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消灭棉花上面的蚜虫!!!!!!!!!
蚜虫又名油虫、蜜虫、腻虫、优虫、旱虫等。种类多,繁殖率高。生活周期比较复杂,同一种类在不同季节和环境中可出现不同的形态。全世界已发现蚜虫有二千余种,有蚜虫危害的寄主地十分普遍,蜜露是蚜虫的排泄物。透明而稠粘,散布在蚜群下的枝和叶上。积少成多,这些物质的积聚将叶面气孔堵塞,使植物的生理作用受到阻滞,同时蜜露又是许多菌的培养基,使植物表面发生煤污病,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园林植物上常见的蚜虫。主要有棉蚜、桃蚜、桃粉蚜、槐蚜、松蚜、柳蚜、蔷薇蚜、菊姬长管蚜等。
以菊花为例,危害的蚜虫多达五至六种,而危害时间最长、最严重的是菊姬长管蚜,在温室内终年危害。
1.菊姬长管蚜
(1)形态特征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2.5毫米,体深红褐色,有光泽。体、足、触有均有较粗的长毛。
(2)生活史菊姬长管蚜以无翅胎生蚜在室外越冬,3月上旬气温升高即以胎生方式繁殖后代。当平均气温在8.9~21.2℃时,完成一代需14.2天。平均气温11.1~23.4℃范围内,每头蚜虫在17天中可以繁殖后代542头,最高可繁殖691头。由于蚜虫繁殖速度极快,因此虫口往往比较密集,多在顶部嫩茎处,虫体头部向下尾部在上,它们静止危害或者爬动一会之后,每隔几秒钟至十几秒钟便会有节奏地摇动。在同一时间可以见到有数十头蚜虫,摇动的行动完成一致。
(3)防治方法
①喷施40%氧化乐果1000倍液;20%杀灭菊酯4000倍液;50%灭蚜松1500倍液;2.5%鱼藤精1000~1500倍;25%亚胺硫磷1000倍液;1斤烟叶或烟茎浸泡在15斤水中,24小时后即可喷用。
③保护和利用天敌,主要有异色瓢虫、七星瓢虫、黄斑盘瓢虫、龟纹瓢虫以及食蚜蝇、草蛉等。
2.棉蚜(又名瓜蚜):
(1)形态特征有翅胎生雌蚜黄色或深绿色。头、胸部及前胸背板黑色,腹部两侧有3或4对黑色斑纹。腹管圆筒形,黑色,上有瓦砌纹。无翅胎生雌蚜多为黄色,额瘤不明显。前胸背板各有个锥形小突起,腹管背面几乎无斑纹。腹管与有翅型同。有翅若蚜,夏季黄褐色或黄绿色,秋季蓝灰黄色。体两侧生有短小的褐色翅芽。虫体被有蜡粉。无翅若蚜,复眼红色,无尾片,夏季多为黄白色至黄绿色,秋季蓝灰色至蓝绿色。
(2)生活史棉蚜的寄主植物很多,已知的有近300种。每年晚秋都要转移到花椒、石榴、木槿、木荚蓉等越冬寄主上产卵越冬。翌春越冬孵化为干母,在越冬寄主上行孤雌胎生,繁殖2~3代。4~5月间产生有翅蚜。飞到菊花、柑桔、枇杷等花卉上危害,在花卉上继续以孤雌生殖达20多代,从若蚜到成蚜共脱皮4次。晚秋产生有翅的性母蚜,又迁回越冬寄主上,胎生能产卵的无翅雌蚜和有翅雄蚜。雌、雄经交配后,受精的雌蚜在树干缝隙和芽腋处产越冬卵。一年之中只有此时才出现有性世代。
(3)防治方法参照菊姬长管蚜
3.桃蚜(又名烟蚜、桃赤蚜)
(1)形态特征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8~2.1毫米,头胸部黑色,腹部绿、黄绿、褐、赤褐色,背面有黑斑。腹管细长,圆筒形,端部黑色,尾片圆锥形。额瘤显著。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3米左右.体鸭梨形,全体绿、桔黄、赤褐黄等色,有光泽。腹管、片及额瘤均同有翅蚜,若虫体小,近似无翅胎生雌蚜。
