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朝康熙皇帝的简介
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顺治帝第三子,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初期,国内国际形势非常严峻。面对严峻局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康熙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
成年后康熙帝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
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笼络汉族士人。但是康熙帝标榜仁政,到了晚年倦勤,出现吏治败坏的现象。另外,众位皇子因为废太子事件而争夺皇位,对康熙帝晚年政治产生了不良影响。
(1)清朝康熙历史扩展阅读
康熙帝功绩
1、削平三藩,巩固统一。
三藩是指三个降清的明将:平西王吴三桂,镇云南;平南王尚可喜(子之信),镇广东;靖南王耿继茂(父仲明、子精忠),镇福建。三藩占据要地,拥兵自重,成为清初的三个地方割据势力,其中以吴三桂实力最强。
国家钱粮,大半耗于三藩。经过八年平叛战争,终于取得削平三藩的胜利。群臣请上尊号,康熙帝严辞拒绝。他认为,八年战火,生民涂炭,应该务实,切戒虚名。随后,他开始着手统一台湾。
2、统一台湾,开府设县。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一直处于郑氏子孙的统治之下。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抓住郑经死后,其子郑克塽年幼、部属内讧、台湾政局不稳的时机,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进军台湾,率军统一了台湾。第二年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
台湾府下设三县——台湾县(今台南)、凤山县(今高雄)、诸罗县(今嘉义),派总兵官一员、率官兵八千,驻防台湾。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台湾的管辖,促进了台湾经济文化的发展。
3、抵御外侵,缔结和约。
黑龙江地域在皇太极时已经归属清朝。清军入关后,沙俄兵东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地区,占领雅克萨(今阿尔巴津)、尼布楚(今涅尔琴斯克)、呼玛尔(今呼玛)等城。康熙统一台湾后,调派军队进行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取得胜利。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同俄国在尼布楚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了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从法律上划定了以额尔古纳河、格尔毕齐河和外兴安岭为界,整个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都是中国的领土。
2. 康熙时期的历史
1.康熙亲政不久后,便宣布停止圈地,放宽垦荒地的免税年限。他还着手整顿吏治,恢复了京察、大计等考核制度。为了防止被臣下蒙蔽欺骗,康熙还亲自出京巡视,了解民情吏治。其中最著名的是六次南巡,此外还有三次东巡、一次西巡,以及数百次巡查京畿和蒙古,此举极大的促进了康熙对民情的了解,他还亲自巡视黄河河道,督察河工,并下令整修永定河河道。
2.康熙强调兴礼教。他在康熙十八年下诏说:“盛治之世,余一余三。盖仓廪足而礼教兴,水旱乃可无虞。比闻小民不知积蓄,一逢歉岁,率致流移。夫兴俭化民,食时用礼,惟良有司是赖。”康熙自幼就对儒家学说充满浓厚兴趣,认为“殊觉义理无穷,乐此不倦”。康熙十六年(1677年)十二月,他在御制《日讲四书解义序》中,明确宣布清廷要将治统与道统合一,以儒家学说为治国之本。
3. 康熙的历史
即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顺治帝第三子,清前期杰出的皇帝。1661-1722年在位。
康熙8岁即位。当时由鳖拜等大臣专擅朝政,吴三桂等三藩割据称雄。1669年(康熙八
年),16岁的康熙设计逮捕鳖拜,革职拘禁。1673年,康熙下令撤藩,1681年平定了三藩
之乱,1683年出兵统一台湾,第二年设置台湾府,把台湾收入清朝版图,加强了对台湾
的统治。1685年、1686年,康熙两次派兵驱逐盘踞雅克萨的沙俄侵略军,遏制了沙俄对
华侵略的野心。1689年清政府与沙俄政府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他又御驾亲征,三次出兵平定了准噶尔贵族噶尔丹的分裂活动。康熙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康熙在位期间,重视农业,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奖励垦荒,1669年他下令停止圈地,实行"更名田"政策;轻德薄赋,多次揭免田粮,并于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规定,以上年丁额为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惩治贪污,奖励廉洁;治理黄河、疏通运河。1681年后,清政府财政收支状况大为好转,1722年,全国人丁增至2570余万,垦田数增至735万余顷,出现了
安定繁荣局面,开创了康乾盛世。在文化上,进行全国性测量,绘制《皇舆全图》,开博
学鸿词科、明史馆,编篡了《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但曾大兴文字狱,以加强思想统治。
gt
4. 关于清朝康熙年间的历史
1、比如太子被废是那2次分别在什么时候为什么被废?
