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人均生产总值
扩展阅读
杠杆股票基金数大牛证券 2025-07-18 04:47:14
excel里自动更新股票行情 2025-07-18 04:33:42
易明医药股票行情走势 2025-07-18 04:33:00

人均生产总值

发布时间: 2021-10-30 06:50:13

⑴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什么意思

国民生产总值 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简称GNP)。一个国家常住机构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这个国家的常住机构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非常住机构单位。同时,国外生产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机构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概念,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一国(地区)全部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重要指标,是一个国家(地区)领土范围内,包括本国居民、外国居民在内的常住单位在报告期内所产和提供最众使用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从生产角度,等于各部门(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之和;从收入角度,等于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之和;从使用角度,等于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之和。以上三种情况,从计算角度来看,分别可以称为生产法(亦称部门法)、收入法(亦称成本法)和使用法(亦称最终产品法)。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地区)外净要素收入之和,就是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包括本国(地区)居民在国(地区)外创造的价值但不包括外国(地区)居民在本国(地区)创造的价值,它不同于国内生产总值强调地地域概念,强调的是国民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减去固定资产折旧就是国内生产净值,即国内生产净值包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和劳动者报酬,上述三者基本上能反映最终的成果和服务在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

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是反映整体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因此常被使用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中,亦是国际投资者非常注视的国际统计项目。反映国民收入的两个主要统计数字是本地生产总值(GDP, 即国内生产总值) 及本地居民生产总值 (GNP, 即国民生产总值),前者计算一段特定时期本地进行的生产,而后者则计算本地居民的总体收入。
两个统计数字都涉及生产的概念,是指投入资金、劳力及企业精神的结果,所以纯从资产价格变动而取得的利润并不计入。另外,关于本地居民是指所有以该国家或地区为经济利益中心的个人及机构,与其国籍及资金来源地无关,所以本地居民亦包括长期在该地区工作的外来劳工及外资分公司。`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国民收入会经常被比较,除直接比较外,亦会计算人均的国民收入,以增加其可比性。而不同地区的国民收入通常会以本地货币计算,所以需要以当期的汇率先作转换,另外亦有一些做法是以购买力平价作转换,以避免可能汇率的扭曲。
另一方面,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国民收入亦会经常被比较,通常不会直接比较,而是会扣除价格变动后,计算出固定价格或实际国民收入,才作比较。至于未扣除价格变动的国民收入则称为当时价格或名义国民收入。
还有,国民收入亦会被用于反映该地区居民的富足情况,但是有其限制。芯片,设计,版图,芯片制造,工艺,制程,封装,测试国民收入并没有包括不在市场进行的生产,如家庭主妇的生产并没有计入。
国民收入并没有反映资源的投入,如长工时的投入及大量天然资源的使用并没有计入。
国民收入只反映当期的收入,并没有反映累积的收入。
国民收入没有反映收入分布。
三指标除以总人口就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

⑵ 2019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多少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即“人均GDP”,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
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比上年增长6.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0892元,比上年增长5.7%。
应答时间:2020-10-2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⑶ 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多少,在世界上排第几位

近来听到许多有关中国经济在世界上地位的议论,各种观点之间差异之大,让人吃惊。细细分析,每种观点都有一定的依据,也都有偏颇不全之处。其实,考察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至少应该有三个不同的角度,比较其在世界上的位次也应该从这些角度入手。

一、从经济流量指标的角度

反映宏观经济发展水平的流量指标有GDP或GNP,国民可支配收入,财政收入,社会商品零售额和进出口贸易额等指标。其中,GDP是最常用的指标。按照以现行汇率折算的GDP指标排序,中国经济目前排在美国、日本、德国之后,在英国、法国之前,居世界第四位。

有人认为,现行汇率主要是由可贸易商品的进出口状况决定的,以此做为GDP的折算依据,不能准确反映各国的实际经济水平,并且提出购买力平价的概念。购买力平价是由各国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和劳务数量确定的。按照购买力平价,美元和人民币的比值应在1:2以内。以此来计算各国的GDP数值,中国应该排在美国之后,在日本、德国之前,居世界第二位。

虽然,按照人均GDP指标看,中国经济还位居世界后列,但在GDP总量上,中国已经进入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却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位次也是逐年上升的。五年前,按当年汇率折算,还排在英国和法国之后,现在和德国都已经比较接近了;以现在的速度发展下去,超过德国也就是几年内的事情。

二、从经济存量指标的角度

宏观经济的存量指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反映。常用的宏观经济存量指标有国民财富和国民财产等两个指标。国民财产是GDP减去同期消费和人造资产折旧后的余额。传统的国民财富指标,等于国民财产加自然资源;新的国民财富指标,在传统的国民财富指标的基础上还加上了人力资源和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内容。由于国民财产是经济流量指标常年累计的结果,而且人造资产的折旧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计算起来非常麻烦。而自然资源、人力资本、自主创新能力等内容,几乎就不能够用价值指标来衡量,因此,国民财富指标的数值就更加难以确定。