(2)生活史一年发生10~20代,以卵在桃树上越冬,翌年桃树萌芽时,卵孵化为干母,群集在芽上为害,后转害花和叶片,并不断进行孤雌生殖,4~5月间产生有翅蚜迁飞到其它寄主上危害,晚秋又产生有翅蚜迁返桃树,不久产生雌、雄性蚜,交配产卵越冬。在园林上能危害桃、夹竹桃、石榴、梅花、兰花、樱花、蜀葵、柑桔等。危害普遍而严重,被害叶变黄呈不规则卷曲,最后干桔脱落,同时,桃蚜又是传播病毒病的一种主媒介害虫。
(3)防治方法
参照菊姬长管蚜。
4.桃粉蚜(又名桃大尾蚜):
(1)形态特征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5毫米左右,头胸部黑绿色,腹部黄绿色或橙黄色,体上被有白蜡粉。腹管短小,额瘤不显著。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3毫米左右,长椭圆形,淡绿色,体上被有白粉。尾片圆锥形,长大,有3对长毛,若虫体小,似无翅胎生翅蚜,淡绿色,体上有少量的白粉。
(2)生活史一年发生多代。冬季以卵在桃、梅等枝条上越冬。翌春,卵开始孵化,以无翅胎生雌蚜不断进行繁殖,产生有翅蚜后,迁往芦苇等禾本科寄主上.至晚秋又产生有翅蚜迁返桃、梅、樱桃、碧桃、杏等寄主上产卵越冬、夏、秋寄主为禾本科杂草。被害叶向背对合纵卷。叶上常有蚜虫分泌的白色蜡粉。
(3)防治方法
参照菊姬长管蚜。 来源: 蚜虫又名油虫、蜜虫、腻虫、优虫、旱虫等。种类多,繁殖率高。生活周期比较复杂,同一种类在不同季节和环境中可出现不同的形态。全世界已发现蚜虫有二千余种,有蚜虫危害的寄主地十分普遍,蜜露是蚜虫的排泄物。透明而稠粘,散布在蚜群下的枝和叶上。积少成多,这些物质的积聚将叶面气孔堵塞,使植物的生理作用受到阻滞,同时蜜露又是许多菌的培养基,使植物表面发生煤污病,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园林植物上常见的蚜虫。主要有棉蚜、桃蚜、桃粉蚜、槐蚜、松蚜、柳蚜、蔷薇蚜、菊姬长管蚜等。
以菊花为例,危害的蚜虫多达五至六种,而危害时间最长、最严重的是菊姬长管蚜,在温室内终年危害。
1.菊姬长管蚜
(1)形态特征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2.5毫米,体深红褐色,有光泽。体、足、触有均有较粗的长毛。
(2)生活史菊姬长管蚜以无翅胎生蚜在室外越冬,3月上旬气温升高即以胎生方式繁殖后代。当平均气温在8.9~21.2℃时,完成一代需14.2天。平均气温11.1~23.4℃范围内,每头蚜虫在17天中可以繁殖后代542头,最高可繁殖691头。由于蚜虫繁殖速度极快,因此虫口往往比较密集,多在顶部嫩茎处,虫体头部向下尾部在上,它们静止危害或者爬动一会之后,每隔几秒钟至十几秒钟便会有节奏地摇动。在同一时间可以见到有数十头蚜虫,摇动的行动完成一致。
(3)防治方法
①喷施40%氧化乐果1000倍液;20%杀灭菊酯4000倍液;50%灭蚜松1500倍液;2.5%鱼藤精1000~1500倍;25%亚胺硫磷1000倍液;1斤烟叶或烟茎浸泡在15斤水中,24小时后即可喷用。
