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洛杉矶报内容特点
历史沿革
《洛杉矶时报》
美国有影响的英文对开日报,美国西部发行量最大的报纸。1881年12月在洛杉矶创刊,属时报镜报公司。该报曾为美国西部的开发和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工业化进展起过重要推动作用。广告登载量为全美报纸之冠。编辑部有职工 650余人,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有常驻记者。19 62年同《华盛顿邮报》合办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通讯社,每日向国内外约600家订户发稿5万多字。洛杉矶时报辛迪加还向国内外报刊提供特稿和为读者生活服务的各种书籍。截至1985年,有14人获普利策奖。平日出100多版,星期日常在200版以上。发行量平日为111.7万份,星期日139.7万份(1987)。
2016年4月18日,《洛杉矶时报》获2016年普利策奖突发报道奖。
[1]
2018年6月18日,《洛杉矶时报》以5亿美元价格正式易主,由黄馨祥接手。 [2]
业务合并
美国两大知名报纸《芝加哥论坛报》和《洛杉矶时报》将合并国际新闻报道业务,这是因为它们所属的论坛报业集团正在进行破产重组,急需节省开支。
新成立的国际新闻部将设在洛杉矶,负责向论坛报业集团下属的所有报纸提供国际新闻。此前,该集团已经合并了旗下各报在华盛顿特区的业务。
受金融危机冲击以及互联网兴起的影响,《芝加哥论坛报》和《洛杉矶时报》近两年收入锐减,不得不进行裁员。论坛报业集团12月提交破产保护申请,当时该集团资产为76亿美元,负债129亿美元,已经到了严重资不抵债的地步。
业内人士表示,通过合并国际新闻业务,《芝加哥论坛报》和《洛杉矶时报》希望既能保留其报道国际大事的传统,又能加强对美国当地新闻的报道。
取得荣誉
《洛杉矶时报》
第88届度普利策奖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揭晓,《洛杉矶时报》捧走5项大奖,主要因其在加利福尼亚大火中的报道,以及对沃尔玛公司增长的系列报道而获多项大奖。
“突发新闻报道奖”-《洛杉矶时报》
“国内报道奖”-《洛杉矶时报》
“社论奖”-《洛杉矶时报》的威廉姆·斯托
“文艺批评奖”-来自《洛杉矶时报》的丹·尼尔
“特写摄影奖”-来自《洛杉矶时报》的卡罗琳·科尔
2019年4月获得普利策“调查报道奖”。 [3]
时报事件
随时倒闭
据科技博客Silicon Aelly Insider报道,知名政治网站Real Clear Politics上周评出了随时可能倒闭的美国10大报纸,包括《纽约每日新闻》和《洛杉矶时报》等知名报纸,其中《洛基山新闻》已经停刊,只剩下9家“随时可能倒闭”的报纸。
2009年2月25日,Real Clear Politics网站评出了随时可能倒闭的美国10大报纸,有150年历史的《洛基山新闻》(Rocky Mountain News)赫然上榜。巧合的是,该报第二天就宣布停刊。
《洛杉矶时报》排在该榜的第二位,发行量739,147,2007年来下降4%。
裁员事件
美国媒体集团Tribune旗下知名报纸.-《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宣布,将裁减75个编辑人员职位,裁员量约为该报编辑人员的10%。该报称,此次裁员是迫不得已,目的是应对美国报纸产业广告收入急剧下滑的挑战。
《洛杉矶时报》出版人埃迪·哈顿斯坦(Eddy Hartenstein)当天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对于美国正经历的金融危机,《洛杉矶时报》也受到了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对《洛杉矶时报》的日常运营进行评估和调整。”该报主编罗斯·斯坦顿(Russ Stanton)在一封电子邮件备忘录中证实,75名裁员量约为《洛杉矶时报》当前编辑人员的10%。
