情况等。但是,买保险一两年后,当初的营销员不见了,保险公司也像没了踪迹,对保险公司越来越失望。
显然,营销员流失率高、三年或五年佣金制等原因导致的孤儿保单和服务不到位,导致了客户对保险公司的不信任。
7)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
误导事件、理赔纠纷事件、远低预期分红事件(预期很可能是由销售时的说法决定的)、退保不满事件等能够摧毁信任的消极事件只要一发生,就会引人注目。但是,保险公司大量的正常理赔事件、客户回访事件等积极事件发生多少,也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另外,人类心理有一个特性:总认为坏消息的源头比好消息的源头来的可靠,进一步摧毁了信任。例如,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某某保险公司挺好的,后者可能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但如果前者对后者说,某个保险公司如何如何骗了自己,后者可能会记住好长时间,并反复叮嘱自己不要上当。
早上刚上班,打开网站,倒杯水,惬意地浏览当天的新闻事件,你发现:基本都是坏消息。除了党报,绝大多数媒体总是愿意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的坏消息,而不是像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7点的新闻联播的第二个十分钟(前十分钟:领导很忙;中间十分钟:全国人民很幸福;后十分钟:世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媒体知道,这样才能吸引眼球。媒体也要吃饭吗!
现代网络使得坏名声传的更易、更快、更远。
给广大保险营销员的建议:
1、信任易毁难建,为了保险业和我们的未来,多做提高保险业形象的事,不做有损于保险业形象的事。
2、要揣摩客户的心理,不但包括买保险时的心理,还包括买保险后保险期限内的心理过程,及时给予关心和服务。
3、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建立小范围的信任。
4、不要诋毁同业,诋毁同业就是诋毁自己。在公众眼里,保险业是一回事。
5、耐心等待保险消费从众时代的到来。从众,就是对信任的信任,既然大多数人都买了,或者身边大多数人都买了,就说明这是好东西,我也一定要去买。从众购买行为是不需要分析产品好坏的,就像很多人有了钱就拿到银行存起来,是不需要动脑子的。那时,保险就好卖了。但前提是,大家不要让整个保险业自毁长城,让自己也无法等到那一天。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㈦ 保险销售可以做吗
你自己看看这些保险公司的招聘广告,天天发月月发年年发,哪有正当行业的正常公司到处招人,却从来找不到?
因为他们每天的任务和业务就是拉人,挨个打电话给找工作的人来面试,拉来一个人,公司就给他们发钱——增员奖,人头费。
不管你怎么去应聘,都叫你LASS测试,叫你交钱,叫你培训,叫你考证,向你要培训费,教唆你去考保险代理人资格证去卖保险。
如果你问他们万一这个月没业绩那有没有底薪,
他们的回答就是你不够努力,不想成功,不懂得从底层做起,就不敢正面回答其实没业绩是没底薪的。
目的只有一个,变着花样拉你去当那种成天到处推销保险,自己却:
1,没有底薪(有也是责任底薪,你要卖出多少业绩才能拿到这个责任底薪呢?给你的是拉来保单后的佣金,你还需要交个人所得和营业税);
2,没有劳动合同(签订代理合同,不是劳动合同,不属于劳动法保护的范畴,劳动部门也管不了);
3,没有福利(底薪都没有,谈什么福利);
4,没有社保(不是劳动关系,没有社保,对方会向你兜售商业保险让你出钱买);
5,不是保险公司正式员工(一个营业部,一个主任或者经理都能打着保险公司的旗号招人。所以很多人去面试的时候保险公司的员工都会问是哪个经理叫你来的,因负责叫你来的那个经理好继续骗你的钱)。
每天的交通费电话费拉客户搞活动的费用都要自己出,
卖出保险给你高额提成,卖不出去一分钱不会发给你的保险代理人。
如果这个行当真有那样的高待遇低要求,
干嘛非要不请自来,是个人都要,还找不到人肯做,或者找到了却留不住人?
保险公司及他们的托都懂得来鼓吹,让你去相信这所谓的保险代理人资格证是必须的。
结果呢,多少人被他们忽悠去卖保险。卖出去好说,卖不出去连西北风也没有。
除非你不是人,是所谓的人才,
能让那些有钱的主,那些满大街上的陌生人,
那些被你的电话骚扰到火冒五丈用最恶毒的语言问候你全家的潜在客户,
听了你的话就乖乖的掏兜。——你觉得可能么?
那你除了卖给亲朋好友,你又什么能耐拉来客户?
靠所谓的真诚所谓的勤奋?这都是是靠时间去堆的,
没有数个月甚至数年的积累,陌生人凭什么相信你?
凭你20几岁的年龄?还是你的不值钱的毕业证?还是你那双渴望挣钱的眼神?
