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神力王
扩展阅读
东方中信股票行情查询 2025-08-24 02:45:44
卖股票价格没人接盘 2025-08-24 02:44:25
中国人寿股票行情股票 2025-08-24 02:33:46

神力王

发布时间: 2021-09-22 09:34:07

Ⅰ 为什么“神力王”阿里玛皇寺举石狮

清朝建国初期的崇德年间,在盛京的八旗军中,有一位名叫阿里玛的武将。这人身高八尺,长得虎背熊腰,勇猛过人,远近闻名。阿里玛自小就得高人传授,练就了一身武艺。

他披甲当兵后,在跟随老罕王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多年征战中,冲锋陷阵,勇敢杀敌,立下了大小上百次战功。就因为他战功特多,声名显赫,曾不止一次地受到皇上的嘉奖和赏赐。

那个时候,在小西边门外(今北市场),刚修好了一座气派宏伟、殿宇巍峨的莲花净土实胜寺。因为这座庙是皇太极敕建的,所以又叫皇寺,是一座喇嘛庙。在这座庙的山门两边,有一公一母两只大石狮子,每只石头狮子都有上千斤重。

有一年正月十五,在皇寺庙会上,皇太极同皇后哲哲、宸妃海兰珠、贵妃那木钟、淑妃巴特玛·璪、庄妃布木布泰等,乘坐龙车凤辇,带领文武官员来到皇寺礼佛。看完一场喇嘛跳神,余兴未了,就传旨让伴驾的武将和御前侍卫,在皇寺的山门前和东西牌楼之间比试,比赛的项目是举镇守在山门两侧的大石狮子。

圣旨一下,皇太极身边的武将和御前侍卫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前后下场的有十来个人。可是,不管那抱狮子的人使了多大的力气,石狮子连动都没有动一下。皇太极看着心里暗暗着急,他怕皇后和爱妃扫兴,就传旨召阿里玛马上到皇寺来。

这时候,阿里玛正在他府邸的后院和家丁们在一块儿练武。突然,家丁过来禀报,说钦差到。钦差传达了皇上的口谕,命他马上到皇寺去。阿里玛让家丁拉过马来,翻身上马向皇寺奔去。

来到皇寺,比赛还正在进行,只见皇太极和后妃坐在中间,文武官员分列两旁。这时,皇上身边一员名叫巴图鲁占的御前侍卫下场了。他走到山门右边那只母狮子身旁,蹲下身子,双手一使劲儿,把石狮子抱了起来,想要往高举,却咋也举不起来,没有办法,他只好把狮子又放回到原处。

就是这样,围观的人还都拍手鼓掌给他叫好。阿里玛看到这里,忙脱掉身上穿的长袍,扔给了家丁,挤过人群,走进场内。他先向皇上和后妃行了大礼,随后不慌不忙,稳稳当当地走到右边的石狮子跟前,轻轻地舒展了一下双臂,蹲下身去,运足了气力,双手一使劲儿,那只母石狮子腾空而起。稍停一下,他绕场走了一圈,脸不红,气不喘,又把石狮子分毫不差地放回原处。这时,在场的人上下欢呼,掌声雷动。于是,皇太极又传旨,让阿里玛再举起左边那只公石狮子。

实胜寺山门两边的石狮子

阿里玛遵旨,来到山门左侧的那头公狮子跟前,运足了力气,猛一较劲儿,双手把石狮高高擎起,然后单手托着石狮绕场走了一圈,最后又双手把石狮子放到原处。这时,全场爆发了炸雷似的掌声和长时间的喝彩声。皇太极立刻脱下自己身上的黄马褂,奖给了阿里玛,还给了他不少的赏赐。从此,“神力王”阿里玛的美名就在盛京城传开了。

Ⅱ 八几年出的一本长篇小说《神力王》,不知道现在网上有没有txt

网上有电子版,但没免费版。想买自己在网上一找就出。。。
神力王(全书共十二册)——精品连环画收藏本
内容简介:
《神力王》是新创作的武林故事。它描绘了武林豪杰王斌(即神力王)的神奇武功和爱国主义精神。这套根据评书原作编绘的连环画,将分为十二册出版。
这是第一册。描写少年时期的王斌,在其父王铨宝(义和团员)被“八国联军”杀害后,跟随爱国义士杨之光苦学武功,立志报国并为父母报仇的故事。杨之光和女儿杨霞都喜爱王斌,将“传子不传婿”的杨家“绝招”教授给王斌。
……
败类桑戈向杨之光寻仇,乘杨之光不备,从背后偷袭,未能得逞,反被打倒在地。桑戈丧心病生暗器伤人,杨之光惨遭毒手。接着,桑戈利用其侄桑洁高,挑拨杨霞与王斌的关系,使二人以目,逼走了王斌。然后桑洁高串通桑戈,使尽阴谋,企业霸占杨霞。