答: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康熙以“赋性奢侈”、“暴虐淫乱”、“语言颠倒,竟类狂易之疾”为由第一次废黜太子。
康熙五十年十月,又以“狂疾益增,暴戾僭越,迷惑转甚”的借口,再将胤礽废黜禁锢。
2、还有康熙活了几岁?几岁当皇帝?几岁死的?
答:康熙8岁登基(7周岁),活了69岁(68周岁)。
3、还有太子逼宫是什么时候?
答:野史杜撰,历史上并无此事。
4、雍正活了几岁!什么时候被封了亲王?在什么情况之下!
答:雍正活了58岁(57周岁)。康熙四十八年封亲王。至于什么情况下,就是太子第一次被废掉不久。很多人以次认为雍正在太子被废问题上作了手脚才会如此的。不过我倒觉得不一定。因为当时同时晋封的还有诚亲王、恒亲王、淳郡王等人,这是康熙大病初愈后对儿子们的一次大规模册封,有稳定人心的作用。
5、还有八啊哥的死鹰之事是什么时候!
答:正史无记载。野史的话,我可以去查查。
6、雍正当皇帝是什么时候?
答:他是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登基的。
7、他分别给八啊哥 9啊哥赐了什么称号
答:八阿哥的“阿其那”是他自个儿改的名字,意思是“刀俎上的鱼”,寓意自己夺嫡失败,任人宰割。他儿子改名叫“菩萨保”,祈求雍正能放他一马。至于九阿哥,雍正给他改名叫“塞斯黑”,意思是讨厌的人。
5. 清朝康熙!
爱新觉罗·玄烨(穆麟德:Hiowan Yei,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后世称呼为康熙帝。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 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成年后先后取得了对三藩、明郑、准噶尔的战争胜利,驱逐沙俄侵略军,以条约确保清朝在黑龙江流域的领土控制,举行“多伦会盟”取代战争,怀柔蒙古各部。
康熙帝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局面,被后世学者尊为“千古一帝”,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
6. 清朝康熙年历史
话说楼主 你还真的不是一般的八卦撒·············
1.两废两立是二皇子 胤礽
2.八阿哥胤禩输给四阿哥胤禛后 四阿哥雍正即位,为稳定其情绪,命总理事务,进封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元年,命办理工部事务。四年,雍正以其结党妄行等罪削其王爵,圈禁,并削宗籍,改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同年,亡。
3,清朝后宫嫔妃的品级
皇后 (正室) X 1 (可分宫女10人)
皇贵妃 (大姨太) X 1 (可分宫女 8人)
贵妃 (二姨太) X 2 (可分宫女 8人)
妃 (三姨太) X 4 (可分宫女 6人)
嫔 (四姨太) X 6 (可分宫女 6人)
贵人 (五姨太) X 不限 (可分宫女 4人)
常在 (六姨太) X 不限 (可分宫女 3人)
答应 (七姨太) X 不限 (可分宫女 2人)
宫女 (丫环) X 应少过二千人
给皇上看上的宫女可以由答应、常在一步步升上去,秀女一被选中就可做贵人或以上,
慈禧太后就是选秀女而被封为懿贵人、懿嫔,生皇子后升为懿纪、懿贵妃,最后因儿子登基而成为太后。
居住方面,嫔以上分居东西十二宫,各有专房,贵人以下则住在一块。
4 人活七十古来稀 四五十岁已经很高寿了撒 你想一想他们从两三岁开始就一直动脑 (小时候怕死 长大后怕当不了皇帝 当上皇帝的要处理公务 当不上的怕皇帝找个事由杀掉自己 天天担惊受怕的 哪有精力照顾身体撒···········这样想想 你不觉得他们已经很高寿了撒············)
7. 谁可以把清朝的康熙年间的历史告诉我
嫔以下的贵人常在等还有十几位,都葬在清西陵的泰陵里,一共加起来24位,多于乾隆之后的所有皇帝.
