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汉萨同盟
扩展阅读
万胜智能股票上市价格 2025-08-26 20:22:29
股票的非发型价格怎么看 2025-08-26 19:28:56
振华化学股票行情 2025-08-26 19:15:51

汉萨同盟

发布时间: 2021-09-18 21:10:45

❶ 汉萨同盟的建立

汉萨同盟出现之前,德意志地区曾经存在过两个自由市同盟——莱茵同盟和士瓦本同盟。莱茵河(Rhein)流域的城市和士瓦本(Schwaben)地区的城市通过结盟的方式来防卫地方贵族对商队的掠夺和强盗的抢劫。很快这种城市联盟发展为一种互利手段,成员城市间相互放弃征收水路和陆路的通行税,并通过协调的方式解决彼此争端。这种城市同盟是德意志地区市民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觉醒并发挥影响的表现之一。然而莱茵同盟和士瓦本同盟到14世纪时都先后解散了。
汉萨同盟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2世纪。科隆(Köln)、吕贝克(Lübek)、汉堡(Hamburg)和不来梅(Bremen)由于地理位置的便利,这四座城市先后继承了诺曼人征服以前丹麦、挪威、冰岛与盎格鲁-撒克逊诸国和爱尔兰之间的贸易关系。科隆商人在英格兰取得了贸易特权和建立侨居地的特权,而且曾慷慨地为狮心王理查支付赎金,以此获得了在英格兰的免税特许状。此后继位的英格兰国王相继给予吕贝克和汉堡的商人以相似的特权,这几个城市的商人在英格兰形成了早期的商业联盟。
1158/1159年萨克森公爵狮子亨利从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公爵手中夺占吕贝克城。通过这一占领,经济繁荣的萨克森王国打开了通往波罗的海的通道。下德意志地区的商人很快以此为基地,将商业活动扩展至整个波罗的海地区。吕贝克商人很快在瑞典城市维斯比和俄罗斯的赫尔姆加德(诺夫哥罗德)设立了商站,并在1299年控制了里加的商业。
由于种族相同,以及拥有共同利益,在国外的德意志商人集团开始趋向于联合,形成更为紧密的联盟,以减少竞争。1210年吕贝克和汉堡同意在某些事务中使用共同的民法和刑法,并彼此在本城中保护对方的商人,可视为汉萨同盟的肇端。1241年,两城为保护其商人抵御抢劫者和海盗的袭击而结成了正式的联盟。1259年,吕贝克、罗斯托克和维斯马为镇压海盗而结成了类似的联盟。到1282年,伦敦和布鲁日的汉萨同吕贝克和汉堡等城市的汉萨合为单一的合作团体时,就北德意志的四座主要商业城市而言,汉萨同盟已经形成。
“汉萨”一词来自哥特语“军队”或“ 连队”,在德语中原意为“堆集”,初指同业公会或行会,后指在国外的德国商人团体。在14世纪以前,“汉萨”只是用来称呼伦敦和布鲁日的德意志人团体,如“科隆汉萨”、“汉堡汉萨”,至此也被用来统称北德意志商人的商业共同体,商人汉萨自此演变为城市汉萨。
1293年,应吕贝克的一再要求,来自梅克伦堡(Meklemburg)和波美拉尼亚的商人在罗斯托克(Rostock)召开代表大会,决定今后凡与他们有关的案件都按吕贝克法律解决。有26个城市投票通过这一决议。吕贝克成为汉萨同盟总部所在地,吕贝克法律成为同盟之共同法律。

