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立春节气养生知识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又名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等。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
现行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
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含义。人们将有“双立春”的农历年视为大吉年份。
养生保健小知识
饮食起居
起居调养,也就是随时留意日常生活细节,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人体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不宜脱去棉服,年老体弱者尤宜慎重,不可骤减。老百姓常说:“阴冷莫过倒春寒。”这就要求我们注意衣着保暖度适宜,多参加室外活动。
饮食调养,应该做到以绿色蔬菜为主。少吃酸味食品,防止肝气过旺,要适当增加甜味食品,避免肝旺而伤脾。立春之后宜饮用菊花茶、金银花等清热散风,宜食新鲜蔬菜,如菠菜、芥菜、豆芽菜等。
疾病预防
立春后,天气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要做好预防保健工作。特别是初春,温热毒邪开始活动,是流感、麻疹、肺炎等疾病的多发和流行季节。
所以,立春之后一定要注意春季疾病的预防,家里办公室等室内要常开窗半小时以上,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
运动保健
立春后,进入春季是运动养生的最佳时机,健身保健从运动锻炼做起,运动锻炼可以提高人体抵抗力,活络筋骨。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天之中清晨是阳气始生之时,因此清晨最适合运动,打太极拳、慢跑、散步、郊游、登山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B. 立春怎样养生
养生首先要辨别个人体质,要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先不要管是立春还是立夏,是气虚的要补气,血虚的要补血,阴虚的要滋阴,阳虚的要温阳,血瘀的要化瘀,气郁的要理气。对应自己身体的调理才是最好的养生。如果是平人,则多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初春多春寒,应注意保暖,民俗讲春捂秋冻就是这个道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主生发,所以饮食上一般适宜吃点助生发的食物如韭菜、腊八蒜、鸡蛋等,忌食生冷油腻不宜消化的食物。
C. 立春养生吃什么 立春宜吃4种食物
推荐食用蜂蜜,蜂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酶类脂类等上百种营养物质,是很好的日常滋补食品,非常适合每日食用帮助滋补调理,可以起到益气补血、滋养肠胃、改善心脑血管问题、增强人体抵抗力等一系列作用。
D. 立春到了,立春养生要注意什么
早起早睡以养肝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意思是说立春开始后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这时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体,使情志随着春天生发之气而不可违背它,这就是适应春天的养生方法。违背了这种方法,就会损伤肝,这是因为春天生养的基础。因此,春季以舒畅身体,调达情志为养生方法。
立春如何养生
防止旧病复发
古谚语:“百草回芽,旧病萌发。”可见立春后是疾病多发的季节。春天的多发病有肺炎、肝炎、流脑、麻疹、腮腺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因此对于有肝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的患者要特别注意调养预防。
不要过早减衣
“春不减衣,秋不戴帽”。立春气温还未转暖,不要过早减掉冬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减掉冬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立春如何养生
每天梳头百下
《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春季每天梳头是很好的养生保健方法。因为春天是自然阳气萌生升发的季节,这时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展,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故春天梳头,正符合这一春季养生的要求,有宣行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的重要作用。
