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湿地生态系统
扩展阅读
最好的股票看盘面书 2025-07-28 05:17:51
泰科电子的股票价格 2025-07-28 04:35:42

湿地生态系统

发布时间: 2021-10-23 06:22:42

❶ 湿地生态系统有哪些特点

湿地生态系统有特点: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系统的生态脆弱性,生产力高效性,效益的综合性,生态系统的易变性。

湿地生态系统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信息传递将陆地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统联系起来,是自然界中陆地、水体和大气三者之间相互平衡的产物。湿地这种独特生境使它具有丰富的陆生与水生动植物资源,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单位生产力最高的自然生态系统。湿地在调节径流、维持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旱、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

水是生命存在不可缺少的要素,湿地是地球上淡水的主要蓄积地,人类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除少量开采地下水外,均来源于湿地,湿地也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湿地由于其特殊的生态特性,在植物生长、促淤造陆等生态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无机碳和有机碳,由于湿地环境中,微生物活动弱,土壤吸引和释放二氧化碳十分缓慢,形成了富含有机质的湿地土壤和泥炭层,起到了固定碳的作用。

湿地是自然生态系统中自净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湿地水流速度缓慢,有利于污染物沉降。在湿地中生长的植物、微生物和细菌等通过湿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转换,包括物理过滤、生物吸收和化学合成与分解等,将生活和生产污水中的污染物和有毒物质吸收、分解或转化,使湿地水体得到净化。

❷ 请介绍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是陆地,水域共同与大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是兼有水陆双重特征的特殊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信息传递将陆地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统联系起来,是自然界中陆地,水体和大气三者之间相互平衡的产物.湿地这种独特生境使它具有丰富的陆生与水生动植物资源,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单位生产力最高的自然生态系统.湿地在调节径流,维持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旱,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类文明进步和文化发展的物质和精神基础.
湿地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尤其是珍稀濒危鸟类的"生命转运站".由于湿地处于水陆相互作用的区域,因此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明显边缘效应的特征.这种边缘效应使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复杂,稳定性相对较高,生物物种十分丰富,虽然湿地仅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却为世界上20%的生物提供了生境.湿地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繁衍生息,特别是濒危珍稀鸟类季节性"飞行繁殖的基地",科学界至今对这一点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我国自然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 3.77%,却为约50%的珍稀鸟类提供了栖息繁殖的场所,是众多珍稀濒危水禽完成生命周期的必经之地.因此,湿地一旦遭到破坏,将会导致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由于缺乏必要的栖息繁殖地而灭绝.

根据《湿地公约》的定义,湿地包括了所有的陆地淡水生态系统,如河流、湖泊、沼泽,以及陆地和海洋过渡地带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同时还包括了海洋边缘部分咸水、半咸水水域。全球湿地面积约有570万平方公里,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湿地同陆地、海洋相比面积相对小,但湿地生态系统支持了全部淡水生物群落和部分盐生生物群落,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因此,国际上通常把森林、海洋和湿地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是陆地、水域共同与大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是兼有水陆双重特征的特殊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信息传递将陆地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统联系起来,是自然界中陆地、水体和大气三者之间相互平衡的产物。湿地这种独特生境使它具有丰富的陆生与水生动植物资源,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单位生产力最高的自然生态系统。湿地在调节径流、维持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旱、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类文明进步和文化发展的物质和精神基础。
湿地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尤其是珍稀濒危鸟类的“生命转运站”。由于湿地处于水陆相互作用的区域,因此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明显边缘效应的特征。这种边缘效应使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复杂,稳定性相对较高,生物物种十分丰富,虽然湿地仅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却为世界上20%的生物提供了生境。湿地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繁衍生息,特别是濒危珍稀鸟类季节性“飞行繁殖的基地”,科学界至今对这一点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我国自然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 3.77%,却为约50%的珍稀鸟类提供了栖息繁殖的场所,是众多珍稀濒危水禽完成生命周期的必经之地。因此,湿地一旦遭到破坏,将会导致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由于缺乏必要的栖息繁殖地而灭绝。

注意看课本第三章!

