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逻辑思考题
扩展阅读
万胜智能股票上市价格 2025-08-26 20:22:29
股票的非发型价格怎么看 2025-08-26 19:28:56
振华化学股票行情 2025-08-26 19:15:51

逻辑思考题

发布时间: 2021-09-18 21:18:35

Ⅰ 谁会这道逻辑思考题很难的哦!帮帮忙解决,听说会的人就是数学大师,大师请进!,

有3只.设疯狗的个数为N,当N=1时 那个疯狗的主人看到其他人家的狗都没疯,那么他肯定可以确定自家的狗疯了,第一天应该有狗叫,所以N>1,对于疯狗的主人来说,他看到疯狗的条数为N-1,所以就假定自己家的狗是正常的(因为N>1),但是等待了N-1天的时候还是没有人打狗,所以到N天的时候,疯狗的主人肯定知道自家的狗疯了!所以第几天打狗,就有多少只疯狗.

Ⅱ 谁有逻辑推理的思考题目

今有a b c d 四人在晚上都要从桥的左边到右边。此桥一次最多只能走两人,而且只有一支手电筒,过桥是一定要用手电筒。四人过桥最快所需时间如下为:a 2 分;b 3 分;c 8 分;d 10分。走的快的人要等走的慢的人,请问如何的走法才能在 21 分让所有的人都过桥?
【答案】先是a和b一起过桥,然后将b留在对岸,a独自返回。a返回后将手电筒交给c和d,让c和d一起过桥,c和d到达对岸后,将手电筒交给b,让b将手电筒带回,最后a和b再次一起过桥。则所需时间为:3+2+10+3+3=21分钟。

你让工人为你工作7天,给工人的回报是一根金条。金条平分成相连的7段,你必须在每天结束时都付费,如果只许你两次把金条弄断,你如何给你的工人付费呢~(提示:考虑“付费”的特点)
【答案】因为总工7段,只能折2次,所以把7段折成1段、2段、4段;第一天给一段,第二天给2段拿回一段,第三天再给个一段,第四天给4段拿回1段和2段,第五天再给1段,第六天给2段拿回1段,第七天给最后1段;
【思维过程】思考这个题目关键是要考虑到“付费”的特点,给到工人的金条是可以找回的;很多时候是“金条”这个付费形式迷惑了大家,如果改成是我们熟悉使用的纸币会不会好些呢 那样大家就很容易想到付费找零了,所以可以这样转化:(假设存在7元、4元纸币)有7元的纸币一张,需要换成了1元一张 2元一张和4元一张,付费用给工人;这样是不是就很简单了呢~
【思维絮语】有时候阻碍我们思维的不是题目本身的复杂程度,而是我们北题目中的道具所迷惑,所以抽象出模型,然后赋予其我们熟悉的载体,这样理解起来就顺当多了.

一逻辑学家误入某部落,被囚于牢狱,酋长欲意放行,他对逻辑学家说:今有两门,一为自由,一为死亡,你可任意开启一门。现从两个战士中选择一人负责解答你所提的任何一个问 题(Y/N),其中一个天性诚实,一人说谎成性,今后生死任你选择。请问这名逻辑学家该怎么发问才能打开自由之门呢~
【答案】逻辑学家任意选择一个战士问他:“如果我问另外一个人,他会告诉我哪个是死亡之门呢?”,这个战士的回答就是“自由之门”!
【思维过程】可以用模型简化下:战士A说实话;战士B说谎话;门C是自由之门,门D是死亡之门;假如逻辑学家问A:“如果我问B,B会告诉我死亡之门是哪个”,由于A只会说实话,那么A肯定会回答“B会告诉你死亡之门是C”,这句话也与B会说谎话相符合,A只有这样回答才符合逻辑;同样情况,如果逻辑家问了B,也会推出同样的结果;
【思维絮语】这样的推理题目可以先不着急直接只想出一个问题就能把问题解决,可以把本题分解成两个条件“只问一个问题+问的问题能把判断出自由之门”;可以先不考虑问题的个数,可以先思考要问哪些问题才能判断出自由之门,可以是2个甚至更多的问题,然后再把这些问题一步步合并成一个问题,这样就能最终解答;
另,对于一些思考起来容易混乱的题,可以抽象出模型来,用字母或其他符合代替会比较清晰;

