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怎样对对联
扩展阅读
上海电气2727股票行情 2025-08-26 13:30:00
买股票有推荐的吗 2025-08-26 13:29:59
股票价格如何计算举例 2025-08-26 13:01:04

怎样对对联

发布时间: 2021-09-19 12:45:12

『壹』 怎样写对对联

首先要记住,天对地,雨对风,日对月等等。
第二,要前后有连贯性或者能形成对比。
第三,注意结尾最后的押韵。

『贰』 怎样对对联

如果你想写对联,一定要按照对联的要求,该考虑的都要考虑。
平仄和对仗是对联的两大要素,失之其一就不可称之对联,押韵不在其列。
初学者首先要知道对联的基本常识如下:
一,联式: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除了巧对和一些虚词之外要不能重字。
二,对仗: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成语对成语,典故对典故,人名地名对人名地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三,平仄:要求平仄相对,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对联的上联末字一定为仄声字,下联为平声字,另七,五字联最忌三平尾,三仄尾,以及孤平和孤仄。
四,内容:要求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联多为比,下联为兴,上联多为下联之铺垫,下联的意和气匀要强于上联。一般的对联所表达的意义都在下联之中。如上联写竹,下联可写气节,上联写梅,下联可写高洁
还有一些更深的要求如:八病,仄声字的识别,意境的提升,拗句的救法,文言词汇和典故的积累……等你能够做到上面四条再慢慢掌握。
刚开始可以尝试对句,熟练了再自己创作。
你可以去以下网站学习参考资料:http://www.zhgc.com/index.asp
初学者可以先不讲平仄,但要词性相对,尽量工整。另外,要是看典型的对联,找一下感觉,应该提高会较快。

『叁』 如何学会对对联

比如 上联是 隐姓 下联可是 藏名
这就涉及3个问题
1,上下联的词性要相同,或者同义,近义,或者反义,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即对仗问题
2,音调问题,可简单理解为高低,既平仄问题,平是1,2声,仄是3,4声,上联姓是仄,下联名是平。
3,对联不管多少个字,上联最后一个字需仄,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上仄下平,而对联中其他的字尽量平仄相对,这是约定俗成的,念起来也流畅上口。

『肆』 如何对对联的方法

请您参与对对联”栏目,深受读者的喜爱,参与者众多。来稿
中不乏佳句绝对,但也有不符合要求的。在这里介绍一些对对联的小
知识。
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
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最基本的要求是“仄(即声调三、
四声)起平(即声调一、二声)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
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
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
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
不能重复。
在这里,感谢读者周光炜老师、东明堂老师、崔思列老师、张吉
贞老师来信给本栏目提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继续努力办好这个栏目。
也欢迎大家多多赐联。

『伍』 对对联怎么对

掌握平仄,网络搜索。
了解词性,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
最后是技巧或者说灵感。这是一门艺术的。

『陆』 如何对对联

对联的分类
清朝梁章钜的《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把对联分成十个门类,即故事、应制、庙寺、廨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杂缀。民国年间出版的《楹联集成》将对联分成二十个类别,即庆贺、哀挽、廨宇、学校、商业、会馆、祠庙、寺院、剧场、第宅、园墅、岁时、名胜、投赠、香艳、集字、集句、滑稽、白话、杂俎。这两种分类方法都是以实用范围来划分的,但后者比前者类别分得更细。如果按对联的文字结构、修辞技巧、逻辑关系来分类,就有四、五十种。例如:
1.对偶形式: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等。
2.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用字技巧: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等。
4.逻辑结构:并列、转折、选择、因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一步发达,对联的科目将会更多,更为齐全和完善。
对联的规范与创作
顾名思义,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对联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复杂,形式多样,对仗、平仄亦要求严格,本书将根据对联的规范,讲述与解析创作方法,供学撰联者参考。
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不过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
三、汉语四声与对联
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
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必须注意的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些不同。自从推广汉语拼音化,和以北京语音为全国通用语言以后,同一汉字的平仄发生了变化。如按《佩文韵府》音韵标准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平声列为“平”,上、去、入都归纳进了“仄”。按北京语调,则分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样一来,平声字多了,没有“入”声,把一部分去入声字归入了平声,这是学习撰联的同志值得注意的。古来有很多语言学者对古汉语四声,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如释真空在《玉钥匙歌诀》一书中,作了如下的分析