❸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什么功能

一、巨大贮库每年汛期洪水到来,众多的湿地以其自身的庞大容积、深厚疏松的底层土壤(沉积物)蓄存洪水,从而起到分洪削峰,调节水位,缓解堤坝压力的重要作用。全国天然湖泊和各类水库调洪能力不下2000亿立方米。长江22个通江湖泊尽管面积锐减,目前容水量仍达600多亿立方米,洞庭、鄱阳两湖蓄洪能力不少于200亿立方米,对于调节长江洪水、消减洪灾依然起着关键作用。同时,湿地汛期蓄存的洪水,汛后又缓慢排出多余水量,可以调节河川径流,有利于保持流域水量平衡。

湿地生态系统(图4)
二、水源地湿地之水,除了江河、溪沟的水流外,湖泊、水库、池塘的蓄水,都是生产、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据估算,我国仅湖泊淡水贮量即达225亿立方米,占淡水总贮量的8%。某些湿地通过渗透还可以补充地下蓄水层的水源,对维持周围地下水的水位,保证持续供水具有重要作用。

三、生态环境的优化器大面积的湿地,通过蒸腾作用能够产生大量水蒸气,不仅可以提高周围地区空气湿度,减少土壤水分丧失,还可诱发降雨,增加地表和地下水资源。据一些地方的调查,湿地周围的空气湿度比远离湿地地区的空气湿度要高5%至20%以上,降水量相对也多。因此,湿地有助于调节区域小气候,优化自然环境,对减少风沙干旱等自然灾害十分有利。湿地还可以通过水生植物的作用,以及化学、生物过程,吸收、固定、转化土壤和水中营养物质含量,降解有毒和污染物质,净化水体,消减环境污染的重要作用。
四、重要的物种资源库我国湿地分布于高原平川、丘陵、海涂多种地域,跨越寒、温、热多种气候带,生境类型多样,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据初步调查统计,全国内陆湿地已知的高等植物有1548种,高等动物有1500种;海岸湿地生物物种约有8200种,其中植物5000种、动物3200种。在湿地物种中,淡水鱼类有770多种,鸟类300余种。特别是鸟类在我国和世界都占有重要地位。据资料反映,湿地鸟的种类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其中有不少珍稀种。世界166种雁鸭中,我国有50种,占30%;世界15种鹤类,我国有9种,占60%,在鄱阳湖越冬的白鹤,占世界总数的95%。亚洲57种濒危鸟类中,我国湿地内就有31种,占54%。这些物种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五、物产能源基地

湿地生态系统(图5)
广阔多样的湿地,蓄藏有丰富的淡水、动植物、矿产及能源等自然资源,可以为社会生产提供水产、禽蛋、莲藕等多种食品,以及工业原材料、矿产品等。湿地水能资源丰富,可以发展水电、水运,增加电力和交能运输能力。许多湿地自然环境独特,风光秀丽,也不乏人文景观,是人们旅游、度假、疗养的理想佳地,发展旅游业大有可为。此外,湿地还是进行科学研究、教学实习、科普宣传的重要场所。

编辑本段概述湿地这一概念在狭义上一般被认为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广义上则被定为地球上除海洋(水深6米以上)外的所有大面积水体。《国际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是广义定义。

按照广义定义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因此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中国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在中国境内,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一个地区内常常有多种湿地类型,一种湿地类型又常常分布于多个地区。

中国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截至目前,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已达30处。

其实中国独特的湿地何止30处,许多湿地因为养在深闺无人识,至今仍无人问津。

❹ 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是什么

自然界中的湿地对自然气候的调配具有很强的作用,并且蕴含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具有物种贮存、气候调节和保护生态的作用,对自然生态的调节和人类社会的生活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湿地是河流和湖泊蓄水调洪的重要贮库。湿地具有很好的容纳性,这主要是因为其自身的巨大的容积、深厚疏松的底层土壤和沉积物具有很好的蓄水性。每到一年期间的汛期洪水到来时,湿地就会对其起到很好的分洪削峰,调节水位,缓解堤坝压力等作用,对全中国的天然湖泊和各类水库调洪能力不下2000亿立方米。湿地在汛期蓄存的洪水,等到汛期过后,就会适当的排出多余的水量,随着河川径流流走,有利的保持了河流和湖泊流域的水量平衡。