洛克菲勒先生突然忧郁起来说:“名声在外有什么好,随着时间的流逝,财富又有什么好处呢,两天前我还是54岁,到了明年过完生日的时候我就57岁了”你能根据这段话你能判断出他的生日吗(年龄以生日当天算起)
【答案】12月31日
【思维过程】从54岁跨度到57岁,那生日肯定是在年末;注意到“两天前”、“说话的今天”、“明年”这几个关键时间点,如果整个表述的时间轴长度是两年,年龄增长最多是2岁,所以整个表述的时间轴至少得是3年;这样“两天前”“今天”“明年”就是属于不同的年份,再用代入法假设下即可得出,比如:“两天前”是2000年12月30号,此时他是54岁;生日是2000年12月31号,“今天”是2001年1月1号,此时他是55岁;那么今年的12月30号后,他是56岁;到“明年”2002年12月30号的时候,他就57岁了。
【思维絮语】主要分析清楚生日、年度、年龄的增长时间点这三者,这道题就不算难了;虽然乍一看似乎不可能,其实是我们对日常中小概率的事件忽略的缘故,只要细心的分析下去就会发现,原来这是正常的;

Ⅲ 有一个涉及哲学和逻辑的思考题

这是个著名的悖论问题——【说谎者悖论】
公元前六世纪,哲学家克利特人艾皮米尼地斯(Epimenides):“所有克利特人都说谎,他们中间的一个诗人这么说。”这就是这个著名悖论的来源。
《圣经》故事
《圣经》里曾经提到:“有克利特人中的一个本地中先知说:‘克利特人常说谎话,乃是恶兽,又馋又懒’”(《提多书》第一章)。可见这个悖论很出名,但是保罗对于它的逻辑解答并没有兴趣。 人们会问:艾皮米尼地斯有没有说谎?这个悖论最简单的形式是:“我在说谎”。 “我在说谎”: 如果他在说谎,那么“我在说谎”就是一个谎,因此他说的是实话;但是如果这是实话,他又在说谎。矛盾不可避免。它的一个翻版:“这句话是错的。” “这句话是错的”: 这类悖论的一个标准形式是:如果事件A发生,则推导出非A,非A发生则推导出A,这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无限逻辑循环。拓扑学中的单面体是一个形象的表达。
罗素的思考
问题并不简单:哲学家罗素曾经认真地思考过这个悖论,并试图找到解决的办法。他在《我的哲学的发展》第七章《数学原理》里说道:“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无论哪一个学派的逻辑学家,从他们所公认的前提中似乎都可以推出一些矛盾来。这表明有些东西是有毛病的,但是指不出纠正的方法是什么。在1903年的春季,其中一种矛盾的发现把我正在享受的那种逻辑蜜月打断了。”
他说:谎言者悖论最简单地勾画出了他发现的那个矛盾:“那个说谎的人说:‘不论我说什么都是假的’。事实上,这就是他所说的一句话,但是这句话是指他所说的话的总体。只是把这句话包括在那个总体之中的时候才产生一个悖论。”(同上) 罗素试图用命题分层的办法来解决:“第一级命题我们可以说就是不涉及命题总体的那些命题;第二级命题就是涉及第一级命题的总体的那些命题;其余仿此,以至无穷。”但是这一方法并没有取得成效。“1903年和1904年这一整个时期,我差不多完全是致力于这一件事,但是毫不成功。”