立春如何养生
少吃补品和盐
很多人崇尚冬季进补,但是立春后进补要适度。一年四季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人生于自然,应顺应自然规律。冬季根据个人体质适量进补,符合冬藏的养生原则。但立春的这段时间里,不论是食补还是药补,进补量都要逐渐减少,以便逐渐适应即将到来的春季舒畅、升发、条达的季节特点。与此同时,减少食盐摄入量也很关键,因为咸味入肾,吃盐过量易伤肾气,不利于保养阳气。
多吃韭菜香菜
春季阳气初生,饮食的调养除了注意升发阳气,还要投脏腑所好,应适当吃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为酸味入肝,具有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食物可选择辛温发散的葱、香菜、花生、韭菜、虾仁等,少食辛辣之物。
韭菜虾皮炒鸡蛋是立春时节很好的药膳。韭菜一把洗净、鸡蛋2-3个、虾皮适量。韭菜切小段,鸡蛋破壳后打匀。炒锅上火,植物油烧温热后,放入虾皮煸炒至香。然后倒入打匀的鸡蛋,待鸡蛋炒得稍有固定形状后将韭菜倒入。煸炒一阵后加盐,姜末、味精,再翻炒一阵即可。韭菜辛温发散,有助于人体阳气生发、舒畅,鸡蛋养血,这道菜能滋肝养血,生发阳气,适合立春食用。
E. 立春后的养生食疗有哪些
立春饮食在民国初年没有改变。大量的地方志对此都有记载,即使一些没有提及迎春礼仪的地方志,也记述了立春饮食。
与清代比较,民国时期的立春饮食习俗没有大的变化。例如清代康熙《天津卫志》载“:立春食萝卜,谓之咬春。先一日迎芒神,设宴啖乾隆《天津县志春》和光饼。”绪《天津府志》的记述与此完全相同。民国《天津志略》则没有提及官方的迎春礼仪,但是对民间立春饮食的记载却很详细:“是月如过立春,多食春饼,备酱、熏及炉、烧、腌、鲜各肉、并各色炒菜:如菠菜、韭菜、白菜、粉干、鸡蛋等,而以面粉烙薄饼,卷而食之。妇女多食紫水萝卜,谓之子孙萝卜,曰咬春。” 当然,这里描述的是比较富庶地区的富裕之家,但是即使贫困地区,立春的饮食习俗也没有变化。
例如河南民国《林县志》所载“:民国后礼废,民间于是日食薄饼、萝卜丝,谓之咬春。”即使节日食品相对简单,立春的饮食习俗依然传承。这与官方礼俗形成鲜明的对照。这是北方立春饮食习俗的基本情况。
在广大南方地区,立春吃生菜的习俗也没有改变。清末广东《开平县志》和《新宁县志》记述了迎春礼仪,也记载了民间立春饮食习俗“:啖生菜、春酒,以迎生气。” 民国《赤溪县志》没有记载迎春礼仪,但是对立春饮食习俗有着同样的记载:“立春日,啖生菜,饮春酒,以迎生气。” 这些记载明显表示,在从清末到民国的社会变迁中,官方的迎春礼俗发生了剧变,而民间饮食习俗仍然如旧,没有什么改变。
由于迎春礼仪的消亡,官方的春宴在民国时期便不再举行。
尽管迎春在辽宁和四川偶尔举行,但是对春宴都没有记载。这说明,与官方礼仪相联系的春宴或者已经不复存在,或者不再占有值得一书的地位,但是家庭中的春宴春酒还存在。民国《天津志略》对民间的立春饮食的记载实际是对立春家宴的描述,不仅有立春的节日食品春饼,而且备酱、熏及炉、烧、腌、鲜各肉及鸡蛋,并各色炒菜,其中包括冬春之际稀有的菠菜、韭菜,菜肴相当丰盛。
春饼在民国时期,甚至在建国以后仍是北方人民喜爱的食品,几乎成为全国通行的岁时特殊食品。在50年代和60年代,在黑龙江还盛行立春吃春饼卷白菜,在浙江则用春饼卷黄芽菜、茭菜和绿豆芽。
当然,在中国北方最有特色,至今比较普遍的立春食品还是萝卜。在我的家乡山东省泗水县,萝卜是冬季的重要蔬菜之一,也是人们喜爱的蔬菜。它不仅作为水果的代用品生食,还常常用作悬挂的花盆,把萝卜从中间部位截断,挖出内瓤,装入串在一起的蒜瓣,白天悬挂在屋门外太阳光下。几天之后,萝卜和蒜瓣都抽出绿芽,时间久了,萝卜还可以开花。在冬末初春的北方,树木花草枯萎之际,这生机盎然的绿色便十分珍贵。
作为节日食品,充足的食物来源和对于这种食品的生理需求是必要的前提,但是人们对这种食品的价值评判也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节日食俗的架构中,生理需求常常构成内在的隐含的深层功能,而价值评判构成外在的表层功能。只要食物来源的基础条件不变和这种生理需求一价值评判的对应结构能够保持相对稳定,那么这种食品及相应的食俗就可以得以延续。在北方许多地区,自然环境和农村的生活条件在民国以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基本上没有改变,萝卜的象征意义也没有改变,所以立春吃萝卜“咬春”的习俗也还存在。
在广东人们至今仍然十分喜欢吃生菜。但时间并不是仅限于立春,而主要是在春节。在正月二十六日朝拜观音时,人们要吃生菜会,也就是会友们聚在一起吃蚬肉、生菜、韭黄做的生菜包。
但是家庭于立春举行的春酒春宴已经销声匿迹。根据笔者年作的问卷调查,立春在许多地区已经不再作为节日看待。河南新乡、商丘和安阳已经多年不过立春。
在山东的临沂只是把立春作为一个农业节令。