这已是《洛杉矶时报》2008年以来的第三次裁员。2008年2月,该 报裁员了100个职位,其中40多名为编辑人员;该报又裁减了135名编辑人员,且把其每周页面印刷量减少14%。最新一轮裁员完成后,《洛杉矶时报》编辑人员总量将缩减为660人,远低于2001年时的1200人。
收入下滑
美国独立媒体分析师和投资者艾伦·穆特(Alan Mutter)指出,自2006年第二季度以来,美国各大报业集团的印刷版广告收入一直呈急剧下滑之势,虽然这些报纸也推出了数字业务,但相应网络广告收入根本不足以抵消印刷业务的损失。多年以来,美国各大报纸严重依赖房地产公司、汽车制造商等企业用户投放广告,但由于美国正经历金融危机,使本已受到打击的美国报纸印刷业务更是雪上加霜。
《洛杉矶时报》为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其影响力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华尔街日报》等大报不相上下。《洛杉矶时报》母公司Tribune媒体集团旗下拥有数家报纸、电视台和其他资产。
破产事件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9日报道,由于巨额债务重压,资不抵债,拥有《洛杉矶时报》和《芝加哥论坛报》等十家报纸和23家电视台的美国报业巨头论坛媒体公司8日提出破产保护申请。
广告收益暴跌
总部位于芝加哥的论坛媒体公司下辖《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巴尔的摩太阳报》等知名报纸和23家广播电视台,是美国年收益第二、总发行量第三的报业集团。公司创立至今已161年,2007年由美国房地产商塞缪尔·泽尔以83亿美元收购。《洛杉矶时报》是第四大报。
论坛媒体公司负债近130亿美元-..(约900亿元人民币),总资产为76亿美元(约523亿元人民币)。论坛媒体公司现金流,不足以支付到期偿还近10亿美元(约69亿元人民币)的利息,并拖欠应于偿还的5.12亿美元(约35亿元人民币)债务。该集团上月公布第三季度财报,报亏1.216亿美元(约8.5亿元人民币),广告营收同比下降19%。
债务“垃圾级”
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上月将论坛媒体公司的债务评级降至“垃圾级”,指金融危机将阻碍集团出售资产,集资金额亦受限制。
分析师认为,论坛媒体公司的破产保护申请中不包括旗下职业棒球队芝加哥小熊队,说明公司可能打算出售棒球队和一个棒球场,以筹集更多资金。售价最高有望达10亿美元。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债务缠身的另一报业巨头麦克拉奇报业集团打算出售旗下“重要一员”《迈阿密先驱报》。
《纽约时报》抵押总部借贷
环球金融危机令报业经营更艰苦,即便其中的“大牌”媒体也感觉到了寒冬。拥有《纽约时报》的纽约时报公司面对现金不足问题,计划将总部大楼作抵押,借贷2.25亿美元(约15.5亿元人民币)。纽约时报公司8日公开表示,计划抵押位于曼哈顿的总部大楼,以便向银行借款,缓解现金危机。纽约时报计划最多借款2.25亿美元。
纽约时报公司首席财务官詹姆斯透露..-,纽约时报已经聘请知名地产公司高纬物业为其代理,寻求通过抵押或售后回租的方式获得融资。
纽约时报集团严重资不抵债,集团此前向美国证券交易所提交的报告显示,集团目仅持有4600万美元(约3亿元人民币)现金,但至少有4亿(约28亿元人民币)美元欠债必须还清。而美国当地媒体称,纽约时报最高欠债可能高达10亿(约69亿元人民币)美元。
为了缓解资金压力,纽约时报在第三季度已融资2500万美元(约1.7亿元人民币),但敌不过广告收益迅速下滑,只得寻求新的资金来源。公司还将股息削减了七成五,并有可能出售公司部分资产。
当天纽约时报股价略有上升。
国际观察
金融危机深化报业困境。