在自然界中,除了江河、溪沟、湖泊、水库、池塘等处可以很好的蓄水外,湿地也是一个重要的蓄水基地。湿地主要是通过渗透等方法,对地下蓄水层的水源水源进行不断地额补充,对维持自然中地下水的水位,保证地球水资源循环都具有重要作用。

因为湿地的地域面积比较的大,所以湿地可以通过蒸腾作用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提高周围地区空气湿度,减少土壤水分丧失,还可诱发降雨,增加地表和地下水资源。据调查现实证明,湿地周围的空气湿度比远离湿地地区的空气湿度要高5%~20%以上,降水量相对也多。同时生长在湿地环境中的水生植物,还可以对其周围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和气体,做到吸收、固定、转化土壤和水中营养物质含量,降解有毒和污染物质,净化水体,消减环境污染的重要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湿地对调节区域小气候,优化自然环境,减少风沙干旱等,都具有很强的功效,是大自然天然成就的过滤器。

中国的湿地地域板块较多,大部分的湿地分布在高原、平川、丘陵、海涂等地域,由于其特殊的生态环境,所以造就了其特殊而多样的生态系统特征。中国的湿地分布广泛,跨越寒、温、热等多种气候带,形成生物种类多样,物产资源丰富的生态系统体系。据调查显示,生活在中国内陆湿地的高等植物有1548种,高等动物有1500种;海岸湿地生物物种约有8200种,其中植物5000种、动物3200种;淡水鱼类有770多种,鸟类300余种。在这其中,还生长着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的鸟类品种,以及不少的珍稀物种。如中国有50种雁鸭种类,占世界166种雁鸭种类的30%;世界共有15种鹤类鸟类,中国就有其中的9种,占总数的60%,而且在每年的冬天,都会有占世界总数的95%的白鹤在鄱阳湖越冬。湿地不仅对自然环境的调节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对人类研究自然生态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科研工作者取之不尽的资料库。

❺ 湿地生态系统有什么组成

湿地生态系统属于水域生态系统。其生物群落由水生和陆生种类组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种迁移与演变活跃,具有较高的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

广阔众多的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蕴育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物种贮存库、气候调节器,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经济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5)湿地生态系统扩展阅读:

湿地生态系统:

1、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由于湿地是陆地与水体的过渡地带,因此它同时兼具丰富的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资源,形成了其它任何单一生态系统都无法比拟的天然基因库和独特的生物环境,特殊的土壤和气候提供了复杂且完备的动植物群落,它对于保护物种、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难以替代的生态价值。

2、系统的生态脆弱性。

湿地水文、土壤、气候相互作用,形成了湿地生态系统环境主要素。每一因素的改变,都或多或少地导致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别是水文,当它受到自然或人为活动干扰时,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一定程度破坏,进而影响生物群落结构,改变湿地生态系统。

3、生产力高效性。

湿地生态系统同其它任何生态系统相比,初级生产力较高。据报道,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平均生产蛋白质9 g m-2,是陆地生态系统的3.5倍。

4、效益的综合性。

湿地具有综合效益,它既具有调蓄水源、调节气候、净化水质、保存物种、提供野生动物栖息地等基本生态效益,也具有为工业、农业、能源、医疗业等提供大量生产原料的经济效益,同时还有作为物种研究和教育基地、提供旅游等社会效益。

5、生态系统的易变性。

易变性是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表现的特殊形态之一,当水量减少以至干涸时,湿地生态系统演潜为陆地生态系统,当水量增加时,该系统又演化为湿地生态系统,水文决定了系统的状态。

