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妈阁庙的第一殿是怎样的
澳门妈阁庙原称妈祖阁,又名正觉禅林、海觉寺、妈祖庙、天后庙,位于澳门半岛南端妈祖山下,始建于明朝弘治元年,也就是1488年,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为纪念被信众尊奉为海上保护女神的天后娘娘而建。
妈阁庙是澳门现存庙宇中有明确实物可考的最古老的庙宇,与普济禅院和莲峰庙并称为澳门三大禅院,并且为三大禅院之首,也是澳门文物中原建筑物存留下来时间最长的名胜古迹之一。
整座庙宇包括大殿、弘仁殿、观音阁、正觉禅林等几座主要建筑,石狮镇门、飞檐凌空,是一座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古建筑。
妈阁庙的大门为一牌楼式花岗石建筑,宽近5米,只开有一个门洞,门楣上有“妈祖阁”3个金字,两侧书有对联。联道:
德周化守;泽润生民。
大门顶部有琉璃瓦顶等装饰,其中门楣顶部为飞檐状屋脊,脊上有瓷制宝珠及鳌鱼为装饰。在庙门口有一对石狮,这对石狮雕工精美,栩栩如生,是后来清人的杰作。石狮镇门、飞檐凌空,形成了一座富有我国文化特色的古建筑。
紧跟在大门之后的为一座三间四柱的冲天式牌坊,由花岗石建造而成,4只石狮分置在柱头上。
在牌坊后,妈祖阁的庭院内有一块名为“洋船石”的巨石,上刻着一艘古代海船,船的桅杆上挂着一面写有“利涉大川”的幡旗,还有“一帆风顺”的图景。
传说上面记载的是清代一位福建商人,乘船来澳门途中遇到风浪,幸得妈祖相救,转危为安的故事。
正殿为供奉天后的神殿,有“神山第一殿”的美称。它和正门建筑、牌坊以致在半山腰上的弘仁殿在空间上成一直线,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特色。
正殿建筑主要由花岗石及砖头砌筑而成,其中花岗石作主导。无论柱、梁、部分墙身以至屋顶均是由花岗石修筑成的,两边的墙体都开有琉璃花砖方形窗户,而在较高位置的气窗,则为圆形。
在由花岗石造成的屋顶上又铺设琉璃瓦顶,并以夸张的飞檐装饰正脊和垂脊。不仅如此,其屋顶造型还分为两部分,在朝拜区的屋顶以歇山卷棚顶的形式,而在神龛区上方的琉璃屋顶则为重檐庑殿的形式,飞檐纯朴有力。
妈阁庙建筑物中规模最小的弘仁殿建于1488年的明代,是一座3平方米的小形石殿,其门口石横梁至今仍存初建时的石刻“弘仁殿”3字,而旁边的题款则为清道光八年,即1828年。
弘仁殿以山上的岩石作为后墙,再以花岗石作屋顶及两边墙身。天后神像则置于山石前,与正殿神龛区做法一样,在殿内供奉天后,在两侧的墙上有天后之侍女和神将的浮雕,而在石屋顶上有绿色琉璃瓦和飞檐式屋脊装饰。
观音阁位于妈祖阁的最高处,建于1605年,当时由官方与商户合资筹建。主要由砖石构筑而成,其建筑较为简朴,为硬山式做法。该殿也是供奉天后的,阁内存留下来了一块1828年重修时的木匾。
1629年,妈祖阁又再重修。此外,自弘仁殿至观音阁,沿着山崖有不少石刻,或为名流政要咏题,或为骚人墨客遣兴,楷草篆隶,诸体具备。
这些摩崖石刻,出现在各具特色的建筑物之间,有石阶和曲径相通,四周苍郁的古树,错杂的花木,纵横的岩石,还有庄严的古庙,这些都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显得古朴典雅,雄伟壮观,极富民族特色。
⑵ 妈阁的由来,历史,图片
已有逾500年历史的妈阁庙,是澳门三大古刹(妈阁庙、观音堂、莲峰庙)中历史最悠久的。
妈阁庙原称妈祖阁,俗称天后庙。整座庙宇包括石殿、大殿、弘仁殿和观音阁4座主要建筑。1874年、1875年,妈阁庙先后两次遭受火灾,由居民集资,于1875年开始重修,至1877年落成,形成今天的样子。
每年春节和农历3月23日娘妈诞,妈阁庙香火至为鼎盛。除夕午夜开始,不少善男信女都会前来拜神祈福。
