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邝野
扩展阅读
162607股票行情 2025-08-21 04:31:45
海思科股票历史价格查询 2025-08-21 04:31:01
紫矿企业股票行情 2025-08-21 03:41:21

邝野

发布时间: 2021-09-27 03:37:40

A. 邝野怎么念

邝野
kuang ye

B. “邝”是很少见的姓氏,姓邝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1、邝埜

邝埜[yě](1385年-1449年),字孟质,别号朴斋,湖南省宜章县城南乡新田村邝家门自然村人,出自宜章广田洞邝氏。明朝中期兵部尚书。

永乐九年(1411年),邝埜中辛卯科三甲第二十七名进士,授监察御史。历任陕西按察副使、应天府尹、兵部右侍郎。正统十年(1445年),进兵部尚书。

正统十四年(1449年),也先入境,宦官王振主张亲征,邝埜劝阻,英宗不听,明军出征,直至土木之变,邝埜死于乱军之中。

景泰初年,追赠少保。成化年间,谥忠肃。

2、邝璠

字廷瑞,山东任邱(今属河北)人,明弘治六年(1493年)进士,翌年任苏州府吴县(今江苏吴县)知县,官至瑞州(今江西高安市)太守。

在任吴县知县期间,邝璠为民众做了许多好事,例如打击各种犯罪活劝、捣毁妓院、加强调堂管制、兴办学校等。

他因重视农业生产、关心人民生活,曾搜集许多农业生产技术知识、食品加工生产技术,简单医疗护理方法以及农家用具制造修理技艺等,写成了《便民图纂》一书。

3、邝露

邝露,是明末广东著名诗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邝露工于诗词,邝露还通晓兵法、骑马、击剑、射箭,又是古文物鉴赏家和收藏家。还精于骈文;

又是篆、隶、行、草、楷各体兼擅的有成就的书法家,其草书字迹劲秀,师法王羲之而自成一格。南明唐王时任中书舍人,永历帝时出使广州,清兵入粤,邝露与诸将戮力死守,凡十余月,城陷,不食,抱琴而死。

4、邝灏

邝灏(生卒年待考),明朝正德十二年(1517年)中进士。有明朝嘉靖二十年(1541年)编辑的著作《艺赞三卷》, 现存的版本由任庆云刻本,现收藏于重庆图书馆。

5、邝文

广东省南海人,明朝政治人物,履历:明朝成化二年(1466年)丙戌科第二甲赐进士出身,明朝时任知府。

就任职时间:明朝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接替刘瀚任漳州府知府一职,弘治四年(1491年)由汪凤接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邝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邝璠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邝露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邝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邝文

C. <<给我飞翔的翅膀 >> 里那篇邝野写的古文是什么

宜章人,永乐间拜侍御史,升陕西按察司副使,擢应天府尹,累兵部尚书。正统十四年虏也,先入寇,上命治军旅。太监王振独主亲征,不与外廷议。及诏下大臣皆以为不可,野上章请留,不听。扈驾出关又屡奏虏犬豚不宜屈,至尊惟指挥诸将足以成功,不听。请驻跸宣府,又不听。振恶其数言,欲疏之勒野,与户部尚书王佐随老营。至怀安坠马,几殆。从者请少留怀安就医药。野曰:“天子在前,吾为大臣岂可托疾求自便?”力疾而往,至云中,车驾回銮,虏寇踵至,野深以为忧,再上章请疾驱入关而严兵为殿,皆不报。最后野诣行殿,申前请。振怒曰:“汝腐儒,安知兵事?再妄言,必死”。野抗言曰:“我为社稷生灵言,何得以死惧我?”振愈怒叱,左右扶出。野与佐相对泣帐中明日,次土水营中无水,士马皆饥渴,虏四面集,矢下如雨。须兀,师覆。野遇害盖八月十五日也,后赠荣禄大夫,少保,谥忠肃专祠以祀。
评曰:正统土木之难,使邝公之言得行,则祸机息矣。乃为权奸所摈,卒使身膏草野。惜哉,然不遇盘错,莫别利器。公死而忠肝义气,直与霄壤并存,公其幸也。

