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A某图书馆的墙上挂了一幅标语:“求知使人进步,知识就是力量。B某中学有一个教室贴了一幅标语:
这四句感觉都不太好,第一句,前后不对应;第二句,不适用于教室;第三句,没什么语病,就是很口语化;第四局,比较适合足球场。
② 如何管理图书馆
图书馆管理制度
一、阅览室是读书的圣地,是求知的摇篮,是文明的场所,应时刻保持安静、整洁、美观。
二、进入阅览室阅读书刊,要遵守管理制度,尊重并支持管理员的工作。
1、借阅书刊凭借书证(卡)或学生证,每人每次限借一本。
2、报刊阅读限于阅览室内,不得带出。阅读完毕,按管理员要求,归还到位,并当场领回借书证或学生证。
3、确因重要资料复印需要带出报刊者,应与管理员协商,交纳押金后办理借出手续,且必须在一天内归还。
4、保持阅览室安静。不得大声谈笑、喧哗;不能使用外音播放器;移动电话应调至静音状态,接听电话应到室外;搬动桌椅避免发出噪音。
5、不得在阅览室吃零食,不得乱扔瓜果皮壳和纸屑等垃圾。
6、爱护报刊及设施。避免茶水、饮料等污损报刊,污染环境。避免随身物品磨损、划坏阅览室桌椅、墙壁、地面等。
7、阅览室是集体学习场所,提倡文明阅读。应保持言行及穿着大方、得体、文雅。
8、对不慎损坏的报刊和设施要勇于承担过失责任,主动征询管理员意见,按相关规定予以赔偿。
9、对管理员工作有意见可以以适当方式提出,也可以将书面意见投入“意见箱”。
三、管理员是阅览室管理的责任人。有权利和义务负责报刊、设施和环境卫生的管理与维护,制止不良行为。管理员要率先垂范、言传身教。
1、管理员要按时上、下班。上班期间不得聊天、吃零食和处理私人事务。更不应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2、管理员要严格执行报刊入室和借阅手续,并认真检查每份回收报刊是否有污损。对丢失、损坏的报刊,若不能查明责任人的,应由管理员负责赔偿。
3、管理员要负责日常卫生保洁和每周一次卫生大扫除;管理员要负责阅览室设施保管,凡被损坏的,要及时追查责任人,并报告修复。
4、管理员要做好财物管理工作,防火防盗。下班时关窗、关灯(电扇)、锁门。
5.管理员应及时将新报刊上架,并收存过期报刊。年度结束,分类整理报刊、列出清单,经采编室负责清点验收后入过期书刊室。
四、处罚:
1、对于因个人过失而丢失、污损的报刊及损坏的财产,按学校相关规定予以原价赔偿。
2、对故意损坏报刊(含乱涂乱画,撕下或挖下书本扉页、内页者)及破坏财产的,视情节按学校相关规定予以原价的3-5倍赔偿。
3、未尽事宜,由图书馆负责解释。
③ 试试另类图书馆
来看看世界各地形式各异的图书馆吧,除了阅读本身的乐趣,这些富有形式感的“场所”也会让你求知欲大开!
