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舟曲泥石流是怎么形成的
这次发生泥石流的地方是在舟曲县县城,时间大约是晚上10点。超级泥石流发生的原因有:
1.地形因素。舟曲县城的基本地势结构是山大沟深,两山夹一河,县城就建在河滩地上,而此次泥石流正是从高耸的北山山谷灌入县城的。
2.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舟曲由于拥有大量的原始森林而被称为“甘肃江南”。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砍伐,使得森林覆盖率从67%降到了20%。1981年舟曲就曾因此发生了一场特大泥石流灾害。从1985年开始,砍伐数量递减,同时加强了造林计划。但由于常年干旱,加上防风林在先前被砍伐掉了,新栽种的树木成材率非常低。从2001年开始,舟曲开始在白龙江及其支流上大兴水电站。而修水电站要炸山征地,岩体被松动,植被被破坏,会引起新的滑坡,弃渣堵塞河道,在沟道中胡乱堆放为泥石流提供了松散固体物质。与此同时,金矿的采掘也随之跟进。
3.汶川地震的影响,我就不多说了。
造成巨大人员伤亡的原因还有:
1.不充分的天气信息。根据南方周末的相关报道,发生泥石流与天气预报有关。当日,天气预报说舟曲县城的降雨量在10mm左右,这也与实际情况相符,但当日山脉里的降雨量达到了90多mm(一年降雨量的近四分之一)!虽然有人在相关地区值守,由于该地降雨量不突出也就没有进行汇报,当发现泥石流时舟曲县城已经停电,无法联系了。
2.灾害发生的时间因素。当时是晚上10点,在小县城里的人应该要睡下了,而且当时县城里面的雨量也不大,当然他们会认为不会出事的。
3.泥石流的破坏方式。泥石流和洪水对建筑的破坏是不同的。泥石流是混着沙石的巨大土流,建筑是被冲击倒掉的,不是被泡坏的。也正因为是土流,所以人被掩埋得结结实实,人无法呼吸,造成瞬间的大量死亡。所以,这次受灾人口少,但死亡人数很多,这跟地震和洪水是很不同的。
❷ 甘肃舟曲泥石流的原因是什么
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由于降水(包括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等)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夹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高浓度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它的运动过程介于山崩、滑坡和洪水之间,是各种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等)、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泥石流灾害的特点是规模大、危害严重;活动频繁、危及面广;且重复成灾。 一般情况下,泥石流的发生有3个条件: 1、 大量降雨; 2、 大量碎屑物质; 3、 山间或山前沟谷地形。 连续降暴雨或突降大暴雨,山区会发生山洪暴发。如果山高坡陡谷深,乱石成沙土遍野,大量土石混入山洪之中,就形成粘稠浑浊的泥石流。泥石流经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并以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它不仅可以冲毁所经路程碰到的一切,还可掩埋乡镇农田,阻塞河流。泥石流灾害的特点是规模大、危害严重;活动频繁、危及面广;且重复成灾。 世界上发生泥石流的区域分布广泛。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有泥石流的踪迹。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欧洲阿尔卑斯山区、亚洲喜马拉雅山区、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山区和欧亚美各大洲内部的一些山区。 我国是多山之国,受岩层断裂等地质构造的影响,许多山体陡峭,岩石结构不稳固,森林覆盖面积不多,遇到季风气候的连阴雨、大暴雨天气,常发生严重的泥石流灾害。黄土高原、天山、昆仑山等山前地带、太行山、长白山泥石流危害都很严重。我国的台湾省也经常有泥石流发生。
❸ 舟曲泥石流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新闻联播):截至下午4点,甘肃舟曲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已造成127人遇难,近两千人失踪。灾害发生后,有关部门全力组织力量抢险救灾。国家减灾委、民政部今天下午四点决定将国家救灾应急响应等级提升至二级。
从昨晚10点开始,舟曲县上游突降强暴雨,雨量达到93.8毫米,大暴雨引发滑坡泥石流冲进舟曲县城,截断了城中的白龙江,形成堰塞湖。
堰塞湖形成后,白龙江通过的流量只有平时的四分之一,大量积水沿排洪沟进入舟曲县城区,导致县城三分之二被淹,白龙江两岸大部分楼房浸水至三楼,城区供电线路中断、部分地区停水,通讯部分中断,一些房屋倒塌,城区部分街道出现1米多厚的淤泥。