D. 济阳庙廊邝家冢的由来,是邝野的墓吗

邝野湖南省宜章县城南乡新田村邝家门自然村人。
且邝野墓位宜章县城西郊玉溪河畔箭岗岭,环城西路西边约50
米。墓体比一般葬墓大三四倍,宽约3米,长约5米,平地高出约1.5米,墓辖约1000平方米,墓碑距墓体前约50米立有墓碑,为石碑,高约2.5米,宽约1.2米,厚约0.2米,原碑刻为兵部尚书王直撰写,现存的墓碑是清同治二年宜章知县麻维绪所树,墓碑左右各5米为一对石马;从墓碑近墓体段10米处,左右分别是一对石虎、一对石羊;一对文武官石人;横向间隔约5米,纵向间隔约3米,尚书墓后是邝野夫人墓。
邝野也没有在济阳当官的经历。
所以济阳的邝姓应该不是邝野的后代。

E. 邝野墓葬规格

在湖南宜章环城西路的箭岗岭处,由法院往八中方向行300米左右,再往西边的一条小径上数十米,就到了。
墓前竖有一通龟趺墓碑,其后为石像生,分别是石马一对;石虎一对;石羊一对;石翁仲一对;石像生后是高耸的墓冢。其后,有其夫人墓。
邝野生前是兵部尚书,为官清廉,在土木之变中坠马牺牲,明英宗为表彰其功勋命大臣到宜章为他树建衣冠墓,谕祭书文为:“生禀问气,出名为臣。纯纯雅操,冰洁玉清。宪宪丰台,克诘戎兵。扈从天讨,取义成仁。帝曰汝嘉,永享庙祀。”

七律 哭邝孟质
痛惜忠良志未伸,徒将殉难了完人。
乘舆不借罹戎马,谏疏犹闻泣鬼神。
道阻权奸惟自愤,冤悭心事为君陈。
缅思土木纷纷者,谁尽先生一点真。
---明永乐甲申进士黄克修

邝野
宜章人,永乐间拜侍御史,升陕西按察司副使,擢应天府尹,累兵部尚书。正统十四年虏也,先入寇,上命治军旅。太监王振独主亲征,不与外廷议。及诏下大臣皆以为不可,野上章请留,不听。扈驾出关又屡奏虏犬豚不宜屈,至尊惟指挥诸将足以成功,不听。请驻跸宣府,又不听。振恶其数言,欲疏之勒野,与户部尚书王佐随老营。至怀安坠马,几殆。从者请少留怀安就医药。野曰:“天子在前,吾为大臣岂可托疾求自便?”力疾而往,至云中,车驾回銮,虏寇踵至,野深以为忧,再上章请疾驱入关而严兵为殿,皆不报。最后野诣行殿,申前请。振怒曰:“汝腐儒,安知兵事?再妄言,必死”。 野抗言曰:“我为社稷生灵言,何得以死惧我?”振愈怒叱,左右扶出。野与佐相对泣帐中明日,次土水营中无水,士马皆饥渴,虏四面集,矢下如雨。须兀,师覆。野遇害盖八月十五日也,后赠荣禄大夫,少保,谥忠肃专祠以祀。
评曰:正统土木之难,使邝公之言得行,则祸机息矣。乃为权奸所摈,卒使身膏草野。惜哉,然不遇盘错,莫别利器。公死而忠肝义气,直与霄壤并存,公其幸也。
《万历郴州志》

