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广州东山洋房五大侨园的cad平面图,春园我已经有了,求其他园,尤其是逵园……重赏谢谢
200算重吗?
❷ 逵园1922画廊CAFE怎么样
环境不错,装修用心有特点,进入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可能是有历史的缘故,而且一楼是画廊)。我们四个人点了不同的午餐,炒饭焗饭鸡扒,竟然味道都不错!只是分量有点少,鸡扒不配任何主食………每人还点了饮品,买单时共320多,有点贵,唯有安慰自己说这格调还是值得的。
❸ 为什么广州有那么多有钱人
这是因为广州发达呗! 地理环境又好! 又是广东省会! 经济发达! 是珠江三角区中心城市!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但是也不是那么多有钱人啦!!!!!!!!怎能和上海北京等比啊!!!!!!其实在中国很多城市比广州有钱人多!!!!!但是,广东是中国经济最综合的省哦!不像一些地方,这里有钱哪里没钱。
❹ 东山口有什么传统美食
广州记忆丨人均30元吃遍东山口人气美食,还有洋楼里的咖啡店~
艺术三星周末牛肉建筑
在广州,
素有“有钱住西关,有权住东山”的说法。
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东山口,
每次坐一号线总可以听到地铁报站“东山口”,
你是否也一直听说那里有故事,却未曾踏足。
小编对东山的印象无非是龟岗大马路、庙前直街、东山百货等等等,很多人都以为东山口只有红砖洋房,只适合闲逛和外拍,其实那里不止有大街、洋房、骑楼,更是美食的聚集地。
东山口,这一带的建筑饱含历史文化沉淀,保护完整且别具风格。
不仅吸引了游客们的脚步,
也有不少文艺小资范的特色小店悄无声息地扎根在这里。
小编挖出的这些特色小店,绝对让你抱负扶墙走……
丨肥佬牛杂丨
在东山口地铁站附近有档牛杂,每每走过都要买。从原来的推车走鬼档搬到店内,从没任何名气到现在的粉丝慕名而来,为的就是那份萝卜牛杂!
这里的牛杂没放过多香料,牛杂本身味足,感觉不用蘸甜酱也依然棒棒哒!牛心牛肺弹性十足,也很干净,萝卜则是炖的刚刚好,腩汁满满的,吃起来特满足!关键是够饱肚呀~
地址:庙前直街12号(东山区少年宫对面) 人均:12元
丨老上海食惠里小笼包面馆丨
但是小编每次都是为了那碗咸蛋黄鲜肉馄饨云吞,每颗馄饨都很大,咸蛋黄也不少,最重要是其价格和口味上的平衡,难怪附近很多街坊都视之为食堂。
地址:龟岗大马路13号(近东山百货)
人均:20元
丨林华牛羊蛇杂屋(东华东路店)丨
只此一家有牛羊蛇杂的牛杂店林华铺子,滋补三蛇杂汤,各种蛇肠、蛇肝、蛇肺等肉料,吃起来很软,汤味鲜浓,加了胡椒粉很暖胃。
从7块吃到14块,老街坊都爱的味道。在冬天来一碗牛羊杂汤暖暖身子,值得一试。
地址:越秀区东华东路618号
人均:13蚊
丨风味馆丨
只有广东人才会懂牛三星有多好吃,这家老店,每次去必点牛三星汤加辣,还有陈村粉,分量超级足,牛三星烫得爽口脆嫩、火候非常好,而汤底下有韭菜、酸萝卜、吃起来整个汤很是开胃。
小斋陈村粉,最喜欢上上下下满满的一层酱,陈村粉搭配牛三星,真是绝配。
地址:越秀区越秀南路161号(芬兰浴馆对面)
人均:15蚊
丨成隆行(东山店)丨
喜欢他们家的蟹粉小笼包,鲜美香甜,汤汁非常饱满,汤包皮很薄,泛着黄黄的蟹膏黄油花。但是价格却不便宜。
一年吃蟹也就几个月,总是不能错过,每年都吸引了一批吃蟹爱好者,吃完大闸蟹记得喝姜茶,暖暖的,瞬间感觉很完美。
地址:庙前直街31号(近农行)
人均:150元
丨常来饭店丨
“常来饭店”走的则是平实住家菜路线,秘制的豉油皇鹅肠、碌鹅等点击率最高,还有镬气十足的粤式小炒令师奶们都要臣服。
满满的传统味道,很多街坊经常帮衬的食堂,深受街坊欢迎。
地址:龟岗大马路金韵茶业旁(近龟岗步行街)
人均:50元
丨老班长丨
东山口店也是20年+的老店了,这里的灌汤包,永远那么多人,永远的新鲜美味。
还有凉拌卤牛肉,清香透鼻。凉菜和凉皮也是这家店的一大特色,很受欢迎。
地址:农林下路81号南侧(王府井对面)
人均:40元
丨云上咖啡·艺术会馆丨
充满艺术气息的会馆,正宗的英式下午茶。很有维多利亚时期的风格,一片怡然自乐的静谧感。店主还在门口还养了很多只可爱的龙猫,来这里享受宁静下午茶时光是不错的选择喔!
