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勿忘在莒本意是什么意思
勿忘在莒:意思是不要忘了在莒国的那些日子。比喻不忘本,不忘初衷,不忘家乡,不忘峥嵘岁月。
莒,即莒国,现在的莒县城即为莒国古城所在地。莒国为周朝诸侯国,国君为己姓。
“毋忘在莒”在祖国宝岛台湾也家喻户晓,具有勿忘家乡,勿忘祖国,统一祖国,两岸一家亲的民族大义。在阳明山上,在光复楼旁边,有一处石刻,上书“勿忘在莒”,蒋介石到台湾后,终生念念不忘“勿忘在莒”,以此自勉也以此提振民心。
“毋忘在莒”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直谏》。
原文:
齐桓公、管仲、鲍叔、甯戚相与饮。酒酣,桓公谓鲍叔曰:“何不起为寿?” 鲍叔奉杯而进曰:“使公毋忘出奔在於莒也,使管仲毋忘束缚而在於鲁也,使甯 戚毋忘其饭牛而居於车下。”桓公避席再拜曰:“寡人与大夫能皆毋忘夫子之言, 则齐国之社稷幸於不殆矣!”当此时也,桓公可与言极言矣。可与言极言,故可与为霸。
译文:
齐桓公、管仲、鲍叔牙、宁成在一起喝酒。他们喝得正高兴的时候,桓公对鲍叔说:“你为什么不起身敬酒祝寿呢?”鲍叔捧起酒杯敬酒,说:“希望您不要忘记逃亡在莒国的情景,希望管仲不要忘记被囚禁在鲁国的情景,希望宁成不要忘记自己喂牛住在车下的情景。”
桓公离席对鲍叔再拜,说:“如果我和各位大夫能都不忘记您说的话,那么齐国的江山也许就不危险了!”在这个时候,桓公是可以尽情进言的了。正因为可以尽情进言,所以可以跟他一起成就霸业。
(1)勿忘在莒扩展阅读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道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吕氏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上应天时,中察人情,下观地利,以道家思想为基调,坚持无为而治的行为准则,用儒家伦理定位价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观念、名家的思辨逻辑、法家的治国技巧,加上兵家的权谋变化和农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治理学说。
战国晚期的吕不韦,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商人。他由商入政,扶立国君,进入政治高层。他志向宏大,主编《吕氏春秋》,留下了“一字千金”的典故,后人一般把《吕氏春秋》归入杂家。
在管理思想史上,这部书有着特殊的价值,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从学术角度观察,它具有浓厚的自然主义色彩;从管理角度观察,它充满了功利主义色彩。
《吕氏春秋》通过对先秦诸子的修正,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管理思想的全局性、整体性和深刻性上,都有自己的建树。从阴阳五行的理论架构,到经验主义的具体论证;从养生和贵己的“内圣”,到君臣之道和善治天下的“外王”;从个人和国家、社会和政权之间的关系调适,到自然之道支配下的生理、物理、事理和心理的互相配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吕氏春秋》总括先秦诸子,开启秦汉先声,在管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2. 勿忘在莒的英文翻译是什么准确点的
勿忘在莒的英文翻译是:Forget not to forget,见下图网络翻译
3. “勿忘在莒”是什么意思
勿忘在莒
勿忘在莒,该成语出自春秋战国时期。比喻不忘本,不忘记曾经的艰苦岁月。山东莒县,就是“勿忘在莒”的古莒国。中国现代史中提到的“勿忘在莒”,败退台湾的蒋中正经常用这个历史典故,以此鼓励国民党军队实现反攻大陆。
4. 勿忘在莒文言文翻译
勿忘在莒,成语,出自春秋战国时期。比喻不忘本,不忘记曾经的艰苦岁月
5. 勿忘在莒的成语出处
《吕氏春秋·直谏》:“使公毋忘出奔于莒也。”
原文:齐桓公、管仲、鲍叔、甯戚相与饮。酒酣,桓公谓鲍叔曰:“何不起为寿?” 鲍叔奉杯而进曰:“使公毋忘出奔在於莒也,使管仲毋忘束缚而在於鲁也,使甯戚毋忘其饭牛而居於车下。”桓公避席再拜曰:“寡人与大夫能皆毋忘夫子之言, 则齐国之社稷幸於不殆矣!”当此时也,桓公可与言极言矣。可与言极言,故可与为霸。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尤其酒桌上,喝得正在兴头时。可这次,鲍叔牙竟揭了一圈,头一个就是手握己身政治前途的“顶头上司”——位列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姜小白:今天赫赫有名了,当年也曾和丧家犬一样躲在莒国寄人篱下;紧接着,“提醒”公布令上印在自己前边的管仲:别忘了绑在囚车里等死时的滋味;最后是排名不分先后的宁戚:赶车喂牛的,记着自己的出身。
此即成语“勿忘在莒”的出处。
例句--《宋史.张商英传》 (按:张商英注《素书》行於世)
哲宗亲政,召为右正言、左司谏。商英积憾元祐大臣不用己,极力攻之,上疏曰:「先帝盛德大业,跨绝今古,而司马光、吕公著、刘挚、吕大防,援引朋俦,敢行讥议。凡详定局之所建明,中书之所勘当,户部之所行遣,百官之所论列,词臣之所作命,无非指擿抉扬,鄙薄嗤笑,翦除陛下羽翼於内,击逐股肱於外,天下之势,岌岌殆矣。今天清日明,诛赏未正,愿下禁省检索前後章牍,付臣等看详,签揭以上,陛下与大臣斟酌而可否焉。」遂论内侍陈衍以摇宣仁,至比之吕、武;乞追夺光、公著赠谥,仆碑毁冢;言文彦博背负国恩,及蘇轼、范祖禹、孙升、韩川诸人,皆相继受谴。又言:「愿陛下无忘元祐时,章惇无忘汝州时,安焘无忘许昌时,李清臣、曾布无忘河阳时。」其观望捭阖,以险语激怒当世,概类此。
6. 勿忘在莒 拼音
勿忘在莒 拼音
勿忘在莒拼音
[wù wàng zài jǔ]
[释义]:比喻不忘本。
[出处]:《吕氏春秋·直谏》:“使公毋忘出奔于莒也。”
7. “勿忘在莒”是什么意思
不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