1.平——平声平道莫低昂。读时发音平和、尾音长,有余韵。
2.上——上声高呼猛烈强。读音响亮,声音短促,无尾音。
3.去——去声分明哀远道。去声读音宛转,尾音短,高昂。
4.入——入声短促急收藏。入声读音质朴而急,收音短促,低沉,无尾音。
一般说来,平声字音平和,有较长的尾音。仄声字尾音短促,或者无尾音。近代语言学家刘半农先生,首先肯定了释真空对于古汉语四声的分析是正确的。半农先生又根据自己的研究所得,作了补充,他说:“平声平去,曲折最少,习称为平衡调。上去两声曲折最多,或上升,或下降,或降升,或升降。应为非平衡调。入声最短,称促调。”半农先生的论述,简单而明了。张世禄先生更为简要地将平上去入四声,分成两大类,平声是长音步所在,仄声是短音步所在,平仄主要是长与短的区别。笔者还认为,古汉语四声,除了有长音步和短音步之分外,读音高低也是大相径庭的,如以:“东董冻笃”为例,从平声起,音阶逐渐升高,至去声达到顶峰,亦即第三声读音最高。入声一落千丈,音量低短而简捷。简言之: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上列散论,只是一般方法,读者可在学习和实践中再行验证。
为了练习辨别四声的本领,古人列举了如下三十二个字,作为平仄基本知识锻炼的文字,只要能够熟练地掌握这些字的平仄,那么其他字的平仄,就可触类旁通,一读即知了。
1.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数字按次序分别为:入去平去上入入入上入。
2.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字的平仄分别为:入入上平去上平平平上。
3.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这十二字分别为:上上平上平上上去平上入上。
以北京语调来标注汉语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都是从古汉语的四声演变发展而来,人们在断定对联平仄时,还习惯地以古汉语四声作为标准。现在除了校正发音以外,很少用现代汉语的四声来作对、写诗、填词。但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的四声,终究为人们所接受。
4.必须知道:有些汉字,历来是平仄互用,可作平声,也可作仄声,如看、教、为、思、傍……略举数例如下:
(1)“看”作平声:日用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看”作仄声: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3)“教”作平声:樱杏桃榴次第开,故教一一傍窗栽;毵毵竹影依依柳,分得清阴入户来。
(4)“教”作仄声:粉笔生涯亦快哉,因材施教育良材;满园桃李生机鬯,化雨春风次第开。
(5)“为”作平声: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6)“为”作仄声:本为汉王建大功,未将自我置胸中;早知兔绝终烹狗,悔不淮阴坐钓终。
四、对联的词组结构
对联除要求押韵和对仗外,词组和结构也是有一定规则的。如:
摇红;
涤翠。
(单组,二字结构)
谦受益;
满招损。
(单组,三字结构)
知足常乐;
能忍自安。
(单组,四字结构)
栀放同心结;
莲开并蒂花。
(单组,五字结构)
丛桂一枝香满;
昆山片玉连城。
(复组,六字结构)
春江桃叶莺啼湿;
夜雨梅花蝶梦寒。
(复组,七字结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复组,八字结构)
把古往今来,重新说起;
将悲欢离合,再叙从头。
(复组,九字结构)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复组,十字结构)
四万青钱,明月清风今有价;
一双白璧,诗人名将古无俦。
(复组,十一字结构)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
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复组,十二字结构)
对联上下联的词组和结构,应保持一致和统一,上联是动宾结构,下联也就必须是动宾结构的词组,如“摇红;涤翠。”上联是偏正词组,下联也必须以偏正词组与之相对,如“同心结”与“并蒂花”,就是相同的词组结构。在谋篇布局对联词组时,一定要注意上下联的词组结构必须相同,这亦是对联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规则。
五、对联的起句规则
对联的起句有仄起和平起两种规则,与律诗相同,对联的第二个字为“仄”声的称为仄起,第二字为“平”声即为平起。如:
五言联仄起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 ○○●●○
仄起式上联第二字用仄声,下联第二字用平声。
五言联平起式:
功高斯不伐;理定自无争。
○○●●○ ●●●○○
六言联仄起式:
海内文章第一;朝中宰相无双。
●●○○●● ○○●●○○
六言联平起式:
月明别枝惊鹊;风清半夜鸣蝉。
●○●○○● ○○●●○○
七言联平起式:
留春不住登城望:惜夜相将秉烛游:
○○●●○○● ●●○○●●○
七言联仄起式:
一幅湖山来眼底;万家忧乐注心头。
●●○○○●● ●○○●●○○
八言联平仄规格,仄起大都是四四断句,或三五断句,如:
梅芯花开,香分座上;
○●○○ ○○●●
兰芽日长,秀毓阶前。
○○●○ ●●○○
回天地,琼田千顷绿;
○○● ○○○●●
漾东风,小苑万花红。
●○○ ●●●○○
八言联平起式:
酒能成事,酒能败事;
●○○● ●○●●
水可载舟,水可覆舟。
●●●○ ●●●○
九言联仄起句式: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
○●●○●●○●●
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
九言联平起句式:
塞翁失马,又岂知非福;
●○●● ●○○○●
郑人覆鹿,只浑欲是真。
●○●● ●○●●○
十言联大致采用四、六骈文体格式: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
○●●○ ●●○○●●
阶崇万级,俯临千幛奇观。
○○●● ○○○●○○
十言以上的长联,除平仄要求外,每一断句的最后一个字的平仄也要协调。如下文例句的这副对联,除每个断句平仄协调外,上下联每一个字,平仄都很工稳。
此地可停留,剪烛西窗,偶话故乡风景。剑阁雄;峨眉秀,巴山曲,
○ ○ ● ○ ● ●
锦水清涟,不尽名山大川,都来眼底;
○ ○ ●
入京思献策,扬鞭北道,难忘先哲典型。相如赋,太白诗,东坡文,
● ● ○ ● ○ ○
升庵科第,行见佳人才子,又到长安。
● ● ○