F. 不懂就问,明朝太监王振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王振,男,汉族,明朝蔚州人,今河北蔚县,略通经书,后来又做了教官,但是中举人、考进士这条荣身之路对他而言是太难了些。于是他便自阉入宫。史称王振"狡黠"、是明朝第一代专权太监,王振善于伺察人意。王振入宫后,宣宗皇帝也很喜欢他,便任他为东宫局郎,服侍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英宗皇帝,英宗即位后,掌司礼监,以防备大臣罔上为由,劝皇帝以重典治理。正统七年(1442),太皇太后死 ,王振勾结内外官僚,擅作威福。在京城东造豪华府第,大兴土木;逐杀正直官员。英宗称他为先生,公卿大臣呼他翁父,争相攀附。十四年,瓦剌大举入侵。王振鼓动帝亲征,又邀英宗幸其蔚州宅第,以致耽误行程,行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被瓦剌兵追至,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被杀(见土木之变)。
人物生平
王振是明初蔚州(今河北蔚县);原本是一个落地秀才,略通经书,在一家私塾里教书,后来又做了教官,但是中举人、考进士这条荣身之路对他而言是太难了些被迫无奈于是他便自阉入宫了。他没有什么背景,十年寒窗也没考上功名,心灰意冷。不过也正是因为他来自底层,所以能看到许多人没有看到的事。永乐末年,王振入宫当了太监,史书上没说明是什么原因;史称王振"狡黠"、善于伺察人意,王振入宫后宣宗皇帝也很喜欢他,便任他为东宫局郎,服侍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英宗皇帝。当时宫中也有很多宦官,论奸佞、论狡黠他也未必便是超群的但是能保全自己,如宣宗宠爱太监金英等人,王振并没能夺去金英在宣宗心目中的地位。而他一遇到英宗,便如鱼得到水一样,谁也离不开谁了。
侍奉皇子
宣宗在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病死,英宗即位,次年改元正统。这时,英宗年仅9岁,不能亲自处理国家大事,太皇太后张氏(英宗祖母)垂帘听政。张太后虽然秉政,并不处理国家政务,而是把国家一切政务交给内阁大臣"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处理,这也是明朝的一个好传统,只有明朝没有太后专权外戚乱政的事。英宗即位后,很自然要重用自己喜爱的人,王振便越过原司礼太监金英等人,出任宦官中权力最大的司礼太监。这倒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一朝天子一朝臣,宦官也不例外。
司礼监是明代宫廷里24个宦官衙门中最重要的一个,它总管宫中宦官事务,提督东厂等特务机构,替皇帝掌管内外一切章奏和文件,代传皇帝谕旨等,由于此职事关机要,历来都由皇帝心腹宦官担任。后来,随着"票拟"制度的形成,皇帝最后的裁决意见,要由司礼监秉笔太监用红笔批写在奏章上,称为"批红"。奏章经过"批红"以后,再交内阁撰拟诏谕颁发。宦官掌握了"批红"大权,实际上就成了皇帝的代言人。这些宦官成天在皇帝旁边,善于察言观色以迎合皇帝,又常常利用皇帝深居简出、和外廷官接触少的弱点,欺上瞒下,假传谕旨或歪曲篡改谕旨,以售其奸。英宗把这样一个重要官职交给王振,为他日后擅权开辟了道路。
大权独揽
正统七年,太皇太后张氏病逝,失去了对王振最有控制能力的人。而此时三杨中杨荣在正统五年病死,杨士奇因为儿子杀人而引咎辞职,只有杨溥在朝,而杨溥也老了,心计又没有杨荣多,而杨荣引入内阁的大学士马愉、曹鼐资历太浅,威望不够,王振擅权的一切条件都成熟了。英宗是一个常常发昏的皇帝,他并不是贪求淫乐不理朝政,而是过于相信王振,凡是王振说的,他马上就相信,而且认为是最好听、最正确的。而在他后来复位后,他重用大学士李贤,朝政也是井井有条。是一个有时昏、有时明的皇帝。
王振见阻拦自己掌权的所有障碍都已经被自然规律扫除了,当然轻而易举的就尽揽明王朝的政权。他早就看明太祖挂在宫门上那块禁止宦官干预政事的铁牌不顺眼,第一件事就是把这块牌子摘下来。随后又在京城内大兴土木,为自己修建府邸。他还修建智化寺,为自己求福。
土木之变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二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也先遣使2000余人贡马,向明朝政府邀赏,由于宦官王振不肯多给赏赐,并减去马价的五分之四,没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就制造衅端。遂于这年七月,统率各部,分四路大举向内地骚扰。东路,由脱脱不花与兀良哈部攻辽东;西路,派别将进攻甘州(甘肃张掖);中路为进攻的重点,又分为两支,一支由阿剌知院所统率,直攻宣府围赤城,另一支由也先亲率进攻大同。也先进攻大同的一路。"
