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支那
扩展阅读
雷军买股票 2025-07-28 01:41:25
张寿利 2025-07-28 00:54:10
姚明上学 2025-07-28 00:49:13

支那

发布时间: 2021-10-23 11:27:57

❶ 日本侵略者所说的支那足啥意思

意思就是劣等民族,歧视性词语,真心在帮你期待采纳,真心在帮你期待采纳,

❷ 被中国人痛恨的称呼“支那”是怎么来的

从古至今,外国异域对于中国的称谓有很多,比如“汉”、“赛里斯”、“契丹”等,但有一个中国称谓最为我们熟悉,则支那。今天我们十分反感,以致愤怒,尤其是日本人称中国为“支那”,这是一个带有轻辱、藐视的词。


郭沫若先生在《行路难》曾说:“日本人说‘支’字的时候,故意把鼻头皱起来,而说‘那’的时候,要把鼻音拉作一个长顿,这是典型的鄙睨神情。


我们愤恨的中国称谓的“支那”,其实最初的来源并无感情色彩。支那来源的说法很多,有一个学术界比较认可的说法,来源于“秦”。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这些年来的发展成果有目共睹,即使依然存在称中国为“支那”时带有感情色彩,但也改变了绝大多数日本人对于中国的看法,所谓“弱国无外交”,中国愈渐强大,轻辱、藐视的中国“支那”中国称谓也将消失!

❸ 支那是什么

支那是近代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蔑称。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失败后,长久以来一直把中国尊为上国的日本人,在震惊之余大为陶醉。从此,“支那”一词在日本开始带上了战胜者对于失败者的轻蔑的色彩。1913年又根据驻华公使的提议商定:日本政府今后均以“支那”呼称中国。对此引起了很多中国人的愤怒。1930年,国民政府还照会日本:倘若日方公文使用“支那”之类的文字,中国外交部可断然拒绝接受。直到日本战败后,应中国代表团的要求,盟国最高司令部经过调查,确认“支那”称谓含有蔑意,故于1946年责令日本外务省不要再使用“支那”称呼中国。

❹ 支那是什么意思

是一种逼视的称呼,常被称为的国家比如中国支那,印度支那,越南支那,这些都是殖民地,为什么不说日本支那美国支那,就是因为这是侮辱。说china是支那的谐音是错误的,因为china是瓷器的意思,因为中国盛产瓷器,所以又称中国china了