世宗爱新觉罗.胤禛皇后乌拉纳拉氏
乌拉那拉氏为人温和恭敬,在藩邸和宫廷生活近四十年, 虽经历宫廷斗争,但得善终,实属不易也。
乌拉纳拉氏,是步军统领费扬古的女儿。胤禛为皇子时,娶了她。后来被康熙帝册封为雍亲王嫡福晋。她在雍正的藩邸生活了二十年,亲历了康熙年间宫廷斗争的多事之秋。
胤禛即位.是为雍正皇帝。那拉氏的地位也随之提高;雍正元年(1723),她被册封为皇后。
雍正没有声色犬马之好,继位后放掉了官内所养全部珍离异兽。他喜欢园林、常年办事的地点就在圆明园。闲暇时,喜欢留连于园中山水之间。其他生活用具,亦不太讲究。吃喝方面,只喜欢喝点酒,也有节制。当时传来西方的新鲜东西,像温度汁、望远镜等等,他接受得很快,还让宫廷匠役仿造,赐给亲近大臣。
乌拉那拉氏深知雍正公务繁忙,日理万机,所以对他生活上的一些爱好无不满足。在掌管六宫时,和嫔妃、宫娥之间关系也很好。这是因为那拉氏为人孝顺恭敬,无论在藩邸的年月还是被封为皇后以后,她始终如一。她曾为雍正生下长于弘弘晖,长到八岁,不幸天折了。雍正对皇后很尊重,常常称赞她谦和顺从。雍正九年(1731)九月,皇后病故。雍正帝非常悲痛,他说:“皇后自垂髫之年,奉父皇之命,在我当亲王的时候,便嫁给我了。婚后四十余年,夫妻感情相融,她为人极好,孝顺恭敬,四十年如—日。”虽然刚刚大病初愈,身体虚弱,要亲临合殓,大臣们怕他触景增悲,非摄养所宜,纷纷谏止,雍正只好服从。他亲上谥号曰孝敬皇后。后来,与世宗合葬于泰陵。
世宗爱新觉罗.胤禛皇后纽祜禄氏
纽祜禄氏乃乾隆皇帝之生母,生活在康乾盛事,母仪天下四十
令年, 享尽了人间之福, 享年八十六岁。 真可谓”福”太后也。
纽祜禄氏是四品典仪官凌柱的女儿,生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十三岁入胤禛贝勒府,号格格,康熙五十年(1711)八月,生弘历.是为雍正皇帝的第五个儿子。但因齐妃李氏所生的第二子弘盼早殇,未予排行,所以弘历排行为第四,称皇四子。后来弘历继承了皇位,这就是清高宗乾隆皇帝。
弘历自幼聪颖过人,深得祖父康熙帝和父亲的喜爱,他的生母纽祜禄氏自然也因此倍受恩宠,雍正继承皇位后,纽祜禄氏被封为熹妃,又进封为熹贵妃,弘历立嗣以后,乃得母以子贵,雍正帝临终,留下遗命,封为皇后。乾隆即位后,尊为皇太后,居于慈宁宫。
年氏是湖北总督年遐龄的女儿,雍正朝重臣年羹尧的妹妹。早在胤禛继位前就嫁进王府,封为侧妃。康熙五十九年五月,她为雍正生下第七个儿子福宜,但未满周岁就天折了。六十年十月,又生第八子福惠。雍正元年五月,又生九子福沛。但都相继天亡。
年氏进雍府较晚,但却得到雍正的喜爱,有专房之宠,从她连生三子一女就可证明了。雍正元年,皇帝一继位就被封为贵妃。年氏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地位呢?除她独有可爱之处外,也与她的哥哥年羹尧不无关系。
年羹尧,康熙二十九年翰林出身,历充四川、广东试差,不到十年,升为四川巡抚。后赴西藏协理军务,以功晋升为四川总督,接着授以定西将军。西藏战乱平息后,被授以川陕总督,封三等公、加太保。雍正初,年羹尧与隆科多镇压反对派拥立世宗有功,倍受世宗恩遇。年羹尧的文韬武略,都深为雍正帝所赏识。尤其是他率军平息青海叛乱以后,解除了皇帝治国之忧。雍正更是异常兴奋,把年羹尧视为自己的“恩人”。他竞流着眼泪向怡亲王和隆科多舅舅述说年的功绩和对年的感激之情。雍正进封年羹尧为一等公,加太傅。 年的父亲、儿子也被加官封爵。这样,午羹尧的妹妹年贵妃深得雍正恩宠不足为怪了。
