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此加言念什么
扩展阅读
京东股票价格图 2025-08-22 07:58:21
五粮液股票2015年价格 2025-08-22 07:14:24

此加言念什么

发布时间: 2021-09-25 05:59:45

❶ 此加个言念什么

有两个字,分别是訾、訿。

訾有两个读音,分别是zī、zǐ ;訿拼音是zǐ。

注释:

1、訾 [zī]

(1)衡量;计量。

(2)考虑;希求。

(3)放纵。

2、訾 [zǐ]

(1)毁谤,非议。

(2)厌恶;极其讨厌并憎恶。

(3)指责。

3、訿[zǐ]

古同“訾”。

组词有:訾议、訾黄、訾给、訾相、诟訿、诋訿、诽訿、鄙訿、諀訿

(1)此加言念什么扩展阅读:

词语解释:

1、訾议[ zǐ yì ]

亦作“訿议”。非议。现代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二部分三:“嫖,在袍哥界中,以前规矩严时,本是不许的,但到后来,也就没有人訿议。”

2、訾给[ zī gěi ]

资助供给。訾,通“赀”。清代方苞《谢季方传》:“数年中,旧业尽摽,薪米半吾家訾给。”释义:在过去的几年里,旧业都抛弃了,我家一半的钱都用来买柴和大米。

3、訾相[ zī xiāng ]

谓衡量省视。(作者不详)《国语·齐语》:“ 桓公召而与之语,訾相其质,足以比成事。” 释义:桓公召见并和他交谈,从品质上来说,可以与成功相媲美。

4、鄙訿[ bǐ zǐ ]

鄙视诋毁。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新唐书·郑仁表传》:“ 刘邺未仕,往谒 洎 ( 郑洎 ),而 仁表 ( 洎 子)等鄙訿其文。”释义:刘邺城未退休,去拜谒泊(郑洎),而仁表(洎 子)等鄙视诋毁文章。

5、諀訿[ pǐ zǐ ]

诽谤。西晋法护《阿难分别经》:“谀谄諀訿圣,邪媚相毁坏。”释义:奉承谄媚诽谤圣人,奸邪谄媚互相毁坏。

❷ 此加言是什么字


读音:[zī][zǐ]
部首:言五笔:HXYF
释义:[zī]:姓。[zǐ]:说别人的坏话,诋毁(连—毁):不苟~议。

❸ 此加言念什么



1. 钱财:~算。
2. 估量,限度:“~粟而税”。
3. 希求:“不~重器”。
4. 古同“咨”,嗟叹声。
5. 古同“恣”,恣纵,狂放。
6. 姓。

❹ “此”下面加个“言”念什么

“此”下面加个“言”是“訾”字,有两个读音,分别是[ zī ]和[ zǐ ]。

❺ 此下面加言念什么

訾 zī
钱财:訾算。
估量,限度:“訾粟而税”。
希求:“不訾重器”。
古同“咨”,嗟叹声。
古同“恣”,恣纵,狂放。
姓。

笔画数:13;
部首:言;

❻ 此 下边加一个言 念什么


zīㄗˉ

钱财:~算。

估量,限度:“~粟而税”。

希求:“不~重器”。

古同“咨”,嗟叹声。

古同“恣”,恣纵,狂放。

姓。
笔画数:13,部首:言,笔顺编号:2121354111251

❼ 一个此加一个言念什么

上面一个此下面一个言组成訾字,该字是个多音字念zī或者zǐ。

訾字的含义:

1、訾 [zī]

(1)作为动词时

衡量;计量,如:訾粟(度量粟米);訾计(估量计算);訾相(衡量省视);訾省(计算、察核财物)。

考虑;希求,如:訾问(考虑、过问)。

(2)作为名词时

通“赀”。钱财,如:訾用(资产财用);訾算(钱财数目);訾产(资产,财产)。

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巩县西南。

疾病,如:訾厉(疾病,灾害)。

缺点,如:訾缺(过错与缺失)。

姓,如:訾陬(复姓)。

2、訾 [zǐ]