❺ 带有单人旁和一个支那是什么字呢有哪些字呢

你好,这个就是伎俩的伎。

❻ “支那”这个词的具体来源、历史、含义

支那是近代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蔑称。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失败后,长久以来一直把中国尊为上国的日本人,在震惊之余大为陶醉。从此,“支那”一词在日本开始带上了战胜者对于失败者的轻蔑的色彩。1913年又根据驻华公使的提议商定:日本政府今后均以“支那”呼称中国。对此引起了很多中国人的愤怒。1930年,国民政府还照会日本:倘若日方公文使用“支那”之类的文字,中国外交部可断然拒绝接受。直到日本战败后,应中国代表团的要求,盟国最高司令部经过调查,确认“支那”称谓含有蔑意,故于1946年责令日本外务省不要再使用“支那”称呼中国。来源:1,“支那”起源于印度。印度古代人称中国为“chini”,据说是来自“秦”的音译,中国从印度引进梵文佛经以后,要把佛经译为汉文,于是高僧按照音译把chini就翻译成“支那”。同为印欧语系的古罗马称中国为Sinoa,后来的英文中的China,和法文中的Chine,都是来自这个语源。《大唐西域记》就有一段记载:“王曰:‘大唐国在何方?经途所宣,去斯远近?’对曰:‘当此东北数万余里,印度所谓摩诃至那国是也。’”日本僧侣空海曾于804年随遣唐使赴唐学习佛经,因此可以推断他书中的“支那”,是从汉译经典里学来的。以后一些佛教界人士为显示博学、虔诚也开始用起了“支那”一词称呼中国。但明治维新时,山鹿素行等人觉得国名之争,可以为他们的政治主张服务,认为与中国相对的就是夷人,所以特意写了一本《中朝实录》来争这个“中朝”之名。接着福泽谕吉等人提出了脱亚入欧的主张。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失败后,长久以来一直把中国尊为上国的日本人,在震惊之余大为陶醉。从此,“支那”一词在日本开始带上了战胜者对于失败者的轻蔑的色彩。1913年又根据驻华公使的提议商定:日本政府今后均以“支那”呼称中国。对此引起了很多中国人的愤怒,1919年留日学生在国内出版的《东游挥汗录》中,除了以毒攻毒地继续使用“倭人”一词以外,还因为英语中的Japan源于漆器,而且日本想脱亚入欧,就用它的音译,称之为:“假扮”。 2,在一段时期内,“支那”是对中国汉人的尊敬。“支那”一词在日本流行起来是明治维新以后的事。不过那时中国的正式国号是“大清”,所以日本政府在正式场合把中国称为“清国”或“大清帝国”,把甲午战争称为“日清战争”,把义和团事变称为“北清事变”。但是在一般的民间报刊,则一般把中国称为“支那”,把“日清战争”称为“日支战争”,把中国话称为“支那语”。日本人不称中国的正式国号“大清”而称“支那”,那时的中国汉人,特别是中国的革命家,对日本称中国为“支那”,不但不生气,反而还有几分感激。那时中国汉人处于异民族的统治之下,因为日本暗中支援中国革命,所以一时间日本成为中国革命家的乐园,同盟会、光复会等反政府组织都是在日本组建的。那时很多汉人来到日本的头两件事就是:第一是剪辫子,表示不再效忠清廷;第二是自称“支那人”,拒绝承认自己是“清国人”。由于那时“中国”这个词还没有被公认,所以很多革命家直接借用日本式称呼称自己是“支那人”。1902年,章太炎等在日本东京发起《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提出“光复汉族,还我河山,以身许国,功成身退“的誓词(“支那亡国”是指明朝亡于清朝的那一年);1904年,宋教仁在东京创办了名叫《二十世纪之支那》的杂志,这是后来同盟会党报《民报》的前身。即使是立宪派的梁启超,也用“支那少年”为笔名,康有为次女康同璧也曾在诗中称“我是支那第一人”。 当时很多中国的革命家使用“支那”这个词称呼自己,亦说明那时日本使用“支那”称呼中国,不但没有贬义,反而含有对中国汉人的尊敬。如果日本人按照当时中国的正式国号“大清”,把中国人称为“大清人”,把中国话称为“大清语”,对中国的汉人来说,反而会感到被侮辱了。但是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的正式国号从“大清帝国“变成“中华民国“,由此而引发了中日之间的“支那“争论。

❼ China 和支那是音译关系吗

sina ,china,sino,cino
等等基本发音类似的字都是缘于同一个来源
网上的答案基本都会告诉你是因为瓷器,茶叶,稻子或者是秦国等等
这些答案基本都有一个问题
就是时间对不上
因为最迟在2500年前印度就已经称呼中国为震旦国
基本就类似这个发音chinstana
何谓震旦,中国的山基本为西北往东南走向(尤其靠近印度)
这种走向在梵文里面就称为震旦
当然,但是人家称呼的肯定是东边这一大块土地
当时的周朝规模并没有这么大

之后透过印度的传播到其他国家
类似的发音发展出很多的词
支-那也是其中的一种

说实在的,不过是一个名词
它本身是中性的,没有自带任何意思
日本人如果有贬义
那是日本人,找日本人算账去
一大帮人欺负两个字,很难看
搞得在网上连这两个字都打不出来
如果有人骂我们猪,那以后猪肉都不许说不许吃了吗

我们自信心强一点不就好了
打骂随人去
连sina都遭殃了
大家去查一查,中国很多国家单位都带这个字头的
你去过加油站吗?看清楚中石化英文sinopec
是不是也要拆了
真应了无知者无畏
这句话了

以上是我看过很多资料我觉得最值得信赖的
供您参考

❽ 支那的意思

只要你走在日本的街头巷尾,经常会有很多挂有「支那面」的面食店招牌映入眼帘;你要去图书馆查一点有关中国的人文社会学的资料,稍微古旧一点的都称作是「支那学」,旨在对中国的言语、文化、历史的研究,还有什么「支那文学」、「支那哲学」之类的书名比比皆是。大凡做生意、做学问的人都相对比较敏感,如果「支那」是一个不受欢迎的称呼的话,谁还会把它当作自己做生意的招牌、辛勤耕耘的书名呢?