灾情发生后,当地党委政府迅速组织群众避险。今天凌晨两点,一栋7层家属楼被泥石流冲掉了一半,6楼1家5口被困在不到一米的狭窄空间里,武警舟曲中队官兵立即赶到现场展开救援,经过12个多小时的救援,5名被困者成功获救。今天凌晨2时30分,兰州军区紧急启动应急指挥机制,迅速派出由某集团军防化团、工兵团、步兵旅以及医疗等部队官兵近3000人,向舟曲县急进救灾。
本台记者刘震:经过两个小时的飞行,直升机已经到达了舟曲县城的上空,直升机现在正在上空盘旋,查看灾情。
武警部队紧急组织近1500名兵力,携带近百台大型专业救援设备全力投入抢险救灾。公安部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目前已紧急协调四川、陕西等省区的1780名警力携带救援器材驰援灾区。
公安部消防局局长陈伟明:截至到下午16点,已紧急转移安置4.5万人,由于县城部分街道被淹,这给救援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本台记者刘龙:原来的街道现在已经不太可能过去了,因此即使现在进来的大型救援设备现在也派不上用场,因此只能徒步带着一些简单的工具,从那个江的对岸过去后,一方面从废墟中抓紧时间救人,另一方面尽快把堰塞体炸开,迅速降低水位。
据甘肃省防指初步统计,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已造成2万多人受灾。国家防总决定自8月8日14时起紧急启动防汛Ⅱ级应急响应,国家防总专家组也赶赴现场,协助抢险。国土资源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正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紧开展航片资料解译和灾情评估。兰州军区某陆航旅先后派出6架直升飞机,运送爆破专家和官兵执行爆破排险任务。据现场估测,滑坡泥石流在白龙江河谷形成长3公里、水面平均宽100米、水深9米、蓄水量约150万立方米的堰塞湖。目前,堰塞体顶部已经冲开缺口过流,堰塞湖水位开始缓慢回落。经电力人员紧急抢险,截止下午四点,舟曲灾区主要电源已经恢复。
❹ 甘南舟曲泥石流灾害是怎样的
2010年8月7日夜,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致使1434人遇难,失踪331人。舟曲5千米长、500米宽区域被夷为平地。
舟曲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全国“5•12”特大地震的重灾县,也是全国滑坡、泥石流、地震三大地质灾害多发区。此次发生特大山洪地质灾害的三眼峪沟、罗家峪沟、硝水沟和寨子沟位于县城的北部。
8月7日晚11时左右,舟曲县城东北部山区突降特大暴雨,降雨量达97毫米,持续40多分钟,引发三眼峪、罗家峪等四条沟系特大山洪地质灾害,泥石流长约5千米,平均宽度300米,平均厚度5米,总体积750万立方米,流经区域均被夷为平地。
此次特大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共造成舟曲县城区1850多间商户被掩埋或遭受水淹,总面积超过了4.7万平方米,经济损失高达2.12亿元人民币。
其中,被泥石流冲毁掩埋650间,面积1.2万平方米,经济损失3200万元人民币;被洪水淹没商铺1200间,面积3.5万平方米,经济损失高达1.8亿元人民币。
❺ 舟曲泥石流详情
时间:2010年8月7日22点左右
地点: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
事件:泥石流冲进县城,并形成堰塞湖 ,以前舟曲山上多是郁郁葱葱的大树,很少发生泥石流,由于伴随着乱砍乱伐和毁林开荒之风的盛行,舟曲周围的山体几乎全变成了光秃秃的荒山,加上民用木材和倒卖盗用,全县森林面积每年以10万立方米的速度减少,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遭到超限度破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又遇突如其来的强降雨,导致较严重的泥石流发生。
伤亡:截至28日,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1463人遇难,失踪302人,受伤住院人数72人,其中转院治疗59人,治愈出院10人,现有住院3人,累计门诊治疗2244人,已解救1243人。
❻ 为什么舟曲泥石流
首先,地貌和特殊地质构造,是导致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
该区在大地构造上属南秦岭复合褶皱带,断裂构造十分发育(白龙江沿深大断裂呈“之”形弯曲),新构造活动频繁。地势起伏大且坡度较陡、谷坡稳定性差,过半地方坡度大于25度,南部许多地方甚至达到35度-50度。调查发现,谷坡坡度大于30度的沟谷有一半以上发生泥石流,谷坡坡度在20度-30度之间的沟谷亦有三分之一强发生泥石流,可见地面坡度是泥石流的重要成因之一。
这些地区或覆盖黄土,或分布着板岩、灰岩、页岩、千枚岩、砂岩等比较软弱易受风化侵蚀的岩层。地表风化物和松散堆积物深厚,是滑坡、泥石流强烈发育的地质基础。
舟曲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上半年的持续干旱,造成城区周边岩石解体,部分山体、岩石裂缝暴露在外,使雨水容易进入,导致滑坡。
其次,降水量较大,暴雨频率和降水强度大。