用作动词,形声,从言,此声。本义:毁谤,非议。

厌恶,如:訾食(厌食);訾怨(厌恨)。

指责,如:訾戈(痛骂弋猎的人);訾咎(指责非难);訾屈(责骂)。

(7)此加言念什么扩展阅读


常用词语辨析

訾议、訾责、訾笑

1、訾议

【拼音】[zǐ yì]。

【含义】亦作“訿议”,非议。议论、指责人的缺点。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诏圣》:“瞽师不知白黑而善闻言(音),儒者不知治世而善訾议。”

盲乐师不知道黑白而易于听闻别人说的话,遵从儒学的人不懂治理国家而容易非议。

【例句】弄清楚来龙去脉,不訾议他人。

2、訾责

【拼音】 [ zī zé ]。

【含义】评议责备。

【出处】宋·欧阳修《新唐书·王重荣诸葛爽等传赞》:“馀皆庸奴下材,无所訾责云。”

剩下的都是见识浅陋的人,没有可以评议责备的了。

【例句】小明调皮捣蛋,总收到老师的訾责。

3、訾笑

【拼音】[ zī xiào ]。

【含义】诋毁和讥笑。

【出处】蒋光慈 《短裤党》六:“ 李普璋还是安安稳稳地坐着,帝国主义者将要在旁边訾笑。”

李普璋还是安安稳稳地坐着,帝国主义者将要在旁边诋毁和讥笑他。

【例句】我们不应当随便訾笑他人。

❽ 此底下加言念什么

“此”下面加个“言”是“訾”字,有两个读音,分别是[ zī ]和[ zǐ ]。

一、[ zī ]

释义:姓。

二、[ zǐ ]

1、释义:说别人的坏话,诋毁。

❾ 此加言读什么字

訾的读音是:zī或zǐ

部 首 言 笔 画 13 五 行 火 五 笔 HXYF

[ zī ]

1.同“赀”

2.姓。

[ zǐ ]

说人坏话:~议。~毁。

(9)此加言念什么扩展阅读

组词

1、訾议 [ zǐ yì ]

亦作“訿议”。非议。

汉 桓宽 《盐铁论·诏圣》:“瞽师不知白黑而善闻言(音),儒者不知治世而善訾议。”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八:“文采典重如此,岂可以时谐谑之迹而加訾议。” 清 唐甄 《潜书·劝学》:“圣人不作,世衰道丧,旁蘖别出,乃訾议儒者。”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二部分三:“嫖,在袍哥界中,以前规矩严时,本是不许的,但到后来,也就没有人訿议。”

2、瑕訾 [ xiá zī ]

因其有细小缺点而加以指摘、诋毁。

陶成章 《<浙案纪略>原序》:“爰将列传特行取出,再付印局刊行,虽不能全践广告之约,亦未敢蹈食言之咎。想海内外愿阅此案之君子,不致遽瑕訾我也。”

3、訾诋 [ zī dǐ ]

亦作“訿诋”。毁谤;非议。

《新唐书·宇文融传》:“ 融 怒,乃与御史大夫 崔隐甫 等廷劾 说 引术士解祷及受赇, 说 由是罢宰相。 融 畏 说 且复用,訾诋不已。”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四·冗篇下》:“ 汉 末 诸葛氏 分处三国,并著忠诚,以为 蜀 得其龙, 吴 得其虎,并自笃论。至 魏 乃曲为訾诋,此 晋 人谀上之词耳。”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古宪论》:“自 黄帝 已来,至于 秦 汉 ,六宪俱存,盖展转贩引,实则 南北朝 何承天 、 祖冲之 ,以至 张宾 、 刘焯 、僧 一行 等,訿诋古宪,皆不见古宪者也。”

❿ 一个此加个言念什么

1. 訾 [zī]
钱财:~算。
估量,限度:“~粟而税”。
希求:“不~重器”。
古同“咨”,嗟叹声。
古同“恣”,恣纵,狂放。
姓。

2. 訾 [zǐ]
〈动〉(形声。从言,此声。本义:毁谤,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