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杨立三
扩展阅读
华住股票今日价格 2025-08-09 12:51:34
f股票价格 2025-08-09 12:50:54
买股票基金看什么新闻 2025-08-09 12:39:41

杨立三

发布时间: 2021-10-14 08:55:56

Ⅰ 红军长征时,哪四个人用担架把周恩来抬了出来

据历史记载:当时担架队是从运送迫击炮的战士中抽调的战士抬周恩来过草地的,其中有三个人是肖劲光、杨立三和陈赓。

杨尚昆曾回忆说:“离开毛儿盖准备过草地时,周恩来的病情已渐渐好转,但由于连续高烧、五六天没吃东西,身体极度虚弱,不要说过草地,就是在平地上行走也十分困难。

彭德怀当即组织担架队抬周恩来过草地。担架队是从运送迫击炮的战士中抽调的。彭德怀下了死命令:“把带不走的迫击炮埋掉,宁可损失一百门大炮,也要把周恩来抬去。”干部团团长陈赓自告奋勇当担架队队长,兵站部部长兼政委杨立三见人手不够,也主动加入担架队。

大家顶风冒雨,深一脚、浅一脚,抬了6天6夜,硬是把周恩来抬出了茫茫草地。

(1)杨立三扩展阅读:

同志们在抬周恩来过草地的过程:

同志们抬着周恩来,向着荒无人烟的大草地进发。茫茫草地,一望无际,遍地是水草沼泽泥潭,根本没有路。人和马必须踏着草甸走,从一个草甸跨到另一个草甸跳跃前进。抬着担架在草地上行军极端困难,脚底下要时时留意一个个泥潭,稍不小心踩进去就很难拔出来。

草地天气变化无常,时而狂风四起、大雨滂沱,时而漫天飞雪、冰雹骤降。经过长途跋涉,红军战士缺衣少食,冻饿交加,体质都非常虚弱。周恩来不忍心看到同志们双肩磨破、步履艰难地抬着自己,多次要挣扎着爬下担架自己走,又一次次被战友们按倒在担架上。

就这样,大家顶风冒雨,深一脚、浅一脚,抬了6天6夜,硬是把周恩来抬出了茫茫草地。这种深厚的战友情谊是生死攸关时刻的扶持,是真诚无私的帮助,让周恩来终生难以忘怀。

Ⅱ 杨立三的介绍

杨立三(1900-1954)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国家食品工业部部长。 湖南省长沙县人,1900年11月18日出生于长沙郊区一个佃农家庭。11岁入私塾、小学读书,半耕半读。1920年投入湘军当文书,任过团司务长和军需官。

Ⅲ 杨立三的社会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食品工业部部长、全国财经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财务部部长等职,为加强改进和健全全军后勤、财务工作而努力奋斗,废寝忘食,积劳成疾。1954年秋,因患脑癌无法坚持工作,才服从组织决定去莫斯科治疗。1954年11月28日病逝于克里姆林宫医院,终年54岁。骨灰运抵北京。1954年12月5日和6日,国防部为杨立三举行了隆重的吊唁活动。12月7日上午开追悼会。主祭人周恩来总理并作了长篇讲话,而在新街口外总政文工团排演场到西郊的八宝山的路上,出现了一支感人的送葬队伍。周恩来等党和国家及军队的领导人亲自在前面执绋引棺送灵。走在右边最前头执绋的是周恩来,随后是彭真、陈叔通副委员长及吴玉章、徐特立等同志,这是文官队,在左边最前头执绋的是彭德怀,随后是贺龙、陈毅、聂荣臻、叶剑英等将帅,这是武官队。到八宝山后,周恩来眼含热泪与杨立三作了最后的告别,了却了他为杨立三抬棺送葬的心愿,谱写了一首共和国将帅生死情地感人新曲。
他是人民军队后勤工作的创始人和卓越领导人之一,被公认为军事财务专家。在1941年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为解决八路军军工工人供给问题,他造了一个饣衣字(读作“西”),以实物为单位计算工资,调动了军工生产积极性。章乃器先生称赞这种“实物分”制度是“一门极其具体复杂的科学”。

Ⅳ 将军杨立三的父亲简历!