地址:东山口启明一马路4-1号(近东山百货)
人均¥ 46
丨逵园1922画廊&Cafe丨
1922年建的老房子,一楼会定期展出不同的艺术作品,楼梯曲折通幽。二楼是一个阳光小天堂。由于阳台是骑楼设计,所以坐在这里一整天都是那么的安逸舒适,建筑总是承载着一座城市的人情记忆,也许你也会喜欢这午后的一米阳光。
地址:越秀区恤孤院路9号逵园内(近中共三大会址)
人均¥62
东山的小洋楼众多,当然美食也不止这些。在这里,时不时会遇上一些花儿,给生活增添一些色彩,生活就充满了活力。
这些广州老味道隐藏在东山口这里,
有时间去走一走吃一吃真的很不错,
❺ 东山洋房的“五大侨园”清静典雅
在地图上看,新河浦路、恤孤院路、培正路等街道并不起眼。
恤孤院路,两广浸信会1920年在建华侨住宅区时,在恤孤院旁开辟而得名。别看这条略显狭促的街道只有短短几百米长,一直往前走,你可以看到逵园和春园。这两座洋房,连同隅园、明园和简园,合称东山的“五大侨园”,在东山洋房的建筑中较具代表性。
这一天,阳光明媚,我们在恤孤院路一带的街区停停走走,开始寻找东山洋房。 逵园坐落于恤孤院路9号,很容易便可以找到它,因为正对着它的是一个宽阔的广场,上面矗立着中共“三大”会址纪念碑。逵园建于1922年,由美国华侨马灼文所建。历经80多年,这栋高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子,外墙红砖依然保存完好。首层、二层的仿希腊式柱,重新进行了粉刷。楼房上方建有突出的拱门楼,门楼上塑有“1922”字样,按照西方建筑的习惯,这可能是逵园的建造年份。
逵园现在是私人庭院,被一堵围墙围了起来。房子前面有两棵笔直的假槟榔树,直插云霄。以前,逵园的庭院遍植花木,特别是蒲葵树,郁郁葱葱,所以人们渐渐地,也就把这里称为“葵园”。
逵园本身的故事不多,但在历史上,却扮演了一个独特而光荣的角色。原来,中共“三大”会址之所以选择恤孤院路上一座毫不起眼的砖木结构瓦屋,是因为这里地处郊区,偏僻幽静,人烟稀少,有利于保密工作。但是从外地来广州参加会议的代表,却遇上了不易找到会址的麻烦。幸好正对着“三大”会址的逵园,在一片简陋低矮的旧式瓦房中十分突出,尤其是门楼上的“1922”的字样,成了代表准确识别中共“三大”会场方位的一个坐标。后来,中共“三大”会址在抗日战争期间被炸成一片烂地,也正是逵园,这个会址才得以重新被辨别确定。 从逵园向南继续行走,到了尽头便是春园。
春园20世纪初由美国华侨所建,宅屋坐北向南。面前是新河浦路,再往前便是绿树环抱的新河浦小河。以前,小河还可以通行机动船,涌边有个慈菇塘,可见当年这一带交通方便,周围是池塘、蕉林环绕的空旷的田园风光。春园,名字富有诗意,园主人在这里建了三座小洋楼,分别是现在新河浦路的22、24、26号。这三座洋房统一的式样,楼高13.5米,每层进深19.1米,宽9.8米,颇有气派的西式风格,显示出主人别具一格的品位。现在,这三座洋楼都重新经过修葺和粉刷,其中24号楼由政府进行保护和管理,另外两栋分别是私人使用和用作新河浦幼儿园。
春园,曾是中共“三大”代表居住的地方。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开前夕,中共中央机关迁到广州,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出席会议的党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张太雷、蔡和森、向警予等,就住在春园24号。在这里,还曾召开过中共“三大”预备会议和中共第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房子里每个房间都按照以前的摆设放置着床、桌等,仿佛在唤醒人们对这段不平凡历史的回忆。在二楼,有一个面积不大的客厅,正是在这里,曾经活跃着这些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他们讨论修改中国共产党党纲、党章,起草大会的宣言和各项决议草案,推动着中国革命的进程。 简园位于培正路上,是南洋烟草公司简氏兄弟所建的别墅。简照南、简玉阶兄弟,是20世纪初我国有名的华侨实业家,1906年在香港创办“南洋烟草公司”,提倡国货,与英美烟商竞争。当时,培正路一带还是一片田园果林,具有欧洲建筑风格的简园落成,十分引人注目。