美国报业陷入深度危机,主要原因就是互联网的兴起。而金融危机加速了美国报业的萎缩。
律师杰罗姆·赖斯曼说:“论坛媒体公司的金融状况是整个报业流行病的征兆。”美国其他许多报纸同样面临着发行量下降、读者流失、广告收入锐减等困扰。
由于美国经济走衰,媒体广告收入急剧下滑,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的报业集团面临债务危机。
背景资料
美国第三大报《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是美国第3大报,在纽约出版,全球发行,有相当的影响力。
《纽约时报》创刊于1851年9月18日,创始人是亨利·J·雷蒙德和乔治·琼斯。他们当时打算发行一份比较严肃的报纸,来打破当时在纽约盛行的花花绿绿的新闻报道方式。
在新闻报道方面,《纽约时报》将自己看做是一份“报纸记录”。假如《纽约时报》真的首先报道一个事件的话,那么这个报道的可靠性是非常高的,因此往往被世界上其它报纸和新闻社直接作为新闻来源。在美国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内都提供一份《纽约时报》索引,其内涵是《纽约时报》对时事的报道文章。
1896年阿道夫·奥克斯收购了濒于破产的《纽约时报》,当时他确定了《纽约时报》的新闻报道原则:“力求真实,无畏无惧,不偏不倚,并不分党派、地域或任何特殊利益。”他大胆地增刊扩版,在新闻报道上不惜投资,大量增加在当时颇为稀有的国际新闻内容。在他的领导下《纽约时报》获得了国际性的认可和声誉。
《纽约时报》大事记
2005年5月《纽约时报》大裁员,200人遭解雇。
2005年9月20日..《纽约时报》宣布大面积裁员计划,10月起在全美范围内进行新一轮裁员,裁员数量为500人左右,约占该公司员工总数的4%。
2008年9月30日《纽约时报》旗下的《纽约太阳报》停刊。
2008年12月4日纽约时报公司宣布裁员530人。同时,纽约时报公司砍去“城郊新闻”业务部门,该部门在纽约市发行《纽约时报》增刊《城郊新闻》。 [4]
外国使团
2020年10月2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就中方针对美方增列6家中国媒体为“外国使团”采取对等反制措施答记者问。赵立坚称,作为回应,中方要求包括洛杉矶时报在内等6家美国媒体驻华分社,自即日起,于7日内,向中方申报在中国境内所有工作人员、财务、经营、所拥有不动产信息等书面材料。[5]
2. 他变成富豪后拒绝回中国,给美国捐款300亿,为什么被嘲讽在作秀
在进行糖尿病有关的研究时,他大胆设想通过移植胰腺细胞代替注射胰岛素。当时所有的医生都不看好他喊道“那是不可能的”“疯子”“不尊重生命”,但陈颂雄依然坚持,可在病人进行移植手术之后仅效果维持了几个月,又不得不回归注射胰岛素。“玩弄学术”一时间成了他的代名词。
陈颂雄一直希望美国能够认可自己,为此他在美国进行了大量慈善活动,总共捐赠超过300亿的资产用于医学研究。可美国并不买他的帐,由于他多次挑战美国医学权威,向美国医学界宣告自己理论的正确。可是他的骄傲自满,跋扈嚣张使得美国人并不认同甚至纷纷唾弃、质疑,认为他是为了“作秀”。
纵观陈颂雄的人生经历,少年求学及初入工作时的坚韧不拔是我们每个人都佩服并值得学习的,但后期取得一定成就之后翻脸不认人,骄傲自大是我们要引以为戒的。为人处世,我们应保持谦卑,心怀感恩。
3. 洛杉矶时报的特色内容是什么哦
各种时装品牌之类的都有在上面有做包的。
4. 当年那个为获得美国绿卡,给美国赠送300亿的华人富豪,如今过得怎样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民有机会走出国门,去到各个国家领略不同的风光,了解不同的风土人情,但是也有很多人动了一些歪心思,他们不满足于中国的现状,不满足于自己是一个中国人,盲目的追求国外的好福利,为此不择手段,千方百计的选择移民,这样的做法让很多国民伤了心。我们今天所讲到的故事,就是为了获得美国绿卡,给美国赠送300亿的华人富豪,如今他怎么样了呢?