❷ 汉萨同盟的巅峰

到14世纪中叶,汉萨同盟已经扩展至波罗的海南岸、东岸的所有德国港口城市,并扩展到英国、佛兰德、丹麦、斯堪的纳维亚、俄罗斯、芬兰等地。波罗的海东岸的德意志殖民者按照严格的汉萨法律建造了一大批汉萨城市。
随着汉萨商人的活动,北欧和西欧君主国在与汉萨同盟建立商业关系后获得了很大的商业利益。这些国家的经济大多建立在庄园制基础上,产品单一,而且生产效率低下。汉萨同盟进入后,其本国生产的原料可以以更高的价格在外国市场上出售,同时可以获得质量更优良的外国进口产品。汉萨商人的进出口税又为国库提供了稳定而可靠的收入来源,因此各国纷纷欢迎汉萨同盟在本国开设商站。这些商站集市场、商人住宅和办公室、仲裁所、作坊、工场、库房为一体,并设有防御设施,昼夜有人看守,以防当地人袭击。早期的主要商站设立在瑞典哥得兰岛上的维斯比,因丹麦袭击该地,曾引发汉萨同盟与丹麦的战争。随后在英国的伦敦、佛兰德的布鲁日、挪威的卑尔根和俄罗斯的诺夫哥罗德出现了四大汉萨同盟商站。
伦敦商站又被称为“钢院商站”(en:Steelyard/de:Stahlhof)(该名起源有争议,一说是源自德文“货栈”一词Stapelhof的讹传,还有说法认为此处出售来自德国的钢锭和钢坯),设立于1282年,由高墙围护,有自己的码头,主要建筑为一座三层楼房,还有存放文件的塔楼,以及庭园和武器库。汉萨同盟在各商站驻有商业代表,由声誉良好的已婚商人担任。妇女严禁进入商站。除了四大商站外,汉萨同盟还在其他一些外国城市(如英国的羊毛出产地)设有营业所和账房。
14世纪晚期和15世纪早期是汉萨同盟的鼎盛时期,虽然其商站只局限于波罗的海、北海和俄罗斯,但是其商船却远及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从南欧运来橄榄油、水果、各种酒和盐。其注册商船大至1000到2000吨,汉萨商人通过向神圣罗马帝国的封建领主和其他国家的君主提供借款而获得了一项又一项的特许权。在其全盛时期,汉萨同盟左右着丹麦和瑞典的王位继承人人选,而英国国王甚至不止一次将王冠抵押给汉萨商人换取贷款,或向其央借舰队和海员。汉萨同盟积累了大量财富,并凭借商业和武力赢得了各国的尊敬。

❸ 大航海家3 汉萨同盟主席

到没萨同盟的主城市去(注意这个城市并非你的家乡,在市政大厅里能看到哪个是主城市),再到市政大厅,里面有主席办公室,里面有各种事件提议,然后解决一下就OK了。

❹ 汉萨同盟的汉萨同盟

汉萨同盟成立之后,其宗旨很快从镇压海盗、打击掠夺行为和取消不合理的通行税等保护商业的行为转至在海外扩展商业势力,垄断商业利益,压制来自同盟外的德意志城市以及来自英国、俄罗斯和佛兰德本土的商业竞争。到1300年,从威悉河口的不来梅到维斯杜拉河口的但泽,沿波罗的海的所有德意志港口城市都加入了汉萨同盟。普鲁士和立窝尼亚骑士团的城镇不久也加入同盟。到1356年在吕贝克召开第一届汉萨同盟大会时,其成员已增至52个。汉萨同盟的主要贸易货物为盐、青鱼、咸肉、粮食、酒类、呢绒、羊毛、毛皮、牲畜、草木灰、鲸油、木材、大麻、树脂、蜂蜡、弓料、桶板、铁、铜、锡和金属制品,沟通了原料产地与制成品产地之间的联系。
随着北方来自丹麦和南方来自勃兰登堡的军事威胁的扩大,汉萨同盟开始建造海军,并由单纯的经济同盟演化成经济-政治-军事同盟。许多城市为了获得商业利益或获得安全保障而加入同盟。加入同盟后即可受到保护,使得商业诉讼不受封建法庭的管辖。任何逮捕同盟成员、对同盟失信、或出售夺自汉萨同盟商人的赃物的城市,都将受到汉萨同盟的贸易抵制。一个汉萨城市的市民可以在其他汉萨城市受到公正审判,若遭到骚扰则可向任何一个城市求援。在同盟的集市上,禁止任何非同盟成员的商人进行相互交易
加入汉萨同盟的条件比较苛刻,凡是不位于沿海地带或通航河流两岸、或没有自主权的城市,都无权加入汉萨同盟。入盟申请通常寄给吕贝克,由同盟议会加以考虑,在大会中决定接受或拒绝其入盟。由于各城市的财富、所处位置和重要性不尽相同,因此各城市的入盟条件和缴纳的盟费也不相同,在同盟内部出现了盟员城市之间的不平等现象。此外,居住在同盟势力范围以外(如英国、西班牙、法国)的个别商人或商业团体也可以向汉萨同盟申请获得同盟特权。
根据汉萨同盟法律,任何汉萨同盟成员未获得邻近的4个汉萨城市同意之前不得进行战争。一些城市由于拒绝履行盟员义务、或违背某些同盟法规和惯例而被开除,还有一些城市因不愿承担参加汉萨议会的开销而自动退盟。被开除的城市的商人将失去在各个汉萨城市的特权并被逮捕,其货物被没收。