2005年7月15日,在南非德班市举行的第2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包括妈阁庙前地在内的澳门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妈阁庙为澳门最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初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原称妈祖阁,俗称天后庙,位于澳门的东南方,枕山临海,倚崖而建,周围古木参天,风光绮丽。主要建筑有大殿、弘仁殿、观音阁等殿堂。庙内主要供奉道教女仙妈祖,又称天后娘娘、天妃娘娘,人称其能预言吉凶,常于海上帮助商人和渔人化险为夷,消灾解难,于是福建人与当地人商议在现址立庙祀奉。
传说宋朝时,福建莆田有一孝女林默娘,能预言吉凶,在一次海难中捐躯,羽化升仙。后常显灵海上,在惊涛骇浪中帮助商人和渔民消灾解难,使人们化险为夷。渔民因感其恩德,尊为海神、天后,并立庙奉祀,天后又名娘妈。
⑶ 妈阁庙的庙宇详解
妈阁庙包括弘仁殿、“神山第一”殿、正觉禅林、观音阁等建筑物。明朝时本名“天妃庙(宫)”,至清道光八年(1828 年)重修时增建山门,额名“妈祖阁”,华人俗称“妈祖阁”,又有另称’正觉禅林”。 妈阁庙之建筑物建于不同时期,整座妈阁庙至清道光八年(1828年)才初具规模。弘仁殿创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现存门楣石刻“弘仁殿”三字,旁边之题款则为清道光八年(1828年)。该殿是一座小型石殿,供奉天后。庙内有实物可考,而历史最长的是“神山第一”殿。该殿供奉天后,由当时官方与商户合资筹建于1605 年(明万历三十三年),至1629 年(明崇祯二年)又再重修,其门口石横梁至今仍存初建时的石刻;妈阁庙因而是澳门现存庙宇中有明确实物可考的最古老的庙宇,也是澳门文物中原建筑物保存至今时间最长的。
观音阁的建筑年代无从稽考,阁内现存一块清道光八年(1828年)重修的木匾,则观音阁应建于此前。阁内供奉观音。
正觉禅林也是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供奉天后。此殿在1988年2 月8 日曾发生火警,后由文化局按原貌重修,至翌年2月完成。 妈阁庙是中葡文化融合起点,也是澳门最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至今已逾五百年,是澳门三大禅院中最古者。妈阁庙原称妈祖阁,在澳门东南方,俗称天后庙,建于一四八八年,正值明朝。背山面海,沿崖建筑,古木参天,风光优美。整座庙宇包括大殿、弘仁殿、观音阁等四座主要建筑,石狮镇门、飞檐凌空,是一座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古建筑。
妈阁庙位于妈阁山西面山腰上,主要由入口大门、牌坊、正殿、弘仁殿、观音殿及正觉禅林组成,各建筑规模虽然细小简陋,但却能充分融合自然,布局错落有致。
入口大门为一牌楼式花岗石建筑,宽4.5米,只开有一个门洞,门楣有“妈祖阁”三字,两侧为对联,大门顶部有琉璃瓦顶等装饰,其中门楣顶部更有飞檐状屋脊,脊上装有瓷制宝珠及鳌鱼,紧跟在大门之后为一三间四柱冲天式牌坊,亦由花岗石建造而成,并有四只石狮分置在柱头上。正殿为供奉天后的其中一个神殿,有神山第一殿之称,它和正门建筑、牌坊以致在半山腰上之弘仁殿在空间上成一直线。建筑主要由花岗石及砖头砌筑而成,其中花岗石作主导,无论柱、梁、部份墙身以至屋顶均由此材料修筑,两边墙体均开有大面积琉璃花砖方窗,而在较高位置的气窗,则为圆形。在石造之屋顶上又铺设琉璃瓦顶,并以夸张的飞担装饰正脊及垂脊,而其屋顶造型又分两部份,在朝拜区之屋顶以歇山卷棚顶形式出现,而神龛区上方之琉璃屋顶则为重檐庑殿式,飞檐纯朴有力。
弘仁殿规模最小,只有3平方米左右,此建筑以山上岩石作后墙,再以花岗石作屋顶及两边墙身,殿内也供奉天后,两侧墙身内壁有天后之侍女及魔将浮雕,而天后神像则置于山石前,与正殿神龛区做法一样,在石屋顶上,此殿也加上绿色琉璃瓦及飞檐式屋脊装饰。位于最高处的观音殿,主要由砖石构筑而成,其建筑较为简朴,为硬山式做法。