瓦剌是蒙古中的一部。元朝灭亡以后,一部分蒙古族退回蒙古草原和东北等地。后经朱元璋派兵数次打击,内部发生混乱,逐步分裂为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部分。在明朝初期,三部分别臣服于明朝,每年都要向明朝献马朝贡。
永乐以后,在蒙古三部之中,瓦剌部日益强大,宣德时,瓦剌逐步控制了鞑靼,正统初年,又征服了兀良哈,统一了蒙古三部。瓦剌统一蒙古以后,对明朝不断骚扰,成为明朝北方的严重边患。
王振擅权,不但不布置加强北方边防,反而接受瓦剌贿赂,与瓦剌贵族进行走私交易。为了获利,王振让他的死党、镇守大同的宦官郭敬,每年私造大量箭支,送给瓦剌,瓦剌则以良马还赠王振作为报答。为了讨好瓦刺,王振还对其贡使加礼款待,赏赐增厚。瓦剌自从与明朝建立"通贡"关系以来,每年都派出贡使携带着良马等货物到明朝朝贡,明朝政府则根据其朝贡物品的多少,相应地给予回赐。一般情况下,回赐物品的价值要稍稍超过朝贡物品的价值,同时,也要给对方贡使一定赏赐。因此,瓦剌为了获取中原财富,非常愿意到明朝来朝贡。按照原来规定,瓦剌每年到明朝的贡使不得超过50人。后来,瓦剌贪图明朝回赐的欲望越来越大,贡使人数日益增加。到正统初年,瓦剌贡使的人数经常增加到2000余人。王振对瓦刺增加贡使,丝毫不加以限制按数给予赏赐,至使瓦剌的胃口越来越大。
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竟然派出2500多人的贡使集团,为了多领赏物,又虚报为3000人。瓦剌贡使冒领赏物,原是习以为常的事情,因王振与瓦刺有勾结,接受也先的贿赂,所以,瓦刺贡使冒领赏物,他都装作不知道。这次,王振却一反常态,叫礼部按实际人数发给赏赐,又轻率地将瓦剌贡马削价五分之四,仅付给瓦剌索求诸物的五分之一。瓦剌贡使没有得到满足,愤怒而归,并添油加醋地向也先作了汇报。也先于是以明朝减少赏赐为借口,兵分4路,大举攻明,并亲率一支大军进攻大同。
瓦剌军来势凶猛,迅速向南推进。明朝守卫西北的将士,几次交战失利,急忙向京师请兵救援。根本不懂军事的王振,对瓦剌的军事进攻没有足够的认识,以为让英宗亲征,就能把瓦刺兵吓跑。所以,他为了侥幸取胜,冒滥边功,便在明朝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怂恿英宗亲征,让英宗效仿宋真宗亲征的榜样,以便青史留下美名。英宗平日里对王振言听计从,同时也幻想着像其曾祖父成祖那样数入漠北建立赫赫军功,所以这次听了王振的话,也认为亲征是他大显身手的好机会,便不与大臣们商议,做出亲征的决定,并宣布两天后立即出发。
英宗下诏旨后,兵部尚书邝野和侍郎于谦,力言明军准备不够,皇帝不宜轻率亲征。吏部尚书王直亦率群臣上疏说:"如今秋暑末退,天气炎热,旱气末回,青草不丰,水泉犹塞,士马之用不甚充足。况且车驾既行,四方若有急奏,哪能尽快抵达。其他不测之祸,难保必无。万望皇帝取消亲征之令,另行选将前往征讨。"可英宗听信了王振的话,对众大臣的谏阻,一句也听不进去,非要亲征不可。
王振和英宗在两天之内凑合了20万大军,号称50万,胡乱配些粮草和武器,就匆匆出发了。当时,与英宗和王振同行的还有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野、户部尚书王佐及内阁大学士曹鼐、张益等100多名文武官员,但英宗不让他们参预军政事务,把一切军政大权都交给王振一人专断。此次出征,准备仓促,组织不当,大军出发不久,军内自相惊乱,未到大同,军中已经乏粮。不断有人死亡,僵尸铺满了道路。再加上连日风雨,人情汹汹,还未到达前线,军心已经不稳。一些随驾官员,见到此种情景,再次请求英宗回军。王振一听,大为恼怒,为了杀一做儆百,特罚谏阻最力的兵部尚书邝野和户部尚书王佐跪于草地之中,直到天黑才准起来。后来,王振的同党彭德清以天象谏阻,王振也不听,仍然逼着大家继续前进。
也先听说英宗御驾亲征,佯装退却,引诱明军进入大同及其以北地区。 8月1日,王振和英宗顺利进入大同,他们看到瓦剌军队北撤,以为瓦剌害怕英宗亲征,坚持继续北进。邝野等人深感途中未见瓦刺一兵一卒,未损一矢,并不是什么好兆头,恐怕瓦刺兵有诡计。因此,他再次上章请求回军,提醒王振不要中瓦刺埋伏。王振仍然不听。第二天,王振的同党、镇守大同的宦官郭敬把前几天前线惨败的情况密告王振,并说,如果继续北进,"正中瓦剌之计"。王振听了郭敬的话,才害怕起来,急忙传令,第二天撤出大同。