事物的规律就是这佯,发展到一定阶段会相互转化,所谓物极必反,正是由于雍正对年羹尧重新过分,评价过高,以致使他权势炳赫,居功自大目空一切,行事不知检点,做出种种越权枉法的事情来。这样势必导致雍正另一部分亲信的不满,这些人不断向雍正耳中欢风,似乎天下恩威不自上出,而雍正也成了年羹尧的掌中玩物了。这些谗言大大刺伤了雍正的自尊心,自幼生性多疑的雍正后悔过多的给年羹尧以军政大权,他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打击年年羹尧。雍正三年(1715)三月,公开罪责年羹尧。
事态的变化深深刺痛了年氏的心,她为哥哥的不检点而不安,也为世态炎凉而感到可畏。郁闷、惊吓、悔恨,种种不愉快的情绪把她压跨了!她终于病倒,雍正帝虽早已决计整治年羹尧,但又不便在年氏病笃之时动手,不忍在她垂危伤痛之刻雪上加霜,那毕竟是他专宠数年的贵妃啊。这年十一月,年氏病危,雍正加封地为皇贵妃,并表彰她:“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朕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面的小心恭慎;朕即位后,贵妃于皇考、皇妣大事悉皆尽心,力疾尽礼、实能赞裳内政”。加封、表彰并未挽回年氏病情,可怜的她一病不起,当月死去。
年氏死后,谥曰敦肃皇贵妃。乾隆初年,使其从葬于泰陵。
年氏死后仅仅一个月,雍正皇帝便下手了,没等这一年过去,年羹尧即被赐死。
世宗爱新觉罗.胤禛皇后裕妃耿氏
耿氏,世宗雍正的妃子,她的儿子和亲王弘昼是世宗的第五子,母子二人深得雍正的喜爱。耿氏生活在清朝最繁盛的时期,平平安安地到乾隆四十九年,方善终,享年九十六岁,乾隆帝谥曰纯悫皇贵妃。葬妃园寝位于诸妃之上。
耿氏,出生于中等官吏家庭,健美多姿,聪慧过人,早在胤禛当王爷时就嫁进王府侍奉胤禛。胤禛即位后在雍正元年(1723)封裕嫔,后进裕妃。
雍正是一个精明的皇帝。他没有声色犬马之好,他总共只有八位后妃,这在清代皇帝中都是少的。他勒政好学,即位后放掉了宫内所养的全部珍离异兽,他不事游猎,但却喜欢园林,常年办公的地点就在圆明园,闲下来时他喜欢在园中山水之间游步。
其它生活用具也不太讲究,在吃喝方面只喜欢喝点酒,也有节制。他对裕妃比较喜欢.裕妃由于身体健壮,颇有酒量,在雍正处理公务繁忙闲暇的时候,她也能适量地陪皇上喝些酒。后来她为雍正生了五皇子弘昼,此子长得虎头虎脑,聪明伶俐,应变快,动作灵敏,这与耿氏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熏陶是分不开的,所以深得雍正的喜爱。雍正十一年(1733)封弘昼为和亲王。雍正十三年(1735)清廷设置办理苗疆事务处,雍正让弘历(后来隆乾帝)和弘昼一起主持,可见他在雍正心目中是有一定位置的。父亲对儿子的喜爱重用,自然使耿氏非常的高兴。
雍正晚年最受宠的谦妃刘氏.弘瞻,雍正十子中最年幼者,雍正死时他虚龄三岁,故未命名,只以“圆明园阿哥”称之。其母刘贵人,管领刘茂之女,为雍正晚年所宠,因生此子,故被晋为谦嫔(终雍正之世一直居于嫔位),封号“谦”乃警儆之意,当是戒其勿恃宠而骄,自招咎愆.
