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菲尔茨(Fields)奖还是菲尔兹奖
菲尔兹奖
『贰』 兰德里-菲尔兹的资料
兰德里-菲尔兹(Landry Fields),1988年6月27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长滩(Long Beach, California),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身高201厘米,体重95公斤,司职得分后卫/小前锋,现为自由球员(2015年11月)。
2010年NBA选秀,兰德里·菲尔兹在次轮总第39顺位被纽约尼克斯队选中。
由于在夏季联赛和季前赛中的出色表现,在尼克斯队2010-11赛季揭幕战中,菲尔兹出任首发得分后卫。
2010年11月16日,在尼克斯与掘金的比赛中,兰德里·菲尔兹得到生涯新高的21分和17个篮板球。
2010年12月2日,菲尔兹荣获2010-11赛季11月东部NBA月最佳新秀奖。11月,菲尔兹的场均得分(10.8分)排在新秀第四位,篮板(7.1个)位列新秀第二名,场均助攻(1.6次)排在第八,投篮命中率(.544)排名第二。在尼克斯队的19场比赛中,菲尔兹全部首发,篮板球领先全联盟所有后卫球员,并且是唯一一名得分位列前八的新秀球员。
2011年1月3日,兰德里·菲尔兹当选2010-11赛季12月东部月最佳新秀。菲尔兹12月的场均得分(8.8分)和篮板(7.9个)分列东部新秀第三和第二位,而他的1.23次场均抢断则在全体新秀中排名第一。
2011年2月19日,兰德里·菲尔兹参加NBA全明星新秀赛(一年级队首发)。
2011年5月12日,NBA官方公布了2010-11赛季最佳新秀阵容,尼克斯新秀兰德里·菲尔兹入选最佳新秀阵容第一阵容。菲尔兹两度当选东部月最佳新秀,新秀赛季场均可以贡献6.4个篮板(新秀排名第五),9.7分(新秀排名第六)。投篮命中率49.7%(新秀排名第五),三分球命中率39.3%(新秀排名第二),罚球命中率76.9%(新秀排名第五)。
2012年2月26日,兰德里·菲尔兹参加NBA全明星赛投篮之星比赛、NBA全明星新秀赛(一、二年级混合,奥尼尔队)。
猛龙时期
2012年7月4日,多伦多猛龙队与尼克斯队的受限制自由球员兰德里·菲尔兹达成签约协议。
2012年7月12日,猛龙队和兰德里·菲尔兹签署了一份为期三年的报价合同,总金额接近2000万美元,尼克斯将有三天的时间来匹配猛龙的报价。
2012年7月15日,尼克斯正式确认不会匹配猛龙为兰德里·菲尔兹开出报价合同。由此,菲尔兹2012-13赛季将前往多伦多打球。
合同情况:3年1875万,2012/7/15签,2015夏到期。
2014年12月20日,猛龙客场挑战活塞,双方比赛进行到第三节时,兰德里·菲尔兹在一次防守中倒地,头部被打破,之后在更衣室当中缝了8针。
2014-15赛季,兰德里·菲尔兹在猛龙队打了26场比赛,场均上场8.3分钟贡献1.8分1个篮板。
『叁』 中国有没有菲尔兹奖获得者
目前还没有中国国籍的人获过此奖项、截止2017年,共有2位华裔数学家曾获得过菲尔兹奖,分别是1982年获奖的数学家丘成桐和2006年获奖的数学家陶哲轩 。
菲尔兹奖(Fields Medal),是据加拿大数学家约翰·查尔斯·菲尔兹(John Charles Fields)要求设立的国际性数学奖项 ,于1936年首次颁发,常被视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诺贝尔奖本身未设数学奖)。
菲尔兹奖每四年颁奖一次,在国际数学联盟(IMU)四年一度的国际数学家大会(ICM)上举行颁奖仪式 ,每次颁给二至四名有卓越贡献的年轻数学家 。获奖者必须在该年元旦前未满四十岁,每人将得到15000加拿大元(CAD)的奖金和金质奖章一枚 。
截止2017年,共有2位华裔数学家曾获得过菲尔兹奖,分别是1982年获奖的数学家丘成桐和2006年获奖的数学家陶哲轩 。据相关资料统计,截止2017年,哈佛大学拥有的菲尔兹奖得主(校友、教授和正式研究人员等)位列世界第一(18位) ,巴黎大学(16位)、巴黎高等师范学院(14位) 及普林斯顿大学(14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3位)分列世界第二至第五名。
(3)菲尔兹扩展阅读
评审要求
菲尔兹奖评委会是由国际联盟执行委员会挑选,一般由国际数学联盟主席担任评委会主席。评委会会挑选至少两名(with a strong preference for four)能代表数学各个领域的菲尔兹奖得主。
菲尔兹奖对于获奖者的要求中就有一条规定:所有得主年龄不超过40岁。1954年的菲尔兹奖得主,法国数学家塞尔保持着得奖时的最低年龄记录:27岁,获奖人必须在当年的元旦之前未满四十岁。
授奖仪式
菲尔兹奖的授奖仪式,都在每次国际数学家大会开幕式上隆重举行,先由执委会主席宣布获奖名单。接着由东道国的重要人物(当地市长、所在国科学院院长、或国王、总统)或评委会主席或众望所归的著名数学家授予奖章和奖金。最后由一些权威数学家分别、逐一简要评价得奖人的主要数学成就。
『肆』 世界上哪个国家的数学家拿到菲尔兹奖的人数最多