Ⅲ 雍正王朝时期的神力王

清朝宗室爵位分十二等:一、亲王,二、郡王,三、贝勒,四、贝子,五、镇国公,六、辅国公,七、不入八分镇国公,八、不入八分辅国公,九、镇国将军,十、辅国将军,十一、奉国将军,十二、奉恩将军。其中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又各分一、二、三等。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大清会典》所列宗室爵位有十四等级,即亲王嫡子在未袭封以前应封世子,郡王嫡子在未袭封以前应封长子,但这一制度并没有实行,所以将其略去。

清朝初年的八大铁帽子王

在清代众多的亲王、郡王中,最为显赫的当属“八大铁帽子王”。这八大铁帽子均为开国元勋,战功卓著,为清王朝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是:

1、礼亲王:代善
在努尔哈赤诸子中,代善是最长寿的一个。努尔哈赤长子褚英只活了36岁,三子阿拜64岁,四子汤古代56岁,五子莽古尔泰46岁,六子塔拜51岁,七子阿巴泰59岁,八子皇太极52岁,九子巴布泰64岁,十子德格类40岁,十一子巴布海48岁,十二子阿济格47岁,十三子赖慕布36岁,十四子多尔衮39岁,十五子多铎36岁,十六子费扬古21岁
2、郑亲王:济尔哈朗
济尔哈朗从呱呱落地时起,即被父母寄予良好祝愿,希望他一生快乐幸福。他37岁受封和硕郑亲王,45岁与睿亲王多尔衮同为辅政叔王,辅佐幼帝福临。福临亲政后,又晋封叔和硕郑亲王。

他经历了太祖、太宗、世祖三朝,到57岁寿终正寝时,其他同辈诸王早已先他而去。济尔哈朗的晚年,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生前死后,备极荣光。在清初诸王中,他虽不是最耀眼,但至少是最幸运的一位。

3、睿亲王:多尔衮
爱新觉罗·多尔衮,生于明万历四十年十月二十五日(1612年11月17日),卒于清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日(1650年12月31日),第一代睿亲王,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多尔衮一生极富传奇色彩,聪慧多智,文武双全,助皇太极成大业,功劳卓著。清朝入关,为摄政王,当时顺治帝福临只有6岁,多尔衮是清朝入主中原的最高领导者。

360年前,多尔衮是清王朝政治舞台上指点江山的主角,360年后的今天,在人们耳熟能详的清宫戏中,他仍旧是最令观众感慨系之的人物。多尔衮的人生短暂,在历史的时空中却得到了永恒。他无疑是清朝王爷中最出类拔萃的一个。

4、豫亲王:多铎
爱新觉罗 ·多铎(1614年—1649年)可是个了不得的人物,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五子,与阿济格、多尔衮都是大妃乌拉纳喇氏阿巴亥的同胞兄弟。多铎秉性刚毅,能征惯战。14岁时,随兄皇太极出征察哈尔蒙古多罗特部,此后屡破明军。21岁为帅,攻锦州击溃大明一代名将祖大寿。努尔哈赤死后,1636年皇太极当了皇帝,封他为和硕豫亲王并掌管礼部。此后又出征朝鲜,掌兵部事。1642年在著名的松锦大战中,他俘获明总督洪承畴和辽东巡抚丘民仰,威震八方。1644年他随多尔衮率兵入关,击败李自成起义军,建立大清王朝,封定国大将军。紧跟着他率军至潼关与李自成决战,大胜。5月攻破南京,在芜湖俘获福王,一举扫平了刚刚建立不久的南明弘光王朝。得胜回京后顺治帝晋封他为德豫亲王,赐冠服及金5000两,银5万两,又封他扬威大将军。此后他又连续出征讨伐蒙古苏尼特部、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和硕雷车臣汗兵5万,稳定了初期的清王朝。当他凯旋回京时,他的侄子顺治帝福临亲自出安定门迎师慰问,极尽彰显情意。多铎功高爵显却不自傲,1649年多铎患天花突然病逝,时年35岁。