❺ 吕贝克和汉萨同盟有什么关系吗

汉萨同盟是盛极一时的商业、政治联盟,是中世纪时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探索的伟大成就,有研究还称其为现在欧盟“最久远的灵感来源”。汉萨同盟覆盖的区域是那个历史阶段中,权力和财富的聚集地。而汉萨城市联盟的中心,被称为“汉萨女王”的,就是位于波罗的海的港湾城市——吕贝克。吕贝克曾是欧洲最富有和最强大的城市之一,其杰出的古建筑物保护使吕贝克为全世界的游客再现了欧洲中世纪汉萨城市的典型风貌。

❻ 汉萨同盟的简介

德意志北部沿海城市为保护其贸易利益而结成的商业同盟。“汉萨”一词对应的日耳曼语词hansa的原意为“集团”。同盟形成于1356年,极盛时加盟城市超过160个,中心在吕贝克。1669年解体。
从12世纪起,北德意志商人为了同英国、佛兰德进行贸易,曾组织过“科隆汉萨”和“汉堡汉萨”。约在12世纪中叶~13世纪中叶,德意志莱茵河流域的贸易活跃,对外贸易重心逐渐扩大到波罗的海地区(见彩图)。13世纪80年代,莱茵地区各商人组织互相合作以维护共同的利益,并与吕贝克及其他控制波罗的海贸易的北德城市结成同盟,以御防劫匪和海盗,确保贸易安全。
“汉萨同盟”一名首次出现于1344年,最初是共享特权的商业联盟。1356年商人汉萨发展为城市汉萨,加入者包括绝大多数北德沿海城市,吕贝克、汉堡和不来梅是其核心,后来加入者有科隆、但泽和柯尼斯堡。1358年,波罗的海东岸的里加等城亦加入汉萨同盟。同盟垄断东欧、北欧同西欧的中介贸易。同盟商人也通过意大利商人经营东方产品,如香料及贵重纺织品等。1367年,加盟的77个城市的代表在科隆举行首次会议。同盟设有最高议会和最高法院,入盟城市必须遵守同盟权力机关的决定。各城有公共的财政和海军,有权对外进行外交、宣战、媾和、缔约等。1368~1370年,汉萨同盟的联合舰队战败丹麦,迫使丹麦签订《斯特拉尔松德和约》。该和约的签订致使汉萨同盟拥有北欧政治同盟的性质,扩大了汉萨同盟对波罗的海、北海的贸易以及对斯堪的纳维亚政治的控制。汉萨同盟进入鼎盛时期,结盟城市多达 160多个,同盟在各地享有商业优惠,在伦敦、诺夫哥罗德、布鲁日、卑尔根等地均设有商站。同盟各城市的政权为城市贵族和大商人控制。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曾发生行会起义,但遭镇压。同盟在组织上较为松弛,既无宪法,也无成文的制度和执行机构。

15世纪中叶以后,由于英国、尼德兰、瑞典的工商业日益发展,立陶宛、波兰联合后逐步强盛(见立陶宛大公国)。莫斯科公国征服诺夫哥罗德后关闭汉萨在该城的商站,尤其是新航路的开辟,导致商业中心的转移,汉萨同盟渐失优势。德意志内部,勃兰登堡、普鲁士地位的上升,使汉萨同盟进一步削弱。汉萨同盟于1669年在吕贝克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只有 6个城市参加。此后,同盟即告解体。

