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出自哪里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句出自《地藏菩萨本愿经》。
全段为:“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是地藏菩萨的宏大誓愿。
《地藏菩萨本愿经》,佛教经典,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共二卷(或作三卷),唐实叉难陀译。《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国佛教界传诵较广,受到广大信众,尤其是净土信众的重视。
(1)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扩展阅读:
《地藏菩萨本愿经》主要思想:
经中记载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欲界六天的第二层天)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的故事,介绍了地藏菩萨在因地修行过程中的事迹。宣扬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宏大誓愿。
经中还描述了地狱的状况,解释种种忏悔业障、救拔亲人眷属苦难的方法。另外在此经中,释迦牟尼佛宣说自己入灭之后至弥勒成佛以前的无佛世界中,教育度化世人的任务由地藏菩萨负责。强调读诵此经可获得不可思议之利益,消灭无量之罪业。
Ⅱ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句话出自何处,是什么意思
这一句话源自一个佛教故事,是地藏王菩萨的话,意思就是“如果牺牲我自己可以解救更多的人,我宁可牺牲我自己”,表达的是一种牺牲精神。有关的故事以及详解如下:
一、故事介绍:
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总管地府,名目莲,释迦牟尼佛之弟子,十分孝道,其母刘氏生平吃素,但却受亲友教唆不用吃长素,可以吃肉,其母忍不住口腹之欲,终于破戒。死后因其犯破戒吃肉杀生,堕落地狱饿鬼道。目莲以神通看到自己的母亲受苦,极度伤心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遂三次下地狱救母,后其因孝感动天,佛祖怜悯,教以盂兰盆之法,解除其母厄难。现今世人于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的盂兰节,乃出至目莲救母。其后目莲因有感其母曾堕地狱受苦,如天下众生父母受苦,即立下宏愿要渡尽苍生。
地藏王菩萨的威德、神通和誓愿是不可思议的。他用威神度一切罪恶深重的众生,来折服他们。他发的誓愿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他发愿地狱哪个时候不空,他誓不成佛,他要把所有的众生度完了,才成佛。若有一个众生没有度完,他就不成佛,所以他才会经过这么长远的时间还没成佛。因为这个众生度完了,那个又来了,总也没完。不是这个众生出世,就是那个逝世了;那个众生逝世,这个众生又出世了。出世的众生,总是比逝世的众生多过十倍、百倍、千倍、万倍。
二、有关这一句话的详解:
因为人要经过几十年才死,出生的只等怀胎十月,就可以出生,非常快。所以出生比死的超过几千万倍,因此累得地藏王菩萨到现在也不能成佛。但是你说他后悔不后悔呢?他不后悔。众生越多,他越有工作做;要是没有众生,他也没有工作,就成佛去了。成佛去,也没有什么事情干了,所以地藏王菩萨这就是没有事情来找事情干。本来很清闲的,他愿意一天到晚忙忙碌碌,总是去度众生,这是地藏王菩萨的愿力。
为什么地藏王菩萨发这种愿力?因为他觉得他和众生是一体的,众生如果不成佛,他成佛也没有意思;所以他在这儿等着众生,和众生有这一种永远永远同体的因缘。地藏王菩萨这种愿力,是没有法子测量,没有法子明白的。现在所说的,不过是一小部分,其实他这种愿力,是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议的。
农历七月十五日的盂兰节,民间孝子贤孙也效法佛祖教导地藏王菩萨般隆重举行法会,为父母祖先虔诚诵经超升荐拔,以尽孝道。 孔子孝经曰:「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尽孝是除了事奉双亲之外,进一步还要成就自己更高层次的道德修养,端正自己的言行举止,圆满自己。成仙成佛先成人,立身行道,彰显父母,令祖先皆感光荣,即孝经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此之谓圣孝,就是修道学佛,论孝的层次来说,圣孝才是真正彻底的孝,才是圆满的孝。
Ⅲ 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佛说的是什么意思
佛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舍己为人”。它表示一种敢为别人牺牲,一种经世济民的精神,也是一种勇猛精进,拯救人心,改造社会风气的精神。
拓展资料:
大乘佛学本来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勇敢精神,这是佛教救度众生脱出苦厄积极入世的一面。如民间最常说的“十八罗汉”即是已修成正果,但不住涅槃的人物,他们受释迦摩尼佛祖的嘱托,常住世间,为众生福。