③保护和利用天敌,主要有异色瓢虫、七星瓢虫、黄斑盘瓢虫、龟纹瓢虫以及食蚜蝇、草蛉等。
2.棉蚜(又名瓜蚜):
(1)形态特征有翅胎生雌蚜黄色或深绿色。头、胸部及前胸背板黑色,腹部两侧有3或4对黑色斑纹。腹管圆筒形,黑色,上有瓦砌纹。无翅胎生雌蚜多为黄色,额瘤不明显。前胸背板各有个锥形小突起,腹管背面几乎无斑纹。腹管与有翅型同。有翅若蚜,夏季黄褐色或黄绿色,秋季蓝灰黄色。体两侧生有短小的褐色翅芽。虫体被有蜡粉。无翅若蚜,复眼红色,无尾片,夏季多为黄白色至黄绿色,秋季蓝灰色至蓝绿色。
(2)生活史棉蚜的寄主植物很多,已知的有近300种。每年晚秋都要转移到花椒、石榴、木槿、木荚蓉等越冬寄主上产卵越冬。翌春越冬孵化为干母,在越冬寄主上行孤雌胎生,繁殖2~3代。4~5月间产生有翅蚜。飞到菊花、柑桔、枇杷等花卉上危害,在花卉上继续以孤雌生殖达20多代,从若蚜到成蚜共脱皮4次。晚秋产生有翅的性母蚜,又迁回越冬寄主上,胎生能产卵的无翅雌蚜和有翅雄蚜。雌、雄经交配后,受精的雌蚜在树干缝隙和芽腋处产越冬卵。一年之中只有此时才出现有性世代。
(3)防治方法参照菊姬长管蚜
3.桃蚜(又名烟蚜、桃赤蚜)
(1)形态特征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8~2.1毫米,头胸部黑色,腹部绿、黄绿、褐、赤褐色,背面有黑斑。腹管细长,圆筒形,端部黑色,尾片圆锥形。额瘤显著。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3米左右.体鸭梨形,全体绿、桔黄、赤褐黄等色,有光泽。腹管、片及额瘤均同有翅蚜,若虫体小,近似无翅胎生雌蚜。
(2)生活史一年发生10~20代,以卵在桃树上越冬,翌年桃树萌芽时,卵孵化为干母,群集在芽上为害,后转害花和叶片,并不断进行孤雌生殖,4~5月间产生有翅蚜迁飞到其它寄主上危害,晚秋又产生有翅蚜迁返桃树,不久产生雌、雄性蚜,交配产卵越冬。在园林上能危害桃、夹竹桃、石榴、梅花、兰花、樱花、蜀葵、柑桔等。危害普遍而严重,被害叶变黄呈不规则卷曲,最后干桔脱落,同时,桃蚜又是传播病毒病的一种主媒介害虫。
(3)防治方法
参照菊姬长管蚜。
4.桃粉蚜(又名桃大尾蚜):
(1)形态特征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5毫米左右,头胸部黑绿色,腹部黄绿色或橙黄色,体上被有白蜡粉。腹管短小,额瘤不显著。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3毫米左右,长椭圆形,淡绿色,体上被有白粉。尾片圆锥形,长大,有3对长毛,若虫体小,似无翅胎生翅蚜,淡绿色,体上有少量的白粉。
(2)生活史一年发生多代。冬季以卵在桃、梅等枝条上越冬。翌春,卵开始孵化,以无翅胎生雌蚜不断进行繁殖,产生有翅蚜后,迁往芦苇等禾本科寄主上.至晚秋又产生有翅蚜迁返桃、梅、樱桃、碧桃、杏等寄主上产卵越冬、夏、秋寄主为禾本科杂草。被害叶向背对合纵卷。叶上常有蚜虫分泌的白色蜡粉。
(3)防治方法
