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灵运的简介 和王羲之的关系
王羲之是谢灵运的太姥爷。
谢灵运(385年-433年),原名公义,字灵运,以字行于世,小名客儿,世称谢客。出身陈郡谢氏,祖籍陈郡阳夏,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市嵊州市三界镇)。南北朝时期诗人、文学家、旅行家。
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年),谢灵运继承了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义熙元年(405年),出任大司马司马德文的行参军。
此后任抚军将军记室参军、太尉参军等职。刘宋代晋后,降封康乐侯,历任永嘉太守、秘书监、临川内史,元嘉十年(433年)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年仅四十九岁。
谢灵运的母亲刘氏是王羲之与郗璿的独女王孟姜的女儿,所以王羲之是谢灵运的太姥爷。
(1)谢灵运扩展阅读:
王羲之和谢灵运的家族关系:
王导是东晋政权的奠基者之一。王导的祖父王览官光禄大夫,是王羲之的曾祖父,王导的父亲王裁与王羲之的祖父是亲兄弟,王羲之父亲王旷与王导是堂兄弟。王导父亲王裁,任镇军司马。
王羲之父亲王旷与王导除了堂兄弟外,还是襟兄弟,也就是他们的妻子是亲姐妹。
王廙是王旷的弟弟,与晋元帝为姨表兄弟。王敦,东晋初权臣。王导从兄,娶晋武帝司马炎女襄城公主为妻。
王祥是王羲之的曾祖兄弟,西晋时官至太保,他卧冰求鲤,奉孝母亲的故事被编入《二十四孝》,为后人传颂。王祥与王览为兄弟,琅琊王氏从他们南迁以来一直是名门望族。
谢安大名士谢尚的从弟。谢氏家族在朝中人物尽数逝去时,谢安乃东山再起,后官至宰相,成功挫败桓温篡位,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
谢尚是豫章太守谢鲲的儿子。谢鲲,两晋名士, 精通音律,善舞蹈,工书法,尚清谈。历任江州刺史、尚书仆射,世称谢镇西。谢尚为陈郡谢氏取得了地方藩镇的实权,为谢氏的崛起贡献极大。有“镇西妖冶故”之说。
谢安是礼部尚书谢裒的儿子。谢裒的儿子还有:谢奕、谢据、谢万(妻王荃,扬州刺史太原王述之女,豫州刺史)、谢石(东晋名将)、谢铁。
谢奕的儿子是谢玄、女儿谢道韫。
谢玄是东晋名将,谢灵运的祖父。
谢道韫是王羲之的儿媳妇,谢灵运的姑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谢灵运
2. 谢灵运相关资料
简介
谢灵运(385~433)东晋和南朝宋时代的诗人,汉族。是南北朝时代与陆机齐名的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又因他是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乐,墓葬于今江西省万载县。
作品
谢灵运除诗歌外还有赋10余篇,其中《山居赋》、《岭表赋》、《江妃赋》等比较有名,景物刻划颇具匠心,但成就远不及诗歌。谢灵运早年信奉佛道,曾注释过《金刚般若经》,润饰过《大般涅经》,有《辩宗论》为其阐释顿悟的哲学名篇。谢灵运还于元嘉间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著录36卷,已佚。《隋书·经籍志》又著录有《谢灵运集》19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谢康公集》2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另有明代李献吉等辑刻的《谢康乐集》。近人黄节也作有《谢康乐诗注》等。