美国。
我总觉得不爽,中国在国际奥赛中每次都金牌,但是总是缺乏创新,从来没有获得菲尔兹奖的人。我们的近邻日本都有过。
『伍』 菲尔兹奖的由来
菲尔兹奖是以已故的加拿大数学家约翰查尔斯菲尔兹命名的。
一八六三年五月十四日,菲尔兹生在加拿大渥太华。他十一岁时父亲逝世,十八岁时又失去了慈母,家境不算太好。菲尔兹十七岁时进入多伦多大学专攻数学。一八八七年,菲尔兹二十四岁,就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又过了两年,他在美国阿勒格尼大学当上了教授。
当时,世界数学的中心是在欧洲。北美的数学家差不多都要到欧洲学习、工作一段时间。一八九二年,菲尔兹远渡重洋,游学巴黎、柏林整整十年。在欧洲,他与福雪斯、弗劳伯纽斯等著名数学家有密切的交往。这一段经历,大大地开阔了菲尔兹的眼界。
作为一个数学家,菲尔兹的工作兴趣集中在代数函数方面,成就不算突出,但作为一名数学事业的组织、管理者,菲尔兹却是功绩卓著的。
菲尔兹很早就意识到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他是在加拿大推进研究生教育的第一人。现在人们都知道,一个国家的研究生培养情况如何,是衡量这个国家科学水平的一个可靠指数。而在当时,能有这样的认识实属难能可贵。
菲尔兹对于数学的国际交流的重要性,对于促进北美州数学的发展,都有一些卓越的见解。为了使北美的数学迅速赶上欧洲,菲尔兹竭尽全力主持筹备了一九二四年的多伦多国际数学家大会(这是在欧洲之外召开的第一次大会)。这次大会使他精疲力尽,健康状况再也没有好转,但这次会议对于北美的数学水平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九二四年大会没有邀请德国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的数学家。在此之前的一九二0年大会,因为是在法国的斯特拉斯堡(战前属德国)举行,德国拒绝参加(一九二八年的波伦亚大会只是由于希尔伯特坚持,德国才参加了。)。这些事情很可能触发了菲尔兹发起一项国际性奖金的念头,因为菲尔兹强烈地主张数学发展应该是国际性的。当菲尔兹知道了一九二四年大会的经费有结余时,他就建议以此作为基金设立一项这样的奖。菲尔兹奔走欧美谋求支持,并想在九三二年苏黎世大会亲自提出正式建议,结果未及开幕他就逝世了。是多伦多大学数学系的悉涅,把这个建议和一大笔钱(其中包括一九二四年大会的结余和菲尔兹的遗产)提交苏黎世大会,大会立即接受了这一建议。
按照菲尔兹的意见,这项奖金应该就叫国际奖金,而不应该以任何国家机构或个人的名字来命名。但是国际数学家大会还是决定命名为菲尔兹奖。数学家们希望用这一方式来表示对菲尔兹的纪念和赞许,他不是以自已的研究工作,而是以远见、组织才能和勤恳的工作促进了本世纪的数学事业。
第一次菲尔兹奖颁发于一九三六年。不久,国际形势急剧恶化。原定一九四0年在美国召开的大会已成泡影。第二次的菲尔兹奖是在战后的第一次大会,即一九五0年大会上颁发的。以后,每次大会都顺利地进行了这一议程。般是每届两名获奖者。但一九六六年、一九七0年、一九七八年得奖人是四名,据说是因为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捐款人,使奖金可以临时增加到四份,一九八二年华沙会议因故而延期至一九八三年八月举行,获奖者为三名。总起来,获得菲尔兹奖的数学家己有二十七名。
在一九三六年、九五0年、一九五四年这三次大会上,都是由一位数学家来介绍所有得奖人的工作的。一九三六年卡拉凯渥铎利还讲了一点获奖者的生平。一九五0年评委会主席玻尔就只用清晰而非专门的语言简述工作。一九五四年,由本世纪著名的数学家外尔介绍,他在结束语中盛赞两位得奖者所达到的高度是自己未曾梦想到的,自已从未见过这样的明星在数学天空中灿烂地升起,他说:数学界为你们二位所做的工作感到骄傲。它表明数学这棵长满节瘤的老树仍然充满着汁液和生机。你们是怎样开始的,就怎样继续下去吧
『陆』 世界上最年轻的菲尔兹数学奖获得者是谁
菲尔兹奖(Fields Medal,全名:The International Medals for Outstanding Discoveries in Mathematics),是一个在国际数学联盟(IMU)的国际数学家大会(ICM)上颁发的奖项。它每四年颁奖一次,颁给二至四名有卓越贡献的年轻数学家。得奖者须在该年元旦前未满四十岁。菲尔兹奖是据加拿大数学家约翰·查尔斯·菲尔兹的要求设立的,被视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诺贝尔奖未设数学奖)。第一位获得菲尔兹奖的华人数学家是丘成桐。
菲尔兹奖是以已故的加拿大数学家约翰·查尔斯·菲尔兹(John Charles Fields)命名的。
菲尔兹强烈地主张数学发展应是国际性的,他对于数学国际交流的重要性,对于促进北美洲数学的发展都抱有独特的见解并满腔热情地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为了使北美洲数学迅速发展并赶上欧洲,是他第一个在加拿大推进研究生教育,也是他全力筹备并主持了1924年在多伦多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这是在欧洲之外召开的第一次国际数学家大会)。