最初,王振想从紫荆关(今河北易县西北)退兵,以便途经他的家乡蔚州,让英宗驾幸他的府第,向家乡父老显示自己的威风。于是。王振下令取道紫荆关回京。王振未与瓦剌接战,即仓惶退兵,军纪更加混乱。走了40里以后,王振忽然想起,大队人马经过蔚州,一定会损坏他家乡的田园庄稼,于是,又改变主意,火速传令改道东行,向宣府(今河北宣化)方向行进。这时,瓦剌已知明军不战而逃,急忙整军来追,形势十分紧张。大同参将郭登和大学士曹鼐等向王振建议说:"自此趋紫荆关,只有40里,大人应该从紫荆关回京,不应再取道宣府,以免被瓦剌大军追及"。王振不听,一意孤行,坚持折向宣府。
明军迂回奔走,8月10日才退到宣府。这时,瓦剌大军已经追袭而来。英宗急忙派恭顺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率兵断后,以掩护英宗撤退。结果,他们都战死沙场。英宗又派成国公朱勇等率骑三万前去阻击,朱勇等冒险进军至鹞儿岭,陷入瓦剌重围,虽然英勇奋战,但寡不敌众,3万军队全部覆没。
王振在朱勇率军阻击瓦刺之时,加紧撤退。13日,退到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南)。这里离怀来城仅20里,随行的文武官员都主张进入怀来城宿营。可王振以为1000余辆辎重军车没能到达,害怕自己搜刮来的东西受损失,便不顾英宗和数十万军队的安全,传令在土木堡宿营。邝野一再上章要求英宗先行驰入居庸关,以保证安全,同时组织精锐部队断后拒敌。王振皆置之不理。没有办法,邝野单身闯入英宗行殿,请求英宗速行。王振见状,怒不可遏,骂道:"你这个腐儒,怎么会知道用兵之事,再胡说八道,必死无疑!"即刻命令武土 强行把邝野拖了出去。
第二天,英宗想继续行进,但为时已晚,瓦刺军队已经包围了土木堡。土木堡地势较高,旁无泉水,南面15里处有条河流,也被瓦刺军队占领。明朝数十万军队被围两天,取不到水喝,渴得嗓子直冒烟。没有办法,王振只好让士兵就地挖井,可挖了二丈多深,也不见一个水滴。士兵们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怨声载道,骂不绝口,军心进一步涣散了。
包围土木堡的瓦刺军知道明军找不到水喝,饥渴难忍,便准备把他们引出堡垒,一举歼灭。15日,也先派遣使者到明军处假装与王振谈和,以麻痹明军。王振见也先派人来谈判,喜出望外,便不辨真假,满口答应,并通过英宗让曹鼐起草诏书,派两人去也先军营谈判具体议和事宜。
也先为了迷惑明军,假装撤退,故意将土木堡南面河水让出,暗地里则作好埋伏,只等明军争水大乱之机,出兵全歼。王振看到瓦刺军向后撤退,以为瓦刺军真的要议和,遂不加分析,轻易地下令移营就水。饥渴难忍的军士得令后,一哄而起,纷纷奔向河边,正在明军争相乱跑之机,瓦刺伏兵四起,明军溃败。英宗突围无望,索性跳下马来,面向南方,盘膝而坐,等待就缚。不一会儿,瓦刺兵冲上来,一个士兵上前要剥取英宗的衣甲,一看他的衣甲与众不同,心知不是一般人物,便推拥着他去见也先之弟赛刊王。赛刊王在盘问英宗时,英宗反问道:"你是谁?是也先,还是伯颜帖木儿,或者是赛刊王。"赛刊王感到英宗说话的口气很大,立即报告也先,也先派遣留在瓦刺军中的明朝使者去辨认,才知道他就是英宗。
英宗被俘,英宗的护卫将军樊忠万分愤怒,抡起铁锤对准王振的脑袋,狠狠地砸了下去。王振这个祸国殃民的恶宦,终于落得个罪有应得的可耻下场。
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20万军队被击溃,从征的100多名文臣武将几乎全部战死沙场。消息传到北京,百官在殿廷上号啕大哭。后来,皇太后忍住眼泪,命令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监国。都御使陈鉴面奏郕王,历数王振之罪,他们满怀悲愤地说:"王振罪不容诛,死有余辜。殿下如不即正典刑灭其家族,臣等今日皆死在这里。"说罢,跪地不起。这时,王振的死党马顺还为王振遮护,喝逐群臣。给事中王竑见马顺还在装腔作势,怒不可遏,上前一把抓住马顺,拳打脚踢,当场结果了他的性命。愤怒的人们又当场打死了王振的另外两个死党宦官毛贵和王长随。接着,朱祁钰下令杀死王振的侄子王山并族诛王振之党,把马顺的尸首拖到街头示众,王振家族不分老少一律处斩,并籍没王振家产。
后来英宗认为王振毕竟是为国殉死,其精神不死。就在重新登基的这年(1457年)10月,在北京城禄米仓胡同的智化寺为王振立了一个彩色泥像,还树了一块碑为他立了传。智化寺的香火非常旺盛,朝廷对它也很重视,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整修过一次,清朝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还增修了一座极乐殿。智化寺今仍存在于原址,其中保存下来的一些神像的服装样式具有明朝的风格。

