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介绍卡巴迪
kabadi
卡巴迪起源于西亚,参加比赛的运动员需要长时间的憋气进行追逐。比赛在南亚非常流行。印度卡巴迪协会在1950年创立,并且制定了相关的规则。在1980年首次亚洲卡巴迪大赛展开。第一次世界卡巴迪锦标赛在加拿大的爱德蒙顿进行,大概有1万4000名观众观摩了比赛。参赛的队伍有印度、巴基斯坦、加拿大、英国和美国。首次的卡巴迪世界杯在2004年在印度进行。卡巴迪是1990年北京亚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的.
印度和巴基斯坦青年男子的民间体育运动项目。在平坦的场地上进行,不需任何器械。场地上有长6.40~7.32米的中线,中线两端各坐一人或堆以衣服为标志。比赛方式有3种:①运动员分甲、乙两队,各6~7人,均站在己方半场。比赛时甲队一队员触击对方指定队员,乙队队员加以保护。触及后,二者单独摔跤,输者被罚出比赛,赢者队得分。如此轮流进攻,决定胜负。②甲方进攻队员呼喊“戈迪”(即旁遮普语卡巴迪)乙队队员抓住他,并迫其中断呼喊,则得分。甲队员若能以手触及中线,未中断呼喊,则得分。③参赛队员只限各队2人。甲方一进攻者跳至场中央,呼“真主至上”等口号,慢慢后退,并转身奔跑。乙队2人在后紧追。甲方奔跑时应伺机触及乙队1人,并按时返回基地,便可得分。若受阻不能按时返回,则算输。每个队员进攻一次,追击一次,最后以得分多少定胜负。卡巴迪比赛时,人们常击鼓助阵,胜者举彩旗游行,跳舞欢庆
2. 卡巴迪的基本简介
卡巴迪源于印度,是一种徒手运动,是印度和巴基斯坦青年男子的民间体育运动项目。在平坦的场地上进行,不需任何器械。场地上有长8——10米(成年男子10米,其余8米)的中线,中线两端各坐一人或堆以衣服为标志。这项运动需要敏捷性、很好的肺活量、肌肉协调性和快速反射能力。
3. 亚运会上的卡巴迪是什么运动
卡巴迪是印度和巴基斯坦青年男子的民间体育运动项目。在平坦的场地上进行,不需任何器械。场地上有长6.40~7.32米的中线,中线两端各坐一人或堆以衣服为标志。
这项运动需要敏捷性、很好的肺活量、肌肉协调性和快速反射能力。
参加卡巴迪比赛的运动员需要长时间的憋气进行追逐。在比赛中,进攻一方须连续不断大声呼喊“卡巴迪”。 这项运动需要敏捷性、很好的肺活量、肌肉协调性和快速反射能力。
比赛时,各队站在己方半场,先有进攻方的一名队员越过中线,进入对方半场。进攻者必须连续不断大声呼喊“卡巴迪”,稍有停顿即被罚出场。进攻者进入对方半场后,未过拦截线时不能让对方抓住;过拦截线后,即可用身体的任何一部分触碰防守者,被触者须出场,输1分;反之,进攻者在追逐时喊不出声或被防守者逮住,被罚出场,亦需失分。但是计分必须在进攻方被逮住,或防守方被触碰后让进攻方得以顺利返回中线时才能生效。如果进攻方未能触碰到防守方,进攻方也没有被防守方逮住,则算打平,重新开始下一轮比赛。当一方队员全被罚下后,开始新一轮比赛。得分多者为胜方。比赛时间分上、下半场,半场时间为20分钟,中间休息5分钟。
4. 卡巴迪是什么它起源于哪个国家
卡巴迪(Kabaddi)是团队体育项目,起源于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类似于中国民间游戏“老鹰捉小鸡”;卡巴迪从1982年亚洲运动会起成为表演项目,而1990年亚洲运动会起成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在印度语中“卡巴迪”就是“抓不到”的意思,该项目的名字由此而来。该项运动不需要任何辅助体育器材。