如今美国疫情愈演欲烈,黄馨祥也动起了想要回国的念头,很多网友得知,纷纷发出嘲讽,当年黄馨祥为了获得美国绿卡的嘴脸,让网友们难以忘怀,如今美国落难,又想要回来,谈何容易。对此,屏幕前的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5. 美国华裔首富黄馨祥,他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
美国华裔首富黄馨祥,他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美国华裔首富黄馨祥确实有精彩的人生,他的一生非常传奇,有很多精彩的事情,下面给大家具体的说明一下:
三、美国华裔首富黄馨祥各类投资并举,成为一代富豪:
此后黄馨祥收购到一部分洛杉矶湖人队的股份,二零一八年期间,黄馨祥五亿美元收购了洛杉矶时报,他的身价更是达到七十五亿美元。
6. 从平民到百亿富豪,黄馨祥究竟有着怎样传奇的人生经历
首先,从小流浪辗转的童年和经历世间的冷暖让他养成优秀的品质和过人的坚韧。
早在50年代的黄馨祥就远在大洋的另一边南非这个地方,后面又辗转到中国广东一带,后面又远渡重洋来到美国进行学习,但是家境不好的黄馨祥没能像别人一样过得很好,从小他的家庭当中兄妹应,直接使他们投入了巨大的研究成本和精力,但是最后都没停下来最后获得成功,这个直接使他的职业生涯发生了巨大变化,后面将自己的专利技术出售并且购买了家当时最为出名的子公司阿博瑞斯生物科技。
最后,商业帝国开始扩展,涉足于不同行业和领域。
最出名的新闻就过于前段时间他购买了《洛杉矶时报》的相关股份,为了使这家报业不断走上新的复活之路,黄馨祥也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还有他在南非投资的许多房地产和相关印刷行业也是在蓬勃发展,最近有新闻报道出他即将投资新的视觉科技,旦愿他能够成功吧!
7. 拒绝认祖归宗,陈颂雄捐美300亿资金,后来怎样
“认祖归宗”被认为是中国人一生中的头等大事,特别是富豪的认祖归宗,必将吸引新闻媒体的各种报道。而提起富豪,大多数人一定会想到马云、马化腾等商界大佬,国外的富豪有乔布斯,比尔盖茨等。
今天我们来讲一位医学富豪,或许大家都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叫陈颂雄,他是旅美华裔医生,曾经多次出现在福布斯排行榜前百。这样的一个富豪却拒绝认祖归宗,确实有点令人匪夷所思,非但如此,还为了得到美国国籍,向美国捐赠了300亿美金,却换来的是美国人的唾骂,这是怎么回事呢?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医学渊源
陈颂雄原名黄馨祥,出生于医学世家,他父亲是中国福建的一名草药医生。在二战时期,为了远离战火,父亲带领着全家前往南非。在1952年的时候,陈颂雄出生了,在父亲的子女中排行老六。
陈颂雄很明白只凭借救死扶伤是很难成为亿万富豪的,陈颂雄把目光转向来制药业。很快陈颂雄有了目标——癌症,癌症作为世界公认医学难题,陈颂雄也不是会魔法,没有什么是一蹴而就的。
首先是资金方面,当时研究癌细胞需要仪器设备,陈颂雄也是发愁,他哥哥却豪迈的给了他500万资金用于癌症研究。经过无数的日日夜夜,陈颂雄的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可以极大延缓癌症的发生的药物——紫杉醇纳米试剂,并且在美国被批准上市。除了紫杉醇试剂,他还在研发期间注册有50多种专利。可以说摇身一变,变成了制药公司的总裁,成为了医学富豪。
值得一提的是,陈颂雄在研究取得进展之后却声称没有得到过哥哥的资助。随即告上法院,陈颂雄的名字就在那个时候改了,表达与家族一刀两断的决心。
收购湖人响应巴菲特
陈颂雄除了在医学领域得到巨大成就之外,还在体育界表现的十分活跃。篮球是他最爱的运动之一,并且为了跟科比打球,还购买了湖人的股份。
2011年陈颂雄正式从约翰逊那里买下了湖人4.5%的股份,成为了湖人队的股东之一。有些人觉得他只不过是有钱,想炫耀一下自己的财富,而实际上,他只不过是科比的一个铁粉。陈颂雄一直都是湖人的忠实粉丝,成为湖人的股东之一,他显得十分开心:“能成为湖人家族的一员,是一项至高的荣誉”“能够从约翰逊的手中得到湖人的股份,这让我倍感荣幸”。
陈颂雄成为富豪之后不只是购买球队股份,还懂得回馈社会。他是第一个响应盖茨和巴菲特捐出自己财产一半给慈善事业的人。2007年的时候他和妻子就捐赠了3500万美元给加州圣塔莫妮卡的圣约翰健康中心,让来自全球的研究员可在此将生物医学新发现转换成最新的医疗技术和药品。
他和他的妻子还向加州的圣若望保健中心捐赠了一亿三千五百万美金,还提供一亿美金的担保,协助曾经倒闭的洛杉矶南区金恩医院重新开启。