Ⅳ 这里为朋友们奉上一则逻辑思考题,此题源于1981年柏林的德国逻辑思考学院

1、挪威人 房子黄色 喝的是水 抽的是DUNHILL烟 养的是猫

2、丹麦人 蓝色 茶 BLENDS 马

3、英国人 红色 牛奶 PALLMALL 鸟

4、德国人 绿色 咖啡 PRINCE 鱼

5、瑞典人 白色 啤酒 BLUEMASTER 狗

Ⅳ 数学逻辑思考题

简述之:
应该是第一次天平两边各放4个,如平衡则在余下四个中,则取两个分别放一边,取两个正常球放一边,可确定在哪两个中,最后一次取其中一个和一个正常球放,可确定该不一样的球;如第一次放的两组球(各4个)不平衡,则将两边对调一个,再从一边将另三个用正常球换下,如平衡,则说明在换下的三个中,并可根据原来三个球原所在边的高低知道不正常球的差异是轻重,取其中两个分别放两边,如平衡则为剩下的一个,如不平衡则根据前面判断差异球是轻是重判定该球;如两边各三个球不平衡,则根据换球后高低方有无变化判定:如有变化,则说明在对调的两个球中有一个为差异球,如无变化则说明在未变动过的三个球中并可根据该边的高低情况判断有差异的球是比正常球轻还是重,任取其中两个一称就可判断三个中哪一个是差异球了。

Ⅵ 逻辑思考题 求解

ls都错了。。。。第二个C,其他的也不一定对 。。。。这学生。。我就不说什么了,直接伸手要。。。答案网上都有啊!!!= =!

Ⅶ 经典逻辑思考题!!

进入开关房间里(灯都是关的),先开一盏灯,开时间长一点,然后关掉,再开另一盏,并且迅速跑到另一个房间查看,有2盏灭的灯,其中你会发现一盏是热的,那就是你第一次开过的那盏,然后现在开的又是你刚刚开的,最后的那盏就也知道了,这样就可以了!(原创)

Ⅷ 逻辑思考题

根本就没有那30元的事!
事实是:旅客掏了3×9=27元,小二贪了2元,店主收益25元,27-2=25 这不是正好嘛~题目的算法不对。
应该这么算:假设刚开始旅客有30元,店主跟小二都没钱。
第一步:旅客那里有30元,全给了店主,现在店主有30,小二没钱,旅客也没钱
第二步:店主拿出5元给小二,还剩25元,小二有5元,旅客没钱。
第三步:小二给旅客3元,于是店主25元,小二2元,旅客3元,这不正好还是30嘛。
题目错在:3×9=27以后去加了小二的2元,这里错了,应该用减,实际情况是,旅客总共掏了27元,自己手里有3元,小二贪去了2元,所以应该是27-2=25,这25就是店主手里的钱了

Ⅸ 寻求逻辑思考题答案

题目中2+2=5是地球是方的 的充分条件 地球是方的是2+2=5必要条件
A弄反了 B不是题目的逆否命题B中前半句改成如果地球不是方的就对了 C“如果a,则b”等值于 非a或者q D就不说了 总之 如果A 则B 的逆否命题是 非B那么非A 所以C正确
一个命题为原命题,则和它互为逆否命题的命题为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原命题和逆否命题为等价命题.如果原命题成立,逆否命题成立.逆命题和否命题为等价命题,如果逆命题成立,否命题成立

P是A、B的知识,但此时(这是个关键词)P还不是他们的公共知识,(下面就应该解释什么时候P才是公共只是了)当A、B双方均知道P,并且他们各自知道对方知道自己知道P……这是一个无穷的过程。
由此推出P与A、B之间是公共知识

(1)法院不仅要确认当事人之间一定的民事法律关系,而且要判令被告依照着这种法律关系的内容履行一定的民事义务。
(2)给付之诉具有执行性
给付之诉特征
1、双方当事人之间存在权利义务关系,即一方享有权利,而另一方应承担某种义务
2、双方当事人之间有权利和义务之争,即对于如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见存有争议,因而请求法院予以裁判。
3、法院对案件经过审理后,要在确认当事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基础上判令义务人履行义务。

根据这些理论上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