相对于其它神殿位于建筑群最前方且与正殿同在一平台上的正觉禅林不管在规模上或是在建筑形式上都较为讲究,建筑由供奉天后之神殿及静修区组成,静修区建筑为一般民房,属硬山式砖结构,而神殿则为一四架梁结构、主殿前有一内院,两侧侧廊为卷棚式屋顶、主殿区被二列各三枝柱分为三个开间,屋顶为琉璃瓦坡顶,两边侧墙顶部为金字形“镬耳”山墙,有防火意思,具浓烈的闽南特色,位于内院前之正立面,由左至右可分为五部份,中间最高两边渐低,墙身有泥塑装饰,墙顶则以琉璃瓦装饰,而在琉璃瓦檐下是三层象征斗拱之花饰,此外,中间部份尚开有一半径为1.1 米的圆形窗洞,而琉璃瓦顶上之飞檐及瓷制宝珠装饰,亦显示出此殿之重要性。 妈阁庙、普济禅院、莲峰庙并称为澳门三大禅院。而妈阁庙为三大禅院之首,是澳门著名的东方式庙宇之一。妈阁庙原称妈祖阁,又名正觉禅林、海觉寺、妈祖庙、天后庙,位于澳门半岛南端妈祖山下,始建于明朝弘治元年(1488年),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为纪念被信众尊奉为海上保护女神的天后娘娘而建。
“妈祖”在福建话里是“母亲”的意思。“妈祖”姓林名默,宋朝福建莆田人,自幼聪颖,得老道秘传法术,能通神,经常在海上搭救遇难船只,“升天”后仍屡次在海上显灵,救助遇难的人。人们感其恩德,尊为护航海神,历代王朝也多次封谥,明朝时晋封为“天后”。相传400多年前明代时有一福建商人在澳门附近遭遇飓风,危在旦夕,幸得“显灵海上消灾解难”的天后娘娘解难相救。后来这位商人在神女显圣处设庙纪念以谢神恩,被称为“娘妈角”。
妈阁庙背山面海,沿崖而筑,周围古木参天;庙门口有一对石狮,雕工精美,形态逼真,传说是300年前清人的杰作;庙内花木错落,岩石纵横,景色清幽,由大殿、石殿、弘仁殿、观音阁4座建筑物组成,它们之间用石阶和曲径相通,曲径两旁的岩石上有历代名流政要或文人骚客题写的摩崖石刻;院内有一块名为“洋船石”的巨石,上刻一艘古代海船,船的桅杆上挂着一面写有“利涉大川”的幡旗,是人们喜爱的“一帆风顺”的图景。庙内的碑石上刻有妈阁庙500周年纪念文字。
相传四百多年前,葡萄牙人登陆澳门,在庙门前面的海滩上岸。询问当地居民这里是什么地方,居民以为是问妈阁庙,故答“妈阁”,葡萄牙人以其音译而成“MACAU”,遂为澳门的葡文名称由来。
妈阁庙平时香火不绝,每年农历除夕和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神诞,香火更甚。四方香客云集于此上香拜祀、叩首祈福,并举行丰富多彩的节目助兴,这时妈阁庙上紫烟弥漫,一派祥和,这就是澳门八景之一的“妈阁紫烟”的景色。
“妈祖”不仅仅是善男信女们崇拜的“天后”,而且形成了一种国际文化现象——“妈祖文化”。 1874年、1875年,妈阁庙先后两次遭受火灾,造成损毁,于是由居民集资,于1875 年(清光绪元年)开始重修,至1887 年(清光绪十三年)落成,形成今天的样子。
除了于83及88年给予资助维修该庙外,文化局于1996~97年间对该庙进行保养工程,包括墙壁、装饰墙身及门窗的框架等。
1998年10月28日,在澳门最高点,路环岛的叠石塘山顶,又落成了全世界最高的妈祖雕像。她矗立在澳门的最高点,因此,无论从海面或还是陆地,都清晰可见。开光以来原本人迹罕至的路环岗顶,一时车水马龙,香火鼎盛。2005年7月15日,在南非德班市举行的第2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包括妈阁庙前地在内的澳门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妈祖阁平时香火不绝,每年农历除夕、三月廿三日妈祖宝诞、九月九日重九节,这里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为什么澳门妈阁庙的香火如此旺盛,海外华人也都信奉妈祖呢?设计、创作大型妈祖像的澳门著名雕塑家、画家梁晚年告诉大家:妈祖是人,也是护航海神。妈祖在海上舍己救人,为民消灾解难的博爱精神受到人们的尊敬,信众就把她当作神来朝拜。
