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银行存款浮动利率
自央行2012年7月6日不对称降息允许存款利率最高上浮10%后,一些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纷纷“一浮到顶”。不过,传统的五大国有银行,包括工、农、中、建、交定存利率并未上浮到顶,1年期均为3.25%,较央行3%的基准利率上浮8.3%。如今,这一局面正逐渐被打破。
据报道,2014年1月份以来,包括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国有大行,在个别地区,也将定期存款的主要品种利率上调了10%,推出利率上浮到顶活动。
目前几大银行都已经先后上浮,定期一年存款利率为3,50%。
但和货币型以及余额宝相比还是望尘莫及的。
㈡ 浮动利率计算公式
第一年利率6%:
等额本息法:贷款总额100000假定当时年利率6.000%贷款年限3 年 : 每月月供还款本息额是: 3042.19元、总还款金额是: 109518.84元、共应还利息: 9518.84元。
首月还利息是:500、首月还本金是:2542.19;第2个月还利息是:487.29、第2个月还本金是:2554.9;此后每月还利息金额递减、还本金递增。(未考虑中途利率调整)
已还月数是12个月;共还利息5146.99、共还本金31359.29 应还剩余本金68640.71、最后一期利息343.21(未考虑中途利率调整因素)///现在还清还需要付出:¥68983.92。
(2)浮动利率扩展阅读:
在西方国家,基准利率是风险最小,流动性最大的贷款所采用的利率。在最高和最低浮动利率范围内,各银行利率的加码幅度高低不一。在中国,中国人民银行授权某一级行、处或专业银行在法定利率水平上和规定幅度内根据不同情况上下浮动,目的是充分发挥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
以便把正常的资金需要和不正常的资金占用区别开来,把利率杠杆作用与“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的信贷原则结合起来。1987年,流动资金贷款利率在20%的幅度内浮动,1988年又扩大到30%,流动资金及固定资产几乎全部项目的贷款利率都可以上浮。
1990年2月规定只有流动资金贷款利率可以上浮20%。同年3月21日起,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不仅可以上浮20%,而且可以下浮10%,并经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审批后即可执行。浮动利率大体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根据国务院授权,在一定幅度内拥有的利率浮动权。
㈢ 按浮动利率的利息怎么算
不同的银行房贷利率,浮动的标准,均有一定的差异,均按照银行房贷相关标准规范进行执行,浮动利率的标准,一般情况下在,10%至25%不等,当然,如果个人征信或者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个人的收入等其他原因因素的影响,最高上浮在30%左右,也就相当于在原贷款利率的基础上,执行1.1倍或者1.25倍,甚至1.3倍的,房贷利率进行计算。
㈣ 什么是浮动利率在什么情况下浮动利率吗
浮动利率是央行调节货币政策的一种方式,也反映了货币供求的变化,这些你都不用管。央行会有一个基准利率(相当于固定的),浮动利率就是相对基准利率而言的,围绕基准利率上下浮动,一般浮动利率向上可以比原基准利率高20%左右,向下可以低10%左右。具体浮动多少,这要看你是什么部门、什么性质的贷款~~~~
㈤ 请问浮动利率是什么意思
浮动利率是指利率不是固定的,而是由市场决定的,可能高也可能低。
㈥ 现在的浮动利率是多少
浮动利率是以人民银行的基准利率为基础进行上下浮动。一般向下浮动利率很少,最高下浮10%。向上浮动是很普遍现象,一般起点上浮20%,最高可上浮60%。
㈦ 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的区别是什么
1、本质区别
固定利率由国家规定,是在一定时期内不受社会平均利润率和资金供求变化所影响的一种利息率。
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期限内利率随物价或其他因素变化相应调整的利率。
2、特性上的区别
固定利率利率较高,可使借债成本锁定;不再受整体利率调整变化的影响;可列长期负债,若保证银行保证契约为一年期以上,则可列入长期负债,惟银行保证为一年内,则会计师或有不同认定。
浮动利率利率调整可以及时反映资本市场上资金的供求状况;借贷双方承担的利率变动的风险小;有助于金融机构及时根据市场利率的变动情况调整资产负债规模及企业融资决策;有助于中央银行及时了解货币政策的效果并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
3、是否便于计算的区别
固定利率在稳定的物价背景下便于借贷双方进行经济核算,能为微观经济主体提供较为确定的融资成本预期。
浮动利率不便于计算与预测收益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