G. 明英宗朱祁镇为什么被俘了

兵部尚书邝埜一再要求驰入居庸关,以保证安全,但王振不准。土木堡地势高,无泉缺水,土木堡之南十五里处有河,被瓦剌军占据,将士饥渴难耐,挖井二丈仍无水。隔日瓦剌军队包围土木堡。也先遣使诈和,并主动撤离,以麻痹明军。英宗不疑有诈,遣曹鼐起草诏书。王振下令移营就水,当明军大军移动时,饥渴难忍的军士一哄而起,奔向河边,人马失序,瓦剌军趁机发动攻势。
明军只得仓促应战,英国公张辅,泰宁侯陈瀛,驸马都尉井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都督梁成、王贵,尚书王佐、邝埜,学士曹鼐、张益,侍郎丁铉、王永和,副都御史邓棨等,皆战死,明英宗盘而坐,不久被俘,王振被护卫将军樊忠用大铁锤所杀,樊忠不久亦战死。
此役明军死亡过半,大量辎重尽为也先掠夺,只有大理寺右寺丞萧维桢、礼部左侍郎杨善、文选郎中李贤等数人侥幸逃出。
英宗突围无望,索性跳下马来,面向南方,盘膝而坐,等待就缚。不一会儿,瓦刺兵冲上来,一个士兵上前要剥取英宗的衣甲,一看他的衣甲与众不同,心知不是一般人物,便推拥着他去见也先之弟赛刊王。
赛刊王在盘问英宗时,英宗反问道:“你是谁?是也先,还是伯颜帖木儿,或者是赛刊王。”赛刊王感到英宗说话的口气很大,立即报告也先,也先派遣留在瓦刺军中的明朝使者去辨认,才知道他就是英宗。
参考http://www.qulishi.com/news/201607/114397.html

H. 电影里有个学生叫邝野,是什么电影

纸之月 电影版

地区:
日本
主演:
宫泽理惠 池松壮亮 大岛优子 田边诚一 近藤芳正 石桥莲司 小林聪美
导演:
吉田大八
类型:
犯罪

I. 一部电影里边的主人翁是个学生他的名字叫邝野,谁知道电影名字告诉我。谢谢!

给我飞翔的翅膀

J. 天生异能 最后邝野找到千手了么

心常寂静不求中,甚深禅定自然通.
平生正直无私曲,月下终归沐清风.

功到 此自通

花花世界号大干,仕农工商各因缘.
安其本分敬其业,百业行行出状元.

功到 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