『柒』 怎样对对联

一、什么叫对联:对联又名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辞典》释),来源于律诗的四联八句。
二,对联的形式,按时间和场合分:
1.春联:春节时张贴在门上的对联;
2.楹联:用于堂屋、大厅前部柱子上的对联,多缕刻于木版悬挂在柱上,具有永久性;
3.装饰联:多悬挂在堂屋墙上中堂画两侧、书房墙壁上或悬挂在名胜古迹的壁柱上;
4.喜联:用于祝贺婚娶、建新屋、迁居;
5.寿联:他人过生日,送对联祝寿;
6.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
三、对联的对法:从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关系看,可分正对、反对串对三种。
1.正对:上下两联所表达的内容相似或相关。
例:福如东海 浮舟沧海 两个黄鹂鸣翠柳 春蚕到死丝方尽
寿比南山 立马昆仑 一行白鹭上青天 蜡炬成灰泪始干
2.反对:顾名思义,反对即上下两联意思相反。
例: 红军中,官兵夫,衣着薪饷一样
白军中,将校尉,饮食起居不同
3.串对:又名流水对,单看上或下联,意思不全,上下联连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意境。
例: 春色满园关不住 人生自古谁无死 纸上得来终觉浅
一枝红杏出墙来 留取丹心照汗青 绝知此事要躬行
对联是对称的两句话,上句叫上联,也叫“初句”;下句叫下联,也叫“对白”
四、对联的特点:
1.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平仄要和谐、相对,尤其是上下联的尾字,平仄要交错,一般上联要用仄声字,下联尾用平声字。否则拗口。
2.上下联某位置上的词性必须相同。下联词性与上联同位词相同。
例 : 明月松间照 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 闭门推出窗前月
清泉石上流 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投石冲开水底天
3.上下联的字数同时可长可短。一般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
五、对联的平仄:按现代汉语标调,一声为阴声,音高而平;二声为阳声,音由下往上。(以上为平声)、三声为上声,音由上往下再往上;四声为去声,音由高往下(以上为仄声)。古入声字已消失。
对联平仄口诀:
“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例:白居易《忆江南》中的三四句,即是一副工整和谐的对联:
日出/江花/红/胜火(仄仄平平平仄仄)
春来/江水/绿/如蓝(平平仄仄仄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