孝敬宪皇后 乌拉纳喇氏
孝圣宪皇后 钮祜禄氏
敦肃皇贵妃 年氏
纯熹皇贵妃 耿氏
齐妃 李氏
谦妃 刘氏
宁妃 武氏
樊嫔 宋氏
贵人 李氏
8. 清朝康熙年间发生了什么大事 历史上的
康熙二年:康熙生母慈和皇太后逝世,史称“孝康章皇后”
康熙四年:太皇太后下旨,令康熙与索尼之孙女赫舍里氏成婚,以达到拉拢索尼的目的
康熙五年:辅臣鳌拜与苏克萨哈发生斗争,鳌拜胜,从此专权:索尼恭请皇上亲政,未通过:鳌拜以圈地一案诬告大学士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连,12月,三人被杀
康熙六年:康熙开始了他名义上的亲政
康熙八年:除鳌拜,开始了真正的亲政
康熙十二年:吴三桂杀巡抚朱国治,反:自此开始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三藩之战
康熙十四年:立太子胤礽
康熙十五年:耿精忠降
康熙二十年:吴三桂之孙吴世璠自杀身亡,自此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被彻底平定
康熙二十三年:正式收复台湾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亲率六师,亲征葛尔丹
康熙三十六年:康熙再次亲征葛尔丹与宁夏,葛尔丹败,服毒药而死
康熙四十二年:裕亲王福全有疾,康熙帝连日视之。内大臣索额图挑唆皇太子,被宣布为“天下第一罪人”,拘禁于宗人府。
康熙四十七年:捕获明崇祯帝后裔,年已七旬的朱三太子及其子,斩于市。召集廷臣于行宫,宣示皇太子胤礽罪状,命拘执之,送京幽禁。还京。废皇太子胤礽,颁示天下。 议政大臣会议,议皇八子胤禩谋求储位罪,削其贝勒爵。皇三子胤祉告皇长子胤禔咒魇皇太子,削其直郡王爵,幽禁
康熙四十八年:复立胤礽为太子,昭告宗庙,颁诏天下。 大封诸子
康熙五十一年: 皇太子胤礽复以罪废,禁锢于咸安宫。以复废太子告庙,宣示天下。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逝
9. 中国清朝康熙皇帝历史
康熙 出生年月:1654年 卒年:1722年
(1661—1722) 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代皇帝即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
俗称清圣祖为康熙皇帝、康熙帝。因为明清之帝王时多只有一个年号,因而往往以年号代称帝王。
清圣祖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清朝皇帝,康熙的称谓来自其年号。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佟妃之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卒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在位61年(1661年-172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继位时只有八岁,是顺治的第三子。顺治接受汤若望的意见因其出过天花最有可能不夭折而把他选为继承人。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在太和殿举行亲政仪式。在其祖母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的帮助下,在康熙八年赢得了与顾命大臣鳌拜的斗争,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