❼ 中世纪的商业同盟汉萨,怎么消失了

汉萨同盟是神圣罗马帝国君权不彰,内部高度自治,而有财力的城市为了摆脱封建领主的剥削和掠夺逐渐独立,为了自保加上增强自身贸易竞争力和效率,组建的一个有共同利益的同盟。

甚至时运也在和同盟开玩笑:1417 年,波罗的海的鲭鱼群明显稀少,8年后,由于某些无法解释的原因,鲭鱼完全离开了波罗的海,反而汇聚于北海,吕贝克等汉萨同盟的核心城市由此衰落,甚至德意志的人口和经济重心都在随着鱼儿的游向,而从东往西移动;而荷兰城市却应运而起,并纷纷退出汉萨同盟。这也体现出汉萨同盟的组织松散,各城市以利合、以利散,极易随着商业形态的变化,出现组织上的大变动。

尽管导致汉萨同盟衰落的原因很多,民族国家的诞生可以说是其中最致命的原因。新兴的绝对主义国家利用宣扬君权至上的罗马法、自上而下的官僚体系、装备精良的常备军和名目翻新的税收工具,投身国际综合竞争,松散的联盟根本不是对手。不仅是汉萨同盟,整个自由城市制度都在新兴的王权面前节节败退。

❽ 汉萨同盟的成员列表

汉萨同盟城市的具体数目经常发生变化,通常在70-80座之间。汉萨同盟当局从不透露任何时期其盟员的精确数字,但据《中世纪晚期社会经济史》一书所称,在汉萨同盟的整个历史中,曾包括的城市数目被确定为96个。也有历史学家经过统计,认为参加过汉萨同盟的城市为155个。以下列出的城市大多为长期参加该同盟活动的主要城市,然而为反映汉萨同盟的地区性,也列出了一些只是短期内参加过该同盟活动、但是城内长期有汉萨同盟商人社区、并向汉萨同盟缴纳税款的城市。
①文德商圈
该商圈以吕贝克为首府,活动范围包括波罗的海沿岸的原文德人居住区和波美拉尼亚。
吕贝克 Lübeck
汉堡 Hamburg
吕讷堡Lüneburg
罗斯托克 Rostock
格赖夫斯瓦尔德Greifswald
施塔德Stade
施特拉尔松德Stralsund
维斯马Wismar
基尔Kiel
安克拉姆Anklam
科尔贝格(科沃布热格) Kolberg (Kołobrzeg)(今属波兰)
斯德丁(什切青) Stettin (Szczecin)(今属波兰)
哥本哈根Kobenhavn(丹麦)
②萨克森商圈
活动范围为德国的萨克森、下萨克森和图林根地区,首府为不伦瑞克。
不伦瑞克 Braunschweig (Brunswick)
柏林Berlin-Kölln
勃兰登堡 Brandenburg不来梅 Bremen
埃尔富特Erfurt
奥得河畔法兰克福Frankfurt an der Oder
戈斯拉尔Goslar
马格德堡Magdeburg
奎德林堡Quedlinburg哥廷根Göttingen
明登Minden
韦瑟尔Wesel
哈雷Halle
③普鲁士和立窝尼亚商圈
活动范围包括普鲁士、波罗的海东岸的条顿骑士团领地、以及波兰和瑞典。首府为但泽。
但泽(格但斯克) Danzig (Gdańsk) (今属波兰)
柯尼斯堡(加里宁格勒) Königsberg (Kaliningrad) (今属俄罗斯)
布雷斯劳(弗罗茨瓦夫) Breslau (Wrocław) (今属波兰)
埃尔宾(埃尔布隆格) Elbing (Elbląg) (今属波兰)
托恩(托伦) Thorn (Toruń) (今属波兰)
马林堡(马尔堡) Marienburg (Malbork) (今属波兰)
库尔姆(海乌姆) Kulm (Chełmno) (今属波兰)
默梅尔(克莱佩达) Memel (Klaipéda)(今属立陶宛)
多尔帕特(塔尔图) Dorpat (Tartu) (条顿骑士团,今属爱沙尼亚)
菲林(维尔扬迪) Fellin (Viljandi) (条顿骑士团,今属爱沙尼亚)
雷瓦尔(塔林) Reval (Tallinn) (条顿骑士团,今属爱沙尼亚)
佩尔瑙(派尔努) Pernau (Pärnu)(条顿骑士团,今属爱沙尼亚)
里加 Riga(条顿骑士团,今属拉脱维亚)
维斯比Visby(瑞典)
克拉科夫Kraków (波兰)
④莱茵河商圈
该商圈包括下莱茵河流域、尼德兰和威斯特伐利亚地区,首府为科隆。
科隆 Köln
多特蒙德Dortmund
奥斯讷布吕克Osnabrück
明斯特Münster
比勒费尔德Bielefeld
杜伊斯堡Duisburg
苏斯特Soest
利珀施塔特Lippestadt
鲁雷蒙德Roermond (荷兰)
德文特Deventer(荷兰)
格罗宁根Groningen (荷兰)
坎彭Kampen (荷兰)
茹特芬Zutphen(荷兰)
阿纳姆Arnhem(荷兰)
哈尔德韦克Harderwijk(荷兰)
埃尔堡Elburg(荷兰)
奈梅亨Nijmegen(荷兰)
文洛Venlo(荷兰)
兹沃勒Zwolle(荷兰)
斯塔福伦Stavoren(荷兰)
博尔斯瓦德Bolsward(荷兰)
迪南Dinant(尼德兰,今属比利时) ①四大商站
伦敦 London
布鲁日 Bruges
卑尔根 Bryggen
诺夫哥罗德 Novgorod
②其他主要商站
·英国:
波士顿Boston
爱丁堡Edinburgh
赫尔Hull
伊普斯威奇Ipswich
金斯林King's Lynn
纽卡斯尔Newcastle
大雅茅斯Great Yarmouth
约克York
·尼德兰
安特卫普 Antwerp
达默Damme
多德雷赫特Dordrecht
·波罗的海沿岸、波兰和俄罗斯
阿尔堡Aalborg(丹麦)
托恩斯博格Tönsberg(挪威)
奥斯陆Oslo(挪威)
斯德哥尔摩Stockholm(瑞典)
斯堪讷Skanör(瑞典)
马尔默Malmö(瑞典)
卡尔马Kalmar(瑞典)
考纳斯Kaunas
波罗茨克Polotsk
普斯科夫Pskov

