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比较权威的经济学家及其相关论文!
经济学家、是指从事经济学理论研究及其应用工作的人。有时针对不同的研究领域或者流派,通过添加定语而有不同的称呼。譬如,主要研究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学家被称为“西方经济学家”,而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学家则被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在各自的领域中也可以按照学科分支来称呼。例如,从事计量经济学的经济学家就被称之为计量经济学家。
在中国大陆
意识形态与经济学家
在中国大陆,经济学和一部分其他学科一样,由于各种原因受到了来自官方意识形态的影响,经济学体系与国际上的主流有所不同。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被长期认定为主流经济学,国际上通行的主流经济学被狭义地认为是“资产阶级的经济理论”,仅作为前者的一个分支进行研究。这样重前者而轻后者的结果导致了整个经济学的研究工作与国际脱轨。
近年来,在国际交流增多的情况下国内的学术环境有所宽松,意识形态决定经济学研究的情况也有所改变。众多从国外学成回国的经济学家进入高等学府以及研究机构成为研究主力,影响并引导著整个经济学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可以说是其中的典型例子。
事实上、西方的经济学界对经济学研究持有这样的看法,研究不应局限于意识形态,而应该通过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上的深入探讨、乃至争论。这样的观点也在中国大陆逐渐增多。有经济学家就认为,不管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近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在学术上不应有孰轻孰重的问题,更不能接受来自官方意识形态的影响,而应百花齐放,通过自己的研究成果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来探讨实际的经济问题。
经济学家与经济学者
在中文的语境中,经济学家和经济学者的区别,正如数学家和数学学者、管理学家和管理学者、法学家和法学学者的不同,“家”有“资深”的含义。
对此,也有这样的一部分不同意见,就是在“经济学家”的权威性尚还根深蒂固的情况下,很多经济学领域的所谓专家都将经济学家的名称冠之于自己头上,导致经济学家这个高尚的名称被滥用。不可否认,一般大众对于“经济学家”这个名称的认识还停留在语境上,不仅在媒体的宣传下盲目跟从,而且事实上也很少有人真正地去认真辨别。这样的结果导致了一批经济学家对于自己名称的反思,特别是那些研究上偏重于理论的人。他们为了保持自己与那些理论上没什么建树却喜欢对市场上各类现象进行评头论足的经济学家的距离、不再愿意被人冠之以经济学家的称呼,而更情愿被称为听上去似乎很低调的“经济学者”。因为他们认为,那些处在“台面上风光着”的一部分经济学家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论建树,其中的一个指标就是没有在国际上公认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过任何的研究成果
至于学派,由于意识形态的关系,中国至今似乎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派
希望采纳
Ⅱ 李剑阁的个人语录
现在的所谓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听上去好像有道理,其实是在蛊惑人心,中国要解决医疗保障问题,国家肯定要破产。中国股民赔钱不是股市有问题,而是股民市场素质太差。
国家兴,则经济学兴;民族盛,则经济学家盛。经济学家的命运从来是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尽管目前还存在种种不如人意的地方,但可以说我们正处于中国历史上有经济学以来,经济学家处境最好的时代。
”我们不能提高劳动者工资,低工资是我们的优势,否则,外国投资都跑到越南等工资比我们低的地方去了。“
Ⅲ 李剑阁现在是什么级别的人物
人民的败类!人类的公敌!!
Ⅳ 李剑阁的主要作品
1、《经济改革初战时期的建设方针和货币政策》,1984年12月,《中国经济的动态分析和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经济增长模型的递推规划方法和最优平衡问题》,1985年3月《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3、《将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1985年5月17曰《人民日报》。
4、《把握历史的契机》,1985年6月25日《经济日报》。
5、《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体制改革和人民生活的关系》,1985年12月,《经济改革问题探索》,中国展望出版社。
6、《国民经济进入良性循环的关键》,1986年1月4日《经济日报》。
7、《以改善宏观调控为目标,进行三个基本环节的配套改革》,1986年1月24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整体设计》,中国展望出版社。
8、《当前我国工业生产增长的制约因素》,1986年4月,录入《中国经济动态分析和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从上海看大城市的困难》,1986年3月《世界经济导报》。
10、《论控制需求和改善供给》,1986年3月10日《人民日报》。
11、《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思考今后改革的路子》,1986年11月,录入《中国经济动态分析和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出版社。
12、《关于各级政府职能与分层管理的思考》,1986年12月《经济管理》。
13、《微观改革中的企业家阶层和所有制问题》,1986年第24期《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告》。
14、《现代化需要的企业家与企业家需要的改革》,1986年12月22日《世界经济导报》。
15、《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1987年1月《管理世界》。
16、《1979年以来建设与改革经验的研究》,1987年2月,录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设计》,中国展望出版社。
17、《财政紧缩和金融紧缩政策下的改革战略问题》,1987年12月3日《金融时报》。
18、《加快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1987年第11期《财贸经济》。
19、《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局势与选择》,1987年12月,录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设计》。
20、《美国自由企业制度下的小企业》,1988年4月,《学习与研究》。
21、《重新确立理论的应有地位》,1988年5月20日《经济学周报》。
22、《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思路》,1988年第1期《改革》。
23、《经济体制中期改革规划纲要》,1988年,录入《中国改革大思路》,沈阳出版社。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24、《中国改革开放的形势和前瞻》,1990年11月,《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Prospects for China’s Economic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录入《Globalism Crosses National Boundaries》,Institute The University of Taxas at Austin
25、《计划与市场问题两辨》,1991年第1期《改革》。
26、《论走出“放乱收死”的循环》,1991年2月《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7、《关于期货市场的几个问题》,1993年1月22日《人民日报》。
28、《必须严格规范期货市场》,1994年1月28日《人民曰报》。
29、《1994年:改革攻坚和制度创新》,1994年第1期《改革》。
30、《继续推进流通市场化和市场制度化》,1995年第5、6期《改革》。获1997年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31、《中国的股票市场和国有企业改革》,1996年第6期《改革》。
32、《经济学家的作用、责任和命运》,1998年第9期《经济研究》,
33、《从抑制通胀到扩大内需转型期的宏观经济政策》,1998年第6期《改革》。
Ⅳ 李剑阁的社会职务
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国家会计学院和上海会计学院董事会董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
Ⅵ 李剑阁 贪了多少钱
其实如果贪的次数多,很难查清,特别开始阶段金额少,不容易查出。
Ⅶ 李剑阁的人物经历
1978年1月到1981年12月,于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
