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郑远涛
扩展阅读
中国船舶股票怎么买不上 2025-08-12 05:15:28
大智慧股票值得买吗 2025-08-12 04:52:05
完美股票行情 2025-08-12 04:51:27

郑远涛

发布时间: 2021-10-11 01:13:22

1. 姓郑 男孩 2013年1月14号10点30分。。起名

郑佳毅,五行顺序“火木木”,八字喜神火木木五行相生,因此姓名补益八字,这个五格好一点。

2. 喜欢上同性、不能被人接受吗

同性有什么不好, 现在社会已经广泛的开始解释同性之爱了 同性结婚,在很多国家都已经实现了, 只要相爱,有什么不可以 , 如果你们真的有勇气走下去, 还会怕世俗的眼光么? 虽然说现在圈内占了将近百分之20是伪同性恋, 加油吧, 慢慢的家人会接受的 , 圈内很苦,同性的爱 , 比异性爱,更坚强,却又更脆弱. 我吧,再苦也会走下去.

3. 郑远涛工号105404是阿里巴巴的员工吗

亲,除了阿里巴巴杭州总部以外全国有很多吗阿里授权的渠道道理负责所属区域的阿里巴巴服务, 我们公司就是苏州这边的渠道代理商,我们并没有所谓的工号,一般工厂才会有吧

4. 如果因为感情受挫变成同性恋还能变回来吗心理还健康吗

再让自己的感情受挫一下! 既然你感情受挫,就可以从异性恋变成同性恋,那么当然也可以从同性恋变成异性恋。 补充: O(∩_∩)O哈哈~, 我跟你开玩笑的。 你是女生吗? 你想想看,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男人。怎么可能每个男人都像让你感情受挫的一样?就算你对这个男生,不感兴趣了;那么完全可以对其他男生有感觉啊。 就算你对男人彻底失望了,对任何男人都没感觉了;但是怎么可能对女孩子有感觉了呢?怎么可能变成 同性恋 了呢? 补充: 同性恋,是一个没有科学意义的词。 从字面上,同性恋表示两个性别相同的人谈恋爱。但是,如果一个人从来没谈过恋爱,那么他就什么都不是了吗?实际上,科学家不用同性恋这个词,而是用“同 性倾向 ”表示一个人的性倾向是同性。 那么,什么是性倾向?什么又是同性倾向? 补充: 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不由 自主地 感受到来自特定性别的人的吸引,这种吸引综合地表现为: 感情冲动 和 性冲动 。简单地说,这就是被人吸引,还有就是一定要在“感情”和“性”两方面同时被吸引。但是,这种被动地吸引不是针对一个人,而是被“特定性别的人”吸引,可能是男性,也可能是女性,或者也可能被任何一种性别的人都可以吸引(双 性倾向 )。 同性倾向就是指被与自己性别相同的人吸引。(男人被男人吸引,女人被女人吸引。) 以上说的是吸引,跟喜欢、爱、欣赏等等的这些词都无关。—— 爱祖国、爱人民、爱爸爸妈妈、爱 哥哥弟弟 、爱姐姐妹妹,这些同样跟吸引无关。作为一个人,你可以爱不同的人,甚至连性别都不同;但如果是说 爱情 ,那么“吸引”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假如一个人的性倾向是异性,那么他对同性的感情只可能是友情,绝对不可能是真正的爱情。反过来,情况也是一样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被什么样的人吸引,被什么性别的人吸引,这都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所以说,性倾向是不可改变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性倾向在他(她)的一生中只有一种,要么是同性倾向,或者是异性倾向,再或者就是双性倾向。 补充: 不管是什么 性倾向 ,它们是先天的,还是后天形成的,目前在科学界还存在争议。 不过,大部分科学家都认为性倾向是天生的,或者在幼年时期(大约1-3岁)就已经形成了。 性倾向的形成与被他本人意识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没有人能一出生就知道自己是什么性倾向。 有些人的性倾向虽然是同性,但他们从小到大看到的都是 异性恋 ,不知道怎么样才算是 同性恋 ,更不知道自己也是同性恋。在歧视同性恋的社会环境中,很多人经历了很多事情,用了很长的时间,才意识到自己的真实性倾向。有的人甚至到了50几岁才明白。 在他们发现自己的真实性倾向之前,他们可能跟异性发生过关系。 