康熙执政期间,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1673年),统一台湾(1684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1688年-1697年),并抵抗了当时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签定了中俄《尼布楚条约》,维持了东北边境一百五十多年的边界和平。在雅克萨战役,康熙派遣黑龙江将军萨布素成功驱逐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此战清兵三千多人,在中国东北与远离后方的俄罗斯数百哥萨克作战,然而久战不下,最后以围困战术迫使沙皇同意和谈,一定意义上显示出了清朝在军事科技上与西方的差距),收复了雅克萨城(现俄罗斯联邦斯科沃罗丁诺)和尼布楚城。他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庄,将其作为蒙古、西藏、哈萨克等部王公贵族觐见的场所,但是也为清朝大规模的修建皇家园林开了先河,增加了人民的痛苦。
他曾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了南书房制度,并亲临曲阜拜谒孔庙。康熙帝还组织编辑与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图书、历法和地图。康熙帝还褒封道教白云观方丈王常月,并依于门下。
康熙向来华传教士学习代数、几何、天文、医学等方面的知识 ,并颇有着述。对基督教也很有好感,后来卡康熙逐渐发现罗马教廷试图过多的干预清朝的政治,并且皇子皈依基督后以此作为争权夺利的工具,遂开始有所抵制基督教,但是,康熙在推广西方学术上无所作为,从而使中国科技远落后于西方。 康熙自幼习武,精于骑射。多伦会盟他开硬弓命中很远的靶子令到场的蒙古王公惊骇不已 ;每每围场狩猎康熙总是所获野兽甚多。头天晚上还在作几何证明题,第二天一早尽兴驰骋以至累垮两三匹马,足见康熙精力旺盛,康熙曾经自称一天打死了三百只兔子,可见其对自身武力的自信(今天人民也非常怀疑,以弓箭在一天内猎杀如此之多的兔子,是否可能)。
康熙在收复台湾后在开放了海禁但是不久没有继续,后来此政策持续了整个清朝历史(利用“文字狱”这种残酷的方式打击了江南一带的文化学者, 例如康熙五十年发生过戴名世的南山案文字狱事件。
4、亲征朔漠,和善蒙古
蒙古曾经分为三个大部分就是(漠南蒙古,漠西蒙古,漠北蒙古)。漠南蒙古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经过两代人的努力完全臣服了漠南蒙古也就是内蒙古。漠西蒙古就是准噶尔蒙古。准噶尔的噶尔丹率领军队南进威胁了中央王朝。康熙决定亲征,打败了噶尔丹。漠北蒙古,康熙通过一系列的笼络的措施全完解决了喀尔喀蒙古也就是外蒙古。所以康熙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成,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中国从秦汉时的匈奴到明朝,蒙古这个历史难题两千年来没有解决,康熙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这是一个很大历史贡献。
5、重农治河,兴修水利
明未清初经过长期的战乱,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康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他下命停止圈地,他六次下江南巡察黄河和水利,修黄河、淮河、永定河。康熙的重农治河,兴修水利,取得了前无古人的成就。
6、移天缩地,兴修园林
康熙修建了畅春园、承德避暑山庄、热河木兰围场,他的孙子乾隆又继续兴修三山五园(三山:香山、玉泉山、万寿山 五园:畅春园、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清漪园也就是颐和园)这样就把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推到了一个最高峰,清朝园林的兴修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的遗产。承德避暑山庄这座比北京的颐和园大一倍的皇家园林,决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休息场所,它与木兰围场一样是康熙政治大棋盘上的一颗至关重要的棋子。这些按照蒙古西藏等民族风格修建的宫殿庙宇,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蒙藏等各种上层人物进入山庄能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受,透过这一片片幽静淡雅的山水人们似乎又回到了二百多年以前。