有句话叫做"一将功成万骨枯“,用它来形容保险业很合适。初出茅庐,人际网络有限,靠佣金为生很难持久,一、二年后又去找工作,耽误你的时间。
甭听楼上楼下那帮人的推销,这些人之所以极力鼓吹热情可以战胜一切困难,是因为保险公司可以因此付演讲费给他,至于你在热情过后如何谋生,他们是不会放在心上的。
㈧ 保险销售行业怎么样
不努力,做什么都不好。每一个销售行业都是流动性比较大的类似房地产。在我看来,目前的中国人保险观念不强,他们没事的时候不会想到买保险,可是谁都保证不了未来,一旦有事,只能砸锅卖铁卖房卖地轻松筹水滴筹。所有人不了解的情况下总是会道听途说的排斥保险,可是那些买过保险的都是傻逼吗,那些大明星有钱人都是智障才去买保险对吧。现在的中国人不是不需要保险,他们只是没有保险观念,一旦观念讲通,很快保险行业会突飞猛进,发展前景一定很好。想一下全中国十几亿人,这个市场太大了,保险是服务类行业,没有那么多业务员去跟,怎么做好售后,身边很多有钱人都买保险了,但其实真正需要保险的反而是不太有钱的普通家庭,太多新闻的太多案例就不说了,省点钱买保险,人有事可以有理赔,人没事可以用来养老,有什么不好的。但是有一个最重要的一点,你要是做你就坚持去做努力去做,每天打个卡就回家刷手机玩游戏的大有人在,他们就是说保险不好做的那群人。记住,越努力越幸运。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㈨ 如何做好一个成功的保险销售员
一、要有真诚的态度。真诚态度是决定一个人做事能否成功的基本要求,作为一个销售人员,必须抱着一颗真诚的心,诚恳的对待客户,对待同事,只有这样,别人才会尊重你,把你当作朋友。业务代表是企业的形象,企业素质的体现,是连接公司与社会,与保险者的枢纽,因此,业务代表的态度直接影响着销量。
二、要有自信心。信心是一种力量,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每天工作开始的时候,都要鼓励自己,我是最优秀的!我是最棒的!信心会使你更有活力。同时要相信公司。
三、做个有心人 。机遇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只要你是有心人,就一定能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作为一个保险销售人员,客户的每一点变化,都要去了解,努力把握每一个细节,做个有心人,不断的提高自己,去开创更精彩的人生。
四、要有韧性。销售工作实际是很辛苦的,这就要求业务代表要具有吃苦、坚持不懈的韧性。“吃得苦种苦,方得人上人”。保险销售工作要不断的去拜访客户,绝不是一帆风顺,会遇到很多困难,但要有解决的耐心,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够面对挫折、不气馁。每一个客户都有不同的背景,也有不同的性格、处世方法,自己受到打击要能够保持平静的心态,要多分析客户,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改进工作方法,使自己能够去面对一切责难。只有这样,才能够克服困难。同时,也不能因一时的顺利而得意忘形,须知“乐极生悲”,只有这样,才能够胜不骄,败不馁。
六、具备交际能力。 每一个人都有长处,不一定要求每一个保险销售人员都八面玲珑、能说会道,但一定要多和别人交流,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尽可能的多交朋友,这样就多了机会,要知道,朋友多了路才好走。另外,朋友也是资源,要知道,拥有资源不会成功,善用资源才会成功,祝你成功!
(9)保险销售扩展阅读:
销售员就是以销售商品、服务为主题的人员。在社会商业化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实际的载体传递信息,同时加以渲染达成商品的成交。
销售员即推销员是推销商品或服务的职业人士,第一线前线职员,有如战场上的兵,功能是速销产品及服务等。有说,推销员可以是专业人士,例如基金经理、保险经纪、地产代理、化妆品美容顾问等。
推销员也有些名为电话推销员,而银行职员等公司期望增值兼负推销工作,并背负相当销售指标。
㈩ 如何推销保险
保险新人向客户推销保险,需做到三点,即跟客户建立起关系、不要直白、对保险条款吃透。具体如下:
1、跟客户建立起关系,也就是说先成为朋友。不要让他感觉到我们是来卖他东西的,因为做业务这方面的工作,推销自己比推销产品还见效的快。如果您站在客户的立场,为他着想,知道他需要什么,知道您的产品哪方面可以满足他的需求,那么何愁无人购买?
2、不要直白。营销员要掌握与人沟通的艺术,顾客成千上万、千差万别,有各个阶层、各个方面的群体,他们的知识和见解上都不尽相同。我们在与其沟通时,如果发现他在认识上有不妥的地方,也不要直截了当地指出,说他这也不是?那也不对?
3、对保险条款吃透。条款能否吃透,关系到您对保险好处能否说清楚的大问题。比方一个人应该交多少钱,有多少好处,什么时间受益等都说不清楚,人家也很难投保。应该做到,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济状况,选择不同的险种,既少花钱,得到实惠又多。
(10)保险销售扩展阅读:
保险销售员提供相关的资讯服务 。一般来讲,保险公司通过媒体主要宣传企业形象等信息,而具体的险种方面的信息需要借助于保险营销员等具体人员来完成。顾客无法完全了解保险性质,更难以理解保险的有关术语,顾客需要一对一的说明保险条款内容。应该说,个人提供的资讯服务比保险公司提供的资讯服务更为直接、详尽和有效。 风险规划与管理服务 :
1)帮助顾客识别风险
A、帮助顾客识别家庭风险。
B、帮助企业识别风险。
2)帮助顾客选择风险防范措施
A、帮助顾客做好家庭财务计划。
B、帮助企业进行风险防范。
参考链接:保险销售—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