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亚健康的概念
扩展阅读
3000001股票价格多少 2025-07-21 00:07:02
浙江大酒店 2025-07-20 23:42:06

亚健康的概念

发布时间: 2021-10-27 11:01:02

⑴ 什么叫亚健康

近年来国际医学界提出“亚健康”状态新概念,这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确呈现生活力降低,适应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功能低下所导,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国外也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目前认定,亚健康状态的范围很广,躯体上、心理上的不适应感觉,在相当长时期内难以确诊是哪种疾病,均可概括其中。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尤其是精神及心理医学的临床实际工作中发现,处于这种状态的人群数量是相当多的。衰老、疲劳综合症、精神衰弱、更年期综合症及重病、慢性病的恢复期,均属于“亚健康”状态范畴。“亚健康”状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体脏器功能下降,主觉身体和精神上的不适,如疲乏无力、情绪不宁、头疼失眠、胸闷等,但各种仪器和生化检查很难确诊,“亚健康”状态极有可能发展成多种疾病。

⑵ 什么叫亚健康

亚健康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可以这么说,健康概念的范围有多大,亚健康的涵盖范围就有多大;疾病和病症谱涉及领域有多宽,亚健康谱的涉及范围就有多宽。概括我们中心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多数专家的研讨意见,亚健康的分类和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以WHO四位一体的健康新概念为依据,亚健康可划分为:(1)躯体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周身不适、性功能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等;(2)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3)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突出表现为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即角色错位和不适应是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集中表现;(4)道德方面的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损人害己的偏差。

2.按照亚健康概念的构成要素分类:(1)身心上有不适感觉,但又难以确诊的“不定陈述综合征”;(2)某些疾病的临床前期表现(疾病前状态);(3)一时难以明确其病理意义的“不明原因综合征”,如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综合征、疲劳综合征等;(4)某些病原携带状态:如乙肝病原携带者、结核菌携带者、某些病毒携带者等;(5)某些临床检查的高、低限值状态,如血脂、血压、心率等偏高状态和血钙、血钾、铁等偏低状态等;(6)高致病危险因子状态,如超重、吸烟、过度紧张、血脂异常、血糖、血压偏高等。

3.按身体的组织结构和系统器官分为神经精神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骨关节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特殊感官等亚健康状态。

⑶ 亚健康的概念

亚健康有多种表现哦,以下是典型的生理表现:1、心慌气短、胸闷憋气,心烦意乱,惶惶无措,夜寐不安,多梦;
2、经常自汗、盗汗、出虚汗、自己稍不注意就感冒,怕冷;
3、有些中老年,晨起或劳累后,下眼皮肿胀、下垂;
4、舌尖发红,舌苔厚腻,口苦,咽干,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等;
5、指甲卷如葱管,剥如竹笋,枯似鱼鳞,月痕不齐等;
6、面色无华,憔悴;双目周围,特别是眼下灰暗发青;
7、妇女在月经到来前两三天四肢发胀、胸部胀满、胸胁串通,经妇科检查,乳房常有硬结,应给予特别重视;
8、平时视力正常,突感视力下降,且伴有目胀、头疼,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9、下午体温常为37~38℃,手心热,口干,全身倦怠无力,应到医院检查;
10、常有胸腹胀满、、肛门湿热之感,食生冷干硬食物常感胃部不适,口中粘滞不爽,吐之为快。严重时,晨起非吐不可。
此时,应及时检查是否胃部、食道是否有病变。