根据古代史料和福建莆田地方志记载,妈祖生于北宋太宗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廿三日,卒于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二月十九日。她是福建莆田湄洲郡巡检林愿的第6个女儿。她原名林湄娘,因她从出生到满月从不啼哭,故又名默。林默娘自幼聪颖,为人善良,乐于助人。有一年她随父兄渡船外出,中途遇浪,船覆落水,林默娘下水救父。她也屡次在海上救助遇难之人,还为百姓驱逐瘟疫,治病救人……
人们为感谢其恩德,称林默娘为“妈祖”,福建话“妈祖”是“母亲”的意思,并被奉祀为“护航海神”。莆田人最初供奉妈祖的庙宇称为神女庙、神女祠。林默娘海上救人的故事和传说逐步被人们神化,得到信仰者广泛热烈的信奉。历代王朝也顺应民心支持妈祖信仰,宋代封妈祖为“夫人”;元、明二朝加封为“天妃”;清朝晋封为“天后”。我们看到妈阁庙内供奉的天后牌位上写着:“护国庇民天后元君之神位”。
由于妈祖拥有博大慈爱的襟怀和救苦救难的高尚品德,人们为了表达对她的崇敬,一千多年来赋予她诸多神奇的色彩和美丽的传说。中华儿女也从妈祖的传奇故事中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看到了中国优秀文化的光彩。经过千年的演绎,妈祖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妈祖也是海峡两岸及全球华人共同敬重的海上女神。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授予中国妈祖“和平女神”的称号。
全世界有妈阁庙近4000座,信众2亿多人。妈祖的名字凝聚着千千万万海内外中华子孙爱国爱乡、虔诚向善的心愿,妈祖信仰已经成为联络海内外、沟通全世界的桥梁和纽带。 2008年5月3日下午,北京奥运会圣火途经澳门的妈阁庙。来自奥林匹亚的圣火将与妈阁庙的香火相遇,澳门将以最具代表性本土文化迎接奥运圣火的方式,展示其中西文化荟萃的特性。
火炬手手持圣火经过大三巴、民政总署大楼等地点后,到达具有浓厚本土传统文化特色的妈阁庙。下午3时,已有上千名市民聚集在妈阁庙,他们大部分身着红衣,举着国旗、澳门特区区旗和奥运旗帜,热切期待着奥林匹亚的圣火。大约下午4时50分,运载奥运圣火和火炬手的专车驶至妈阁庙前,两名火炬手下车并顺利完成圣火交接,站在两旁期待已久的市民欣喜若狂,激动地欢呼。
澳门沙梨头坊众互助会组织了过百名会员到妈阁庙迎接圣火,他们身穿代表澳门的绿色衣服,有的用力舞动巨型国旗,有的高喊“支持中国!支持奥运!”口号。
已有逾500年历史的妈阁庙,是澳门三大古刹(妈阁庙、观音堂、莲峰庙)中历史最悠久的名胜古迹。2005年7月15日,包括妈阁庙前地在内的澳门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奥运圣火完成在妈阁庙传递后,随即前往西湾湖以龙舟方式传递。
⑷ 妈祖阁 对联
上联是:“妈祖妈祖妈祖阁”
下联是: “关帝关帝关帝庙”
我的理解:妈祖阁是澳门的,关帝庙则是内地大陆有的,都是朝拜的地方,都是有求必应的。
⑸ 关于澳门人民为什么要建妈祖阁
不只是澳门人,以前人们觉得妈祖能保护出海渔民顺利归来,只要是沿海城市一般都有妈祖庙,不过澳门比较出名而已。
⑹ 妈阁庙的历史。。
妈阁庙为澳门最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初建于明弘治元年 (1488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原称妈祖阁,俗称天后庙,位于澳门的东南方,枕山临海,倚崖而建,周围古木参天,风光绮丽。主要建筑有大殿、弘仁殿、观音阁等殿堂。庙内主要供奉道教女仙妈祖,又称天后娘娘、天妃娘娘,人称其能预言吉凶,常于海上帮助商人和渔人化险为夷,消灾解难,于是福建人与当地人商议在现址立庙祀奉。2005年7月15日,在南非德班市举行的第2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包括妈阁庙前地在内的澳门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⑺ 游莆田妈祖阁作文