陈颂雄一生从事了许多慈善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与医疗有关,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社会。尽管他做了这么多慈善,质疑他的人却从未减少。
为美国捐赠300亿,却受尽唾弃
陈颂雄在美国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他在研究糖尿病时,大胆设想可以移植胰腺细胞来代替注射胰岛素。当时的所有的医生都喊到“疯子”“那是不可能成功的”但陈颂依然坚持,并且对自己的第一位糖尿病病人进行了胰腺细胞移植手术,效果持续了几个月之后,这位病人又不得不通过注射胰岛素来维持。这时所有质疑他的声音扑面而来,“弄虚作假”“玩弄学术”成了他的代名词。
他还曾经多次挑战美国医学界的权威,对美国的医学界宣告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因此,他的傲慢自大,嚣张跋扈,使得质疑他的声音从未减少过。
陈颂雄一直想让美国认可自己。他为美国做了大量慈善活动,并且还是第一个响应盖茨和巴菲特捐赠自己一半财产的活动的人,为美国捐赠的资产超过300亿美元用以攻克医学难关,但鉴于陈颂雄之前的跋扈,至今依然受到美国人的纷纷质疑以及唾弃 。
尽管陈颂雄对抗癌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又攻克了许多医学难题,但他拒绝认祖归宗,还捐赠给美国过半资产。这种做法在中国没得到好评。陈颂雄的医学才能与坚韧不拔的性格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但不认手足,过于膨胀却不是我们所能苟同的。
8. 当年为了获得美国绿卡,无偿捐美300亿的华人企业家,后来怎么样了
在上世纪的某个时候,曾经在我国掀起了一股“出国风”,就是大家都很向往国外的生活,特别是美国。说难听点,就是崇洋媚外,说的好听点,就是追求更好的。只能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大家都有各自追求的东西,其他人也不能说什么。
在建国初期的中国,确实是没有美国那么发达的,但是,现在的中国正在一步一步的强大,现在已经是一个世界强国了,还有很多的外国人都想来到中国居住、生活。
但是,就算是这样,有些人还是有那样的歪心思,他们仍然不满足现在中国的状况,甚至是不喜欢自己是一个中国人,目光短浅,盲目地去追求国外的福利,就因为这个,有的人甚至选择移民,这样的做法也让很多的中国人民很伤心。
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就是一个“移民”的故事。当年有一个企业家为了可以获得美国的绿卡,很无私的捐赠给了美国300亿,那么,后来这个企业家怎么样了呢?一起来看看吧。
三、想要回国
好不容易拿到美国绿卡的黄馨祥,现在又想着回到中国来了。因为疫情在美国是越来越严重了,黄馨祥就有了回国的想法。很多网友知道后,肯定是不乐意的,因为大家不会忘记他为了获得美国绿卡,去讨好美国的事情。
9. 华裔富翁黄馨祥是否正式收购洛杉矶时报了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华裔富豪黄馨祥(Patrick Soon-Shiong)收购“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一事,于当地时间6月18日正式完成。黄馨祥早先于2016年入股成为洛杉矶时报的母公司论坛出版公司(Tribune Publishing Co.)的第二股东。
黄馨祥是正宗的华裔,其父母原籍广东台山,二战期间移民到南非。黄馨祥1952年出生于南非大城市伊丽莎白港,16岁高中毕业后入读南非名校南非金山大学,24岁获得该校医学博士学位,在189个毕业生中排名第4。随后,黄馨祥到加拿大和美国深造,先后毕业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
中国新闻网
10. 94年魔术师花一千万买下湖人4.5%的股份,卖掉能赚多少钱
湖人队传奇巨星魔术师约翰逊在1991年不幸患上艾滋病,无奈退役。当时湖人队的老板以低价出售给魔术师约翰逊4.5%的股份,1994年魔术师如愿成为了湖人队小老板之一。但究竟魔术师是否是以1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湖人4.5%的股份,这一点还无法查询。魔术师从NBA退役后,开始积极投身于商业投资,而拥有一支NBA球队一直以来都是魔术师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