没有什么背景,所以记载很少,当做一个普通人构想一下就好了

Ⅳ 杨立三什么时候去世的

1954年11月28日病逝于莫斯科。
杨立三(1900-1954)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国家食品工业部部长。 湖南省长沙县人,1900年11月18日出生于长沙郊区一个佃农家庭。
1954年秋,因患脑癌无法坚持工作,去莫斯科治疗。1954年11月28日病逝于克里姆林宫医院,终年54岁。骨灰运抵北京后,12月7日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周恩来总理主祭并作了长篇讲话。他是人民军队后勤工作的创始人和卓越领导人之一,被公认为军事财务专家。

Ⅵ 杨立三不死会是什么军衔

总参元帅最后,总后在总参之后。加上救总理的大功,大将没跑

Ⅶ 杨立三将军的子女近照

杨立三将军一生没有子女。

根据西南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李达的自述档案,杨立三夫妇两没有孩子,但是他们两个却是很喜欢孩子,于是李达将自己的两个儿子健民、仲民寄养在杨立三家中。

(7)杨立三扩展阅读:

杨立三(1900-1954),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国家食品工业部部长。 湖南省长沙县人,1900年11月18日出生于长沙郊区一个佃农家庭。11岁入私塾、小学读书,半耕半读。1920年投入湘军当文书,任过团司务长和军需官。

他卓有成效地领导了人民军队的军工生产,并到山东与第三野战军共同部署了淮海战役的后勤工作。在全军后勤工作会议上,曾受到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表彰。

他是人民军队后勤工作的创始人和卓越领导人之一,被公认为军事财务专家。在1941年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为解决八路军军工工人供给问题,他造了一个"饻"字(xī),以实物为单位计算工资,调动了军工生产积极性。章乃器先生称赞这种“实物分”制度是“一门极其具体复杂的科学”。

Ⅷ 杨立三将军有儿子吗

杨立三将军一生没有子女。根据西南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李达的自述档案,杨立三夫妇两没有孩子,但是他们两个却是很喜欢孩子,于是李达将自己的两个儿子健民、仲民寄养在杨立三家中。

杨立三,字咏南,1900年11月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郊一个佃农家庭。少年时期,通过长期的半耕半读,他从自修中获得了相当程度的文化知识,曾任过小 学教员。

为了寻找光明,杨立三19岁时就投身湘军,曾在湖南军阀张辉瓒部当文书、司务长,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讨伐军阀陈炯明的战争。司务长一职,是杨立三从事军队后勤工作的起点。

(8)杨立三扩展阅读

抗日战争期间,历任军委总后勤部副部长、部长兼政委,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副参谋长、后勤部部长兼政委,一二九师勤务部长兼政委,边区政府财委主任、冀南银行董事长等职,千方百计筹措粮款,开展生产自救,组织武器装备和生活物资的生产。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和财政支持。1939年,朱德、彭德怀打电报给毛泽东,要求派他到前线八路军总部主持后勤工作。他坚决贯彻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财经工作总方针,为保证军需民食、实现收支平衡做了艰苦而有效的工作。

1944年,他和滕代远提出了八路军生产节约运动著名的“滕杨方案”,明确提出“生产有分工,劳动有报酬,公私两利”的方针,调动了部队生产节约的积极性。

Ⅸ 杨立三将军的子女有谁

杨立三将军一生没有子女。根据西南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李达的自述档案,杨立三夫妇两没有孩子,但是他们两个却是很喜欢孩子,于是李达将自己的两个儿子健民、仲民寄养在杨立三家中。

杨立三,字咏南,1900年11月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郊一个佃农家庭。少年时期,通过长期的半耕半读,他从自修中获得了相当程度的文化知识,曾任过小 学教员。为了寻找光明,杨立三19岁时就投身湘军,曾在湖南军阀张辉瓒部当文书、司务长,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讨伐军阀陈炯明的战争。司务长一职,是杨立三从事军队后勤工作的起点。

(9)杨立三扩展阅读:

抗日战争期间,杨立三历任军委总后勤部副部长、部长兼政委,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副参谋长、后勤部部长兼政委,一二九师勤务部长兼政委,边区政府财委主任、冀南银行董事长等职,千方百计筹措粮款,开展生产自救,组织武器装备和生活物资的生产,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和财政支持。

解放战争期间,历任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常委兼经济部长、总后勤部部长、中央军委总后勤部部长兼华北后勤部外线司令、华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等职,为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提供了可靠的后勤保障和财经支持

1954年11月28日,在苏联治疗的杨立三与世长辞,身后没有留下任何财产,但他却给我军后勤工作人员留下了非常珍贵的后勤工作史料---20多本工作日记。12月7日上午,中央军委举行杨立三追悼大会,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主祭,周恩来坚持为他抬棺,并伤感地说:“我们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但不是无情论者,是杨 立三把我从鬼门关抬出来的,我现在不送他一程,死人也会说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