参照菊姬长管蚜。来源: 蚜虫又名油虫、蜜虫、腻虫、优虫、旱虫等。种类多,繁殖率高。生活周期比较复杂,同一种类在不同季节和环境中可出现不同的形态。全世界已发现蚜虫有二千余种,有蚜虫危害的寄主地十分普遍,蜜露是蚜虫的排泄物。透明而稠粘,散布在蚜群下的枝和叶上。积少成多,这些物质的积聚将叶面气孔堵塞,使植物的生理作用受到阻滞,同时蜜露又是许多菌的培养基,使植物表面发生煤污病,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园林植物上常见的蚜虫。主要有棉蚜、桃蚜、桃粉蚜、槐蚜、松蚜、柳蚜、蔷薇蚜、菊姬长管蚜等。
以菊花为例,危害的蚜虫多达五至六种,而危害时间最长、最严重的是菊姬长管蚜,在温室内终年危害。
1.菊姬长管蚜
(1)形态特征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2.5毫米,体深红褐色,有光泽。体、足、触有均有较粗的长毛。
(2)生活史菊姬长管蚜以无翅胎生蚜在室外越冬,3月上旬气温升高即以胎生方式繁殖后代。当平均气温在8.9~21.2℃时,完成一代需14.2天。平均气温11.1~23.4℃范围内,每头蚜虫在17天中可以繁殖后代542头,最高可繁殖691头。由于蚜虫繁殖速度极快,因此虫口往往比较密集,多在顶部嫩茎处,虫体头部向下尾部在上,它们静止危害或者爬动一会之后,每隔几秒钟至十几秒钟便会有节奏地摇动。在同一时间可以见到有数十头蚜虫,摇动的行动完成一致。
(3)防治方法
①喷施40%氧化乐果1000倍液;20%杀灭菊酯4000倍液;50%灭蚜松1500倍液;2.5%鱼藤精1000~1500倍;25%亚胺硫磷1000倍液;1斤烟叶或烟茎浸泡在15斤水中,24小时后即可喷用。
③保护和利用天敌,主要有异色瓢虫、七星瓢虫、黄斑盘瓢虫、龟纹瓢虫以及食蚜蝇、草蛉等。
2.棉蚜(又名瓜蚜):
(1)形态特征有翅胎生雌蚜黄色或深绿色。头、胸部及前胸背板黑色,腹部两侧有3或4对黑色斑纹。腹管圆筒形,黑色,上有瓦砌纹。无翅胎生雌蚜多为黄色,额瘤不明显。前胸背板各有个锥形小突起,腹管背面几乎无斑纹。腹管与有翅型同。有翅若蚜,夏季黄褐色或黄绿色,秋季蓝灰黄色。体两侧生有短小的褐色翅芽。虫体被有蜡粉。无翅若蚜,复眼红色,无尾片,夏季多为黄白色至黄绿色,秋季蓝灰色至蓝绿色。
(2)生活史棉蚜的寄主植物很多,已知的有近300种。每年晚秋都要转移到花椒、石榴、木槿、木荚蓉等越冬寄主上产卵越冬。翌春越冬孵化为干母,在越冬寄主上行孤雌胎生,繁殖2~3代。4~5月间产生有翅蚜。飞到菊花、柑桔、枇杷等花卉上危害,在花卉上继续以孤雌生殖达20多代,从若蚜到成蚜共脱皮4次。晚秋产生有翅的性母蚜,又迁回越冬寄主上,胎生能产卵的无翅雌蚜和有翅雄蚜。雌、雄经交配后,受精的雌蚜在树干缝隙和芽腋处产越冬卵。一年之中只有此时才出现有性世代。
(3)防治方法参照菊姬长管蚜
3.桃蚜(又名烟蚜、桃赤蚜)
(1)形态特征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8~2.1毫米,头胸部黑色,腹部绿、黄绿、褐、赤褐色,背面有黑斑。腹管细长,圆筒形,端部黑色,尾片圆锥形。额瘤显著。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3米左右.体鸭梨形,全体绿、桔黄、赤褐黄等色,有光泽。腹管、片及额瘤均同有翅蚜,若虫体小,近似无翅胎生雌蚜。