1.海滩图书馆
激进艺术家Raul Lemesoff制作的“大型武器”给人武装斗争、战火燃烧的激进感觉,但是实际上它就是一个安静的可移动图书馆。
在坦克的轮子上放着约900本书,全都是由Lemesoff免费提供,任何人都可以从中选一本来看。当他带着这个作品从城市走到农村时受到居民的一致好评,大家都认为这个作品担负着“用文学促进和平”的使命。
(作者:小笨;via ODDEE)
④ 小浩求知欲旺盛,总是泡在图书馆。“欲”是什么意思
欲是欲望的意思,就是求的知识的欲望很强。
⑤ 免费万方账号,或者维普账号,或者知网账号~谁有 给我一个
去网络找求知图书馆就有了
⑥ 拱墅区图书馆的图书馆介绍
馆舍位于杭州市城北的运河文化广场,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以传承文化、普及知识、传递信息、共享资源,满足群众求新、求知、求乐等各类文化需求为宗旨,设有图书办证厅、图书借阅厅、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读者自修室、少儿阅览室、电化教育室、报告厅等多个读者服务窗口。其中拥有阅览座位200余座、报告厅席位200余座、电脑60多台、设计藏书容量约15万册等,是辖区居民学习、娱乐和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
作为杭州图书馆运河文献分馆,在图书馆二楼辟有收藏世界各地有关运河书籍、报刊资料的运河专题典藏和开展信息交流、动态研究及各类资料挖掘、整理、研究工作的运河文献资料陈列、研究室。通过几年的数字资料的收集和打造,本馆将形成一座数字化的运河特藏图书馆,并有望成为服务全国各运河文史研究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的运河文化数字化信息中心。
区图书馆在“平等、开放、公益”的服务理念指引下,尊崇“以人为本,精诚服务”的宗旨,实行借、阅、藏、查一站式服务。每周开放65小时,努力为广大读者提供新知识、新信息、新科技的便利条件。推出免费上网、免费寄存、免费办证、免费开水等系列免费服务。常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其中未成年人活动“妙妙乐园”受到未年人的热烈欢迎。
截止到2010年4月,馆内藏书总量10万册,报刊杂志600种,办理借书证17000张,电子阅览室上机卡3000余张,累计图书借阅量超过70万册,到馆读者80多万人次(日平均近1000人次),居杭州市区级图书馆的前列。
为给老百姓提供更多便捷服务,我们不断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目前我区基本建设形成了以拱墅区图书馆为中心的全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服务网络,全区已建设了33个社区图书馆,实行了通借通还的“一证通”服务体系。遍布全区的公共图书服务网点,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休闲理想场所。
为了将拱墅区图书馆打造成老百姓自己的大书房和市民休闲式学习乐团,本馆采用了多项亲民、便民设计:首先是为读者营造出各种宽敞明亮、舒适宜人的学习阅读环境,通过创意布置“知识就是力量”等名人名言等,渲染出一种催人奋发向上的氛围,使弧形的阅览长廊成为一条知识的长廊;其次是利用多媒体触摸屏系统上的服务指南,为读者进行藏书查询、新书介绍、导读等服务;再次利用二楼室外景观平台,将运河的水、桥、船、埠与室内图书馆融为一体,便于读者在视觉疲劳的时候凭栏远眺,愉悦身心。另外,整个图书馆实行无障碍设计,安装有方便残疾人出入的电梯。 新建设的区图书馆有三大特色: 一是该馆座落在千年古运河畔的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旁,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运河地域特色明显,且环境优雅,交通便利,可利用两馆相对集中的优势,相得益彰,趋势做大、做足、做强运河保护和运河申遗这篇大文章。 二是本图书馆二层的东侧,辟有用于收藏世界各地的运河书籍、报刊资料的运河专题典藏图书室和开展信息交流、动态研究及各类资料整理、挖掘、研究工作的运河文献资料陈列、研究室。通过几年的数字资料的收集和打造,本馆将形成一座数字化的运河特藏图书馆,该数字化图书馆有望成为服务全国各运河文史研究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的运河文化数字化信息中心。 三是本馆与市图书馆合力打造的市、区二级图书(电子信息)“一证通”工程特色,由市图书馆提供图书网络资源支持及流动图书服务车服务,实现在当地“通借通还”。通过该网络向社区(村落)的延伸,可为辖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 服务读者是本馆的宗旨,努力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提高读者满意率是我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将创新理念,组织开展各类讲座、展览、读者论坛等读书活动;不定期组织图书下乡、下基层服务,为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粮食”;定期对镇、街道,社区图书室进行指导、辅导,使基层图书室逐步规范化;为读者推荐优秀图书、期刊,引导广大市民多读书,读好书,提高馆内书刊的利用率。 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均可通知预约,享受我馆的上门集中办证服务。借书证押金为100元。 辖区内70岁以上的老人、3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离休干部、劳动模范、残疾人、特困人员,可凭有关证件免费办理本馆借书卡一张。馆内自修室的图书、报刊阅览实行免费开放。 我们欣喜地看到,继运河健身走兴起之后,新的一轮运河读书热正在悄然兴起。焕然一新的拱墅区图书馆,将敞开大门欢迎广大新老读者的光临! 开馆时间:9:00——20:30(周一全天、周五上午不开放)。 邮政编码:310015单位地址:杭州拱墅区台州路运河文化广场1号
⑦ 有没有熟悉武汉大学的请介绍一下。谢谢!