自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面临生存危机,佛门子弟也有处于末法时代之感。面对如此大灾大劫,岂个“遁”字了得?应该代之以为救度众生甘愿入地狱的大无畏佛教精神。当戊戌变法失败,面临生命危险的紧急关头,谭嗣同拒绝逃生机会,可见,他正是以这种捐躯的壮烈行为,来唤醒民众的觉悟的。
其后的章太炎也指出这种勇猛精进的大无畏精神来自坚定的信仰,梁启超进而认为: “佛则有一绝对无限的大欲在前,悬以为目标,教人努力往前进……佛对于意志,不仅消极的制御而已,其所注重者,实在积极的磨练激励之途。”
这里指出学佛者的修习,并不仅仅是消极地克制欲望情感,而是在于积极的磨练意志,激发志气。这种佛学精神发扬到革命事业中,就是要彻底去除一切私欲。只有这样,才能勇往直前,没有任何缚累牵挂。对于革命过程中可能遭遇到的种种艰难困苦、威胁危险,不但不可惧怕,而且要视为磨练激励的好机会。佛门常说,有因无缘不能结果。如果说普救众生是因的话,那么艰难困苦即是缘,只有因缘和合,修行人才能开悟,也才有可能取得正果。同样,革命者虽有献身民众的宏大志愿,如果不经历种种艰险危难的考验,也不可能百炼成钢,成熟为一个真正的革命家。
在此一时期,杨度还提出“新佛教论”,他虽然曾经主张君主立宪,但后又支持国民革命,晚年又加入中国共产党,究其一生,总还是以寻求真理为主。总合章杨二家之说,都是主张了却生死,去除我执,从而树立无缚无累的彻底革命精神。只有众人都奋不顾身,一扫怯懦自保的习气,社会才能得到彻底的改造。换言之,人们在改造自己的同时也挽救了广大众生。
我不入地狱-网络
Ⅳ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求出处
在我所读过的佛经中,我没有发现这句话。
与这句话的意思,最接近的,是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地藏菩萨所说的:
“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
在这里,地藏菩萨的意思,并不是说:“度尽地狱”。而是:“令是安乐,得至菩提”。
意思是说:地藏菩萨不仅度地狱。即使是上帝,也是菩萨度化的范围。
必须在所有的众生,都成佛以后。地藏菩萨再成佛。不仅仅是度地狱。
由此可见,全宇宙最后一个成佛的,肯定是:地藏菩萨。
象春晚一样,最后压轴的,最后出场的,往往是最厉害的主角。
Ⅳ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阿弥陀佛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是说成佛后去地狱度众生。不是说要凡夫下地狱
要想下地狱度众生,要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就自己。
净空法师---法师拿着那个香往他手上一插。“唉呀”烫得他马上叫起来,痛叫一声。谛闲法师说:“你看看,这么小小的一点点火,你都不能够承受,你还说到地狱里面,极热火焰之中去度众生,你可能吗?”
所以我们要学习地藏法门。救度一切众生免堕三恶道苦的救命经就是《地藏菩萨本愿经》,好好地学好他,我们决定最起码有一个保险:我们不会堕三恶道,我们能够再得人身,再闻佛法。
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个根本法,不要说发愿发得很大,但是不切实际,自己没有脚踏实地去修。
谛闲法师,他有一个年轻的弟子,跟他来出家的时候,看了这个《地藏菩萨本愿经》,很欢喜。他就跑到师父面前说:“师父啊,弟子发愿跟地藏菩萨的愿力一样,到地狱度众生,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法师这个时候正好在点香,手里拿了三支香,法师说:“你来,你来。”那个弟子就走过来,法师拿着那个香往他手上一插。“唉呀”烫得他马上叫起来,痛叫一声。
谛闲法师说:“你看看,这么小小的一点点火,你都不能够承受,你还说到地狱里面,极热火焰之中去度众生,你可能吗?”
所以说我们在发广大誓愿的同时,一定要培养道力,好好修持。
Ⅵ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什么意思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的大悲、大愿,我相信,只要是佛门弟子,没有人不知道的。甚至地藏菩萨的名字,即使不是佛门弟子的教外人,也大都是知道的,因为地藏菩萨‘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证菩提’的大愿力太伟大了。观世音菩萨现三十二应身、寻声救苦的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佛弟子所宗奉与崇拜的,那么,地藏菩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伟大精神,正与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寻声救苦的精神等量齐观,而为我们佛弟子,所同样宗奉的。”
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举个例子:
一位大将军和一位高僧对话。
将军问:您死了之后会到哪儿?
高僧回答:地狱。
将军吃惊:您是高僧,为何会下地狱呢?