正是这次大会使他过分劳累,从此健康状况再也没有好转,但这次大会对于促进北美的数学发展和数学家之间的国际交流,确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他得知这次大会的经费有结余时,他就萌发了把它作为基金设立一个国际数学奖的念头。他为此积极奔走于欧美各国谋求广泛支持,并打算于1932年在苏黎世召开的第九次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亲自提出建议。
但不幸的是未等到大会开幕他就去世了。菲尔兹在去世前立下了遗嘱,把自己留下的遗产加到上述剩余经费中,由多伦多大学数学系转交给第九次国际数学家大会,大会立即接受了这一建议。
菲尔兹本来要求奖金不要以个人、国家或机构来命名,而用“国际奖金”的名义。但是,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的数学家们为了赞许和缅怀菲尔兹的远见卓识、组织才能和他为促进数学事业的国际交流所表现出的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一致同意将该奖命名为菲尔兹奖。
首届菲尔兹数学奖的是拉尔斯·阿尔福斯和杰西·道格拉斯。
拉斯·瓦莱里安·阿尔福斯(Lars Valerian Ahlfors,1907年4月18日-1996年10月11日),芬兰数学家,在黎曼曲面领域有突出贡献。其编写的教材《Complex Analysis》堪称以几何观念看待复分析的经典之作。他于1936年获菲尔兹奖,1981年获沃尔夫数学奖。
杰西·道格拉斯(Jesse Douglas,1897年7月3日-1965年9月7日),美国数学家,生于纽约,1920年至1924年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
他是1936年首届菲尔兹奖两位得主之一,以嘉许他在1930年解决了普拉托问题。
普拉托问题是问给定一个边界,是否存在极小曲面以此为边界。这是属于变分法的问题,又称为肥皂泡问题,1760年由拉格朗日提出。道格拉斯又在变分法逆问题有突出贡献。美国数学学会1943年授予他博歇纪念奖。
华裔获奖者
丘成桐
丘成桐(Shing-Tung Yau),原籍广东省蕉岭县,1949年出生于广东汕头,同年随父母移居香港,美籍华人,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国际知名数学家。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
1969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数学系,1971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博士(师从陈省身) ;1993年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成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丘成桐证明了卡拉比猜想,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卡拉比-丘流形,是物理学中弦理论的基本概念,对微分几何和数学物理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丘成桐囊括了菲尔兹奖(1982)、克拉福德奖(1994)、沃尔夫奖(2010)等奖项。特别是在1982年度荣获最高数学奖菲尔兹奖,是第一位获得这项被称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的华人,也是继陈省身后第二位获得沃尔夫数学奖的华人。
『柒』 为什么菲尔兹奖奖金这么少
一年一度令世人瞩目的诺贝尔奖中,只设有物理.化学.生物或医学.文学.和平事业五个类别(1968年又增设了经济学奖),竟然没有数学这个科学之“王”的份额,使得数学这个重要学科失去了在世界上评价其重大成就和表彰其卓越人物的机会。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世界上先后树起了两个国际性的数学大奖:一个是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持评定的.在四年召开一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颁发的菲尔兹奖;另一个是由沃尔夫基金会设立的一年一度的沃尔夫数学奖。这两个数学大奖的权威性.国际性,以及所享有的荣誉都不亚于诺贝尔奖,因此被世人誉为“数学中的诺贝尔奖”。