(2)生活史一年发生10~20代,以卵在桃树上越冬,翌年桃树萌芽时,卵孵化为干母,群集在芽上为害,后转害花和叶片,并不断进行孤雌生殖,4~5月间产生有翅蚜迁飞到其它寄主上危害,晚秋又产生有翅蚜迁返桃树,不久产生雌、雄性蚜,交配产卵越冬。在园林上能危害桃、夹竹桃、石榴、梅花、兰花、樱花、蜀葵、柑桔等。危害普遍而严重,被害叶变黄呈不规则卷曲,最后干桔脱落,同时,桃蚜又是传播病毒病的一种主媒介害虫。
(3)防治方法
参照菊姬长管蚜。
4.桃粉蚜(又名桃大尾蚜):
(1)形态特征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5毫米左右,头胸部黑绿色,腹部黄绿色或橙黄色,体上被有白蜡粉。腹管短小,额瘤不显著。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3毫米左右,长椭圆形,淡绿色,体上被有白粉。尾片圆锥形,长大,有3对长毛,若虫体小,似无翅胎生翅蚜,淡绿色,体上有少量的白粉。
(2)生活史一年发生多代。冬季以卵在桃、梅等枝条上越冬。翌春,卵开始孵化,以无翅胎生雌蚜不断进行繁殖,产生有翅蚜后,迁往芦苇等禾本科寄主上.至晚秋又产生有翅蚜迁返桃、梅、樱桃、碧桃、杏等寄主上产卵越冬、夏、秋寄主为禾本科杂草。被害叶向背对合纵卷。叶上常有蚜虫分泌的白色蜡粉。
(3)防治方法
参照菊姬长管蚜。来源: 蚜虫又名油虫、蜜虫、腻虫、优虫、旱虫等。种类多,繁殖率高。生活周期比较复杂,同一种类在不同季节和环境中可出现不同的形态。全世界已发现蚜虫有二千余种,有蚜虫危害的寄主地十分普遍,蜜露是蚜虫的排泄物。透明而稠粘,散布在蚜群下的枝和叶上。积少成多,这些物质的积聚将叶面气孔堵塞,使植物的生理作用受到阻滞,同时蜜露又是许多菌的培养基,使植物表面发生煤污病,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园林植物上常见的蚜虫。主要有棉蚜、桃蚜、桃粉蚜、槐蚜、松蚜、柳蚜、蔷薇蚜、菊姬长管蚜等。
以菊花为例,危害的蚜虫多达五至六种,而危害时间最长、最严重的是菊姬长管蚜,在温室内终年危害。
1.菊姬长管蚜
(1)形态特征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2.5毫米,体深红褐色,有光泽。体、足、触有均有较粗的长毛。
(2)生活史菊姬长管蚜以无翅胎生蚜在室外越冬,3月上旬气温升高即以胎生方式繁殖后代。当平均气温在8.9~21.2℃时,完成一代需14.2天。平均气温11.1~23.4℃范围内,每头蚜虫在17天中可以繁殖后代542头,最高可繁殖691头。由于蚜虫繁殖速度极快,因此虫口往往比较密集,多在顶部嫩茎处,虫体头部向下尾部在上,它们静止危害或者爬动一会之后,每隔几秒钟至十几秒钟便会有节奏地摇动。在同一时间可以见到有数十头蚜虫,摇动的行动完成一致。
(3)防治方法
①喷施40%氧化乐果1000倍液;20%杀灭菊酯4000倍液;50%灭蚜松1500倍液;2.5%鱼藤精1000~1500倍;25%亚胺硫磷1000倍液;1斤烟叶或烟茎浸泡在15斤水中,24小时后即可喷用。
③保护和利用天敌,主要有异色瓢虫、七星瓢虫、黄斑盘瓢虫、龟纹瓢虫以及食蚜蝇、草蛉等。
2.棉蚜(又名瓜蚜):
(1)形态特征有翅胎生雌蚜黄色或深绿色。头、胸部及前胸背板黑色,腹部两侧有3或4对黑色斑纹。腹管圆筒形,黑色,上有瓦砌纹。无翅胎生雌蚜多为黄色,额瘤不明显。前胸背板各有个锥形小突起,腹管背面几乎无斑纹。腹管与有翅型同。有翅若蚜,夏季黄褐色或黄绿色,秋季蓝灰黄色。体两侧生有短小的褐色翅芽。虫体被有蜡粉。无翅若蚜,复眼红色,无尾片,夏季多为黄白色至黄绿色,秋季蓝灰色至蓝绿色。