❻ 湿地生态系统特征

受黄河三角洲形成过程及特定的自然条件制约,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表现为如下特征。

8.1.2.1 分布不平衡

在黄河三角洲东部,滨海滩涂湿地、黄河现河道与故道的河口湿地、黄河现河道河漫滩湿地等分布集中,面积大;而在西部,由于距海远、地势高、人类开发等原因,仅在一些河道、低洼地、坑塘、水库、水稻田等有零散湿地分布,湿地较少、面积小。

8.1.2.2 水分补给条件差

除海潮可影响到湿地和常年有水的河流、水库外,大部分湿地为季节性或短期性积水,仅表现为地表过湿,地下水埋深一般0~1m之间。随着黄河来水的减少、黄河断流的加剧,受黄河水直接或间接补给的湿地水分状况日趋恶化。

8.1.2.3 动植物残体分解快、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湿地的动植物残体分解快,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据测定,土壤有机质最高值为4.52%,一般在1.5%以下;这种状况明显与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有差异。

8.1.2.4 持水能力弱

除河流水面、水库湿地外,大部分湿地地貌过于平坦,水分补给条件的变化在其积水状况上反映敏感;湿地成土母质较粗,多为砂壤土,少为壤土、黏土;动植物残体和土壤有机质少;以上均导致湿地的持水能力弱。

8.1.2.5 植物群种少

黄河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建群种少、结构简单、覆盖率小,因环境与季节不同而变化明显。

植物群种主要有盐地碱蓬、獐茅、罗布麻、芦苇、碱蓬、茵陈蒿、白蒿、二色补血草、拂子茅、香蒲等,它们常组成单优势群落。群落内种的饱和度小,单位面积内种数少;植物生长低矮稀疏,结构上分层不明显,一般1~2层;群落内水平分布不均,常呈小群聚分布;群落覆盖率季节变化大,夏、秋季高达 50%~60%以上,而春季多在10%~30%。

在同一地带常由于微地貌变化,引起水分条件和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差异,致使植物群落因环境不同而有一定变化。如柽柳群落中,盐分较重处有盐地碱蓬小群聚,呈红色;而盐分较轻处则为白茅小群聚,呈灰白色,红白相间甚为明显。

水分条件的季节变化,各种植物物候期的差异,是植物群落季相更替的主要原因。春季,獐茅等植物正值花期,显得突出;夏秋季节水分较多,罗布麻、芦苇、柽柳、盐地碱蓬等开花结果,红、白、绿各色鲜明。

8.1.2.6 生态食物网简单

从大的生物类别上看,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中植物、鸟类、水生动物、两栖类、爬行类、兽类、昆虫、陆生无脊椎动物等物种较为齐全,但是植物、鸟类、水生动物、昆虫、陆生无脊椎动物等物种多,而两栖类、爬行类、兽类表现为数量大、物种少。简单的生态食物网降低生态系统对外界变化的适应性。

❼ 什么是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是指由水域浅滩和湿润潮湿的气候,而形成的生态系统。其中沼泽类的地形是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因为沼泽地中的植物种类繁多,所以相对的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对自然环境的调节起到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被人们誉为是“地球之肾”。

由陆地和水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综合系统就是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的种类有很多,其中包括了陆地所有淡水生态系统,如河流、湖泊、沼泽;以及处于陆地和海洋过渡地带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同时还包括了海洋边缘部分咸水、半咸水水域。全球湿地面积约有570万平方公里,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湿地同陆地、海洋相比面积要小很多,但是,湿地生态系统是支持了所有淡水生物群落和部分盐生生物群落的重要生产地,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极强的生态功能,国际上通常把森林、海洋和湿地并称为全球三大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生态系统。

尽管到目前为止对湿地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是可以肯定的就是湿地结合了陆地和河流各有的独特特点,是陆地和河流的过渡。在对对沼泽、滩涂等湿地研究中,中国具有十分丰富的经验积累,是形成中国特色湿地分类系统的保护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❽ 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什么,湿地具有什么作用

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