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肠道病毒,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A
解析:肠道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主要包括l、2、3型脊髓灰质炎病毒,A、B两组柯萨奇病毒,轮状病毒和新肠道病毒等
。肠道病毒呈球形,无包膜;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但临床表现并不局限于肠道,还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
2. 如何降低被肠道病毒感染的几率
肠道病毒感染顾名思义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大类感染性疾病,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及新型肠道病毒的71个血清型等,肠道病毒71型为新型肠道病毒的一个血清型,是引起小儿手足口病等的常见病原体。 该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多发,少数病情较重,甚至会引起死亡。该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 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后没有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多数患儿突然起病,约半数患儿于发病前1天―2天或发病同时出现发热症状,多在38摄氏度左右。在患儿手、足、口腔黏膜以及臀部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由于口腔溃疡会伴有疼痛,患儿往往会流涎、拒食,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自行消退,同时体温也会下降。 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往往会伴有较为严重的合并症,如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暴发性心肌炎等,这类患儿大多持续高热,病情发展迅速,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多在发病后3天-5天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并可引起死亡。 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被患儿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可通过日常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食品或水源,可经口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感染。 安徽省卫生厅有关专家说,目前该病尚无特殊的预防方法,但做到以下几点可以有效降低被肠道病毒感染的可能: 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要饮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完全加热后再食用。 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注意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还要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家长要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暴晒。家禽、家畜要圈养,避免人、畜混住一处,尤其要减少儿童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安徽省卫生厅有关专家说,家长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如孩子是幼儿园小朋友或学校学生,还应及早告诉班级老师。孩子未彻底治好前,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学校上学,防止传染给别的儿童。(代群)
3. 肠道病毒的症状有哪些
病毒性的腹泻是一种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个急性胃肠道的传染病,临床的特点主要以其病急并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往往是排水样便或者稀便,也可以有发热或全身不适的症状,一般病程比较短,病死率低。该病又称为病毒性的胃肠炎。
4. 肠道病毒性感染,其中的症状是什么
大肠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呼叫意味着他生活在我们体内。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在特定情况下,会引起感染和疾病。至于感染的症状,主要取决于引起系统的哪个部位或疾病,如消化道(恶心、呕吐、腹泻)、泌尿系统、血液系统败血症性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病。它主要通过类似的性行为和性行为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性传播疾病有多种类型,其中大多数是由细菌、病毒、衣原体、寄生虫等原因引起的。它不仅对泌尿生殖系统造成损害,而且侵入全身的组织和器官。
采用少放油的烹调方法烹饪食物。另外,避免食用纤维高的食物,如粗杂粮、干豆类、萝卜、芹菜、生的蔬果以及刺激性的葱、姜、蒜等。少食多餐为减轻肠道负担,建议采用少食多餐的饮食方式控制营养的摄入。
5. 肠道病毒71型的主要分类
肠病毒在病毒学上的分类是属于微小病毒科(picornaviridae)中的肠病毒群(enterovirus)。EV 71为目前肠病毒群中最晚发现的病毒,其感染性强且致病率高,尤其是神经系统方面的并发症。其它同属于肠病毒群之病毒尚包括小儿麻痹病毒(Polioviruses;具3种型别)、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es;A型具23 种型别、B型具6种型别)、伊科病毒(Echoviruses;具31 种型别)及肠病毒(Enteroviruses 68~72型)。
6. 肠道病毒感染到底是 一种什么病 怎样导致的
肠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经过消化道侵入人体,引起胃肠道甚至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病变,此后,病原体又可经肠道排出体外而继续传播。医学上把这一类的疾病称为肠道传染病。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细菌性痢疾、伤寒、霍乱、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病毒性胃肠炎等。其主要传播途径是肠道传染病病人或其携带者带有病原体的粪便(有的包括尿液)和呕吐物等污染水、食物及手,或通过苍蝇等媒介传染给健康人。因此,做好必要的预防措施,是防控肠道传染病发生的关键。
1、水源:保证饮用水不被污染,特别是不被粪便污染。
2、饮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食物,尤其注意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水产品。食物(包括肉、鱼、蔬菜等)要彻底煮熟、煮透。剩余食品、隔餐食品要彻底再加热后食用。生吃瓜果要注意洗干净,削去果皮。生熟刀具、生熟食物应分开。合理调整饮食,适当多吃些醋和大蒜,有助于预防肠道传染病。
3、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及处理生的食物(鱼、虾、蟹、贝类等水产品)后要用肥皂流动水反复洗手。严禁随地大、小便。
4、环境卫生:保持周围环境清洁,协助卫生防疫部门做好消灭“四害”工作。
5、日常起居:注意劳逸结合和保证充足的睡眠,以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免疫力。
6、预防接种:高危人群可应急接种甲肝疫苗、伤寒疫苗、霍乱疫苗等。
7、及时就医:当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的肠道门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7. 什么是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是一种主要生长于肠道的RNA病毒。肠道病毒的命名是它的英文名称“Enterovirus”的简写“EV”,再后缀以数字命名。例如,近年在亚洲和北美洲流行、可以引起手足口病的EV71就是其中的一种。
8. 肠道病毒感染的介绍
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致肠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enterocytopathic human orphan virus ECHO简称埃可病毒)及新型肠道病毒共71个血清型,本属病毒感染分布广泛,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脊髓灰质炎已有专章论述,本节介绍除脊髓灰质炎病毒外的肠道病毒外的肠道病毒感染。
9. 肠道病毒呈阳性
抗病毒药按疗程继续服用,退热是渐进的过程,退热贴只是临时的物理降温,不治本的,39.6度直接降到正常体温这反而不正常,胃口还行的话正常清淡、易消化饮食,手足口病症状有些本来就不典型,EV71阳性可以确定是了。我家小孩去年得手足口病症高温差不多5、6天了,最后才退下来,高温超过5天建议还是住院治疗吧,小孩太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