本区泥石流多为降雨型泥石流,降水是泥石流形成的激发因素和泥石流组成的水分来源。据前人研究资料,降水强度在小流域10分钟雨量超过10毫米,或30分钟雨量超过20毫米,就有可能爆发泥石流。该地区年降水量是500毫米到800毫米,经过连续降水或大强度暴雨之后,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而此次舟曲特大泥石流发生时,降水强度达到97毫米/40分钟,为泥石流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再次,“山大沟深”是舟曲地区主要的地形特征。
山地海拔在1500-3000米之间,是山地垂直坡面中气候营力作用最强盛地段,而该地区海拔在1173米-4505米之间,大山耸峙、沟谷纵横,也是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爆发的有利因素。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该带在山地空间中处于由湿润、半湿润气候向干热河谷的过渡带,气候变幅大,加之人类开发破坏超过回归补偿。所以植被最差,生态环境最脆弱,坡面破坏率高达50%-70%,呈现出草木不生,石骨嶙峋的荒漠景观。
(2)该带位处山地纵剖面中的陡缓转折区,为高位地下水的出露带。上游地表水下渗多,地下水出露点也相应增加。不仅将岩土层中可溶盐泻出,还将松散土体含盐量冲洗消失,大大降低土体抗碱强度和抗蚀性能。
(3)此带接受大量前期降水,不便及时排泄蒸发,使土体含有较多水分,致半饱和、饱和状态。
(4)该带又为坡面径流集中区,水流的绝大部分功能消耗于冲蚀沟床。由此引起沟侧连续滑坡和崩塌,为泥石流提供物质。
在山地垂直带中,泥石流源地通常处于特殊部位,包含多项结构面,既是山地气候界面,又是生态环境差异面。由山地寒温带向干热河谷过渡,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斜坡重力侵蚀强烈,物质输移最活跃。
还有,人为活动也是造成本区滑坡、泥石流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区自明朝以来,一直沿袭刀耕火种、毁林开荒、陡坡耕种等掠夺式地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生态平衡失调。同时,人类不合理的开采活动,使坡体失稳,诱发滑坡,直接为泥石流补给物质。
最后,汶川地震的影响是重要因素之一。
舟曲县是汶川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地震导致舟曲县城周边山体松动、岩层破碎。因地震造成的山体松动等需要3年到5年时间才能消除,但目前距离汶川地震发生仅2年多时间。
❼ 舟曲泥石流原因
以下几个因素导致舟曲特大山洪地质灾害发生。 一是舟曲当地地形地貌和特殊地质构造,是导致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专家分析认为,舟曲县城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比较破碎,风化程度也很厉害,比较容易发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二是汶川地震的影响是重要因素之一。舟曲县是汶川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地震导致舟曲县城周边山体松动、岩层破碎。因地震造成的山体松动等需要3到5年时间才能消除,但目前距离汶川地震发生仅2年多时间。三是舟曲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上半年的持续干旱,造成城区周边岩石解体,部分山体、岩石裂缝暴露在外,使雨水容易进入,导致滑坡。
❽ 舟曲泥石流到底死了多少人呢
甘肃
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
抢险指挥部最新通报,截至15日16时,泥石流致使1248人遇难,496人失踪,受伤住院
66人,累计门诊1498人,解救1243人。
❾ 舟曲泥石流发生原因是什么
舟曲属于西秦岭山区,这一山区是全国四大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区之一,也是全国泥石流密度最大的地区。
所以这次舟曲地区发生泥石流灾害并不让人意外,在历史上,该区就有过多次滑坡、泥石流灾害的记录。如今的舟曲县城以及武都城就建在以前的泥石流灾害频发区。
该区域的位置决定着它避免不了洪水泥石流灾害的威胁,其过去就是同洪水泥石流灾害斗争的历史,而未来还将永远地同洪水泥石流灾害斗争下去。
秦岭山区成为全国泥石流密度最大的地区,其根本原因还在于该区的自然条件。
首先,地貌和特殊地质构造,是导致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
该区在大地构造上属南秦岭复合褶皱带,断裂构造十分发育(白龙江沿深大断裂呈“之”形弯曲),新构造活动频繁。地势起伏大且坡度较陡、谷坡稳定性差,过半地方坡度大于25度,南部许多地方甚至达到35度-50度。调查发现,谷坡坡度大于30度的沟谷有一半以上发生泥石流,谷坡坡度在20度-30度之间的沟谷亦有三分之一强发生泥石流,可见地面坡度是泥石流的重要成因之一。