1982年1月到1984年12月,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经济学硕士。
1984年12月到1988年6月,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
1988年6月到1992年5月,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体改法规司副司长、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1992年5月到1994年6月,任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司长。
1994年6月到1998年3月,任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
1998年3月到2008年7月,任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2008年7月,任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兼任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董事长。
2013年7月,任申银万国董事长。
2015年2月11日,申万宏源选举第四届董事会,李剑阁因工作原因,不再继续担任公司董事、董事长。
Ⅷ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有哪些
挺多的。
研究宏观,林毅夫,张维迎。
研究市场的,厉以宁,吴敬琏。
研究金融的,李扬,李剑阁。
这里面,林毅夫是国家智囊的重要成员,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帮助政府制定5年规划;张维迎是自由派代表性学者,主张减少行政干预,市场有自我调节功能。
厉以宁称“厉股份”,是股票市场建立的重要贡献者之一,主张推行企业股份制,发行股票,直接融资;吴敬琏称“吴市场”,主张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各种要素市场,让市场而不是“市长”主导经济运行。
李扬、李剑阁是金融市场的研究者,监管者,建言者,既有深厚学养,又有监管实践经验,还有前瞻洞见,开阔视野,往往在迷茫处提出宏观层面可行的建设性建议,是金融市场的重量级元老。
Ⅸ 李剑阁的介绍
李剑阁,1949年12月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中金公司)董事长,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理学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硕士。曾经担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计划委员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司长、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常务副主席、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2003年3月至2008年7月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2008年7月被免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职务。同月被任命为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的董事长。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Guangdong Technion 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简称GTIIT)的首任校长(Chancellor)。
Ⅹ 中国五大成就是什么
土地政策改革的五大成就值得称道
李剑阁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日益认识到土地政策对解决好‘三农'问题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迄今为止中国土地政策的改革是值得称道的。”
他进一步指出中国的土地政策改革取得了五个方面的重大成就:一、伴随着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城乡土地产权的明确界定和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二、市场机制在土地资源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三、政府对耕地的保护政策和措施不断强化;四、土地的法律框架逐步完善和加强;五、政府对土地利用的调控能力也不断提高,在推进土地政策改革方面,各地在实践中有不少探索和创新。
李剑阁认为,目前中国“三农”问题出现了新的挑战,过去中国农村比较突出的矛盾——农民负担问题,由于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已经得到缓解或者基本消除了;但因土地引发的矛盾则突出起来,集中表现在:土地农转非的速度太快,土地征占的规模过大,失地农民群体越来越多;对失地农民的补偿偏低,不足以解决他们的长远生计;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是很大的难题;地方政府对土地转让收益及土地相关融资的过度依赖等。李剑阁说:“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必须不失时机地继续推进土地制度的改革,在土地政策的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
中国十大军工集团组建五年取得五大成就
在国家原五大行政性军工总公司基础上组建的十个军工集团公司正式成立。五年来,中国各军工集团公司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战略决策和部署,坚持改革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为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发展稳步推进,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1998年,国防科技工业是全国亏损最严重的行业之一。成立十大军工集团公司后,各集团公司改革脱困工作迈出坚实步伐。截至2002年,国防科技工业全行业实现持平并略有盈余,扭转了连续八年全行业亏损的困难局面。2003年底,各集团公司实现利润36.59亿元。十大军工集团还积极推进企业重组和产权多元化改革,目前累计有39户军工企业股票上市。中航二集团整体重组上市,在十个军工集团中率先完成主营业务股份制改造。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取得重要突破,高技术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能力实现重要跨越。十大军工集团公司全力以赴,奋力攻坚,一大批技术含量高、质量性能好的武器装备已交付部队使用。各军工集团公司加强高技术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能力建设,技术装备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军工科研生产能力、水平和整体实力有了质的飞跃。
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各军工集团公司认真贯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大力推进民用产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2003年十个军工集团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分别比1999年增长88.2%、95.8%和95.6%。
国防科技创新实现重要突破,国防科技工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各军工集团公司坚持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武器装备型号研制和预先研究突破了一大批关键技术,国防基础科研、技术基础、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等专项计划稳步推进。各军工集团公司加强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培养,一大批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人才脱颖而出。
积极转变观念,在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军工集团公司组建以后,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自主发展意识普遍增强。各军工集团公司深化体制改革,推进事业部制和母子公司体制建设方面也进行了有益探索。一些集团公司通过推行流程再造、成本管理和信息化等先进的管理手段,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一些集团公司还开展了有声有色的企业文化建设。
中国十大军工集团分别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