⑷ 什么是亚健康

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力、适应能力和反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是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我国普遍称为“亚健康状态”。
原因有以下几个:
1.饮食不合理。当机体摄入热量过多或营养贫乏时,都可导致机体功能失调。过量吸烟、酗酒、睡眠不足、缺少运动、情绪低落、心理障碍以及大气污染、长期接触有毒物品,也可出现这种状态。
2.休息不足,特别是睡眠不足。起居无规律、作息不正常已经成为常见病因。对于青少年,由于影视、网络、游戏、跳舞、打牌、麻将等娱乐,以及备考开夜车等,常打乱生活规律;成人有时候也会因为娱乐(如打牌、麻将)、看护患者而影响到休息。
3.心理过度紧张,压力太大。特别是白领人士,身体运动不足,精力、体力透支。
4.长久的不良情绪影响。
5.过度疲劳造成的精力、体力透支。由于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用心、用脑过度,身体的主要器官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非正常负荷状态。
6.人体的自老化。表现出体力不足、精力不支、社会适应能力降低。
7.现代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的前期。在发病前,人体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出现器质性病变,但在功能上已经发生了障碍,如胸闷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等。
8.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即使是健康人,也会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处于亚健康状态,例如女性在月经来潮前表现出的烦躁、不安、情绪不稳、易激动等。
另外,从事电脑工作的IT工作者也是亚健康的主要群体,由于长期操作电脑,易引发很多电脑病。如:鼠标手、颈椎病、屏幕脸等,IT健康人建议电脑工作者,每工作1小时就要起身休息,舒展筋骨远离亚健康。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不要总是对着电脑,能不用的时候尽量少用。

⑸ 亚健康的概念是啥

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
对于饮食无规律,营养不规律,暴饮暴食的上班族而言,“食”对于调养身体亚健康意义非凡:一些不起眼的五谷杂粮,能够降血脂、刮脂肪、利肠胃等,五谷杂粮,什么都吃点,好处多多。
暴饮暴食能引起肥胖、胃病、肠道疾病等,是身体亚健康一个比较重要的起因,拒绝暴饮暴食,规律饮食,肠胃各机能也能正常运转,营养均衡,让我们离亚健康也就远了一步。
工作上合理安排,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等。

⑹ 亚健康的概念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近半个世纪的研究成果,将“健康”定义为“不但是身体没有疾病或虚弱,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导致亚健康的主要原因有:饮食不合理、缺乏运动、作息不规律、睡眠不足、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长期不良情绪等。

⑺ 什么叫做亚健康

我国很多学者都提出过亚健康的评价方法或诊断标准,其中陈国元、陈青山、刘保延、陶茂萱等学者提出的评价方法或诊断标准具有一定的影响力。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从中医的角度对亚健康的概念、常见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等进行了明确描述,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指出: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
别称
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移状态,灰色状态,潜病状态等
英文名称
subhealthy
就诊科室
内科
常见症状
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缓慢,反应迟钝,不良情绪,不自信,安全感不够
传染性


科普中国
致力于权威的科学传播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英华丨研究员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 审核
国家卫生计生委
权威医学科普传播网络平台

疾病概况科普文章 (3)科普视频
目录
1 流行病学
2 临床表现
3 分类
4 鉴别诊断
基本信息
别 称
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移状态,灰色状态,潜病状态等
英文名称
subhealthy
就诊科室
内科
常见症状
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缓慢,反应迟钝,不良情绪,不自信,安全感不够
传染性


流行病学

国内对亚健康的研究多限于横断面调查,使用的工具多为自评量表或调查问卷。这些调查涉及到教师、公务员、企业人员、社区居民、医务人员等不同人群。由于各研究采用的亚健康定义不统一、应用的调查问卷或量表不统一,各研究报道的亚健康检出率差别也较大,大多在20%-80%之间。亚健康的检出率在不同性别、年龄、职业上有一定差异,与出生地、民族无关。一般女性的检出率高于男性,40-50岁年龄段较其他年龄段高发,教师、公务员高发。
导致亚健康的主要原因有:饮食不合理、缺乏运动、作息不规律、睡眠不足、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长期不良情绪等。

临床表现

亚健康的主要特征包括:①身心上不适应的感觉所反映出来的种种症状,如疲劳、虚弱、情绪改变等,其状况在相当时期内难以明确;②与年龄不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或生理功能减退所致的各种虚弱表现;③微生态失衡状态;④某些疾病的病前生理病理学改变。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躯体方面可表现为疲乏无力、肌肉及关节酸痛、头昏头痛、心悸胸闷、睡眠紊乱、食欲不振、脘腹不适、便溏便秘、性功能减退、怕冷怕热、易于感冒、眼部干涩等;心理方面可表现有情绪低落、心烦意乱、焦躁不安、急躁易怒、恐惧胆怯、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精力不足、反应迟钝等;社会交往方面可表现有不能较好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工作、学习困难,不能正常地处理好人际关系、家庭关系,难以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等。