人们不把立春作为正式的节日,当然不会再置酒作菜,邀亲请友隆重庆祝。这种民间习俗渐弱的趋势与官方礼俗的消失有着密切关系。在迎春礼俗盛行的清代,迎春场面浩大,节日气氛浓烈,观春归来,余兴未尽,相邀开怀痛饮,正如《蓬莱县志》所载“:迎春日,无贵贱老少,相携观春于东郊,归约亲厚者饮,名曰春宴。”充分说明官方迎春礼俗对民间春宴习俗的影响。但是迎春礼俗消失之后,不仅立春的节日气氛骤减,而且官方春宴的导向作用也不复存在。久而久之,人们关于立春的节日观念淡化,只是把立春作为一个农业节令,那么在比较隆重的节日才置备的酒宴自然而然也就渐渐取消了。如若追究最终原因,应该可以说是官方迎春礼仪的消失导致了民间家庭春宴逐步消失。
虽然春酒春宴在立春的节日食俗中消失了,但是作为春宴主要节日食品的春饼却并没有消失。春饼在山东又名薄饼、荷叶饼,上可以入宴席配烤鸭同食,下可以卷大葱、抹面酱,而与百姓的日常生活结缘,最是饼中“通品”,深受民众喜爱。
大葱味辣,为五辛之一,春饼以五辛佐食,这正是古代立春饮食的遗俗。
春卷在今天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食品,在有中国餐馆的地方,就有春卷。春卷在德国甚至被看作中国食品的 代表。这里的春卷当然已经与立春没有直接关系,不必只在立春食用。人们也大多并不知道,春卷本来是与立春相关联的,曾是立春的节日食品。
在迎春礼仪消失之后,在立春的节日角色淡化之后,立春食品“走出”了立春,不仅“走进”了民众的日常生活,而且“走向”高级宴席,有的还走出国门,成为具有特色的中国食品。
F. 立春的时候要怎么养生
立春,是四季之首,意味着春天己来临。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那么,对养生而言也要有个好的开始。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意味着万物复苏,春回大地,立春后人体内阳气开始升发,应采取科学的养生方法,对全年的健身防病十分重要。
在饮食上应多吃甜食少吃酸食。《千金方》记载:“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就是这个意思。因为春天肝阳上亢,若吃酸性食物,易导致肝气旺盛,应多吃韭菜、百合、豌豆苗、荠菜、大蒜、苘蒿、春笋、荸荠、甘蔗、大枣等,少吃洋葱、花椒、肉桂、茴香、羊肉、狗肉、贝类海鲜水产品等,以免增加肝脏负担。
精神上要保持心情舒畅。春季肝阳亢盛,情绪易急躁,因此要做到心胸开阔,心情舒畅。
多运动。春季空气中负氧离子较多,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防止动脉硬化。
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预示万物复苏的春天的开始,白昼逐渐变长,气温回暖。此时也是冬夏季风转换交替的季节,于是就出现时寒时暖,乍阴乍晴,天气变化无常的状况。俗话说“春天孩儿脸。气候常多变”,用来形容这个季节再恰当不过了。昨天还是艳阳高照,今天却得裹着大衣,不少人都被这个季节折腾得不知所措。在江南各地的春季,降水时间和降水量都有显著增加。连绵阴雨,温度低、日照少、湿度大,对人体健康有其不利的一面。
G. 立春后该如何养生
立春后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注意保护阳气。因春属木,与肝相应,所以在春季养生上主要是护肝。中医认为肝主情致,因此护肝要从心情着手,养肝的关键就是要保持心情舒畅,防止“肝火上升”。春季阳气开始生发,适合多吃一些具有辛甘发散性质的食物如香菜等。不宜食酸收之味,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可以多喝花茶、玫瑰花等,以帮助驱散一整个冬季聚积在人体内的寒气和邪气。同时芬芳的香味和天然的营养物质,又能够促进调节血气和阳气。“春捂秋冻”是有一定道理的,“春捂”是说春季气温刚刚转暖,不要过早脱掉棉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而且气温变化又大,过早脱掉棉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
H. 立春起居养生要注意
保持心胸开阔好心态
注意养肝护肝。春天是新一年的开始,心思细腻的人常觉得时光飞逝,所以很容易出现感伤情绪。而且春季气候多变,阴雨比较多,也会使人的心情忧郁。
“伤春”,其实就是肝气郁结、情志不舒的表现,中医认为肝主情致,因此要注意对肝脏的调养,防止“肝火上升”,拥有良好的好心态,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疏肝理气。根据个人体质可以适当喝些花茶来舒肝理气,如:玫瑰花茶、枸杞菊花茶、茉莉花茶。
春天养生要“晚睡早起”。因为春天昼夜时间发生了变化,白天变长而晚上变短,故而我们要顺应季节,缩短睡眠时间,使阳气升发出去。但是,也不能太晚睡觉,还是要保证睡眠时间,一般建议在晚上11点前睡觉,清晨6点左右起床。
睡子午觉对身体很好,子午觉就是中午11点-1点之间这期间睡半小时就好(不能超过一小时否则影响晚上睡眠)晚上11点前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