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救人反被诬陷
扩展阅读
豪恩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2025-07-29 11:56:16
明珠7号 2025-07-29 11:54:47
双11买快递股票 2025-07-29 11:25:42

救人反被诬陷

发布时间: 2021-10-21 16:02:03

① 好心人救助反被诬陷成肇事者,你是怎么看待这种现象的

对于这样的现象,其实就是这样的人,他没有感恩之心,而且为了利益居然做出这种忘恩负义的事情。

② 如何用心理学理论解释救人反被诬陷的现象

我看了一下有些朋友的解释,虽然在理但是却和问题有相悖之处。即:那位作解释的朋友说的是为什么不去救人(也就是“从众心理”,在心理学上关于从众的心理有两个主要的分支:心理-从众心理学和社会-从众心理学),但问题的实质是在问:当救人的行动已经做出后对方的反应和行动(即:诬陷)。
为此,我主要说两点:
1、一般情况下为什么多数人不会去救人(即对另外一位朋友答案的补充);
2、救了人为什么反被诬陷(即提问者的问题)。
先说说第一点:
“从众”俗称“随大流”,表现为个体的意见与行为和群体中多种人相符合。引起从众的群体压力可以是真实存在的,也可以是想象的。个体想象中的群体的优势倾向也会对个体造成压力,使其选择与想象的多数人的倾向相一致的行为。而群体压力可以在个体意识的情况下发生作用。使个体通过理性抉择,选择从众。也可以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影响,使人不自觉地跟随多数人行动。从众行为有时虽然不符合个体的本意,但却是个体的自愿行为,自愿性是从众的重要特点。
从众心理的产生往往与人们的情境特征、社会角色、性别差异、文化背景、个性特征及历史性有关。在不同的因素影响下人们所表现的从众程度也是有所差异的。从众心里的产生分为三个阶段,包括依从、认同和内化。 在很多人看来中国人普遍存在从众随大流的心理,缺乏主见。我想这是与中国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的,同时教育中谦虚这类传统思想使中国人养成了凡是不强出头,随大流的行为标准。
但从众心理不仅仅是中国人有,外国人同样也存在。记得1979年法国导演甫纽推出的一部轰动一时的剧情片 “火鸟”。主角伊弗.蒙棠饰演一个无所畏惧的检察官,为侦察一起政治谋杀案追踪到政府最高层。最后,该检察官却在对涉案政要提出起诉的前夕遭人谋刺。该片的高潮之一,在于故事情节中安排了检察官走访心理学家研究犯罪心理的一幕,即心理学调查研究证明,只要有“权威”作后盾,则多数人会不顾道德良心地向无辜者施加毒手。 该片穿插的这一幕,实际上是六十年代初美国耶鲁大学心理系米尔葛兰教授进行的一场实验(该实验后人称为“米尔葛兰实验”)。该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权威”对个人的影响,或说在“权威”的庇护之下,寻常人的行为可能“越轨”到何等极限。实验的安排大体如下:在身着白制服的“权威”的指导下,一些自愿报名、但却毫不知情的实验参与者,允许采用逐步加强的电流去处罚另一些回答错误问题的参与者。这些接受电流惩罚的参与者,实际上是经米尔葛兰教授预先安排、却假装不知情、又不肯用心合作的参与者。进行实验前,米尔葛兰教授原估计执行惩罚方的参与者之中,至多会有0.5%的比率,将会使用足以使人致命的450伏特电流去处罚另一批实验者(实际上电流并没开通,但受处罚方假装受到极大痛苦)。然而却意外地发现,竟有三分之二的“寻常人”在“权威”的庇护下,会对无冤无仇的“对手”狠下毒手。 有趣的是,二十年后,瑞士一位女心理学家斯多里刻意安排了数十位人士观看“米尔葛兰实验”的记录片,并要求其发表观后感。同样出乎意料的是,多数人对“加害者”表示“可以理解”。 前后两个令人震惊的实验说明,当前人们仍旧处于一个权威教育下的盲从世界,所谓的“民间勇气”只有在对“权威”的迷信破灭之后才会真正产生。
相较于西方社会人们从小受到的个人主义、个性自由发挥的教育,我们中国人的从众心理可能要更玩劣、更根深蒂固一些。象什么“随大流”、“法不责众”、“出头的椽子先烂”、看客心理等,都是从众的典型表现。
因为我们的国民打小起便受到教育要做听家长话的好孩子,长大成人后在单位也要做听领导话的好员工,入了党提了干后要做听党的话的好同志,总之我们的教育就是“听话”和“学乖”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得受教育者成为羔羊似的乖顺听话的“好公民”,所以从众心理在每个中国人心里都烙下了很深印记。因此,中国人从众心理更严重,根子应该还在教育上。

我再说说第二点:
我个人认为产生这样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心理活动:

“情绪分担”心理;

情绪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主观的有意识的体验和感受,具有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特征。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内在的感受,但是我们能够通过其外显的行为或生理变化来进行推断。意识状态是情绪体验的必要条件。
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行为在身体动作上表现的越强就说明其情绪越强,如喜会是手舞足蹈、怒会是咬牙切齿、忧会是茶饭不思、悲会是痛心疾首等等就是情绪在身体动作上的反应。
情绪是信心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信心中的外向认知、外在意识具有协调一致性,是信心在生理上一种暂时的较剧烈的生理评价和体验。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绪意指情感及其独特的思想、心理和生理状态,以及一系列行动的倾向。”
情绪不可能被完全消灭,但可以进行有效疏导、有效管理、适度控制。
情绪无好坏之分,一般只划分为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由情绪引发的行为则有好坏之分、行为的后果有好坏之分。
当一个人的情绪发展到某个类型的极致时,自我保护意识立即开启。由内而外的要求个体向群体转移负情绪。拿以上案例来说,当一个人本身或者亲朋好友受到伤害时,来自于身体或者精神上的负情绪给自身造成压力。只有将这种负情绪向外转移才能在内心中找到平衡。在这个期间,多数是一种潜在的或者自发的过程。自身的社会责任和道德标准将会受到冲击,并有可能发生扭曲。做出和平时相违背的心理判断,并赋予行动。
另外, 关注个人利益得失,寻求心理平衡也将影响当时判断的一种因素。

希望能帮到你!

