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行所当行
扩展阅读
股票价格突破1000 2025-08-21 17:05:32
香港价格最高的股票 2025-08-21 16:32:58
股票如何买指数基金 2025-08-21 15:39:07

行所当行

发布时间: 2021-09-26 11:17:46

1. 行所当行是什么意思

行所当行的意思是:写文章就像行走的云和流动的水,开始时没有固定的质地(形式),但是(云或水)却常常行走在应该行走的时候,停止在不得不停止的时候。

出自于:《文说》,作者:苏轼。

原文: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

释义:知道的是,常常在该创作的时候就创作,在该停止的时候就停下来。

(1)行所当行扩展阅读:

《文说》,通篇用比,短小精悍,仅仅七十余字,就充分表达了苏轼自己写作文章的体会和对文艺的不可多得的真知灼见。所谓“吾文如万斛泉源”,意思是说他的文章大都是在“不能不为”的时候,即兴会灵感来临之际写的。

有了这样的性格,心中有所感触和积蓄,就如骨鲠在喉,不吐就会不快,发而为文,也就不免直抒胸臆,坦率自然,因此一下笔就文如泉涌,势不可挡。所谓“不择地而出”,是指他的文章信笔抒意,千变万化,姿态横生,没有固定的格式。

2. 行所当行的意思是什么

行所当行的意思指行动在应当行动的时候,停止在应该停止的时候。就是说写文章就像行走的云和流动的水,开始时没有固定的质地,但是却常常行走在应该行走的时候,停止在不得不停止的时候。

出自于宋代苏轼《文说》:“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

译文:所能知道的是,(我的文章)常常是在它应当继续的时候继续,在它不能不停的地方停止。



(2)行所当行扩展阅读

《文说》通篇用比,短小精悍,仅仅七十余字,就充分表达了苏轼自己写作文章的体会和对文艺的不可多得的真知灼见。所谓“吾文如万斛泉源”,意思是说他的文章大都是在“不能不为”的时候,即兴会灵感来临之际写的。

有了这样的性格,心中有所感触和积蓄,就如骨鲠在喉,不吐就会不快,发而为文,也就不免直抒胸臆,坦率自然。因此一下笔就文如泉涌,势不可挡。所谓“不择地而出”,是指他的文章信笔抒意,千变万化,姿态横生,没有固定的格式。

3. 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人生亦是如此是什么意思

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 北宋大文学家苏拭在谈到他的散文写作时说:“吾文如万斜泉涌,不择地而出。在乎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干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地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

意思:行动在应当行动的时候,停止在应该停止的时候。
就是该做时就做,该停时要停。

4. 行所当行不为己甚,慎之又慎未敢即安是什么意思

行所当行不为己甚,慎之又慎未敢即安

行为所应当实行不为己甚,慎之又慎不敢马上安

5. “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人生亦是如此”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出处为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文说》,他谈到他的散文写作时说:“吾文如万斜泉涌,不择地而出。在乎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干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地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

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字面上翻译过来就是在该走的时候走,在不得不停的时候停。
这里蕴含着顺其自然,顺势而为的人生哲理。这样的哲理不仅适用于作文,也适用于人生,提醒我们学会审时度势,借自然之力,顺势而为。所以说人生亦是如此。

6. 上联:行所当行,不为己甚; 下联:是

下联是慎之又慎,未敢即安。
就是“行所当行,不为己甚;慎之又慎,未敢即安。”
评曰:此亦佳联。前联说明,无私,方能做到当断则断,行所当行;后联则依逻辑推论,为公,却须三思而行,权愈大,决策愈难,当如临深渊。一旦决策已出,行事仍要如履薄冰,即倡导所谓“忧患意识”也。

7. 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 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

通常是(在我的文思)应该继续的时候继续,(在我的文思)不能够停止的时候停止。

原文:

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 。

白话译文:

能够知晓的,通常是(在我的文思)应该继续的时候继续,(在我的文思)不能够停止的时候停止,就是这样罢了!别人,即使是像我一样(有文采)却不能像我这样了解自己啊。

出处:出自北宋时代苏轼的《文说》。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7)行所当行扩展阅读: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文说》等。

8. 言所当言,行所当行,

说应该说的话,做应该做的事,超越生死致死如归的心境,即使到生命消失也改不了.

9. 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所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原文为“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出自苏轼的《文说》。

一、释义:我所能知道的原因是,(我)经常在该创作的时候就创作,在该停止的时候就停下来。

二、《文说》原文: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 。

释义:我的文章才思如同万斛水的泉水一样,经常不自觉的流出,在平地里滔滔的流淌。即使是一日流淌千里,也不是什么难事。然而等到它遇到山石曲折的路,随着事物的变化而赋予不同的形态,这是不能知晓的。

所能够知晓的是我经常在该创作的时候就创作,该停止的时候就停下来,仅仅就是这样而已,其他的虽然是我自己,我也不能够知道。

(9)行所当行扩展阅读

《文说》的赏析

《文说》一文通篇全文不断,却将创作灵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苏轼的创作灵感一来便滔滔不绝,其实一般人的都是这样,苏轼在本文中解释了顺其自然的人生哲理,人生该“有为”便需要行动,该“无为”时只需要顺其自然,有时这样方能一气呵成。

写文章的时候常常都是一个词自己连出很多个词,很多人应该都有这样的感觉,本来不够清晰的思路写起来反而清晰了。和人讨论问题有时候也有同样的感觉。何也?

可能是反复思索的过程中,大脑对某个概念进一步加工拓展了,就像凯库勒在梦中发现苯环结构式或者爱因斯坦乘坐光速旅行的思想实验一样,人对某一事物反复斟酌思考的过程中脑细胞建立更多的链接,对事物的新的模型可能就“涌现”出来了。

所以多读书、写感想、讨论有利于新的神经链接和思维模型的构造。有了新的链接和新的模型,当然就可能突然豁然开朗了。

10. 常行于所当行 止于不可不止是什么意思

意思:在该走的时候走,在不得不停的时候停。

这里蕴含着顺其自然,顺势而为的人生哲理.这样的哲理不仅适用于作文,也适用于人生,提醒我们学会审时度势,借自然之力,顺势而为。所以说人生亦是如此。

出自: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文说》

原文:“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

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

释义:我的文采就像有一万斛水的泉源一样,(随时)随地都会涌出。(如果)在平地上,文思不断如汩汩流水,即使一天流淌千里也不算难。等到它随着山势石型弯曲,随着(遇到的)事物变换形式,却不能知晓。

能够知晓的,通常是(在我的文思)应该继续的时候继续,(在我的文思)不能够停止的时候停止,就是这样罢了!别人,即使是像我一样(有文采)却不能像我这样了解自己啊。

(10)行所当行扩展阅读:

文说是苏轼写的一篇书札。

这篇十分著名的《文说》,通篇用比,短小精悍,仅仅七十余字,就充分表达了苏轼自己写作文章的体会和对文艺的不可多得的真知灼见。所谓“吾文如万斛泉源”,就是说他的文章大都是在“不能不为”的时候,即兴会灵感来临之际写的。

他说:“余性不谨语言,与人无亲疏,辄输写腑脏,所所不尽,如茹物不下,必吐出乃已。”

(《密州倅厅题名记》)有了这样的性格,心中有所感触和积蓄,就如骨鲠在喉,不吐就会不快,发而为文,也就不免直抒胸臆,坦率自然,因此一下笔就文如泉涌,势不可挡。

所谓“不择地而出”,是指他的文章信笔抒意,千变万化,姿态横生,没有固定的格式。

参考资料网络-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