补充: 根据科学家的统计,不管在什么国家,什么地区,什么社会环境,同 性倾向 在人口中的比例是3—5%,也就是说平均下来,100个人里面最起码有3个人是同性倾向。所以说, 同性恋 倾向的人无处不在,你一直都会遇到,但是不知道哪些人是,哪些人不是! 有些人的性倾向虽然是同性,但是他从小到大看到的都是“男人爱女人,女人爱男人”,所以他觉得自己也“应该”爱异性。他觉得同性恋是不正常的,只有 异性恋 才正常。 严格来说,正真的同性恋,是表示一个人的性倾向既是同性,而且他自己又能够很好地接受这一个事实,并且以真实的自我生活。 补充: 除了人类,在很多动物的种群中,都存在 同性恋 的现象。 目前,被生物学家发现的同性恋动物有两千多种。比如,企鹅,大象,山羊,黑猩猩、日本猕猴、美国野牛、瓶鼻海豚、长颈鹿、非洲羚羊、 黑天鹅 、 海象 、 灰鲸 等等。我说的是在这些动物中,都存在同性恋现象;不是说它们全部都是同性恋。它们在地球上不知道生存了多少万年,但是同性恋现象仍然存在着,没有被大自然淘汰……可见,同性恋并没有违反大自然的规律。 在人类社会,自古以来也都存在同性恋。连 《红楼梦》 里面,都有关于同性恋行为的描写。 2001年第三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对同性恋重新定义,同性恋被 中华医学会 精神科分会从精神疾病名单中剔除,也就是说同性恋在中国早就不属于疾病范畴了。而美国心理学协会、美国精神医学会,在1973年就将同性恋行为从疾病分类系统中去除。1990年5月17日, 世界卫生组织 也把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单中去掉。在某些欧洲国家,同性恋已经可以公开注册结婚,享受与 异性恋 完全等同的权益。 在我国还有一些 心理医生 为了赚钱,对同性恋采取治疗。如果是在国外,那么他们早就被吊销行医执照了。 补充: 一位来自广东省 广州 市的母亲,她叫 吴幼坚 。她的儿子郑远涛,是一名 同性恋者 。她非常支持自己的儿子。 凤凰卫视 采访了她: http://you.video.sina.com.cn/b/15072609-1505151365.html 以上是视频,你可以到那个网站去观看。这是 新浪播客 。 这是那位母亲的 新浪博客 地址: http://blog.sina.com.cn/3sj 她开博客就是为了支持自己的儿子,也为了让 同性恋 更好地被社会接受。 补充: 古时候的人结婚,一定要遵守“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不按照父母的意思跟自己不爱的人结婚,就是罪过。 子女跟自己心爱的人 私奔 ,肯定会让自己的父母没脸见人。如果女儿跟男人私奔,那么就更让父母没法做人了。但是,用现代人的 道德评价 ,他们真的就没有权利跟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吗?他们真的必须跟不爱的人结婚吗? 你爸妈不会强迫你做不喜欢做的事情。 不过,假如你父母强迫你跟一个你不爱的人结婚,但是你不愿意。这就证明你自私,你不孝顺吗?跟什么人结婚,是每个人的自由;结不结婚,当然也是每个人的自由。 这跟 同性恋 无关。就算是 异性恋 ,有些人也不结婚。 如果再过几十年,也许人们接受同性恋了,就像现在的人提倡 男女之间 的 婚姻自由 一样;那么到时候,人们肯定也会赞颂那些为了 自由恋爱 而不顾世俗眼光的同性恋。 补充: 其实在中国,也有很多 同性恋 都生活得很幸福,非常恩爱!被不被别人认同,对他们来说不是太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自己非常认同自己。 幸福是自己的!自己幸福就可以,干嘛要在乎别人说什么? 可惜,他们的幸福不会被每一个人都知道。所以,很多 人错误 地认为同性恋一定不幸福。 补充: 1999年,在 厦门 有一对 男同性恋 者,他们得到双方父母的支持,在一起生活。为了见证他们的爱情,他们开办了 一个网 站,叫做“ 爱白网 ”。这个网站到现在已经有10 年历 史了。在那个网站上有一个“同志问答”栏目,主持人是一位博士(美籍华人)。你可以向他请教任何这方面的问题。他是这方面的专家,而且他还在 上海 复旦大学讲过课,讲的内容就是同性恋心理。在那个网站上有讲座的录音。你感兴趣的话,可以下载了听。 那个网站非常有名气,所以你只要使用网络或者 google搜索 爱白,就可以找到了。在搜索结果中,你看到的第一个网站就是爱白网。 那上面有很多讲座,但是我个人认为,最好的两个就是:2008年03月19日上海复旦大学和2007.03.19 福建师范大学 的。第一个讲同性恋,第二个讲恋爱技巧。