高僧:我不入地狱,谁去教化你们这些人呢。
大体意思就是说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我不做谁做呢。
Ⅶ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下句是什么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没有下句的。
全句为“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句话的意思是“舍己为人”。它表示一种敢为别人牺牲,一种经世济民的精神,也是一种勇猛精进,拯救人心,改造社会风气的精神。
“我不入地狱”是佛教用语,这是佛教救度众生脱出苦厄积极入世的一面。佛门子弟也有处于末法时代之感。面对如此大灾大劫,岂个“遁”字了得?应该代之以为救度众生甘愿入地狱的大无畏佛教精神。并不仅仅是消极地克制欲望情感,而是在于积极的磨练意志,激发志气。
儒家的人文精神也体现在“救民于水火 的信念目标和“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救世献身的热忱,虔敬无欺的神圣感、使命感、责任感、忧患意识和力行实践的行为方式。只要这些苦难众生肯接受,佛菩萨就来了;不肯接受,佛菩萨想帮助也没法子。能信、能解、能学,佛菩萨一定出现在这个世间。
(7)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扩展阅读
有人说这句名言在古希腊已有流传,它实际是表示一种敢于为别人牺牲的精神,有一种代人受过的意思,因为地狱没有人愿意去。但在佛教的观点来看,大多数人不管愿不愿意,都可能入地狱,是随业力到地狱受报,一旦地狱现前,是无可逃避的。
而佛菩萨慈悲广大,法力无限,众生无边誓愿度,众生在哪里都可以度,不入地狱。佛教《地藏本愿经》说地藏接受了释迦涅槃前的重托,立下“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等宏誓大愿。
根据现代学者研究,认为《地藏本愿经》是中土撰述。而“十殿阎王的名称最初出自《预修十王生七经》。”此经“作者署名为‘唐成都府大圣慈寺藏川述’,说明它不是印度的佛教著作,而是出自唐代末年中国和尚之手。
“天大的委屈,莫过于要永远不言不语”,黄圣依显然不仅仅是那个梦幻般不说话的清纯“棒棒糖女孩”,她在《功夫》的主题曲《我不入地狱》中早已唱出了这样爽快的现实宣言。
Ⅷ 为什么地藏菩萨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其文出自哪里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句出自《地藏菩萨本愿经》。
全段为:“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是地藏菩萨的宏大誓愿。
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是一种“舍己为人”,一种敢为别人牺牲,一种济世救民的精神,象征着大勇猛。
二、”众生渡尽,方证菩提“:我”地藏菩萨“要将世间所有众生全部度化,才去证就”无上菩提“
三、”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承前句,我”地藏菩萨“如果不将”地狱“中的众生全部度化,我就一日不证佛陀果位。
这是一个很伟大的宏愿啊,是地藏王菩萨要让众生全都登上极乐土,自己最后再成佛的意思。所以地藏王菩萨才一直被人以菩萨相称。
拓展资料
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一种经书。梵名Ks!itigarbha -pran!idha^na-su^tra 。凡二卷。【通行本为三卷】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属于地藏三经之一(其余两部经为《占察善恶业报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地藏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唐代实叉难陀译。
资料来源:网络-地藏经
Ⅸ 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怎么理解
地藏王菩萨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他要渡完地狱的恶鬼,才能成佛。所以这句话表达的意思就是要勇于牺牲,不要计较太多个人的东西。
Ⅹ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是什么意思
佛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舍己为人”。它表示一种敢为别人牺牲,一种经世济民的精神,也是一种勇猛精进,拯救人心,改造社会风气的精神。
大乘佛学本来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勇敢精神,这是佛教救度众生脱出苦厄积极入世的一面。如民间最常说的“十八罗汉”即是已修成正果,但不住涅槃的人物,他们受释迦摩尼佛祖的嘱托,常住世间,为众生福。
自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面临生存危机,佛门子弟也有处于末法时代之感。面对如此大灾大劫,岂个“遁”字了得?应该代之以为救度众生甘愿入地狱的大无畏佛教精神。当戊戌变法失败,面临生命危险的紧急关头,谭嗣同拒绝逃生机会,可见,他正是以这种捐躯的壮烈行为,来唤醒民众的觉悟的。
其后的章太炎也指出这种勇猛精进的大无畏精神来自坚定的信仰,梁启超进而认为: “佛则有一绝对无限的大欲在前,悬以为目标,教人努力往前进……佛对于意志,不仅消极的制御而已,其所注重者,实在积极的磨练激励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