今天,老师带领我们到妈祖文化研究院参观,这里的房子虽是新落成的,但却建得古朴、大方,被人们称为古文化广场。广场座东朝西,沿中轴线左右两侧分别建有“意哲楼、意福楼”和“意明楼、意美楼”。其中“意”字是取“善心美德”之义。通过这次参观,使我对妈祖有了更深的了解,敬仰之情油燃而生。
妈祖原名林默,又名林默娘。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她出生在湄洲岛的一个渔村里。生长在大海之滨的林默,不仅熟悉水性,而且细心观察气候变化和海潮的关系,能够预测台风的到来,岛上的渔民和过往的渔船、商船,常常得到她的帮助。她还精通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救灾。988年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她出海救助遇险的渔船时不幸身亡,时年28岁。人们不忍接受她的离去,只说她羽化升天,并为她建宫造庙,将她的事迹广为流传。
妈祖护航的传说由湄洲湾流传到沿海各地,信仰的人日益增多。据统计,世界各地共有妈祖庙5000多座,信众接近2亿,仅台湾就有大小妈祖庙1000多座,信众1600多万人,占岛民的三分之二。自宋徽宗宣和五年到清朝,历代皇帝先后37次给妈祖叠奖褒封,最终树立了妈祖作为唯一海神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妈祖啊!您是真善美的化身,您的事迹在我们心中缓缓流淌;妈祖啊!您所做的一切都教导我们要帮助别人,立德行善;妈祖啊!您所拥有的博大、慈爱的襟怀和救苦救难的高尚品格,永远值得世人的崇敬与信仰。
⑻ 请问澳门官也街到妈祖阁,坐公交多久到打车多久到要多少米高分悬赏
建议楼主先逛妈祖阁,海洋馆,然后民政总署、大三巴、炮台山,之后于栢港停车场坐33路车去氹仔逛官也街。 若从官也街出发的话,缺点是没有时间逛下赌场内的人造天空,搭乘免费车去关闸。 搭乘巴士的零钱需要提前准备,每人为3.2MOP。
在搭乘巴士前最好问下司机停不停官也街,因为有时是不停官也街站的,而是停在官也街的末端,要过马路才是。 搭乘巴士时间若不是上下班高峰期,时间不用40多分钟。 在官也街品尝完雪糕和猪扒包、葡国菜后,可以顺手扶观光电梯去威尼斯人,然后搭乘免费车去关闸。
⑼ 如何才能找到妈祖阁
妈祖阁坐落在澳门半岛的西南面,沿岸修建,背山面海,石狮镇门,飞檐凌空,是澳门的三大禅院之一。
2005年7月15日,在南非德班市举行的第2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包括妈阁庙前地在内的澳门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开放时间:7:00-:18:00
门票:免费,不需要购买门票
地址 :澳门半岛南端妈阁街
(9)妈祖阁扩展阅读:
妈祖阁是澳门最有名的庙宇,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相传葡萄牙人在妈祖阁前的古码头登录澳门,打听这里的地名,当地人以为是问庙宇的名字,回复说是阿妈阁,之后葡萄牙人便以MACAU的谐音来称呼澳门。
澳门妈阁庙为澳门最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初建于明弘治元年 (1488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妈阁庙原称妈祖阁,俗称天后庙,位于澳门的西南方。
主要建筑有大殿、弘仁殿、观音阁等殿堂。庙内主要供奉道教女仙妈祖,又称“天后娘娘”、“天妃娘娘”,人称能预言吉凶,常于海上帮助商人和渔人化险为夷,消灾解难,于是当地人商议在现址立庙祀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