5、肃亲王:豪格
爱新觉罗·豪格,第一代肃亲王。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死于清顺治五年(1648),母叶赫那拉氏。豪格一生戎马倥偬,17岁封贝勒,24岁进和硕贝勒,28岁晋封和硕肃亲王,青云直上,位极人臣。传说豪格为人勇武,力大无比,有“神力王”的美誉。

皇太极共有11个儿子,豪格居长,但作为皇长子,他活得却并不轻松。他一生受过四次大挫折:第一次,崇德元年(1636)被降爵;第二次,崇德八年(1643)错失皇位;第三次,顺治元年(1644)被废爵号,贬为庶人;第四次,顺治五年(1648),以微罪黜爵入狱,因此殒命。

6、庄亲王:硕塞
7、克勤郡王:岳托
8、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其中,代善、多尔衮、多铎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儿子,豪格、硕塞为清太宗皇太极的儿子,济尔哈朗为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的儿子,岳托为礼亲王代善的儿子,勒克德浑为礼亲王代善之子萨哈林的儿子。

八大铁帽子王为清代分封的最高赏赐,其王位可以世袭罔替。也就是说,这些王的子孙每一代都有一个人袭封为王。如果袭王犯法,只判其人,不削其爵,由别的后裔承袭。而其他诸王却要世降一等,如始封为亲王,其子只能袭为郡王,其孙只能袭为贝勒。始封亲王降至镇国公,郡王降至辅国公就不再降了,以此爵传世。整个清代除了八大铁帽子王世袭罔替外,雍正以后的怡亲王允祥、恭亲王奕(讠斤),以及清末的庆亲王奕(匡力)、醇亲王奕(xuan)也被皇帝恩准为世袭罔替之王。

以八大铁帽子王为首的开国诸王,人人能征善战,个个勇略过人,为清代创业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们远不是那些无职无权、养尊处优、碌碌无为的后世诸王能比的。比如,礼亲王代善在努尔哈赤时期就封为大贝勒,与后来称帝的皇太极(四贝勒)齐名。他辅助父汗努尔哈赤,带领众兄弟南征北战。在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功占辽沈地区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睿亲王多尔衮为努尔哈赤第14子,17岁起就跟随父兄转战南北,屡建战功。特别是他亲率八旗兵入主中原,为清王朝建立全国政权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清初,他被封为“摄政王”、“皇父摄政王”,掌有清代全国的最高权力。

开国诸王不仅胆略超人,而且享有特权。他们有军事权,礼亲王、睿亲王、郑亲王本身就是一旗之主,分掌正红旗、正白旗、镶白旗、镶蓝旗。其他一些王也有不少佐领。他们有参政权,礼亲王、肃亲王、顺承郡王、庄亲王等人,都是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议政王”,直接参与清王朝的军政大事。正因为如此,这些开国之王才得到清廷的重视,并且往往委以重任。而其中的佼佼者,就成了“八大铁帽子王”。

另外
中清铁帽子王
怡贤亲王允祥
爱新觉罗·胤祥,生于康熙二十五年十月初一日(1686年11月16日),卒于雍正八年五月初四日(1730年6月18日),康熙帝第十三子,第一代怡亲王。

胤祥的一生颇具戏剧性。前36年,他一直默默无闻,且因卷入康熙晚年的储位之争受到圈禁。后8年,是在其兄长胤禛(雍正帝)即位后度过的。他从一个闲散皇子骤升亲王,得到了各种特权和殊荣,长期受到压制的才华也得到充分施展。可惜他只活了45岁,在历史舞台上来去匆匆。他身后备极哀荣,追谥“贤”。这是对一位死去王爷品行的最高评价。看过电视剧《雍正王朝》的观众,对剧中性情豪放耿直、清正廉洁的十三爷胤祥印象深刻。不过,历史上的真实是另一回事。胤祥的人生为何出现如此大的起落?与其父(康熙帝玄烨)兄(雍正帝胤禛)又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自然引起人们的兴趣。

晚清三大铁帽子王
恭忠亲王奕欣
醇贤亲王奕枻
庄亲王奕劻

八大显赫家族,清朝八大贵姓:

1、[爱新觉罗] 拼音---Aishinjeilo 郡望---满洲 名人---爱新觉罗溥仪, 爱新觉罗裕庸 胜迹---北京故宫, 承德夏宫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皇室姓氏,后改汉姓为金、赵、肇、罗、艾等氏。据满洲语之音与译义,爱新一词为金,觉罗两字为赵,此族应始兴于金国。

2、[马佳] 拼音---Majia 郡望---满洲 名人---马佳图海, 马佳升寅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马氏。

3、[佟佳] 拼音---Tongjia 郡望---满洲 名人---佟佳扈尔汉, 佟佳隆科多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佟氏。

4、[富察] 拼音---Fucha 郡望---满洲 名人---富察额色黑, 富察傅恒, 富察李荣保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富、傅氏。

5、[瓜尔佳] 拼音---Guaerjia 郡望---满洲 名人---瓜尔佳荣禄, 瓜尔佳鳌拜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一作瓜尔嘉,后改汉姓为关、白、石、(包)鲍、汪等氏;近人关天培、关向应,即属其族裔。

6、[那拉] 拼音---Nala 郡望---满洲 名人---那拉安达立,那拉穆占, 那拉苏克萨哈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洲八大姓之一,后改汉姓为那、南、叶、白氏。

7、[钮祜禄] 拼音---Niuhulu 郡望---满洲 名人---钮祜禄额赤, 钮祜禄和砷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郎、钮氏。

8、[乌雅] 拼音---Wuya 郡望---满洲 名人---乌雅穆和蔺, 乌雅福崧, 乌雅长麟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州八大姓氏之一。

以上,八大贵姓,除了爱新觉罗氏,是皇族成员以外;其他各姓都是世代与爱新觉罗家族联姻的后族姓氏。他们家族里的女子在清朝历代都是陪王伴驾的后妃宫嫔,男子都是出将入相的驸(郡)马人选。

除爱新觉罗氏,因为皇族缘故,其他各贵姓(除马佳氏)在清朝历史上都出过地位非凡的后妃。

Ⅳ 武侠小说里的神力王是什么人

有这个人。什么额而玺额而素都是小说虚构的。历史上真正的神力王是大阿哥豪格。评书里说的有两个。和硕肃亲王,是头一代神力王的后代。头一个是丹臻,说是皇叔,但实际上岁数比康熙小,辈分大。评书《康熙微服私访记》里提到的神力王是这个。第二个神力王,是评书里最出名的,《三侠剑》系列《童林传》系列里的神力王都是他。和硕肃亲王衍璜,实际是雍正的叔叔。很得康熙器重,尤其为雍正当上皇帝出了很多力。这个人交游广阔,生性豪迈,有很多江湖道的好友。雍正登基,文借张廷玉、鄂尔泰、田文镜、李卫等人,武力,借隆科多、年羹尧、胤祥,控制军队的力量,再就是衍璜,不仅有军权,还控制江湖人的力量。没有军事力量还想跟别人抢皇帝宝座?他是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不仅在朝堂上说话有力量,而且豢养了很多武林高手。雍正登基之后,日理万机,潜邸的事务,也就是雍和宫的事务,全都由衍璜打理,并且建立和管理着当时最大最可怕的特务机构“血滴子”。可见雍正对这位神力王信任到了什么程度。不过,雍正在驾崩之前,怕他势力太大,将要登基的乾隆压制不住,把他给解职了。这个人倒是很忠心,但是有功也有过。雍正杀戮功臣的时候,很多情况都是这位神力王帮忙暗下的毒手。上台之后的乾隆也很敬重他,让他总管镶白旗,势力也是很巨大的。大概是因为他忠心,得享高寿81岁。但是,大概也因为他两手沾满鲜血,损阴丧德——他没孩子……也不一定是没有孩子,可能是有女儿但是没儿子,无嗣。