维基网络上更详细一些:http://www.hudong.com/wiki/%E5%8D%A1%E5%B7%B4%E8%BF%AA?prd=shouye_ruicibao_liebiao_two?hf=lgs
5. 卡巴迪的介绍
卡巴迪有时候被称为是一项游戏的运动,他在亚洲相当的流行,但是他却看上去很简单,并没有其他球类比赛很绝妙的战略。 卡巴迪起源于南亚,是一种状似中国民间的“老鹰抓小鸡”游戏的运动。是印度和巴基斯坦青年男子的民间体育运动项目。在平坦的场地上进行,不需任何器械。场地上有长6.40~7.32米的中线,中线两端各坐一人或堆以衣服为标志。这项运动需要敏捷性、很好的肺活量、肌肉协调性和快速反射能力。
6. “卡巴迪”是一项什么运动
起源
卡巴迪源于印度,起初只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游戏,后来逐渐传到南亚的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尼泊尔、缅甸等国。是一种状似中国民间的“老鹰抓小鸡”游戏的运动。
发展
本世纪30年代,有了跨国比赛。1944年又印度奥林匹克委员会制定了统一的比赛规则。1972年,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等国组织联合举办卡巴迪比赛。1978年由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等国卡巴迪协会共同发起。成立了亚洲卡巴迪联合会,现有11个会员国家和地区,南亚地区每年都举办卡巴迪锦标赛或邀请赛,卡巴迪已发展为国际体育项目。1982年,卡巴迪被列为第9届亚运会表演项目。1990年,卡巴迪被列为第11届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目前,这项运动已经发展到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韩国、中国等国家。
规则与知识
参加比赛的运动员需要长时间的憋气进行追逐。在比赛中,进攻一方须连续不断大声呼喊"卡巴迪"。比赛在室外进行,场地的面积为40m×25m,每队各有7名队员参加比赛。比赛分为上下半场,各20分钟,中场休息5分钟。全场以中线为界,分为两个半场,每个半场的1/2处又画有一条"拦截线"。在底线2米以外处设一替补席。每队队员12人,7人上场,其余5人坐在替补席上。比赛时,各队站在己方半场,先由进攻一方的1名队员冲过中线进攻。进攻者一起步,就必须连续不断大声呼喊"卡巴迪",稍有停顿或含糊,即被罚出场。进攻者进入对方场地,但未越过拦截线时,不能让对方捉住,过拦截线后,即可用身体的任何部位触及防守者,被触者则出场,输1分。反之,进攻者在追逐时喊不出声或被防守者逮住,则被罚出场,亦需失分。如进攻者未触及任何防守者,自己亦未犯规离场或被捉,则可跑回己方场地,算打和。比赛由双方轮流派出进攻者,每次只能1名。比赛中失分少的一方获胜。
7. 卡巴迪是什么意思
卡巴迪有时候被称为是一项游戏的运动,他在亚洲相当的流行,但是他却看上去很简单,并没有其他球类比赛很绝妙的战略。