(2)生活史棉蚜的寄主植物很多,已知的有近300种。每年晚秋都要转移到花椒、石榴、木槿、木荚蓉等越冬寄主上产卵越冬。翌春越冬孵化为干母,在越冬寄主上行孤雌胎生,繁殖2~3代。4~5月间产生有翅蚜。飞到菊花、柑桔、枇杷等花卉上危害,在花卉上继续以孤雌生殖达20多代,从若蚜到成蚜共脱皮4次。晚秋产生有翅的性母蚜,又迁回越冬寄主上,胎生能产卵的无翅雌蚜和有翅雄蚜。雌、雄经交配后,受精的雌蚜在树干缝隙和芽腋处产越冬卵。一年之中只有此时才出现有性世代。
(3)防治方法参照菊姬长管蚜
3.桃蚜(又名烟蚜、桃赤蚜)
(1)形态特征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8~2.1毫米,头胸部黑色,腹部绿、黄绿、褐、赤褐色,背面有黑斑。腹管细长,圆筒形,端部黑色,尾片圆锥形。额瘤显著。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3米左右.体鸭梨形,全体绿、桔黄、赤褐黄等色,有光泽。腹管、片及额瘤均同有翅蚜,若虫体小,近似无翅胎生雌蚜。
(2)生活史一年发生10~20代,以卵在桃树上越冬,翌年桃树萌芽时,卵孵化为干母,群集在芽上为害,后转害花和叶片,并不断进行孤雌生殖,4~5月间产生有翅蚜迁飞到其它寄主上危害,晚秋又产生有翅蚜迁返桃树,不久产生雌、雄性蚜,交配产卵越冬。在园林上能危害桃、夹竹桃、石榴、梅花、兰花、樱花、蜀葵、柑桔等。危害普遍而严重,被害叶变黄呈不规则卷曲,最后干桔脱落,同时,桃蚜又是传播病毒病的一种主媒介害虫。
(3)防治方法
参照菊姬长管蚜。
4.桃粉蚜(又名桃大尾蚜):
(1)形态特征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5毫米左右,头胸部黑绿色,腹部黄绿色或橙黄色,体上被有白蜡粉。腹管短小,额瘤不显著。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3毫米左右,长椭圆形,淡绿色,体上被有白粉。尾片圆锥形,长大,有3对长毛,若虫体小,似无翅胎生翅蚜,淡绿色,体上有少量的白粉。
(2)生活史一年发生多代。冬季以卵在桃、梅等枝条上越冬。翌春,卵开始孵化,以无翅胎生雌蚜不断进行繁殖,产生有翅蚜后,迁往芦苇等禾本科寄主上.至晚秋又产生有翅蚜迁返桃、梅、樱桃、碧桃、杏等寄主上产卵越冬、夏、秋寄主为禾本科杂草。被害叶向背对合纵卷。叶上常有蚜虫分泌的白色蜡粉。
(3)防治方法
参照菊姬长管蚜。
㈡ 棉蚜虫是什么
同翅目的1科。前翅4~5斜脉,触角次生感觉圈圆形,腹管管状的蚜虫。含107 属2280种。分布遍及世界各地。中国已知260种,分布遍及全国各地。其中小蚜属、黑背蚜属及否蚜属为中国特有属。
体长1.5~4.9毫米,多数约2毫米。有时被蜡粉,但缺蜡片。触角6节,少数5节,罕见4节,感觉圈圆形,罕见椭圆形,末节端部常长于基部。眼大,多小眼面,常有突出的3小眼面眼瘤。 喙末节短钝至长尖。腹部大于头部与胸部之和。前胸与腹部各节常有缘瘤。腹管通常管状,长常大于宽,基部粗,向端部渐细,中部或端部有时膨大,顶端常有缘突,表面光滑或有瓦纹或端部有网纹,罕见生有或少或多的毛,罕见腹管环状或缺。尾片圆椎形、指形、剑形、三角形、五角形、盔形至半月形。尾板末端圆。表皮光滑、有网纹或皱纹或由微刺或颗粒组成的斑纹。体毛尖锐或顶端膨大为头状或扇状。有翅蚜触角通常6节,第3或3及4或3~5节有次生感觉圈。前翅中脉通常分为3支,少数分为2支。后翅通常有肘脉2支,罕见后翅变小,翅脉退化。翅脉有时镶黑边。