这些地区或覆盖黄土,或分布着板岩、灰岩、页岩、千枚岩、砂岩等比较软弱易受风化侵蚀的岩层。地表风化物和松散堆积物深厚,是滑坡、泥石流强烈发育的地质基础。
舟曲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上半年的持续干旱,造成城区周边岩石解体,部分山体、岩石裂缝暴露在外,使雨水容易进入,导致滑坡。
其次,降水量较大,暴雨频率和降水强度大。
本区泥石流多为降雨型泥石流,降水是泥石流形成的激发因素和泥石流组成的水分来源。据前人研究资料,降水强度在小流域10分钟雨量超过10毫米,或30分钟雨量超过20毫米,就有可能爆发泥石流。该地区年降水量是500毫米到800毫米,经过连续降水或大强度暴雨之后,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而此次舟曲特大泥石流发生时,降水强度达到97毫米/40分钟,为泥石流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再次,“山大沟深”是舟曲地区主要的地形特征。
山地海拔在1500-3000米之间,是山地垂直坡面中气候营力作用最强盛地段,而该地区海拔在1173米-4505米之间,大山耸峙、沟谷纵横,也是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爆发的有利因素。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该带在山地空间中处于由湿润、半湿润气候向干热河谷的过渡带,气候变幅大,加之人类开发破坏超过回归补偿。所以植被最差,生态环境最脆弱,坡面破坏率高达50%-70%,呈现出草木不生,石骨嶙峋的荒漠景观。
(2)该带位处山地纵剖面中的陡缓转折区,为高位地下水的出露带。上游地表水下渗多,地下水出露点也相应增加。不仅将岩土层中可溶盐泻出,还将松散土体含盐量冲洗消失,大大降低土体抗碱强度和抗蚀性能。
(3)此带接受大量前期降水,不便及时排泄蒸发,使土体含有较多水分,致半饱和、饱和状态。
(4)该带又为坡面径流集中区,水流的绝大部分功能消耗于冲蚀沟床。由此引起沟侧连续滑坡和崩塌,为泥石流提供物质。
在山地垂直带中,泥石流源地通常处于特殊部位,包含多项结构面,既是山地气候界面,又是生态环境差异面。由山地寒温带向干热河谷过渡,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斜坡重力侵蚀强烈,物质输移最活跃。
还有,人为活动也是造成本区滑坡、泥石流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区自明朝以来,一直沿袭刀耕火种、毁林开荒、陡坡耕种等掠夺式地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生态平衡失调。同时,人类不合理的开采活动,使坡体失稳,诱发滑坡,直接为泥石流补给物质。
最后,汶川地震的影响是重要因素之一。
舟曲县是汶川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地震导致舟曲县城周边山体松动、岩层破碎。因地震造成的山体松动等需要3年到5年时间才能消除,但目前距离汶川地震发生仅2年多时间。
劫难之后,舟曲应该如何防治泥石流?
舟曲县片区本就出在泥石流多发地区,因此,对于泥石流灾害应该提前做好防治工作。
第一,加固、重建各泥石流沟道、北峪河与白龙江防洪大堤,将堤加高5米-8米,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泥石流灾害。
第二,公共建筑先砌1米-3米高的砂石地基,整体抬高地面。
第三,在泥石流沟道、洪积扇沟床中挖砂、拉砂。
第四,城郊区进行水土保持,保护生态平衡。
❿ 舟曲泥石流具体情况
甘肃舟曲泥石流已经导致96人死亡,另有近2000人失踪。具体伤亡情况仍在统计之中。
甘肃舟曲县今晨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害。图片来源:中国网
8月8日,被泥石流冲毁的车辆。
8号 07:54 消息 甘肃南部舟曲县今晨突发特大泥石流,一个村庄整体被没过,已经导致65人死亡,失踪者预计较多。目前全城断电,通讯部分中断,当地武警派出多支队伍赶赴现场救援。
甘肃南部舟曲县今晨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害,目前已确定遇难65人,搜救和援助工作正在进行中。
据甘南州州长毛生武介绍,昨晚十点钟,当地发生强降雨,十二点左右县城遭受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冲进县城,并截断河流形成堰塞湖,初步估计有五万人受灾。
舟曲县县城位于峡谷之中,总人口达四万多人,加上周边人口数聚集起来约有五万多人。目前已经确定有65人遇难,当地政府对于失踪的人员,正在积极展开搜救。
目前,舟曲县的降雨已经停止,无线通讯可以保持部分畅通,应急通讯车辆正在调往受灾地区。
8号凌晨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上游突降强暴雨,形成的泥石流致使舟曲县县城附近的一个村庄整体被没过,舟曲的一条街道受灾也比较严重,泥石流还冲毁了县城周边的一些民房,舟曲县应急办介绍,初步估计有五万人受灾,具体伤亡数字目前正在统计当中。目前降雨已经基本停止,不排除还有新的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