卡巴迪起源于西亚,参加比赛的运动员需要长时间的憋气进行追逐。在比赛中,进攻一方须连续不断大声呼喊"卡巴迪"。比赛在室外进行,场地的面积为40m×25m,每队各有7名队员参加比赛。比赛分为上下半场,各20分钟,中场休息5分钟。,两个队伍进行相互的进攻和防守。在比赛中,在“卡巴迪-卡巴迪”的圣歌中,两个队伍通过捕捉对方的队员来得分,得分高的一方获胜。在比赛中,得分的主要方式就是进攻队员尽可能的入侵对方的场地,而不被捕捉。防守一方叫做“反对者”,而冒犯一方叫做“袭击者”。
全场以中线为界,分为两个半场,每个半场的1/2处又画有一条"拦截线"。在底线2米以外处设一替补席。每队队员12人,7人上场,其余5人坐在替补席上 。比赛时,各队站在己方半场,先由进攻一方的1名队员冲过中线进攻。进攻者一起步,就必须连续不断大声呼喊"卡巴迪",稍有停顿或含糊,即被罚出场。 进攻者进入对方场地,但未越过拦截线时,不能让对方捉住,过拦截线后,即可用身体的任何部位触及防守者,被触者则出场,输1分。反之, 进攻者在追逐时喊不出声或被防守者逮住,则被罚出场,亦需失分。如进攻者未触及任何防守者,自己亦未犯规离场或被捉,则可跑回己方场地,算打和。 比赛由双方轮流派出进攻者,每次只能1名。比赛中失分少的一方获胜。
在15届亚运会上,卡巴迪比赛将按照亚洲业余卡巴迪协会的比赛规则来进行。如果比赛少于7个队伍参加的话,比赛将会采用单循环赛制,如果比赛超过8支参赛队的话,将分组循环赛。前两名的队伍与另外一个小组前两名的队伍进行交叉半决赛从而产生冠军。获胜的队伍将获得2分,平1分。而如果在半决赛或者决赛中出现平局,将马上进行五分钟的加时赛。参赛队应该最多12名队员,最少10名队员组成。
卡巴迪运动源于古代,已开始用作个人的进攻和防守的练习。比赛在南亚非常流行。印度卡巴迪协会在1950年创立,并且制定了相关的规则。在1980年首次亚洲卡巴迪大赛展开。第一次世界卡巴迪锦标赛在加拿大的爱德蒙顿进行,大概有1万4000名观众观摩了比赛。参赛的队伍有印度、巴基斯坦、加拿大、英国和美国。首次的卡巴迪世界杯在2004年在印度进行。卡巴迪是1990年北京亚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的。
8. 详解中国唯一不参加的比赛 卡巴迪是什么东东
卡巴迪源于印度,是一种徒手运动,是印度和巴基斯坦
青年男子的民间体育运动项目。在平坦的场地上进行,不需任何器械。场地上有长8——10米(成年男子10米,其余8米)的中线,中线两端各坐一人或堆以衣服为标志。这项运动需要敏捷性、很好的肺活量、肌肉协调性和快速反射能力。
在比赛中,进攻一方须连续不断大声呼喊“卡巴迪”。男子场地的面积为13m×10m,女子和青年男子12m×8m,少年11m×8m,全场以中线为界,分为两个半场,每个半场,画有一条“拦截线(界线)、得分线”。在底线2米以外处设一等待区。每队队员10-12人,7人上场,其余5人坐在替补区座位上。比赛分为上下半场,各20分钟,中场休息5分钟。
比赛时,双方站在己方半场,进攻方派一名运动员,连续不断大声呼喊“卡巴迪-卡巴迪”进入对方半场,触及对方,返回得分,被对方抓住,对方得分。两个队伍交替进攻和防守。得分高的一方获胜。在比赛中,得分的主要方式就是进攻队员尽可能的入侵对方的场地,触及对方而不被捕捉。进入对方半场的叫做“进攻者”,另一方防守叫做“防守者”。
进攻者一起步,就必须“卡巴迪”,稍有停顿或含糊,即被罚出场。进攻者进入对方场地,但未越过拦截线时,返回,罚出。过拦截线后,可以返回,叫“无效进攻”。进攻者可用手、脚等身体的任何部位触及防守者,触到几个人,返回就的几分,被触及的人出场。反之,进攻者在追逐时喊不出声或被防守者逮住,则被罚出场,对方得分,得几分可以复活几个场外的队员。如进攻者未触及任何防守者。比赛由双方轮流派出进攻者。