分类

根据亚健康状态的临床表现,将其分为以下几类:①以疲劳,或睡眠紊乱,或疼痛等躯体症状表现为主;②以抑郁寡欢,或焦躁不安、急躁易怒,或恐惧胆怯,或短期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精神心理症状表现为主;③以人际交往频率减低,或人际关系紧张等社会适应能力下降表现为主。上述3条中的任何一条持续发作3个月以上,并且经系统检查排除可能导致上述表现的疾病者,可分别被判断为处于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社会交往亚健康状态。临床上,上述3种亚健康表现常常相兼出现。

鉴别诊断

有些学者认为,亚健康与国外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回事,都是对以慢性疲劳为主要特征的一组躯体心理症状的研究,但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
美国是最早开展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研究的国家。1988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正式命名了“慢性疲劳综合征”并确定了定义。[1] 1994年,国际慢性疲劳综合征研究组(由美国牵头,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研究者共同组成)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进行了修订。
慢性疲劳综合征定义:临床评定的、不能解释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6个月或更长时间的慢性疲劳。该疲劳是新发的或有明确的开始(不是终生的);不是持续用力的结果;经休息后不能明显缓解;导致工作、学习、社交或个人活动能力较以前有明显下降。
诊断标准:
(1)通过临床评定的不能解释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疲劳,这种疲劳是新发的或有明确的发病时间,非先天性的,不是由于正在从事的劳动引起的,经过休息不能明显,且患者的职业能力、受教育能力、社交能力及个人生活等方面较患病前有实质性下降;
(2)以下症状中,至少4项同时出现,并不先于疲劳症状出现,所出现症状至少连续6个月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1)短期记忆力或集中注意力明显下降;(2)咽痛;(3)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肿大;(4)肌肉疼痛;(5)多处关节疼痛,但不伴有红肿;(6)头痛,但发作类型、方式及严重程度与以往不同;(7)睡眠后不能恢复精力;(8)运动后不适继续超过24小时。

⑻ 亚健康是什么意思

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

我国很多学者都提出过亚健康的评价方法或诊断标准,其中陈国元、陈青山、刘保延、陶茂萱等学者提出的评价方法或诊断标准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从中医的角度对亚健康的概念、常见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等进行了明确描述,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指出: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

(8)亚健康的概念扩展阅读:

据2018年的统计,中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定义的人群只占总人口数的15%,与此同时,有15%的人处在疾病状态中,剩下70%的人处在“亚健康”状态。

通俗地说,就是这70%的人通常没有器官、组织、功能上的病症和缺陷,但是自我感觉不适,疲劳乏力,反应迟钝、活力降低、适应力下降,经常处在焦虑、烦乱、无聊、无助的状态中,自觉活得很累。

参考资料:网络—亚健康

⑼ 亚健康是什么意思

亚健康状态
是指无
器质性
病变的一些功能性改变,又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因其主诉症状多种多样,又不固定,也被称为“不定陈述综合征”。它是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渡阶段,在身体上、
心理
上没有疾病,但
主观
上却有许多不适的症状表现和心理体验。
24种常见"亚健康"状态表现
1、浑身无力;2、容易疲倦;3、思想涣散;4、坐立不安;5、心烦意乱;6、头脑不清爽;7、头痛;8、耳鸣;9、面部疼痛;10、眼睛疲劳;11、视力下降;12、鼻塞眩晕;13、咽喉异物感;14、手足发凉;15、手掌发粘;16、手足麻木感
17、便秘;18、颈肩僵硬;19、胃闷不适;20、睡眠不良;21、心悸气短;22、容易晕车;23、起立时眼前发黑;24;早晨起床有不快感。
“亚健康”是一个新的
医学
概念
。本世纪70年代末,医学界依据
疾病谱
的改变,将过去单纯的
生物医学模式
,发展为生物-心理-
社会医学
模式。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概念确定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
社会适应
的完满状态”。80年代以来,我国医学界对健康、与疾病也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其结果表明,
当今
社会有一庞大的
人群
,身体有种种不适,而上医院检查又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医生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治疗,这种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
现代医学研究的结果表明,造成亚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
过度疲劳
造成的精力、体力透支;人体自然衰老;心脑血管及其他
慢性病
的前期、恢复期和手术后康复期出现的种种不适;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等等。
“亚健康”状态通过自我的
身心
调节是完全可以恢复的。目前在治疗上,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是治疗“亚健康状态”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具体治疗方法是将药物直接注射在喉部的
神经
结上,
病人
会觉得喉头紧锁,而与之相应的一侧的眼皮会下垂15—30分钟。它能使过度兴奋的
交感神经系统
的兴奋性降低,改善血循环,促进自然
治愈能力
,增强防御
机能
,起到抗炎、调整
血压
、治疗便秘、改善睡眠、增加
食欲
的作用。在临床上,大部分人做1—2次治疗,即能显著改善症状。