建成之初,这座洋房高三层,前花园有喷泉花圃,围墙上部以绿釉陶竹筒装饰,券拱式门楼上端是飘出的阳台。首层门廊入口处,还立着一对威严的宫廷式狮子,为这座宅园增添中西合璧的韵味。
简园建成之后,曾用作德国领事馆。二十世纪20年代,国民党要员谭延闿曾住在这里。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期间,毛泽东常在会议休会时,到简园拜会时任大元帅大本营建设部长的谭延闿,争取他支持国共合作。
历经80多年,简园旧时的花圃,被用作一个停车场,房子有人居住着,二楼还拉起防盗网。涂刷着米黄色粒状灰砂的外墙倒保存良好,依稀可以窥见当年的风采。 简园的斜对面便是明园。明园在建成之初,是两幢风格相同的三层红砖楼房,中间入口为罗马柱式门廊。明园环境幽静、绿树遮阳、清爽宜人,环绕着的是一片竹林。当时,在这里住的都是一些华侨。由于附近没有什么楼房,明园被人们称为“洋房别墅”。
现在,明园的围墙大门依然保存着,但原来的红砖楼,被一栋白色的新房子完全阻挡了,穿过一扇斑驳的铁门,沿着小路往前走,才能看到传说中的洋房。其中一栋正在修葺,另一栋由一黄姓人家居住,当年的面目已难以辨认。 在寺贝通津42号,还有一座有特色的洋房——隅园。它的设计者、最初的主人是广州早期留英、美学生伍景英,1925年国共合作时期,他曾担任海军造船总监。
隅园大约于1931年建成,整体风格源自英伦。但伍景英在设计时将英伦建筑风格融进本地特色。英式洋楼的阳台多是全封闭的弧形阳台,但为了适应南方闷热的天气,隅园的阳台设计成凹陷进去的通风阳台。阳台在英式梁托上,加上中国独有的吊钟花形,这种建筑风格被人称为“西曲中词”。
隅园现在属于私人庭园,外面竖起了高高的围墙,旁边建起了一栋两层蓝色房子。虽然如此,依然可以清晰看见洋房的琉璃瓦硬山顶、红砖清水墙,庭园里生长着多种不同古树,郁郁葱葱,供人遥想当年的清静、典雅。
❻ 广州逵园(逵园艺术馆)参观需要门票吗
我去过一次,一楼是画展,二楼是服装饰品店,三楼是咖啡馆,不需要门票
❼ 东山口拍照圣地在哪
新河浦一带。
东山口新河浦一带是广州的拍照圣地,各种近代中西合璧的别墅、洋楼改造为艺术空间、商店、餐饮等,常年游人如鲫。
比邻而立的红砖老洋房,苍翠茂盛的老树木,新河浦仍保留着最优雅的年代气息。
路上来来往往的,有久住在此的居民,牵着一头叼着快递的狗狗匆匆走过,和擦肩而过的邻居们打着招呼。也有专门过来打卡的游人,穿着复古的服饰,在那一座座洋房别墅前摆着各种pose拍照。
培正路这条“网红斜坡”是大家最爱打卡的地方
清末民国期间,这里曾是华侨、军政、官宦人家的聚集之地,见证了一代人的建功立业,也见证了一代人的风花雪月。
1918年掀起的市政改良运动,是广州城第一次大开发。当时的新河浦片区成为了归国华侨争相投资建房的“香饽饽”,建筑群因此留下了那个时代鲜明的烙印。
广州的“豪宅”都在这条街
拥有493栋百年建筑的新河浦,成了广州现存的最大规模、中西结合的低层院落式近代建筑群,也承载了老广人心头最深的回忆。
中部入口的伊斯兰风格拱门,这在当年的广州也是十分罕见人们忘不了“东山少爷”,更忘不了这“东山洋房”。
为了保存这份弥足珍贵的记忆,同时兼顾商业发展,新河浦走出了自己的路——将文物古迹活化为文创空间。逵园,就是第一栋被活化利用成艺术馆的“东山洋房”。
沿着新河浦区漫步,转上恤孤院路,远远就能看到分辨出逵园:两棵高大的假槟榔树身后,红砖外墙上标有醒目的建造年份“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