Ⅳ 三侠剑中的甲名是神力王的杆儿子是哪部书

是三侠剑,但是贾明不是神力王的干儿子,老王爷喜欢贾明那是事实。

Ⅵ 神力王豪格

爱新觉罗·豪格(1609年—1647年),清肃武亲王,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长子,母为皇太极继妃乌喇纳喇氏。豪格广有战功,因其功勋卓著而不断进封。而豪格又素与睿亲王多尔衮不合。皇太极驾崩后,因未指定继承人,引起了多尔衮和豪格对于帝位的争夺。当时豪格亲掌正蓝旗,而且又有皇太极留下的正黄旗和镶黄旗以及众多大臣们的支持,略优于有正白、镶白两旗以及多铎支持的多尔衮。但是,豪格在关键时刻未能果断行事,在有大臣提出豪格具备继位资格并要求其继位的时候表示自己不行,被多尔衮顺水推舟从而未能入承大统。最终由其弟,皇太极九子爱新觉罗·福临继位,多尔衮为摄政王辅政。此后,豪格虽仍颇多战功,但受多尔衮打压。顺治五年,因其隐瞒其部将冒功及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被下狱,当年三月死去,年仅三十九岁。豪格死后,其福晋为多尔衮所纳。 三侠剑野史不要太过相信。

Ⅶ 三侠剑里的神力王豪格是怎么回事

三侠剑里的神力王豪格广有战功,因其功勋卓著而不断进封,且与睿亲王多尔衮不合。皇太极驾崩后,因未指定继承人,引起了多尔衮和豪格对于帝位的争夺。

当时豪格亲掌正蓝旗,而且又有皇太极留下的正黄旗和镶黄旗以及众多大臣们的支持,略优于有正白、镶白两旗以及多铎支持的多尔衮。

但是,豪格在关键时刻未能果断行事,在有大臣提出豪格具备继位资格并要求其继位的时候表示自己不行,被多尔衮顺水推舟从而未能入承大统。最终由其九弟福临继位,多尔衮为摄政王辅政。此后,豪格虽仍颇多战功,但受多尔衮打压。

(7)神力王扩展阅读:

故事简介

《三侠剑》故事自“明清八义”开书,胜英年轻时因金镖误杀八弟秦天豹,与秦家结下“梁子”。后来“明清八义”解散,胜英以保镖为业,其子秦尤发誓替父报仇,勾结“太仓三鼠”杀人越货,入皇宫盗走国宝珍珠翡翠八宝万寿灯,栽赃胜英,挑动沿途之上的江湖绿林,与官府和胜英作对。

由此引出连破二郎山、莲花湖、莲花峪、萧金台、萧玉台、萧凤台、仙霞山、二龙山、九龙岛、太行山、黑水湖、巢湖、澎湖等等热闹情节,将剧情推向一个一个高潮。其中“十龙探海岛十龙捞印”、“蒋伯芳棍扫萧金台”、“艾道爷巧打梅花桩”等尤为扣人心弦,也是书中的经典段落。