谢灵运全集
善哉行
阳谷跃升。虞渊引落。景曜东隅。晼晚西薄。三春燠敷。九秋萧索。凉来温谢。寒往暑却。居德斯颐。积善嬉谑。阴灌阳丛。凋华堕萼。欢去易惨。悲至难铄。击节当歌。对酒当酌。鄙哉愚人。戚戚怀瘼。善哉达士。滔滔处乐。
陇西行
昔在老子。至理成篇。柱小倾大。绠短绝泉。鸟之栖游。林檀是闲。韶乐牢膳。岂伊攸便。胡为乖枉。从表方圆。耿耿僚志。慊慊丘园。善歌以咏。言理成篇。
日出东南隅行
柏梁冠南山。桂宫耀北泉。晨风拂幨幌。朝日照闺轩。美人卧屏席。怀兰秀瑶璠。皎洁秋松气。淑德春景暄。
长歌行
倐烁夕星流。昱奕朝露团。粲粲乌有停。泫泫岂暂安。徂龄速飞电。颓节骛惊湍。览物起悲绪。顾已识忧端。朽貌改鲜色。悴容变柔颜。变改茍催促。容色乌盘桓。亹亹衰期迫。靡靡壮志阑。既惭臧孙慨。先愧杨子叹。寸阴果有逝。尺素竟无观。幸赊道念戚。且取长歌欢。
苦寒行
岁岁层冰合。纷纷霰雪落。浮阳减清晖。寒禽叫悲壑。饥爨烟不兴。渴汲水枯涸。
苦寒行
樵苏无夙饮。凿冰煮朝飡。悲矣采薇唱。苦哉有余酸。
豫章行
短生旅长世。恒觉白日欹。览镜睨颓容。华颜岂久期。茍无回戈术。坐观落崦嵫。
相逢行
行行即长道。道长息班草。邂逅赏心人。与我倾怀抱。夷世信难值。忧来伤人。平生不可保。阳华与春渥。阴柯长秋槁。心慨荣去速。情苦忧来早。日华难久居。忧来伤人。谆谆亦至老。亲党近恤庇。昵君不常好。九族悲素霰。三良怨黄鸟。迩朱白即頳。忧来伤人。近缟洁必造。水流理就湿。火炎同归燥。赏契少能谐。断金断可宝。千计莫适从。万端信纷绕。巢林宜择木。结友使心晓。心晓形迹畧。畧迩谁能了。相逢既若旧。忧来伤人。片言代纻缟。
折杨柳行
骚屑出穴风。挥霍见日雪。飕飕无久摇。皎皎几时洁。未觉泮春冰。已复谢秋节。空对尺素迁。独视寸阴灭。否桑未易系。泰茅难重拔。桑茅迭生运。语默寄前哲。
泰山吟
岱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岝崿既崄巘。触石辄芊绵登封瘗崇坛。降禅藏肃然。石闾何晻蔼。明堂秘灵篇。
3. 谢灵运是哪个朝代的 谢灵运是谁 谢灵运简介
谢灵运(385年-433年),汉族,浙江会稽人(今绍兴),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由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
谢灵运,原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生于始宁(今嵊州和上虞交界),世居会稽(今浙江绍兴县)。出身江南士族陈郡谢氏,祖父谢玄为东晋名将,是淝水之战的英雄。灵运幼年即颖悟,父亲谢瑍却是不太聪明,谢玄觉得奇怪,曾说:“我乃生瑍,瑍那得生灵运!”
谢灵运小时,在钱塘杜明师的道馆中寄养,十五岁回建康,故小名客儿、阿客,后人称灵运为“谢客”,灵运“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十八岁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公、谢康乐。
406年,谢灵运出仕。义熙二年(407年),改从抚军将军、豫州刺史刘毅任记室参军。义熙八年(413年),刘毅反刘裕,兵败自杀,谢灵运返京任秘书丞。
义熙十一年(416年),转中书侍郎。义熙十四年(419年),刘裕在彭城建宋国,谢灵运任宋国黄门侍郎。420年,刘裕代东晋自立,创刘宋,是为宋武帝,谢灵运爵位由公降为侯,任太子左卫率。永初三年(422年),刘裕死,少帝继位,谢灵运被权臣排挤出京,任永嘉太守,在职一年,即称病返乡隐居。