5. 你们是如何看待同性恋的这一人群的,如果你的身边有一个这样的朋友,那么你会怎么做呢

同性相吸该“隐形”还是“出柜”?

不久前闭幕的第三届中国(广州)性文化节上,一个曾经被列为舆论禁区的话题———“中国同性恋问题”在学者和普通市民中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热论。专家们出示的数据令人咋舌:“同性恋者通常占人群的3%~4%。”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很难发现身边有人是同性恋者。他们选择“隐形”的原因很多,首要原因来自社会的歧视。然而,对于一些已经在朋友圈子里公开身份(俗称“出柜”)的同性恋者来说,和社会歧视相比,来自家庭的阻力更令他们揪心。面对“隐形”的痛苦与“出柜”的艰难,不少人只能怀着矛盾的心情度日如年。

“性倾向怎么公开,公开到什么程度,前提是不要伤害身边人,更不能为了遮掩自己的性倾向而牺牲一个无辜的女孩。”作为广州最早在媒体上公开自己性倾向的同性恋者之一、25岁的郑远涛认为同性恋者谈及“出柜”尤其是面对父母时应十分慎重。

举止斯文有礼的郑远涛毕业于广外英语专业,现在是一名自由职业者,他也是全国性同性恋网站“爱情白皮书”的一名志愿者,平时义务做一些网络编辑工作。他“出柜”的过程可谓循序渐进:中学时只有个别很亲密的同学知道,高三时,他向父母坦承了自己的性倾向,上大学后逐步对要好的同学和室友公开,毕业后在某出版社工作时,同事们已经知道身边有一位“性少数派”。

“我的例子比较特殊,比较顺利。”郑远涛说,他在初中阶段已经通过同性恋题材的电影了解了相关信息,因此在发现自己只对男性动心时,内心冲突并不剧烈。

高考前,在一次倾心谈话中,他告诉了母亲自己的性倾向,事后由母亲转告父亲。当晚,他久久难以入睡,担心父母可能会为此情绪激动。然而,父母的反应出乎他的意料,父亲只是淡淡说了一句“他还小,也许以后会变”,后来看到已是大学生的他把男友领回了家,便再无干涉。

不过,“一切顺利”的条件是父母的理解。郑远涛的家庭关系比较和谐,父母一向尊重他的想法,对同性恋问题也有一定的认识。在熟人面前,母亲对儿子的性倾向很坦然。有时不知情的人问他有没有女朋友,场面比较尴尬时,父母还会含糊地说“有了”,帮他遮掩。

“作为子女,不能像扔下一颗炸弹一样,突然对父母宣布‘我是同性恋’。”他认为,公开身份时一定要考虑父母的感受,不能没有任何铺垫就向父母公开,也不要使用“拖字诀”,等一切积重难返时再公开。“不过,也不是说越早公布越好,有些高中生没有任何经济基础就向父母公开,结果被赶出家门。”