这项运动需要敏捷性、很好的肺活量、肌肉协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9. 卡巴迪具体规则
参加比赛的运动员需要长时间的憋气进行追逐。在比赛中,进攻一方须连续不断大声呼喊“卡巴迪”。比赛在室外进行,场地的面积为40m×25m,每队各有7名队员参加比赛。比赛分为上下半场,各20分钟,中场休息5分钟。全场以中线为界,分为两个半场,每个半场的1/2处又画有一条“拦截线”。在底线2米以外处设一替补席。每队队员12人,7人上场,其余5人坐在替补席上。 卡巴迪比两个队伍进行相互的进攻和防守。在比赛中,在“卡巴迪-卡巴迪”的圣歌中,两个队伍通过捕捉对方的队员来得分,得分高的一方获胜。在比赛中,得分的主要方式就是进攻队员尽可能的入侵对方的场地,而不被捕捉。防守一方叫做“反对者”,而冒犯一方叫做“袭击者”。 比赛时,各队站在己方半场,先由进攻一方的1名队员冲过中线进攻。进攻者一起步,就必须连续不断大声呼喊“卡巴迪”,稍有停顿或含糊,即被罚出场。进攻者进入对方场地,但未越 卡巴迪运动图片(3)
过拦截线时,不能让对方捉住,过拦截线后,即可用身体的任何部位触及防守者,被触者则出场,输1分。反之,进攻者在追逐时喊不出声或被防守者逮住,则被罚出场,亦需失分。如进攻者未触及任何防守者,自己亦未犯规离场或被捉,则可跑回己方场地,算打和。比赛由双方轮流派出进攻者,每次只能1名。比赛中失分少的一方获胜。 这项运动需要敏捷性、很好的肺活量、肌肉协调性和快速反射能力。 在15届亚运会上,卡巴迪比赛将按照亚洲业余卡巴迪协会的比赛规则来进行。如果比赛少于7个队伍参加的话,比赛将会采用单循环赛制,如果比赛超过8支参赛队的话,将分组循环赛。前两名的队伍与另外一个小组前两名的队伍进行交叉半决赛从而产生冠军。获胜的队伍将获得2分,平1分。而如果在半决赛或者决赛中出现平局,将马上进行五分钟的加时赛。参赛队应该最多12名队员,最少10名队员组成。
10. 有知道卡巴迪这个运动的吗
卡巴迪源于印度,是一种徒手运动,是印度和巴基斯坦青年男子的民间体育运动项目。在平坦的场地上进行,不需任何器械。场地上有长8——10米(成年男子10米,其余8米)的中线,中线两端各坐一人或堆以衣服为标志。这项运动需要敏捷性、很好的肺活量、肌肉协调性和快速反射能力。
卡巴迪因它在亚洲的广泛开展和简单的比赛形式而被称为“群众运动”。运动进行中不需要任何的精密设备。卡巴迪发源于南亚,2支运动队之间竞争,每支队10——12名运动员(7名场上运动员,5名替补队员)。比赛包括上下半场,成年男子、青年男子每个半场20分钟,女子,青年女子,少年男女上下半场各15分钟。2个队完成半场比赛,中间休息5分钟,双方交换场地。
比赛时,运动员需要在一个呼吸过程里面连续高喊“卡巴迪-卡巴迪”,通过攻入对方场地界线,尽可能多地接触对方防守队员而不被逮住并且平安返回己方半场才能得分。同时,被进攻队员碰触过的防守队员要被“逐出”,直到己方得分,才能够按照顺序依次复活继续比赛。如果进攻队员虽然进入对方半场,但是没有通过“界线”,这种情况视作“无效进攻”,除非防守队员有被逐出的。这项运动对于运动员个人而言,需要其有较强的敏捷性,相当的肺活量,很好的肌肉协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同时,需要团队成员间充分的配合,默契程度越高,防守成功率越高,并且战略战术会得到更好的应用。
比赛攻防双方和场地处于瞬息万变之中,具有较强的观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