元嘉三年(426年),文帝诛权臣徐羡之等,召谢灵运回朝任秘书监,因不受重用,心有不平,多称疾不上朝而肆意遨游。借文帝讽旨令其自解之机,请病假东归,二次隐居故乡。因日夜游宴,谢灵运于元嘉五年(428年)被免职。
元嘉八年(431年),因决湖造田之事,被会稽太守孟顗告发,他上书申辩。文帝知其被诬,未予追究,任其为临川内史。但他依然荒废政事,遨游山水。司徒刘义康谴使收录,灵运兴兵拒捕,犯下死罪。文帝爱其才,降死一等,流放广州。
元嘉十年(433年),有人告发谢灵运在广州参与谋反,文帝下诏,在广州对其行弃市的死刑。灵运颇信佛教,死前布施,捐出自己的胡须,装饰南海祗洹寺的维摩诘佛像。唐时,唐中宗之女安乐公主将维摩诘佛像之须,剪取一半,以备斗草之用。又恐他人所得,因剪弃其余。今遂绝。
4. 谢灵运的生平简介
谢灵运,字灵运,小名客儿,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至刘宋时期大臣、佛学家、旅行家,山水诗派鼻祖,秘书郎谢瑍之子,母为王羲之外孙女刘氏。谢灵运年少好学,博览群书,工诗善文。
谢灵运山水诗的成就,很大一部分有赖“雕琢”之功。谢灵运山水诗的“雕琢”是对自然的一种细致的拟态,谢灵运又在拟态的过程中,加入自身的主观色彩,使山水景物呈现出源自现实的真实而又不同于现实真实的独特面貌。谢灵运山水诗中“雕琢”的功力,既体现在对细微景物的细致描摹上,又表现为对多种意向的结构组织中,而两者往往结合在一起,合力展现出山水的姿态各异而又变化万端。
(4)谢灵运扩展阅读:
谢灵运的影响
谢灵运及他的山水诗创作在刘宋时期已产生巨大影响,沈约、谢脁等人对其继承与发展促进了山水诗的逐步完善。谢诗语言富丽精工而近自然,追求细致入微的描摹景物,这对后世诗人诗歌语言及写景技巧都有示范作用。谢灵运的山水诗追求骈偶对仗,这一特点一方面直接影响了稍后的齐梁文学,促进永明体的出现,另一方面又间接推动了近体诗的出现,为初盛唐山水诗走向律化起了应有的作用。
5. 谢灵运的诗
《庐山慧远法师诔》、《归途赋》、《述祖德诗》等诗篇
6. 谢灵运的故事是什么
谢灵运对诗鲤鱼精的故事:景宁的沐鹤溪边有“浣纱潭”三个大字,下署“永嘉太守康乐公谢灵运题。”东晋的大诗人怎会跑到这山乡僻壤的水潭边呢?有一个有趣的传说。东晋年间,谢灵运受命任为永嘉太守,这日,他来到沐鹤溪畔,只见波清水碧,风景如画。他诗兴大发,正想吟上几句,忽见前面垂柳下,有两位红衣姑娘在水边浣纱,轻轻的笑语顺风传来。
谢灵运的故事
谢灵运对诗鲤鱼精的故事
景宁的沐鹤溪边有“浣纱潭”三个大字,下署“永嘉太守康乐公谢灵运题。”东晋的大诗人怎会跑到这山乡僻壤的水潭边呢?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东晋年间,谢灵运受命任为永嘉太守,这日,他来到沐鹤溪畔,只见波清水碧,风景如画。他诗兴大发,正想吟上几句,忽见前面垂柳下,有两位红衣姑娘在水边浣纱,轻轻的笑语顺风传来。谢灵运舍舟登岸,向两位姑娘走去。
两位姑娘忽然见一个陌生人走到身边,立即收起笑语,低头不作声。谢灵运心想,我何不来个投石问路,试试两位姑娘的才气,就清了清喉咙,随口吟到:
浣纱谁家女,香汗湿新服。对人默无言,何事甘辛苦?
两位姑娘听了,并不作答,只是抬起头来对谢灵运淡淡一笑。哎哟,姑娘真美,笑得更美。谢灵运眼前一亮,正待上前再搭话,谁知两位姑娘提起竹篮,顺溪岸跑了。谢灵运跟着沿溪而下,来到一个深水潭边,见两个姑娘放下竹篮,双双俯身浣纱。谢灵运心想:好傲气的村姑,你们不理睬我,我偏要戏弄一番,看你俩开口不开口?于是又走到两位姑娘身旁,扬声吟道:
我是谢康乐,一箭射双鹤。试问浣纱女,箭从何处落?
吟罢,只听见两位姑娘“吃吃”一笑,随即异口同声回吟道:
妾本潭中鲤,偶尔滩头嬉。嬉罢自返潭,萍踪何处觅?
