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是什么
意义: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七大报告是在回顾总结新时期29年来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时,开宗明义地作出这样一个蕴涵广阔历史背景和深刻思想内容的精辟概括的。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历史,可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深理解这一点。
这次会议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第一,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第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
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富有远见地提出了对党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改革的任务。
第三,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
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纠正了过去对彭德怀、陶铸、薄一波、杨尚昆等同志所作的错误结论。全会增选陈云为中共中央副主席,邓颖超、胡耀邦、王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并选举产生了以陈云为首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⑵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全名是什么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全名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简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18日至12月22日在北京举行。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路线,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从此将中共中央的指导思想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这次会议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会议,被称为是“新时代的遵义会议”。
内容:
1)思想上: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的思想路线,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2)政治上:果断停用“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
3)组织上: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决定实行改革开放,以及一些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意义:
1)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2)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3)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点。
4)使我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1)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⑷ 十一届三中全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具体表现在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经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为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第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第三,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
⑸ 联系上面的地图和图片说一说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
1. 都形成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集体.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2. 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共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3. 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遵义会议为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⑹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三中是什么意思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三中是第三次的意思。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978年12月18日-22日在北京举行,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使我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2、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
(6)十一届三中全会图片扩展阅读:
1、每次三中全会一般耗时3-5天,出席人员包括中央委员、候补委员,有关负责同志可列席会议。1978年以来召开过7次三中全会,其中4次在10月召开,9月、11月和12月各召开过一次。
2、中国共产党面貌的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3、历届三中全会,往往带有每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烙印。可通过观察三中全会,来体现出本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施政特点。
4、一般每届一中全会产生党内的领导,二中全会推选国家机构领导人和全国政协领导人的建议名单,三中全会研究经济改革,四中全会聚焦党建。
⑺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全称是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全称: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18日至12月22日在北京举行。
1978年11月10日到12月1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召开了历时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中共中央解决了有关问题,此后召开的三中全会只是公布并确认了工作会议的成果。
该次会议被视为邓小平时代和改革开放的开端。
(7)十一届三中全会图片扩展阅读:
会议评价: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被认为是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和“两个凡是”的束缚。
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路线,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从此将中共中央的指导思想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从此中国逐渐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在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中国走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道路。因此三中全会亦被认为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会议。
⑻ 几届几中全会,像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什么意思啊
几届是和中共几大一致,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有关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一般每五年召开一次,我们通常简称为“XX大”。比如我们所说的“十六大”,就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简称。
党的中央委员会一般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全会”或“中央全会”。一般来说,每一届中央委员会总共召开五至六次全体会议,分别简称为“一中全会”、“二中全会”、“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等。“XX届X中全会”,就是这样产生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简称。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行于1978年12月,“十一届”即中国共产党五年开一届全国代表大会,是第十一个五年召开的大会;“三中”即共产党开全国代表大会的第三次会议,开每届全国代表大会的第一次会议叫一中全会,第二次会议叫二中全会,以此类推。
(8)十一届三中全会图片扩展阅读:
在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党的中央委员会每年要举行一次,这个会议就称作几届几次,如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委员会就叫做十七届三中全会。
“届”的释义:
因为一般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一个重要议题是换届选举中央委员,大会完毕也就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所以几届几中的届是第几届委员的届,而非第几次会议。比如十七届一中全会,并不是因为十七大才叫十七届,而是因为十七大产生的第十七届中央委员的全体会议才叫十七届。
“中”的释义:
“中”是指中共中央委员会议,如“七届二中全会”就是指七大的党代表选出来的中央委员召开的第二次中央委员会议。现在通常是每一届召开七次全会。比如,十七大是2007年召开的,先召开的是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的一届中央革命委员会。然后由中央革命委员会召开一中全会选举产生党的总书记。政治局常委等人。以后的五年都是党中央代替全国代表大会行驶职权,08年是十七届二中全会,09年是十七届三中全会。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后立即召开一中全会,决定中央机构;年份尾数逢3逢8的2月召开二中全会,决定国家机关领导人选;逢3逢8的下半年召开三中全会;逢4逢9的下半年召开四中全会;逢5逢10的下半年召开五中全会;逢6逢1的下半年召开六中全会;下次党代会前夕召开七中全会。
⑼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终点:会议全面纠正了“左”的错误,结束粉碎“四人帮”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处于徘徊中的局面;起点: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1、社会上: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们期盼中国能迅速摆脱困境。
2、政治上:左倾错误依然在国内占有主要地位,左倾错误的长期影响仍束缚着许多人的头脑,拨乱反正十分艰难。
3、经济上: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大力整顿,国民经济初步恢复。
4、思想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最后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6、国际环境上:中美关系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开始明朗化。
(10)十一届三中全会图片扩展阅读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决定
1、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3、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和伟大成就,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和宝贵经验,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