6. 吴幼坚的个人履历

1960-1966年,吴幼坚就读于广东省广雅中学。高中毕业遭逢“文革”,1968年作为知青赴粤北山区务农数年,后调任阳山县文化局创作员。1977年,任交通部广州航道局湛江工程处政工干事。1979年起,历任《广州文艺》杂志校对、编辑、副主编。1996-2008年5月任《源流》杂志副总编辑。
1993年6月,自行策划,自费出版个人摄影集《这一株三色堇》。当时的《羊城晚报》称此是国内普通人正式公开出版的第一本个人写真(摄影)集,并刊登了作家雷铎为该写真(摄影)集写的序。
2004年12月1日,吴幼坚的儿子郑远涛接受广州电视台采访,成为广州第一位在电视上公开同性恋身份的人。2005年11月,吴幼坚与儿子一起接受南方电视台采访,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媒体 上公开支持同性恋者的母亲。此后广泛接受电视 、电台、报刊、网站采访,并办博客,设信箱,开热线(接听海内外来电约2000个),公开支持同性恋群体。
2008年6月28日,成立中国首个以同性恋者及其亲友为主体的民间组织——同性恋亲友会并任会长3年半。在广州、北京、上海举办过四届全国性的同志父母恳谈会,多次同志母亲见面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012年1月1日起,吴幼坚不再担任同性恋亲友会会长,实施其65至70岁晚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八个一工程”。
2008年至2012年,吴幼坚走进院校、社区、企业、疾控部门开讲座数十场,其中有南京大学 、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师大珠海分校、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桂林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侨大学、厦门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西安性博会等。亲自选用大量照片制作PPT并不断更新,主讲《一位母亲眼中的GAY》场场满座。同时,出席各地同志亲友座谈会 、防艾经验交流会等,服务社会发挥余热。
2005年至2012年间,接受过南方电视台 、广东电视台 、广州电视台、成都电视台、重庆电视台、凤凰卫视、美国CNN 等电视采访 ,2008年1月成为《南方人物周刊》封面人物 ,是广东省2008年十大新闻人物候选人。自2006年8月《家庭》杂志报道后,国内外传媒逾百次采访报道 。
吴幼坚是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会员,曾在《羊城晚报》、《广州日报》 、《家庭》、《广州文艺》、《源流》、《艺术家》等报刊发表报告文学、小说、散文等作品并获奖。个人影集《这一株三色堇》(1993)、纪实文学集《爱是最美的彩虹——一位母亲眼中的同志世界》(2010)、视频合集双光盘《爱是最美的彩虹》(2012)广受欢迎。
自开通博客至2012年11月,新浪博客“三色堇吴幼坚” ,博客文章累计1500余篇,访问量350万人次,微博粉丝6.6万人,被广大同性恋者及其父母称为“吴妈妈”。

7. 求大师起名! 姓氏:郑 性别:男 出生时间:2013年3月1日

公历:2013年3月1日(星期五)
农历:癸巳年正月廿十日
郑弘振 郑文建 郑俊轩 郑涛荣 郑瀚东 郑韵鹤 郑伦哲 郑轩材 郑弘靖 郑浩羽 郑远乔 郑涛耀 郑劲益 郑乐奇 郑彤轩 郑文来 郑圣远 郑安易 郑杰伦 郑月悟 郑瀚诚 郑博进 郑世星 郑星尚 郑博鼎 郑俊伟 郑松柏 郑鼎海 郑韵棋 郑远涛