Ⅷ 三侠剑神力王给蒋伯芳说媒是他孙女金凤格格是哪回啊

三侠剑391回:http://www.pingshu8.com/play_5893.html

Ⅸ 神力王的争夺皇位

豪格争夺皇位的对象,主要就是多尔衮。当时的多尔衮由于功劳太大,支持者又多,势力也大,成为了豪格的最大的对手。
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极长子,相貌不凡,英武豪俊,力大超群,久经沙场,屡建军功。按“立长”的规矩,由豪格继承大统,合情合理,顺理成章。但是,年轻的清廷没有“立长”传统。
实力强大的、原由皇太极直接掌握的两黄旗的将领,主张拥立豪格继承大位。图尔格、索尼、图赖、锡翰、巩阿岱、鳌拜、谭泰、塔瞻等朝廷重臣,相继造访肃王府上,表示拥戴肃王为君。
德高望重的、掌握镶蓝旗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也倾向于拥立豪格登极。论实力,豪格有正黄、镶黄和镶蓝三旗的支持,再加上自己所领的正蓝旗将领的拥护,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
当时威望最高的是皇太极的二哥礼亲王代善,他认为豪格是“帝之长子,当承大统”。可见,拥戴豪格的主要原因也许是受汉族“立长”传统理念的影响造成的。有了这么多重臣拥戴,豪格觉得胜券在握,自以为崇政殿的龙椅非他莫属。
在皇位争夺的天平上多尔衮与豪格难分伯仲,而曾经因与帝位擦肩而过在心中积蓄已久的雄心,让他不想放过第二次机遇,在竞争的气势上压倒了豪格。
多尔衮和两白旗的官员横眉冷对,坚决反对立豪格为君。主张由多尔衮登极的重臣也大有人在。东庑殿内气氛突然变得紧张起来,与会者个个屏息沉思,寻找解决办法。
多尔衮明白,自己强行继位绝对不是最佳选择,豪格绝非等闲之辈。豪格也知道,和桀骜不驯的多尔衮协商解决,绝对没有可能,武力解决也没有绝对把握。
争夺皇位的大战从1643年9月21日开始,双方一直互不相让,宫廷内火药味很浓,稍不小心,就可能擦枪走火。朝廷内所有的王爷和重臣,毫无例外都卷入了多尔衮与豪格为夺皇位进行的斗争旋涡里。
群臣们都在苦苦地寻求出路,惟恐出现动乱,伤及国运。在豪格与多尔衮僵持不下的情势中,权势集团必须拿出令宫廷内上下都能接受的第三个方案,特别是让豪格和多尔衮都能接受的方案。
经过多日反复磋商,两黄旗大臣佩剑上殿进言:“我们这些人吃先帝的,穿先帝的,先帝对我们的恩情有天大。要是不立先帝的皇子,我们宁愿以死追随先帝于地下!”
两黄旗大臣都是朝廷的重臣,是先帝亲掌的武装力量代表,在多尔衮与豪格之间争斗得难解难分、互不相让的紧要关头,他们提出了由皇子继承大统的新方案。
经过十多天的较量,最高会议做出最后的决议:6岁的福临继帝位,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摄政。济尔哈朗是豪格的支持者,出任第一摄政,宫廷多数高官没有异议。多尔衮任第二摄政稳住了多尔衮兄弟集团及其支持者。

Ⅹ 历史:清朝康熙年间的神力王叫什么名字(康熙的皇叔)

康熙年间的神力王,应该是小说里杜撰出来的但是原型是鳌拜。

小说载:名扬四海的神力王达摩苏。要提起神力王来,在北京要跺一脚,城楼子乱颤,在皇上面前说一不二。他是当今皇上康熙的亲叔叔。达摩苏生在盛京就是现在的沈阳。自幼学得弓马纯熟,武艺精通。

在清兵进关的时候,前步正印先锋官,打闯王、灭张献忠、追赶明朝后人、统一半个中国,都是这达摩苏立的功劳。

(10)神力王扩展阅读:

鳌拜晚年

鳌拜对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三人极为恼怒,分别以苏纳海“藐视上命”、拨地迟误,朱昌祚、王登联“纷更妄奏”的罪名,俱论死罪。

康熙虽然年幼,但心知苏纳海等三人并无大罪,只因惹怒了鳌拜而被妄加罪名而已,于是召集辅政四大臣询问意见。鳌拜坚持要将三人处以极刑,索尼、遏必隆附和,苏克萨哈知道自己若反对极易惹火烧身,只好沉默不语。

但小皇帝不允鳌拜所奏,只是批准刑部拟定的处罚,即将三人各鞭一百,没收家产。鳌拜公然无所顾忌,最终竟矫旨将三人处死。然后,鳌拜强行换地。

康熙六年(1667)六月,索尼病死。索尼虽然在生前未能遏制鳌拜的势力,不过他临死前的一个动作却在其身后造成解决鳌拜问题的良好转机。这年,小皇帝玄烨已年满14岁。索尼上书请小皇帝遵循先帝顺治14岁亲政的先例,开始亲政。

七月,康熙亲政,加恩辅臣,仍命佐理政务。皇帝已经亲政,却又无法应对鳌拜的威胁,苏克萨哈便上疏请求解除辅臣之任,愿往遵化守护顺治陵寝。这个举动别有意味,那就是既然苏克萨哈已经卸任(此时他已经排名第一),那么鳌拜、遏必隆两人按理也应辞职。

这一招触及到鳌拜的要害,可鳌拜却不想就这样退出政治舞台。于是鳌拜给苏克萨哈罗织了心怀奸诈、久蓄异志、欺藐幼主、不愿归政等24款罪名,提出应处凌迟、族诛之刑。康熙同样深知苏克萨哈并不该杀,虽然自己已经亲政,却仍然无力保全苏克萨哈一命。

鳌拜气势汹汹,竟在御前“攘臂上前,强奏累日”,最终将苏克萨哈处以绞刑,并诛其族。苏克萨哈的被杀,使鳌拜与康熙之间的矛盾急剧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