六世班禅为乾隆祝寿就住在这里,派遣驻藏大臣,明确灵童转世和金瓶掣签制度也在这里。蒙古王爷们朝见皇帝住在这里,皇帝接见外国史臣也在这里。卷秩浩繁的《四库全书》存放在这里,嘉庆和咸丰两位皇帝先后死在这里,它见证了清王朝所经历的风风雨雨。
7、兴文重教,编纂典籍
康熙重视文化教育]。。亲自主持编纂了许多重要的典籍譬如说《康熙字典》《佩文韵府》《清文鉴》《康熙全览图》《古今图书集成》康熙主持编纂的典籍有六十多种,大约有二万卷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精神财富。康熙朝使清帝国屹立于世界东方。当时俄国有彼得大帝,法国有路易十四,康熙与他们比有伟大过人之处,康熙时候人口最众多,经济最富裕,文化最繁荣,疆域最开阔,国力最为强盛。康熙时候清朝的疆域,东起大海,西到葱岭,南至曾母暗少,北跨外兴安岭,西北到巴尔喀么湖,东北到库叶岛,总的面积大约有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
8、对自己讲学习,对朝政讲勤慎
他可以说在帝王当中,他是最勤奋学习的一个,可是他在幼年时的不幸,激励着他努力学习。康熙八岁时父亲死了,10岁母亲也死了,两年之间父母双亡。一个孤儿形影相吊,实在是可怜。他祖母负责抚养他,康熙身上有三种血统,有三种文化,有三种品格,康熙的三种血统,他父亲是满州人,他祖母是蒙古人,他母亲是汉人,他又受了三种文化的影响,他的满族师傅给他讲满语,较他写满文,教给他骑射,他的汉族师傅给他讲四书五经他又受到儒家文化的教育。康熙对朝政讲勤慎,康熙的亲政就是从他14岁的时候开始的,当时亲政叫“御门听政”什么叫御门听政呢?就是皇帝亲自主持朝廷会议,议商和决定军国大事。御门听政在乾清门前,参加御门听政的主要是:九卿(礼、吏、户、兵、刑、工)六部的尚书,和左都御使,通政使,大理寺卿,还有大学士,参加御门听政的还有起居注官。什么时候开始呢?就是早上晨时开始(七点-九点)晨时是八点,每天早上晨时开始与大臣们讨论奏报,议商一些军国的大事,无论寒暑无一例外。北京的冬天是很冷很冷的,就在乾清门前,举行最高朝廷会议,这个实在是不容易。而且清朝的皇帝御门听政从康熙一直到光绪坚持下来,以上这时康熙勤政的“勤”,底下就说以下,康熙第二个就是“慎”, 康熙这个人在处理军国大事的时候非常的谨慎,可以说慎之又慎,不是脑门一热一排板就这么办了。不是这样的,我想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康熙慎政的情况,我就举治河的例子,康熙早年在他宫廷的柱子上写了什么呢?写了三藩及河务,漕运三件大事。康熙亲自派侍卫逆黄河而上一直到黄河源头星宿海往返行程两万里,绘制了黄河全图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经过实际踏勘绘制成的黄河图,把黄河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任用贤能的官员来治河,那庸他治不好河还贪污啊!他任用了两个重要官员,一个叫靳辅,一个叫陈潢,他任用靳辅做河道总督,靳辅每天给康熙上八个奏章,陈述自己对治河的意见。 治河当时发生了意见分歧,主要有两个问题,第一治了黄河以后就多出了一些土地,靳辅的意见就是把这些土地屯田,收入的钱再续继治河。多出的土地给当时的豪坤。第二黄河的河口部分水流入海不畅,靳辅的意见是把河堤加高,让河水冲沙,泥河冲入海中,他的对立一面,于成龙不同意,把黄河入海中那里挖浚挖深,沙子不就流下去了吗。靳辅说不行,说你那样的话就海水倒灌。于成龙说你那不行,河堤高的话,那房子在河堤底下,那河堤一泛滥人不就跑到鱼肚子里去了吗。康熙呢怎么办呢,让他们俩个人御门前辩论,开朝廷会议到康熙面前各抒已见,互相驳难,都各说各的道理,康熙还是不能决定,他没有支持一方,反对一方集思广益。下令在京的大臣,凡是你的家乡在黄河有关地方,你们每人要写一个意见你的看法,上奏于康熙,康熙看了各个方面的意见后就支持于成龙的意见,免去了靳辅河道总督的职位。