⑽ 、亚健康的概念

“健康”定义为“不但是身体没有疾病或虚弱,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据专家介绍,中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定义的人群只占总人口数的15%,与此同时,有15%的人处在疾病状态中,剩下70%的人处在“亚健康”状态。通俗地说,就是这70%的人通常没有器官、组织、功能上的病症和缺陷,但是自我感觉不适,疲劳乏力,反应迟钝、活力降低、适应力下降,经常处在焦虑、烦乱、无聊、无助的状态中,自觉活得很累。
专家指出,亚健康状态多种多样,几乎每种疾病都可能有与之相近的亚健康表现。医学界,包括医学教育界应将工作的重点从单纯的防病、治病转到关注健康、关注亚健康上来,把70%的亚健康人群争取到健康队伍中来。
中医创造出“亚健康”这个概念后如获至宝,拍脑袋自拟标准,煞有介事的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结论是,中国人群健康者15%,疾病者15%,亚健康者70%。现代中医已经无耻到连“未病”都要治一番宰一刀,不要说“亚健康”了,这大概是中医热衷于亚健康的唯一本质原因。

关于亚健康,迄今也没有“诊断标准”,只有众说纷纭的各种归纳,这些经验的归纳是否也有一些合理之处呢?我们知道,中医除了装神弄鬼的“辨证”外,对于严格的疾病诊断完全依赖于西医,他们对亚健康的诊断学症状学的归纳充分体现了缺乏科学训练的江湖医生本质。比如,有人归纳了亚健康的十种“典型”症状:心病不安,惊悸少眠;汗出津津,经常感冒;舌赤苔垢,口苦便燥;面色有滞,目围灰暗;四肢发胀,目下卧蚕;指甲成像,变化异常;潮前胸胀,乳生结节;口吐粘物,呃逆胀满;体温异常,倦怠无力;视力模糊,头胀头疼等。所谓亚健康应该是尚未到疾病的程度,而这十组症状每一组都强烈提示有病而不是未病,每一组都可以提出几个需要鉴别的疾病来,比如第一组“心病不安,惊悸少眠”,至少要考虑心脏病、甲亢和神经官能症等疾病;“体温异常,倦怠无力”则提出一百种疾病来鉴别也不必奇怪。把这十组症状列为亚健康的“典型症状”是没有丝毫临床思维训练的无脑人拍脑袋的产物。

亚健康的诊断是基于有症状而无阳性检查结果而做出的,这种判断容易导致诸多误解。一是有症状,在医师经验不足或检查水平低下时,容易误诊。比如“视力模糊,头胀头疼”当然可能仅仅是休息不好,但是,也完全可能是青光眼,甚至可能是颅内肿瘤。头脑简单只知道亚健康的中医,或者没有相应设备检查,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误诊。其次,诸多严重疾病的早期并没有症状,连亚健康也称不上,但严重性非同小可,比如肝癌早期,可以通过高危人群的健康体检或筛查来发现,要是不幸碰到中医给戴个亚健康的帽子肯定就废了。

当你有症状而被中医诊断为亚健康,有两种可能:你其实是功能性疾病,被过度治疗;你有超出中医诊断能力的严重疾病,被延误治疗。当你无症状而被中医判断为健康或亚健康,也有两种可能:他们要为你“治未病”;你可能有隐匿很深的远远超出中医诊断能力的疾病。关注亚健康,除了使你更加容易被忽悠外,没有任何实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