学者著书用「支那」兴许只是针对这个区域而言,但是面店老板也挂「支那」招牌,并不因为店里的面是从远方的中国运来的,无非是要告诉顾客:我的店是正宗的,是老字号,质量保证过关。兴许它是挂羊头卖狗肉也不一定,但是,这个「支那」代表着信誉和信赖。

听一位日本老人介绍,日本有一种绢织物,叫「缩缅」,和中国浙江省出产的绉绸一样,所以浙江的绉绸就被称为「支那缩缅」。不过那时的浙江出产的绉绸,在质量上胜过日本缩缅,所以,商人要想尽快把货脱手,就不敢说自己的绢织物是日本产,而谎说是「支那缩缅」。此例可见当时冠以「支那」之名的东西,也有过声誉远高于日本货的时候。

我再想举个例子。我的一个学中文的学生的父亲生前是著名书法家。据说,他喜用的箱子就叫「支那箱」,是年轻时两度留学中国在中国买的,牢固,耐用。而他那个年代的日本人(就是现在七、八十岁以上的,东京都石原知事也包括在内)并无好恶之分,都习惯称中国为「支那」。这位书法家给自己的外孙女起的名字叫志奈子。志奈,在日文里发音和「支那」是一样的。起志奈子的理由,一是对中国的怀念,一是志奈或支那在日文里发音很悦耳。

由此可见,认为把中国称作「支那」就是蔑称的说法,是否是中国大陆的误解,抑或是武断?

但是,为什么日本人要称中国为「支那」,而不用「中国」或「中华」呢?为此,请看字典上对「支那」和「中国」的解释。

关于「支那」一词

《辞海》「支那」:古代印度、希腊和罗马等地人称中国为China、Thina、Sinae等,或以为皆是秦国的「秦」字的对音,后在佛教经籍中译作支那、至那或脂那等。近代日本称中国为支那。「秦人」:我国秦代统一全国开展对外交通,北方和西方的邻族往往就称中国人为秦人。

《辞源》「支那」:古代某些国家对中国的别称。也作脂那、至那、震旦、真丹。

梵文Cina在印度出现后,向西方传播,经由中亚到欧洲,进入英语,逐步演变为今天英语中的「China」。罗马传教士卫匡国在一六五五年最早提出China是秦国的「秦」的译音。在China一词出现前,欧洲对中国的称呼基本上都来自Cina的读音,只是根据不同的语言稍有差异。梵文Cina向东方传播,进入中国和日本,译音为「支那」、「脂那」、「震旦」等。

「中国」一词是什么

一般来说,是古代称黄河流域一带汉族最初兴起的地方。

众所周知,「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指京师、京都,后来指汉族、华夏族居住地。当时中原汉族以外称为「四夷」,「东方一隅为中国,余皆夷狄」o即惟我独尊,四周皆是未开化的民族。汉族、华夏族居中,称「中国」,即中央之国。大约到十九世纪中叶,「中国」一词才作为国家概念出现。辛亥革命正式把中国作为国号固定下来,一九一一年十月十一日,革命军在谘议局议定十三条重要方针,其中第二条即为「称中国为中华民国」。

「支那」由英文的China而来,英文的China由「秦国」的「秦」而来。为什么能容纳欧美人称China,而不能容忍日本人称「支那」?

反过来,日本人什么时候开始使用「支那」一词的呢?

据日本辞书《广辞苑》解释,是从江户时代即公元一六○三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止。

日本对中国的称呼是随着中国王朝的更迭而相应改变的,「唐国」、「大宋」、「大明」、「清国」等,这时候「中国」并没有被中国作为正式的国名,所以,清朝以后,正是日本开始喜欢用外来语的时候,称「支那」我想也是理所当然的。这是一。

其二,此时日本人用「支那」,也许在心理上还有一个对「中国」或「中华」称呼的反感吧。

上面已说了「中国」,即有中央之国之意,中原汉族以外称为「四夷」。而在日本辞书上对「中华」又是怎么解释的呢?

《广辞苑》(第五版)上这样写着:在中国汉族面对周围在文化上落后于自己的各少数民族(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而带有自己是位于世界中央的意识的自称。

更有甚者,一九三○年,中华民国中央政治会议通过了一项决议,并由国民政府外交部照会日本政府。决议说,「中国政府中央政治会议鉴于日本政府及其人民以『支那』一词称呼中国,而日本政府致中国政府的正式公文,亦称中国为『大支那共和国』,认为『支那』一词意义极不明显,与现在之中国毫无关系,故敦促外交部须从速要求日本政府,今后称呼中国,英文须写National Republic ofChina,中文须写大中华民国。若日方公文使用『支那』之类的文字,中国外交部可断然拒绝接受。」

❾ 抗日战争日本叫中国支那是什么意思

支那是日本对中国鄙视的称呼,一般指胜利者对失败者的藐视。

❿ 想请问一下【支那】是什么 谢谢!

对中国的蔑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