康熙是清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文武双全,既精通传统文化,又涉猎西方科学;既能上马左右开弓,御驾亲征击退噶尔丹,又能治国安邦善于管理。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收复台湾,显示了康熙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另一方面,康熙有着过人的政治眼光和手腕。康熙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以条约确保了国家在黑龙江的领土不被侵犯;康熙还特别重视教育,包括自己子女,奠定了持续100多年的“康乾盛世”。
传位的争议
康熙十三年(1674年),康熙帝立皇后所生的一岁的皇次子胤礽为太子,但数十年后由于太子本身的素质问题及其在朝中结党而废太子。废太子后众皇子觊觎皇位,矛盾更加尖锐,故太子废而复立,但康熙仍无法容忍其结党,三年后再废太子。最终在康熙六十一年临终时传位于皇四子胤禛。传位给胤禛的理由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康熙是希望精明干练的胤禛能大力改革康熙末年的宽纵积弊,也有人认为康熙是因为钟爱胤禛之子弘历(未来的乾隆帝)而传位于他,还有传说是顾命大臣隆科多和胤禛矫篡遗诏,故有“传位十四皇子”窜改为“传位于四皇子”之传说,但按清宫秘档分析,遗诏是由满、汉、蒙三种语言并列写成,“传位十四皇子”改为“传位于四皇子”之传说符合汉字书写逻辑,却无法符合满文及蒙文书写逻辑。繁体汉字十和于大相径庭。此为误解
康熙共有35子、20女。其中只有24个儿子、7个女儿活到成年。
10. 有关康熙的历史故事
一、废弃长城
历代王朝修长城,没有挡住游牧民族的铁骑奔驰,被称为“天可汗”的唐太宗李世民也公开贬低过长城。康熙三十年(1671年),康熙帝率诸王、贝勒、大臣前往多伦诺尔(今内蒙古多伦),约集内外蒙古来此“会盟”。
定疆界,制法律,为外蒙的喀尔喀蒙古诸部编制盟旗,使其接受清朝的管辖,从而实现了北部乃至西北的空前统一,蒙古问题宣告解决。
就在多伦会盟之后,古北口总兵蔡元看到长城年久失修,建议拨款修理。康熙帝继承皇太极、顺治帝提出的“满汉一家”的民族思想,进而又发展成为“中外一视”“天下一家”的“大一统”思想,发现长城的存在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康熙帝拆除了汉人与“三北”少数民族的一道墙,不再有内外之分,迅速形成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
二、推广西药
康熙40岁那年得了疟疾,中医药未能治愈,耶稣会士洪若翰、刘应进金鸡纳霜(奎宁)。康熙服用后,很灵验,病好了。他召见洪若翰、刘应等,在西安门内赏赐房屋,后这里成为天主教北堂。曹寅得了疟疾,康熙赐金鸡纳霜治好了他的病。
此后,康熙便对西药发生兴趣,命在京城内炼制西药,还在宫中设立实验室,试制药品,亲自临观。他提倡种痘以防天花。
他破除因循,推广种痘,命先给自己子女及宫中女子种痘,还给蒙古49旗及喀尔喀蒙古部民种痘,这就使千万人因种痘而免去患天花死亡或不死而留下麻子的悲剧。
(10)清朝康熙历史扩展阅读:
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台湾的明郑政权,显示了康熙军事指挥才能。
另一方面,康熙少年时就挫败了政治对手鳌拜,年老时利用“文字狱”打击汉族异议人士。康熙举行“多伦会盟”取代战争,怀柔蒙古各部。
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他开创康乾盛世的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伟大的政治家,部分人甚至称之为“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