本科蚜虫的寄生植物几乎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松柏纲的所有的科。有些种类则以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木贼科植物为寄主。部分种类营异寄主全周期生活:在木本寄主与草本寄主间循序转换寄主植物,以木本寄主为第一寄主,在其上以受精卵越冬,春季孵化为干母,孤雌繁殖2或3代。初夏发生有翅迁移蚜转移到草本的第二寄主上孤雌繁殖数代至二十余代,秋末发生有翅的性母蚜和雄蚜从第二寄主迁飞到第一寄主上。有翅性母卵胎生出雌性蚜,雌蚜与有翅雄蚜交配产卵越冬。多数种类为同寄主全周期,没有上述木本与草本寄主间的转移,只在同类寄主植物间转移。雌雄性蚜均无翅,有时雄蚜有翅,以受精卵越冬。许多种类或种以下的单元在热带、亚热带、温室或温暖的小生境全年孤雌生殖,不出现越冬的受精卵。常造成寄主植物组织变形或变色,或节间变短。
本科多数种类为寡食性或单食性,少数为多食性,部分种类是粮、棉、油、麻、茶、糖、菜、烟、果、药和树木等经济植物的重要害虫。由于迁飞扩散寻找寄主植物时要反复转移尝食,所以可以传播许多种植物病毒病,造成更大的为害。其中包括麦长管蚜、麦二岔蚜、棉蚜、桃蚜及萝卜蚜等重要害虫。
㈢ 如何打棉花苗上的芽虫
棉花苗上的蚜虫可以用一般蔬菜蚜虫专用药喷洒就可以了。
只要到农药店购买杀蚜虫药农药店的工作人员会给你介绍多种蚜虫专用药等你选择,或上网搜索蚜虫专用杀虫剂。
㈣ 如何防治棉叶蝉
棉叶蝉在黄河流域棉区每年发生6~8代,6月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迁入,8月上旬至9月下旬为危害盛期,10月上中旬开始消退。长江流域棉区各地发生代数差异较大,7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猖獗时期。棉叶蝉遇高温干旱繁殖量增加,危害加剧。防治要点如下。
(1)农业防治 冬春季铲除田边地头杂草,减少越冬虫源;重发生地区可种植叶片多毛、毛长的抗虫品种。
(2)化学防除,科学兼治 6~8月危害盛期,结合棉铃虫、伏蚜、棉叶螨等害虫防治,喷施化学农药进行兼治。可用90%敌百虫、2.5%溴氰菊酯或40%丙溴磷等1500倍液喷雾防治,或选用2%异丙威粉剂或5%甲萘威粉剂,每亩2~2.5千克喷粉,并于药后3~5天补施一次。
㈤ 种棉花的时候,最常见的病害都有哪些
棉花可以说是我国的一大重要出口作物,当然我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当中也是离不开棉花的。
比如说我们每天都要穿的衣服,每天睡觉都要盖的被子都是由棉花进行加工制作的,我们看到的棉花都是白白的,但这是它经过了许多的处理程序之后才变成这样自己的,而且棉花在种植培育的过程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从种下开始需要定期的对它进行浇水,处理杂草。