吟声刚落,两位姑娘双双挽着手,纵身跃入碧波深潭中去,潭水溅起一阵水花,随即又平静如镜,仔细看时,只见碧波中游着两尾红鲤鱼,它们朝谢灵运将头点晃三下,尾巴摇摆三下,双双潜入水底去了。
谢灵运见姑娘双跃潭,大吃一惊,后见双红鲤对他点头摇尾,又仔细体味姑娘回吟的诗句,不由又惊喜又惋惜,对着丘潭长长叹了一口气,而后取出笔墨,在深水潭旁题了“浣纱潭”三个字。自此,民间就传开了谢灵运对诗鲤鱼精的故事。谢灵运题字的“浣纱潭”,人们也称为鲤鱼潭。沐鹤溪的上游,也被称为浣纱溪。
谢灵运才高八斗的故事
谢灵运的诗,大都描写会(kuài)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于刻画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自大。根据《释常谈》记载:有一次,谢灵运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谢灵运说曹子建才高八斗主要应该是谢灵运比较崇拜曹子建,尤其是那篇洛神名赋,当然夸张的成分是很大的。谢灵运说这话一方面高抬了曹植,另一方面又未免有自谦之词,其实他的文学才华与成就,并不在曹植之下。
谢灵运入朝被诬的故事
刘义隆即位后,政局起了变化,谢灵运的政敌徐羡之、傅亮先后伏诛。元嘉三年(426)三月,太祖征为秘书监,“再召不起,上使光禄大夫范泰与灵运书敦奖之,乃出就职。”这才离乡北上,经丹徒,谒庐陵王墓,再进京任职,时间为元嘉三年秋。“既至,文帝(即太祖刘义隆)唯以文义见接,每侍上宴,谈赏而已……灵运意不平,多称疾不朝直……出郭游行,或一日百六七十里,经旬不归,既无表闻,又不请急,上不欲伤大臣,讽旨令自解。灵运上表陈疾,上赐假东归。元嘉五年(428)春至八年(431)春,灵运第二次回始宁隐居,也是三年。“灵运既东归,与族弟惠连、东海何长瑜、颖川荀雍、泰山羊浚之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时人谓之四友。''这时期主要作品有《入东道路》、《登临海峤初发强中》、《酬从弟惠连》,《登石门最高顶》、《石门岩上宿》等。这次回乡,谢与会稽太守孟顗不和直至发生冲突。“孟事佛精恳,而为灵运所轻。尝谓顗日:得道应需慧业,丈人升天当在灵运前,成佛必在灵运后。顗深恨此言。”“会稽东郭有回踵湖,灵运求决以为田,太祖令州郡履行,此湖去郭近,水物所出百姓惜之,顗坚守不与。灵运既不得回踵,又求始宁坯嶂湖为田,岩又固执。灵运谓顗非存利民,正虑决湖多害生命,言论毁伤之,与顗遂构仇隙。”于是顗一而上疏文帝(即太祖),谓灵运有“异志”,一面如临大敌,发兵自防。灵运获知,急驰京都,上表文帝自辩。文帝知其被诬,不加罪,也没让他回始宁。灵运暂住京中,元嘉八年(431)冬被派往临川任内史。从此,灵运再也没有回过故乡。
谢灵运得罪权贵的故事
谢灵运自恃门第高贵,又才华横溢,恃才傲物,自以为在政坛上应受到格外的器重,殊不料反遭朝廷排挤,被调离京城建康(今南京)所以在郡心情烦闷,不理政务,一味纵情山水。平日写写诗文,以宣泄胸中块垒。一年后,称疾辞官。
宋文帝元嘉三年(426年),文帝为巩固其统治,对世家大族采取笼络政策,由于谢灵运名气大,被征召为秘书监,还被指定撰修晋史。但时隔不久,谢灵运就看出皇帝对他表面上尊重,实际上“惟以文义接见”,只是要他充当一名文学侍从罢了,并无政治上加以任用的意思。不久,谢灵运再辞官归始宁,与朋友往来吟咏,或率领数百随从出入于深山幽谷,探奇觅胜。
谢灵运视死如归的故事
元嘉八年(431年),文帝以之为临川内史,赐秩中二千石。在郡游放,与任永嘉太守时同样不理政务,为有司所纠。司徒遣使随州从事郑望生拘捕之,谢反而将郑扣押,并兴兵叛逸,并赋诗一首:“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以张良、鲁仲连自比,暗示要像他们那样为被灭亡的故国复仇雪耻。文帝爱其才,欲免官而已;彭城王谓不宜恕,但宜宥及后嗣,可降死一等,徙付广州。其后,有人犯赵钦,招供有人欲于三江口将谢劫走,有司又奏依法收治,太祖诏于广州行弃市刑。临死作诗曰:“龚胜无余生,李业有终尽。嵇公理既迫,霍生命亦殒。凄凄凌霜叶,网网冲风菌。邂逅竟几何,修短非所愍。送心自觉前,斯痛久已忍。恨我君子志,不获巖上泯。”诗所称龚胜、李业,犹前诗子房、鲁连之意也。时元嘉十年,年四十九。参考 http://www.ekoudai.com/sucai/mingren/7632.html
7. 谢灵运和谢朓是父子吗
谢灵运和谢朓不是父子。
谢灵运385年在陈郡阳夏出生,晋安帝元兴二年,谢灵运继承了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义熙元年,出任大司马司马德文的行参军。
此后任抚军将军记室参军、太尉参军等职。刘宋代晋后,降封康乐侯,历任永嘉太守、秘书监、临川内史,元嘉十年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年仅四十九岁,谢灵运的一生当中只有一个儿子 ,名叫谢凤。
而谢朓464年出生,19岁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永明五年,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初任其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
永明九年,随随王萧子隆至荆州,十一年还京,为骠骑咨议、领记室。建武二年,出为宣城太守。两年后,复返京为中书郎。
之后,又出为南东海太守,寻迁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元年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死狱中,时年36岁。
谢朓高祖谢据为谢安之兄,祖父谢述,吴兴太守,祖母是史学家范晔之姐。父亲谢纬,散骑侍郎,母亲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因此谢灵运和谢朓不是父子关系。
(7)谢灵运扩展阅读:
谢灵运出身名门,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为了摆脱自己的政治烦恼,谢灵运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
谢灵运的诗歌大部分描绘了他所到之处,如永嘉、会稽、彭蠡等地的自然景物,山水名胜。其中有不少自然清新的佳句,如写春天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写秋色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写冬景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等等。从不同角度刻画自然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