8. les的解释

同性恋和LES都是没有科学意义的词。 从字面上,同性恋表示两个性别相同的人谈恋爱。但是,如果一个人从来没谈过恋爱,那么他就什么都不是了吗?实际上,科学家不用同性恋和LES这两个词,而是用“同性倾向”表示一个人的性倾向是同性。 那么,什么是性倾向?什么又是同性倾向? 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不由自主地感受到来自特定性别的人的吸引,这种吸引综合地表现为:感情冲动和性冲动。简单地说,这就是被人吸引,还有就是一定要在“感情”和“性”两方面同时被吸引。但是,这种被动地吸引不是针对一个人,而是被“特定性别的人”吸引,可能是男性,也可能是女性,或者也可能被任何一种性别的人都可以吸引(双性倾向)。 异性倾向就是指被与自己性别相同的人吸引。(男人被男人吸引,女人被女人吸引。) 以上说的是吸引,跟喜欢、爱、欣赏等等的这些词都无关。—— 爱祖国、爱人民、爱爸爸妈妈、爱哥哥弟弟、爱姐姐妹妹,这些同样跟吸引无关。作为一个人,你可以爱不同的人,甚至连性别都不同;但如果是说爱情,那么“吸引”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假如一个人的性倾向是异性,那么他对同性的感情只可能是友情,绝对不可能是真正的爱情。反过来,情况也是一样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被什么样的人吸引,被什么性别的人吸引,这都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所以说,性倾向是不可改变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性倾向在他(她)的一生中只有一种,要么是同性倾向,或者是异性倾向,再或者就是双性倾向。 —— —— —— 根据科学统计,同性倾向在人口中的比例是3—5%,也就是说平均下来,100个人里面最起码有3个人是同性倾向。所以说,同性恋倾向的人无处不在,你一直都会遇到,但是不知道哪些人是,哪些人不是! 有些人的性倾向虽然是同性,但是他从小到大看到的都是“男人爱女人,女人爱男人”,所以他觉得自己也“应该”爱异性。他觉得同性恋是不正常的,只有异性恋才正常。 严格来说,正真的同性恋,是表示一个人的性倾向既是同性,而且他自己又能够很好地接受这一个事实。 补充: 同 性倾向 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影响的,目前在科学界还存在争议。不过,大部分科学家都认为性倾向是天生的,或者在幼年时期(大约1-3岁)就已经形成了。 性倾向的形成与被他本人意识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没有人能一出生就知道自己是什么性倾向。有些人的性倾向虽然是同性,但他们从小到大看到的都是 异性恋 ,不知道怎么样才算是同性恋,更不知道自己也是同性恋。在中国这样歧视同性恋的社会环境中,很多人经历了很多事情,用了很长的时间,才意识到自己的真实性倾向。有的人甚至到了50几岁才明白。 补充: 一位来自广东省 广州 市的母亲,她叫 吴幼坚 。她的儿子郑远涛,是一名同性恋者。她非常支持自己的儿子。 凤凰卫视 采访了她: http://you.video.sina.com.cn/b/15072609-1505151365.html 以上是视频,你可以到那个网站去观看。这是 新浪播客 。 这是那位母亲的 新浪博客 地址: http://blog.sina.com.cn/3sj 她开博客就是为了支持自己的儿子,也为了让 同性恋 更好地被社会接受。 2001年第三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对同性恋重新定义,同性恋被 中华医学会 精神科分会从精神疾病名单中剔除,也就是说同性恋在中国早就不属于疾病范畴了。而美国心理学协会、美国精神医学会,在1973年就将同性恋行为从疾病分类系统中去除。1990年5月17日, 世界卫生组织 也把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单中去掉。在某些欧洲国家,同性恋已经可以公开注册结婚,享受与 异性恋 完全等同的权益。 在我国还有一些 心理医生 为了赚钱,对同性恋采取治疗。如果是在国外,那么他们早就被吊销行医执照了。 除了人类,在很多动物的种群中,都存在同性恋的现象。 目前,被生物学家发现的同性恋动物有两千多种。比如,企鹅,大象,山羊,黑猩猩、日本猕猴、美国野牛、瓶鼻海豚、长颈鹿、非洲羚羊、 黑天鹅 、 海象 、 灰鲸 等等。 我说的是在这些动物中,都存在同性恋现象;不是说它们全部都是同性恋。它们在地球上不知道生存了多少万年,但是同性恋现象仍然存在着,没有被大自然淘汰……可见,同性恋并没有违反大自然的规律。 在人类社会,自古以来,也都存在同性恋。连 《红楼梦》 里面,都有关于同性恋行为的描写。 补充: 1999年,在 厦门 有一对 男同性恋 者,他们得到双方父母的支持,在一起生活。为了见证他们的爱情,他们开办了 一个网 站,叫做“ 爱白网 ”。这个网站到现在已经有10年历史了。在那个网站上有一个“同志问答”栏目,主持人是一位博士(美籍华人)。你可以向他请教任何这方面的问题。他是这方面的专家,而且他还在 上海 复旦大学讲过课,讲的内容就是同性恋心理。在那个网站上有讲座的录音。你感兴趣的话,可以下载了听。那个网站非常有名气,所以你只要使用网络或者 google搜索 爱白,就可以找到了。在搜索结果中,你看到的第一个网站就是爱白网。 那上面有很多讲座,但是我个人认为,最好的两个就是:2008年03月19日上海复旦大学和2007.03.19 福建师范大学 的。第一个讲同性恋,第二个讲恋爱技巧。 补充: 不好意思! 我要纠正上面某句话的第一个字: “同” 性倾向 就是指被与自己性别相同的人吸引。(男人被男人吸引,女人被女人吸引。)

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