结果就会影响棉花开花的时间和棉花的结实量,而棉铃虫更为厉害,它会吃点棉花的花蕾,从而导致棉花不能够开花。所以说在种棉花的时候不是种下就没事了,还是要勤加管理,养护,注意病虫害,采取合适的方法种植,防治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如果想要棉花长得好,就要花费相应的精力。
㈥ 菊小长管蚜要怎样防治
菊小长管蚜的防治措施:(1)保护和利用食蚜蝇、蚜茧蜂、草蛉等天敌昆虫。
(2)成株期用40%乐果乳油10倍液环涂主茎5厘米长,防效良好。
(3)必要时喷洒20%康福多浓可溶剂3000倍液,或50%灭蚜松1000倍液,或20%菊马乳油15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2000倍液等药剂。
㈦ 蔷薇长管蚜是什么
蔷薇长管蚜(Macrosiphum rosae Linnaeue)又称月季长管蚜,属同翅目蚜科。分布于华北、华中和华南等地。为害玫瑰、月季、野蔷薇、十姊妹、白兰、海棠和梅花等。
为害状
以成虫、若蚜群居为害嫩梢和花蕾,使其生长衰弱,不能正常开花,并招致煤污病的发生(彩版四十七,256)。
形态特征
无翅雌蚜体长约3毫米,长卵形,黄绿色,少数橙红色。腹管端部有网纹,尾片较长,圆锥形,着生7~9根毛。有翅雌蚜草绿色,尾片着生9~11根毛。若蚜长卵形,浅绿色。
发生特点1年发生10多代。以成、若蚜在寄主的叶芽、落叶和草丛中越冬。每年以5~6月、9~10月发生为害严重。潮湿多雨季节虫口密度下降。北方冬季高温温室内可继续发生为害。
防治方法
(1)减少虫源。清除花卉附近的落叶及杂草,以减少越冬的虫口密度。
(2)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瓢虫、食蚜虻、食蚜蝇等天敌,或采用人工助迁天敌,抑制蚜虫的蔓延。
(3)药剂防治。花卉休眠期(春季发芽前)喷晶体石硫合剂50~100倍液,要求施药均匀周到。为害期喷施2.5%功夫乳油3000倍液,盆栽花卉埋施15%铁灭克颗粒剂。盆径20厘米用药1~2克,每增加10厘米规格,增加药量1~2克。
㈧ 怎样防治菊姬长管蚜
菊花易受菊姬长管蚜为害。此虫繁殖力强,夏季一周左右就可完成一个世代,通常每年可繁殖10~20余代,是为害菊花最常见、最严重的昆虫,它不光吸吮植株体液,还会由于刺吸式口器传播病毒。
防治方法:在发现虫情后,每周喷施40%的乐果乳油1000倍液1次,共用药2~3次。只要药液喷得均匀,有时一次用药即可将其全部杀死。
㈨ 菊小长管蚜的发生有哪些规律
菊小长管蚜:菊小长管蚜又称菊姬长管蚜,可为害菊花、艾、白术等,以成蚜和若蚜群集为害嫩茎、叶片、花器,使叶片发黄,植株萎缩,分泌蜜露伴发煤污病。
形态特征:菊小长管蚜无翅孤雌蚜体长1.5毫米,体纺锤形,黑褐色,有光泽;腹管基部粗,上有网纹。有翅孤雌蚜体长1.7毫米,胸、腹部有较明显的斑纹,尾片上有9~11根毛。
发生规律:菊小长管蚜一年发生约10代,以若蚜在菊株上越冬。来年春季4月即开始为害,以后产生有翅蚜迁飞扩散为害;6、7月雨季虫量下降,8月虫量又有回升,9月产生有翅蚜飞回到菊株上繁殖为害一段后,以若蚜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