谢灵运的诗歌虽不乏名句,他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仍带有玄言诗的尾巴。但尽管如此,谢灵运以他的创作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
使山水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从此山水诗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
谢灵运善于用富艳精工的语言记叙游赏经历、描绘自然景物,多有形象鲜明、意境优美的佳句,对唐代的诗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唐朝大诗人李白对谢灵运颇为推崇,曾有吾人咏歌,独惭康乐之句。
8. 谢灵运的诗歌赏析
山水诗鼻祖
谢灵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
其诗充满道法自然的精神,贯穿着一种清新自然恬静之韵味,一改魏晋以来晦涩的玄言诗之风。
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诸大家,都曾取法于谢灵运。
南朝宋国有谢灵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他的诗,大都描写会(kuài)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于刻画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自大。有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从他的话中可以看出,他除了佩服曹植以外,其他人的才华都不在他眼里,自我评价非常高。
谢灵运出身名门,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为了摆脱自己的政治烦恼,谢灵运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谢灵运的诗歌大部分描 谢灵运像绘了他所到之处,如永嘉、会稽、彭蠡等地的自然景物,山水名胜。其中有不少自然清新的佳句,如写春天“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写秋色“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写冬景“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等等。从不同角度刻画自然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
谢灵运的诗歌虽不乏名句,他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仍带有玄言诗的尾巴。但尽管如此,谢灵运以他的创作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从此山水诗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
对于自己的才华,谢灵运曾说过一句很狂放的话:“天下才共一石(即十斗),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吾占一斗,天下才共分一斗”。
谢灵运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山水诗人,善于用富艳精工的语言记叙游赏经历、描绘自然景物,多有形象鲜明、意境优美的佳句,对唐代的诗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9. 谢灵运是谁
谢灵运(385年-433年),汉族,浙江会稽人,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由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中国南朝宋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又因他是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乐。晋末曾出任为琅琊王德文的大司马行参军,豫州刺史刘毅的记室参军,北府兵将领刘裕的太尉参军等。入宋后,因刘裕采取压抑士族政策,降爵为康乐侯,出任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职。元嘉十年(433)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谢灵运出身名门,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为了摆脱自己的政治烦恼,谢灵运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谢灵运的诗歌大部分描绘了他所到之处,如永嘉 、会稽、彭蠡等地的自然景物,山水名胜。其中有不少自然清新的佳句,如写春天“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 》);写秋色“ 野旷沙岸净 ,天高秋月明 ”(《初去郡》);写冬景“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等等,从不同角度刻画自然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谢灵运的诗歌虽不乏名句,但通篇好的很少。他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仍带有玄言诗的尾巴。但尽管如此,谢灵运以他的创作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从此山水诗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
这是网络找到的资料
说下我自己知道的哈
知道李白那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吗?里面有句“谢公宿处今尚在”里面的谢公就是指谢灵运,好像说他是个隐士而且很喜欢山水然后开创了山水诗 后来和那个陶渊明的田园诗合成山水田园诗,很多时候啊提到他应该就和山水什么的自然有关啊。
希望能够帮到你 谢谢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