在现实中,直接以这样的指标来比较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难以做到的。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以动态的方式来反映国民财产或国民财富的增减情况。必须清楚的是,国民财产或国民财富的增长和GDP增长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正比关系。假如在GDP增长的同时存在着过度消费、重复建设、大量开采自然资源和破坏环境的情况,国民财产或国民财富就都有可能出现负增长;相反,即使GDP出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只要控制好消费和人造资产折旧的规模,仍然能够使国民财产保持一定的增长,同时也可以使国民财富有所增长。

可以肯定地说,在中国目前的增长方式下,国民财产或国民财富的增长幅度要远远低于GDP的增幅。是否存在国民财产或国民财富负增长的情况,也是见仁见智的事情,难以准确判定。而西方发达国家,由于注意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等问题,并且提倡节俭避免重复建设,因而其国民财产或国民财富指标一直在稳定增长。这也是虽然中国GDP年年都以比西方国家高得多的速度在增长,但经济实力却和西方国家越拉越大的主要原因。

三、从科技含量的角度

根据经济中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程度不同,可以将各个国家的经济分成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等四种类型。西方国家多为知识或技术密集型国家,发展中国家多为劳动力或资源密集型国家。在获得的利润收益上,以知识密集型国家为最高,其次是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最低。

具体到一个国家经济属于什么类型,是由通过市场竞争所形成的国际分工来决定的。发达国家占据知识与技术密集型领域,是由于其具有人才、技术和资金方面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只能退守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领域,也是由于在人才和技术领域竞争不过发达国家的缘故。同时,在这样形成的国际分工中,必然隐含着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在一定程度上的依附关系以及在利益分配上的不平等。

中国是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国家。从科技含量的角度,中国经济属于世界三流水平。表面上看,似乎中国什么产品都可以生产,但实际上,生产理念、管理思想、制造标准、生产技术、资本品甚至关键零部件都是由发达国家提供的,中国所做的只是简单的装配加工。在利润分配上,中国只能得到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利润都被发达国家拿走了。由于老百姓整体收入水平比较低,购买力有限,就必然存在着国内市场内需不足和对出口的过度依赖问题。

当然,尽管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国家,中国仍有可能在GDP总量上超过任何一个发达国家,成为所谓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但反过来看,即使中国GDP位居世界第一了,只要中国只注重流量指标增长忽略存量增长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改变,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实力上的差距就不可能缩小。同时,即使中国GDP位居世界第一了,只要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国家的性质不改变,中国经济也就还是世界三流水平,仍要依附于发达国家,不能改变在经济上受制于人的状况。

四、几点结论

1、在以GDP指标所进行的排序中,我认为,以购买力平价来折算更符合实际情况。这样,中国目前每年创造的经济总量应在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二位。而且,只要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不发生大的变化,中国今后GDP仍然会保持高位增长,在总量上超过美国也不是很久远的事情。

2、在GDP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的国民财富和国民财产却增长缓慢。老百姓的储备少、家底不厚、抵御灾害的能力不强,而且还存在着过度开采自然资源、破坏环境、低水平重复建设、高投入低产出等方面的问题。将增长方式由注重GDP的增幅转变到注重国民财富的增长上来,是中国政府刻不容缓的工作。

3、目前中国约有1.5亿农民在城里打工,其中大部分的工作待遇远远低于城镇职工,甚至低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农民。若将中国农民工的周工作时间缩减为5天、每天工作8小时以内、工资也达到与城镇职工同等的水平,中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就会失去。但是若长期维持现在的做法,不仅不符合公平、正义原则,而且也会加剧社会矛盾、提高犯罪率甚至引发社会动荡。

4、近十多年来采取的通过发展房地产业来扩大内需的做法,是饮鸩止渴、危险至极的做法。扩大内需必须从提高全民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入手。只有老百姓没有了后顾之忧,才能够敢于消费,居民的储蓄率才会降下来。而且应尽可能将老百姓手中的钱引导到制造业的发展上来。

5、中国必须通过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改变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经济格局。不要继续以“世界工厂”为荣,更不能为吸引外资继续牺牲环境、压低普通劳动者的工资。此外,中国目前采取的以地方和企业为主体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做法,是非常短视的。这将使中国经济在GDP高速增长的同时,科技含量进一步下降,经济对国外依附性越来越大。在产业发展上,应由中央政府倾举国之力选择少数几个市场前景好的产业优先发展。

⑷ 现在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多少

2007年底是人均2280美元,总的是30100亿美元.现在20081102大约是人均2450美元左右,总值是32000亿美元左右.总值排世界第四,离德国只差1000多亿美元.人均排名就很后面了,在110名左右.

⑸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介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 per capita),即“人均GDP”,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它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或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为了更加客观的衡量,经常与购买力平价结合。中国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大陆人均GDP为7595美元,2013年中国大陆人均GDP为6995美元,2012和2011年则分别为6264美元和5577美元。

⑹ 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05年就已经是1700美元了,06年是2042美元~~今年的话,按照我国经济的增长,以及人民币的升值,大概是2250美元左右

http://cache..com/c?word=%D6%D0%B9%FA%3B%C8%CB%BE%F9%3Bgdp&url=http%3A//finance%2Eqq%2Ecom/a/20070408/000017%2Ehtm&p=&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