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红岩革命纪念馆在重庆什么地方
红岩革命纪念馆,位于重庆市嘉陵江畔,地理位置:重庆市渝中区红岩村52号。与红岩村13 号、曾家岩50 号、桂园、《新华日报》旧址毗邻,它们都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活动基地,是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中心。因业绩卓著,故设馆加以纪念。
㈡ 红色纪念馆观后感
五月初,趁着休假间隙,我去了一趟红岩革命纪念馆。
走进红岩魂广场,就感觉到一股严肃庄重的气息,这是全国第一个以烈士精神命名的广场,在纪念“11·27”革命烈士殉难50周年之际,在原“中美合作所”阅兵场的基地上修建而成。
步入陈列馆,那种浩然之气油然而生,馆里的气氛让人顿时有种莫名的压抑感。前军委主席邓小平的题字,将烈士们的丰功伟绩给予绝对肯定和高度赞扬。那遒劲有力的字迹、深情怀念的语句让我仿佛看到了烈士们不畏强权的凛然气概!陈列馆里那面鲜红的用被单衣物绣成的五星红旗格外显眼,那是一种多么兴奋的期盼的表现呀!我至今仍可以想见,当狱外传来解放战争结束,新中国即将成立这样的消息时,那些为祖国献出自由和乃至生命的都在所不惜的伟大共产党人心中将是何其自豪与振奋,他们含着热泪为祖国绣出的那面五星红旗,正是他们革命信念的最最真切和感人的诠释!
陈列馆里,真实地重现了当年这些共产党人被关押的监狱的状况。大量的照片和文物向世人宣告着国民党反动派对于革命先烈的惨无人道的镇压和迫害。牺牲的革命者里,年龄最小的“小萝卜头”宋振中牺牲时仅九岁,与此类似地,多数烈士都是在极为年轻的时候被杀害,在那个黑色的1949年11月27日。他们怀揣着对于革命的忠诚与信仰,无悔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就是共产主义理想的伟大召唤,这就是对于伟大共产党的无限忠诚和信任,这就是摆脱贫困落后、告别专制独裁、追求人民幸福、国家安定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彰显。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一位名叫“谊军”的革命同志。1992年,一家单位在搬迁时,发现一件标明为渣滓洞革命烈士遗物的包裹,包裹里有两封信和五块银圆。一封信上写道:“中国共产党万岁!亲爱的党和你永别了。谊军。”一块银圆上深深地刻着“最后一次党费谊军”八个字。谊军是谁?他的真实姓名是什么?他做过哪些革命工作?我无从得知,但这种情怀,这种对待共产党事业大于生死的英雄故事,却深深的刻在了我心里。牺牲在重庆军统集中营的烈士,还有很多人没有留下真实姓名,但是,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就是“红岩先烈”。
岁月飘逝,荡涤着人生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那久违的历史似乎又在眼前重映,一幕幕,一桩桩,打动人的肺腑,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先烈的事迹给徘徊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我以当头棒喝。
苟利国家生死许,岂因祸福避趋之。共产党人同敌人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在渣滓洞,白公馆,歌乐山下,松林坡刑场都洒下了烈士们的斑斑碧血。
红岩精神是烈士对共产主义信念执著追求的高度概括;是先烈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伟大实践;是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是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伟大瑰宝。今天的我们,应感先烈之功业,励后人之壮举。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甚至生命。
革命烈士的精神是我们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支柱,他们对于共产主义信念的执著追求,对于真理的无悔坚持,对于党的秘密的严格保守,对于艰难困境的坦然面对,对于献身祖国和人民的大无畏气概,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继承。作为一名积极要求加入共产党的积极分子,我想,我更应该身体力行,珍惜今日来之不易的生活,以革命先烈们为榜样,在新时期的建设中,做一个敢为人先、乐于奉献、甘于吃苦、勇于实践的新青年!
谢谢,望采纳
㈢ 红岩革命纪念馆的馆内建设
历经七个多月的紧张施工,红岩魂陈列总馆展览制作进入倒计时阶段,各项调整布置工作将全面完成。
各个小组正在进行最后的冲刺。笔者在展厅看到,陈列制作人员正在忙碌着图片资料上墙、雕塑进场等扫尾工作,以求最大限度的突出本次展厅设计制作的亮点和新增点。文物保管人员紧张有序的将各类文物摆放入柜,一批从香港、美国、加拿大等地搜集来的文物资料将首次与观众见面。多媒体前技术人员对每台机器进行测试和调配,后勤物管人员对整个展厅的灯光照明及线路进行完善,陈列内容小组对展厅的陈列图片及中英文说明进行检查核对。据悉,展厅对外开放后将采取游客排队参观的形式,每批观众限定50人,均由工作人员带领进入参观区并在游客参观结束后,引导其离开展厅。联线将印制一批小图册在陈列馆内出售,图册主要介绍红岩魂图书及红岩魂巡展20周年的相关内容。 红岩魂陈列总馆将已正式向社会免费开放。届时红岩联线将举办“巡展20周年纪念活动、红岩魂陈列馆开馆仪式暨图书《路在脚下》首发仪式”。红岩联线将向部分大学图书馆及各主城图书馆分别赠送《路在脚下》及红岩魂画册,并表彰巡展20周年十佳讲解员和十佳管理员。红岩联线内部杂也与大家见面。
㈣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的馆藏文物
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成立之初的馆藏文物、照片及资料总计不过2万件,其中一级文物25件、二级文物44件、三级文物661件。通过五年的努力,该博物馆扩展文物征集渠道,加大文物征集资金投入,使该馆馆藏文物、照片及资料的总数达到10万余件,新征集的7大类3000余件文物被评定为三级以上珍贵文物,其中一级文物达202件、二级文物达264件、三级文物达2141件、上级字画265件(套)。
馆内现有馆藏文物874件,重要历史资料(含历史文献、档案资料)1500余份,《新华日报》、《群众》周刊等当年的报刊20余种844本(含合订本和少量影印本),当年新华日报馆、三联书店等报馆、书店、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进步书籍1119册,历史图片2600余幅。
㈤ 从重庆北站到红岩革命纪念馆怎么坐车
821路车
㈥ 红岩革命纪念馆的周边景点