③ 救人反被诬陷交警反说无监控我该怎么办

能否找到现场目击证人。

④ 好心救人反被诬陷,你后续还会救人吗

上次看见一个二愣子喝着酒开着电动车,啪的一下摔倒了。
我二话不说上去扶了起来,一脸血,可周围一个人都没帮我。
冬天闻不到酒气,他满脸是血,脸上通红,我架了半天都没起来,我要打120时,他醒了。
后来他走了,像我道了谢,我有事情,走了。
我不知道他后面喝着酒会不会在摔倒,或者很不幸的被车撞了,因为我的力量很渺小,我没有钱,也没有权利。
但我知道同是中国人,他不会诬陷我。
就算诬陷,我怕什么?周围的摄像头,匆匆的冷漠的行人。他们很乐意围观一下热闹,或者当当证人。
如果周围没有摄像头,没有行人,我也不怕,也要扶,但让我吃了亏,就算坐牢,我也不会放过你。
至于那些老流氓们,他们敢讹人,就要有在他们走在漆黑的夜晚的时候,被打断一条腿的准备。

⑤ 救人反被诬陷的案例,倒下的社会诚信还扶的起来吗

的确很难恢复。就像多米若骨牌效应一样,弄得社会上很多人都不敢扶老人了,谁也不清楚会不会被讹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个就是司法制度的严重破坏,影响了社会诚信。需要很大的代价和时间才能恢复。

⑥ 救人反被诬陷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自私自利,虚伪的自尊心在作怪!

⑦ 舍己救人反被诬陷,这个社会怎么了

宁可天下人负我 休叫我负天下人虽然这句话说出来不甚虚假,但是如果人人都避开“救人不被诬陷”的情况那么有人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呢?就没人救,长久下去这个社会会怎样了呢,当有一天 我们陷入危险的时候,也会需要他人帮助的不让一个人对不起自己 总有一天所有人都会对不起自己的可以围绕着为了整个社会的发展来说

⑧ 当好心救人反被诬陷的事件屡屡上演,我们又该怎么面对

  1. 彭宇事件

    2006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等83路车。人来人往中,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鉴定后构成8级伤残,医药费花了不少。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老太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 彭宇表示无辜。他说,当天早晨3辆公交车同时靠站,老太要去赶第3辆车,而自己从第2辆车的后门下来。

    “一下车,我就看到一位老太跌倒在地,赶忙去扶她了,不一会儿,另一位中年男子也看到了,也主动过来扶老太。老太不停地说谢谢,后来大家一起将她送到医院。”彭宇继续说,接下来,事情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老太及其家属一口就咬定自己是“肇事者”。

  2. 许云鹤事件
    2011年8月16日,网友在华声论坛、爱卡汽车论坛等社区爆料,天津市车主许云鹤因搀扶违章爬马路护栏摔倒的王老太,被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法院判赔108606元。

    2011年6月16日,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法院就此事作出判决,法院的判决理由之一,是“车主许云鹤发现王老太时只有4、5米,在此短距离内作为行人的王老太突然发现车辆向其驶来,必然会发生惊慌错乱,其倒地定然会受到驶来车辆的影响。”

  3. 殷红彬事件

    驾驶员殷红彬来看到一名老人倒地受伤,他将车停稳后,下车将老人扶起。没想到老太被扶起后竟指认殷红彬是肇事者。好在车内有监控录像,将整个救人过程记录了下来,这才还了他清白。近日老人称自己一时糊涂深表歉意,让儿子专程送锦旗致谢。

  4. 刘子龙事件
    核心提示:2月28日,温州发生一起意外事故,76岁的李老太突然摔倒在一辆越野车前,司机下车扶起老太,并叫了一辆三轮车送老人去医院。事后,李老太家属认为,老太是被越野车撞倒的,提出索赔。司机则表示,自己绝对没碰到老人,只是做好事。


    目击者举证:老人是自己摔倒的,司机是在做好事。


    2月29日下午2点半,三名事件目击者主动到交警四大队二中队配合调查。


    “当时我正好在旁边指挥交通。”事发当地一位村治安队员金先生说,由于当地交通主线的繁荣路在修桥,所以过往车辆暂时从不是交通主线的河滨中路绕行。而仅有六米左右宽的河滨中路就经常处于堵车状态,他也因此每天要在这里指挥交通。

    事发当时,现场正处于堵车状态。“当时的情况我看得很清楚,越野车根本没有撞到老太太,老人确实是自己摔倒在地的。后来听说老人家属不但不感谢,反而指责做好事的司机,我听了很气愤。要都这样,还有谁敢做好事!”

⑨ 救人反被诬陷辩论赛正方怎么辩

宁可天下人负我 休叫我负天下人
虽然这句话说出来不甚虚假,但是如果人人都避开“救人不被诬陷”的情况
那么有人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呢?就没人救,长久下去
这个社会会怎样了呢,
当有一天 我们陷入危险的时候,也会需要他人帮助的
不让一个人对不起自己 总有一天所有人都会对不起自己的

可以围绕着为了整个社会的发展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