❾ 汉萨同盟为何没落

自15世纪早期开始,汉萨同盟出现衰落的迹象。
1.它通过商业手段获取了巨额利润,但是没有将其回馈于社会,由于长期强调“只从最便宜地区采购”的原则,汉萨同盟本土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没有得到开发。随着汉萨同盟所采取的重商主义和保护主义手段在其他国家的兴起,汉萨同盟开始遇到对手的竞争。享有特权和豁免权的汉萨商人开始受到各国本国商人的仇恨,英国和荷兰商人开始绕过汉萨同盟,同北欧和俄罗斯建立直接的商业联系,对汉萨同盟的生意构成了严重威胁。
2.在汉萨同盟内部,由于该同盟本身是由多个城市组成的松散同盟,其成员视其本身利益高于同盟的大利益,因此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利益威胁时开始出现内部分歧,一些盟员城市试图通过损害其他城市利益的方式来取得优势地位。
3.拿破仑战争为汉萨同盟带来了最后的打击,汉堡、吕贝克和不来梅商船队被封锁欧洲大陆的英国海军消灭,吕贝克从此以后彻底衰落。
4.就其政治性质来说,汉萨同盟只是一个松散的城市同盟,而非联盟国家。该同盟没有成员名册,没有共同防御方针,没有制订过对所有成员城市有约束力的法律,也没有进行过任何一场有同盟全体成员参加的战争。

❿ 大航海家4建立城市并提升汉萨同盟地位 是怎么做啊 我已经把他的建筑都建起来了 提升同盟地位是什么

出这任务就代表满足提升同盟地位的条件了,人口3000,建筑都有,去目标城镇点市政厅,有提议,花点钱就行;没有提议,下下次会议可能有,注意截止日期;如果这城是你是市长,你全额支付升级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