武汉大学是华中第一高校。
武汉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 ”和“211工程 ”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5167亩,建筑面积252万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 26栋早期建筑被列为 “ 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近年来,法学大楼、经管大楼、外语大楼、计算机大楼等
武大雪景(20张)拔地而起,成为学校迈入新 世纪的标志性建筑。2000年经合校组建后,,校园增加到四个校区分别为:文理学部(即原国立武汉大学校区)、工学部、信息学部、医学部。武汉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涵盖了哲、经、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等11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36个学院(系)。有112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共覆盖了29个二级学科,另有17个二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6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6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203个二级学科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296个学科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有32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三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 目前普遍认为的理工类的较强势院系有:测绘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水利水电学院、国际软件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文科社科类院系则是武汉大学的传统优势优势领域,如新闻与传播学院、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 老图书馆
武汉大学名师荟萃,英才云集。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5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2300余人,有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本校,非双聘)、8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本校、非双聘)、2位欧亚科学院院士、9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8位“973 项目 ”首席科学家(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4位 “863 项目 ”计划领域专家、3个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24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位国家级教学名师。 在学生的文化生活方面,有学生喜爱的“四大名嘴”、“珞珈讲坛”为代表的教会大学生思考的学者与讲坛,还有藏书丰富,建筑风格古朴的图书馆让学生迷恋。更有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节,让学生的生活多姿多彩。 武汉大学科研实力雄厚,成就卓著。学校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9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还拥有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0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17项, SCI论文数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均位列全国高校前列,在第一、二、三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奖数均居全国高校第三位,第四届居第二位,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社科课题均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有数十项成果获得国家“ 五个一 ”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学校连续十次荣获深圳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成交奖)和优秀组织奖。 武汉大学积极利用自身的科技、智力资源优势,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方式,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共同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平台,联合创办了7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学校参与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输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在南北极科学考察、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等科技攻关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马协型、红莲型杂交稻、高频地波监测雷达、GPS全球卫星定位与导航、高性能混合动力电池等应用型科技成果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理论价值,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人文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充分发挥“ 智囊团 ”和“ 思想库 ”的作用,积极探索关系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智力支持。大型汉语工具书《故训汇纂》、译著《康德三大批判新译》、学术专著《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与现实》等成为新时期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标志性成果。 新图书馆
求知在武大,成才在珞珈。武汉大学率先提出 “ 创造、创新、创业 ” 教育的新理念,培养 “ 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 ”复合人才,积极探索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现有普通本科生31280人,硕士研究生10731人,博士研究生6736人,其中包括港澳台侨学生566人(截止2008年武汉大学录取港澳台侨学生总人数连续五年居全国内地普通高校之首),有外国留学生 1491 人。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了30多万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仅两院院士就有100余人,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令人瞩目的高水平办学成就,为武汉大学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学校与36个国家和地区的293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传承百年辉煌,尽展名校风采。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武汉大学更加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明确了如何将成为国内外知名高水准大学的总目标,重新确立了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的发展定位,致力于推动学者、学科、学术、学风、学生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各项工作在稳定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学校整体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崭新局面。 百余年的风雨,百余年的磨砺,百余年的辉煌。武汉大学正充满信心,豪迈地迈向美好未来!