桂园是毛泽东同志在“重庆谈判”期间市内办公、会客的地方。它是一座独立的砖楼小院,位于渝中区中山四路65号,大门临街。原是国民党谈判代表之一张治中先生的公馆,为了毛泽东同志的安全和方便而特意提供的。院内有两株桂花树,桂园因此得名。桂园占地700平方米。主楼为砖木结构。楼下左侧会客厅是当年毛泽东、周恩来同国民党代表进行谈判和签订《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的地方,毛泽东曾在这里接见过各界民主人士和记者。
㈦ 重庆歌乐山革命烈士陵园和红岩革命纪念馆导游词
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位于沙坪坝区歌乐山麓,系国民党政府时期“国民党军事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总部、电台、监狱所在地。二战后期,曾在此建“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歌乐山烈士墓、烈士纪念碑和展览馆于1954年修建,1984年改名。系国民党政府时期“国民党军事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总部、电台、监狱所在地。二战后期,曾在此建“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1984年7月改称现名。 “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东西长约7公里,纵横约10公里。在这个“特区”周围完全用碉堡、岗亭和铁丝封锁着,任何人也不能通行。它名义上是以中美联合对日作间谍战、中美交换情报为幌子。实际上,完全是一个训练法西斯刽子手的机构,对中国共产党员和搞日民主人士进行大量的搜捕和迫害。国民党统治时期,这里是关押和杀害革命志士的人间地狱。“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曾被囚禁于此,著名共产党人罗世文、车耀先、江竹筠,爱国将领杨虎城、黄显声等均在这里惨遭杀害。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政权撤离大陆前夕,对囚禁在这里的300多位革命人士实行集体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一一·二七”大血案。 解放后,在这个“特区”内,办起了工厂、农场和学校,原平的白公馆、渣滓洞两个在监狱已开辟为展览馆,陈列了当年的实物、图片等。如今,每年有上百万游人来此参观、凭吊烈士英灵。
1955年重庆市人民政府修建了烈士墓园和烈士纪念碑,占地698平方米。195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将这里定为省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重庆中美合作所美蒋罪行展览馆成立,恢复了白公馆、渣滓洞的原貌,于1985年更名为重庆歌乐山革命烈士陵园。1988年,这里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增挂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馆牌。
重庆歌乐山革命烈士陵园1996年被中央六部委局授予“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1997年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景点旅游提示
门票: 渣滓洞:5元/人;白公馆:5元/人;松林坡:5元/人;梅园:2元/人;陈列大厅(含半景画):5元/人 到达方式:重庆市内乘坐215、217、221、227、265、801等路公交车均可到达。开放时间:08:30到17:00
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位于重庆市嘉陵江畔,包括红岩村13号、曾家岩 50号、 桂园、《新华日报》旧址等。它们都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活动基地,是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人民群众进行 革命斗争的中心。因业绩卓著,故设馆加以纪念。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武汉、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作为中 共代表的周恩来,以及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叶剑英、王若飞、邓颖超等 同志也相继抵达,组成了以周恩来同志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当时的南方 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都设在红岩村。1945年,毛泽东同志从延安到重庆与 国民党进行谈判的43天内,也住在红岩村13号。因此,当年的红岩村成了举世 瞩目的政治活动中心。 红岩村13号,为3层简易建筑,是由当时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必机 关工作人员动手改建的。为适应在敌特包围中斗争的需要,设置奇特:右侧传 达室装置了脚踏电铃,以便在紧急时向内部发出通知;传达室门后掩蔽着一个 通向二楼的小门,大门开时,即掩了小门。毛泽东、周恩来同志和南方局的领 导人在此办公住宿的房间里陈列着许多革命文物。 曾家岩50号,是当时南方局在重庆市城内租用的办公处。它是一幢3层楼 房,右侧是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的公馆;左侧有国民党警察局的派出所,这 幢楼挺立在中间。楼的二层有两个房间分别作为周恩来、董必武同志的办公 室兼宿舍,底层和三层为南方局其他同志用。1945年8月,毛泽东同志在重庆 与国民党谈判期间,曾在底楼会议室接见过中外人士。周恩来同志会见各界 人士和中外记者也常在这里。 桂园,是毛泽东同志在“重庆谈判”期间市内办公、会客的地方。它是 一座砖楼小院,位于曾家岩50号右侧200米处,原是国民党谈判代表之一张 治中先生的公馆,为了毛泽东同志的安全和方便而特意提供的。楼下会客厅 是当年毛泽东、周恩来同国民党代表进行谈判和签订《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 要》(即《双十协定》)的地方,毛泽东曾在这里接见过各界民主人士和记 者。在右边的餐厅里,毛泽东和周恩来曾宴请各国驻华使节和中外各界人士。 二楼是毛泽东和周恩来办公、休息的地方。现在这里陈列着他们在重庆期间 活动的照片,以及《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登载的有关毛泽东在重庆 活动的报道。
㈧ 红岩革命纪念馆的介绍
红岩革命纪念馆,位于重庆市嘉陵江畔,与红岩村13 号、曾家岩50 号、桂园、《新华日报》旧址毗邻,它们都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活动基地,是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中心。因业绩卓著,故设馆加以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