菲尔兹奖是以已故加拿大数学家.教育家J.C. 菲尔兹的姓氏命名的。菲尔兹1863年生于加拿大渥太华。曾任美国阿勒格尼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作为数学家,菲尔兹在代数函数方面有一定建树,他的主要成就在于他对数学事业的远见卓识.组织才能和勤恳工作,促进了本世纪数学家之间的国际交流,对于促进北美洲数学的发展抱有独特见解,并满腔热情地作出了很大贡献。为使北美洲数学迅速发展并赶上欧洲,他第一个在加拿大推进研究生教育。他为设立国际数学奖积极奔走于欧美各国谋求广泛支菲尔兹强烈地主张数学发展应是国际性的,他全力筹备并主持了1924年在多伦多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当他得知大会经费有结余时,就萌发了设立一个国际数学奖的念头。菲尔兹在去世前立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加到上述剩余经费中,由多伦多大学转交给第九次国际数学家大会。大会一致同意将该奖命名为菲尔兹奖。
第1次菲尔兹奖颁发于1936年,当时并没有在世界引起多大注意,然而30年以后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从国际上权威性的数学杂志到一般性的数学刊物,都争相报道获奖人物,菲尔兹奖的声誉不断提高,终于被人们确认。菲尔兹奖的最大特点是奖励40岁以下的年轻人,即奖励那些能对未来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人。菲尔兹奖是一枚金质奖章和1500美元的奖金。菲尔兹奖的奖章正面是阿基米德的浮雕头像,该奖每4年颁发一次,每次获奖者不超过4人,每人可获得一枚纯金制成的奖章和一笔奖金。奖章上刻有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的头像,并用拉丁文镌刻“超越人类极限,做宇宙主人”的格言。就奖金数目来说与诺贝尔奖金相比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但它的地位如此崇高原因有三:第一,它是由数学界的国际权威学术团体—国际数学联合会主持,从全世界的一流青年数学家中评定.遴选出来的;第二,它是在每隔四年才召开一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隆重颁发的,且每次一般只2名获奖者,因此获奖的机会比诺贝尔奖还要少;第三,也是最根本的一条是由于得奖人的出色才干,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声誉,他们都是数学天空中升起的灿烂明星,是数学界的精英。
『捌』 菲尔兹奖排名前七的国家
菲尔兹奖,是据加拿大数学家约翰·查尔斯·菲尔兹要求设立的国际性数学奖项,于1936年首次颁发,常被视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到2018年止,获得菲尔兹奖的国家排名:
第一是美国:13人;第二是法国:12人;第三是俄罗斯:8人;第四是英国:6人;第五是日本:3人;第六是比利时:2人;第七是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伊朗、挪威、瑞典、芬兰、瑞士、奥地利、乌克兰、新西兰、中国、巴西、越南、加拿大、以色列:1人
『玖』 中国有数学家获得过菲尔兹奖吗
第一个获得菲尔兹奖的华人丘成桐
1982年,美籍华裔丘成桐(1949— )获得了菲尔兹奖,成为第一个获
得这项荣誉的华人数学家。菲尔兹奖是国际数学界的最高奖赏 ,每4年颁
发一次,对象是在数学上有重大贡献的、年龄不超过40岁的数学家。
丘成桐出生在广东省,后移居香港。他早年丧父,家境清贫,但学习
勤奋,中学时对数学入了迷,后来为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所器重,破格录取
为研究生。在陈省身的指导下,仅用2年时间就完成了研究生课程 ,取得
了博士学位,年仅22岁。25岁任副教授,28岁升为正教授。后来成为斯坦
福大学和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的终身教授。
1976年,27岁的丘成桐解决了微分几何的著名难题——卡拉比猜想,
并把微分方程应用到微分几何中去,推动了微分几何和微分方程的发展,
成为这个领域最年轻的学者,名扬海外。
1979年,美国加州科技及工业博物馆授予30岁的丘成桐“1979年加州
科学家”的光荣称号,他是第一个获得这一荣誉的数学家。1981年又荣获
范希仑奖,第二年在华沙荣获菲尔兹奖。
『拾』 关于菲尔兹的介绍有哪些
菲尔兹国际数学奖是以已故的加拿大数学家约翰·查尔斯·菲尔兹的名字命名的。1863年5月14日,菲尔兹出生在加拿大的渥太华。他11岁时父亲就去世,因此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好。不过,贫困的家庭反而激发了菲尔兹的学习欲望,在他17岁那年,菲尔兹考入多伦多大学专攻数学。1887年,菲尔兹才24岁,就在美国获得了博士学位。又过了两年,他在美国阿勒格尼大学当上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