⑧ 大学生如何利用图书馆
一、明确利用图书馆学习研究的必要性
1、学会享受学习
大学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医学院校图书馆是为教学、科研、医疗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国外把现代化的大学图书馆视为现代化大学的三大标志之一、称为“大学的心脏”。大学生利用图书馆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启迪思维,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
“学海无涯苦作舟”。“苦”是人们在工业时代的逻辑。在信息时代。要换一种心态来学习。学习没有那么悲观,没有那么消极。没有那么可怕,学习、研究应当是一种享受,当人们想起享受这个词的时候,就会感觉很轻松,因为“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所以要用享受的心态来对待专业学习。
2、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
过去相当多的人以为,学习就是往脑子里不断地添加东西,因此人们很乐于接受加法的学习.甚至是乘法的学习。但在信息时代。知识的半衰期很短,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所以不要太留恋已经得到的东西,要不断地清理脑海中的“垃圾”,坚决地剔除已经用不上的东西,要学会减法的学习,甚至是除法的学习。
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具有比课堂教学内容更大的自主性、适应性和灵活性。大学生应把学习过程视为一种对信息获取、加工、存储、转化和再生的过程。尤其是新生。进人大学后要尽快适应高校的学习氛围。改进学习方法,在读书时切忌盲目性和随意性。
博览群书是求知欲强的表现.但更要有目的、讲效果,否则生吞活剥,书读得再多也没有用。选择课外书应根据自己的专业目标和发展方向.要遵循有益性、定向性、多样性和选优等原则。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利用图书馆与课程学习齐头并进的同时,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自觉地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学习要有严密的计划.围绕主课利用与课程有关的参考文献和对口资料,并根据自己的起点注重适应性、针对性。
二、掌握利用图书馆的入门知识
1、熟悉图书馆的服务形式
大学图书馆开展了许多为读者服务的项目,如书刊借阅、信息咨询、网络信息资源检索、馆际互借、文献复制、传递服务等。图书馆通常都备有馆藏资源的印刷型目录,这些目录是检索馆藏文献资料的最好工具。不同的读者目录,有着不同的检索功能。但须掌握其编排体例和检索方法。从而获得独立获取知识的主动权。我国大多数图书馆文献资料的分类都采用国家标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学会熟练地检索目录,无论当前在学校,还是今后从事科研和技术工作.都会使你终身受益。图书馆的分类目录、书名目录、作者目录把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科学有序地联系在一起。任何一种馆藏文献都可以通过这三种检索工具找到,当然还可以通过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OPAC)和CALIS联合目录等网上书目查询系统进行文献检索。
2、熟悉馆藏和网络资源
一般的图书馆,实行全方位的开架阅读和开架借阅。文献的载体形式也由传统的纸质文献发展到多载体并存,丰富多彩的文献直接展示在读者面前。这种开放式的管理方式为师生查阅文献资料节省了大量时间。也给不熟悉图书馆馆藏布局、初涉图书馆的新同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新生对图书馆的书库、阅览室、借书处、基藏室、典藏室的各种图书的排架规律、标识、目录体系了解有限,找书、借书不能得心应手,翻来翻去仍然所获不大。
无论馆藏文献还是网络资源。一般均采用分类排列,它符合多数读者的习惯,有利于宣传推荐文献,熟悉研究藏书。还要注意排架的规律。什么库存有哪类书,每种文献资料具体摆放在书架的什么方位.要做到心中有数,并能随着课程的进展和个人兴趣爱好的增长到相应的部门去浏览自己所需要的文献知识信息。
三、形成利用图书馆的素养
1、提高自学能力
现代大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社会活动、专业学习、科研、临床、自学、生活等各种能力,而作为其他能力的一个基础的自学能力则必须通过利用图书馆才能得到充分培养。大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盛、爱幻想,但有时表现得过于自信、主观片面,情绪丰富强烈而不稳定,在获取知识上也有较大的自由度。利用图书馆,可以使大学生学会自己学习、自己找书、自己钻研、独立思索、消化吸收。图书馆是大学生自学成才、实现理想的良师益友。
2、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技能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会和熟练地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技能是大学生开展学习和科研活动的一项基本功.对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撰写尤为重要。因为毕业设计和论文撰写需要利用有关学科的现有基础和最新信息。而这些知识信息散布在各种图书、期刊和电子文献中,要想广、快、精、准地搜集该学科领域中的相关核心文献,必须熟练地运用各种检索工具。这虽然与个人固有的学术素质和勤奋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绝不能低估收集文献信息、利用图书馆能力的作用。故认真学习和实践信息检索知识和检索技巧,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日益深入人心。大学图书馆都比较重视信息检索知识的普及和传授,在本科生、研究生、青年教师中开设信息检索与利用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技能和运用科学技术信息的能力。信息检索课属于方法指导课,要求学生结合本校专业特点和性质,通过课堂教学和到图书馆实习,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逐步培养起信息意识和信息利用能力,增强利用图书馆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