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战被俘和战死的苏联元帅有哪些
是死了一个苏联元帅——沙波什尼科夫,但是死因有争议——有的说是战争期间积劳成疾的工伤,有的说是自己身体不好没抗住寒流。反正在后方挂了的。
然后最高就是大将了。一个是巴甫洛夫,1941年逃跑被斯大林枪毙了;阿帕纳先科43年在库尔斯克瞧热闹被德国迫击炮不幸命中;瓦图京1944年被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击伤,一个月后在基辅不治身亡。1945年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大将在即将升元帅的时候踩到地雷飞天了。
被俘的最高是6位中将,其中两个很有名:伪军统领弗拉索夫和至死不屈的卢金,一正一反差别太大了……
『贰』 电影 “莫斯科保卫战”苏联政治句常委 那个军人是谁
就是伏罗希洛夫。
不是什么历史原型,这个片子就是按照实际情况演的。
二楼说的是不对的~~!
首先,苏共没有政治局常委,只有政治局委员。
经常在斯大林会议室开会的,就是政治局会议。
政治局中,只有伏罗希洛夫和布琼尼是军人。
铁木辛哥,朱可夫等只能让进的时候才进,不让进的时候不能进。
政治局成员包括
斯大林。总书记,部长会议主席,最高统帅
加里宁,政治局委员,最高苏维埃主席
等等。
莫洛托夫,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
『叁』 如何做个恪尽职守的作战部长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于1895年诞生于俄罗斯,父亲是一位神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从军参战,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21岁时被提升为营长,获上尉军衔。十月革命爆发后,华西列夫斯基加入苏联红军。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1920年11月,华西列夫斯基所在的步兵第48师奉命调到斯摩棱斯克省驻防,同时负责该地区的剿灭残匪的工作。他所担任营长的那个独立营由于一些年纪较大的军人被动员退伍或发送回籍而宣布解散。
1922年,苏俄工农红军开始改制,他被任命为第142团副团长,后因团长被派出学习,他便代理该团团长之职,未久,则成为该团的正式团长。1922年9月,华西列夫斯基还率所部参加了军区联合组织的一次各兵种协同作战的大规模对抗演习。这在国内战争结束以来还是第一次,当时的苏联红军总司令加米涅夫及红军第一副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都亲自参加了。
通过这次大规模军事演习,华西列夫斯基大开眼界。虽然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红军中级指挥员,但他已经认识到,军队今后的首要任务必须是下大力全面提高指战员的军事理论修养和作战技术水平,从根本上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因此,他在自己所在团内率先开展各种军事技术训练,甚至包括旨在提高指战员身体体能素质的军事体育训练活动。为此,华西列夫斯基本人多次受到师首长,甚至上至军区首长的表彰。
正因为如此,当1924年初整个苏联红军倡导提高部队全面战斗力的活动展开后,华西列夫斯基便被师部调出,指定由他担任师初级指挥学校校长之职。在此任上,华西列夫斯基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
他不仅为步兵第48师培养出了第一批现代化条件下中级指挥员的助手,而且还在军事教学实践中独创了一套新的教学与训练方法,特别是结合当时进行的军事改革活动,对该师初中级指挥机构做了相当合理且更切合实际需要的大胆调整。华西列夫斯基的一个很显著特点和优点,就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他总能在自己的任何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令人称誉的成就。从根本上说来,这确实是一个人的素质与能力的问题。
1926年夏,当华西列夫斯基还在第143团团长任上的时候,他奉命到“维斯特列尔”步兵战术进修学校团长进修班学习了一年。该校是苏军最老和最有名望的一所军校,始建于1918年11月,到1924年正式定名为:共产国际“维斯特列尔”工农红军指挥人员步兵战术进修学校。
1927年8月,华西列夫斯基为期一年的军校进修结束。他仍回到了原来的第143团工作。此后不久,他又被派到第144团担任团长。
1931年秋,华西列夫斯基奉命由步兵第48师调入苏联红军军训部任职。苏军军训部是一个刚刚成立的新部门,它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全军新形势下军事训练的安排部署、督导检查等工作。
在军训部工作的两年时间里,华西列夫斯基先是主持编辑《军训通报》。
后来,苏军最有影响的军事学术刊物《军事通报》也转归军训部办,他同时也成了该刊的主要负责人。
此间,华西列夫斯基深入地研究了关于大纵深进攻战役的理论,以及诸兵种合成战斗动作协调等一系列最新军事科学理论。这为他后来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成功地筹划和领导大规模战役行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构成了他军事思想的主要框架。
由于华西列夫斯基在大纵深战役理论研究方面的突出成绩,当谢佳金将军出任第2任军训部部长后,华西列夫斯基曾多次被派遣到各军区的野战部队去检查应用训练演习。在1933年夏季进行的诸兵种合同大纵深战役试验演习中,华西列夫斯基被任命为演习导演司令部的参谋长。
担任这次演习总导演的是苏军参谋长叶戈罗夫,副导演是苏军炮兵主任戈罗夫斯基。为了这次震动全军的大型演习的准备和总结工作,华西列夫斯基整整忙了4个月。演习结束后,他参与编写了《大纵深诸兵种合同战斗细则》、《步兵、炮兵、坦克兵和航空兵在现代诸兵种合同战斗中的协同动作细则》。这些,后来曾广泛发至全军各部队使用。
1934年,华西列夫斯基被派到伏尔加河沿岸军区司令部担任军训部长一职。此间,他结识了许多后来成为苏军名将的军事领导人。如他的终生挚友、著名的朱可夫元帅及索科洛夫斯基元帅、布琼尼元帅、特卡切夫将军等都是他在这时认识的。
1935年9月,苏共中央和人民委员部作出决定,在陆海军中普遍实行指挥人员和领导人员军衔制。华西列夫斯基当时被授予上校军衔。
1936年秋,受国防人民委员派遣,华西列夫斯基上校前往刚刚成立的总参谋部学院深造。毕业后,留在总参军事学院担任包括集团军战役教研室在内的后勤教研室主任。
1937年9月,当华西列夫斯基在总参学院工作刚满一个月时,总参谋部又来了新的调令,总参谋部任命他为总参机关主管军队高级指挥人员战役训练处处长一职。
这样,从这年10月起,华西列夫斯基就开始在苏联红军总参谋部工作了。这时他根本预料不到的是。此后这里竟成为他长期永久性的家。
1939年初,由于战争日益临近,总参谋部决定将原来的作战处扩充为权限更高的作战部,作战部是总参谋部的核心机构。同年6月,华西列夫斯基出任作战部副部长,同时兼任战役训练处处长之职。
尽管苏联政府与法西斯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但苏联最高军事委员会对此并不抱幻想。还在战争爆发初期,斯大林便指示总参谋部着手拟定和编制旨在应付突发事变的苏军战时集中和展开作战计划这项工作最早是由苏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负责领导的,具体参与这项计划编制的即是总参作战部瓦图京部长与华西列夫斯基副部长。
1940年5月间,为适应即将到来的战争形势,苏共中央和苏联政府对国防人民委员部和总参谋部的领导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在这次调整中,华西列夫斯基被任命为总参谋部第一副部长,具体负责西方工作。
1941年6月22日凌晨,法西斯德国在苏联边境西部约1000多公里的宽大正面突然发起了侵苏战争。至此,希特勒蓄谋已久的、苏方随时在准备的苏德战争终于爆发了。
战争爆发最初的两个月里,华西列夫斯基的工作岗位一直在总参谋部作战部。
那时,作战部简直像一所蜂房,“蜜蜂”从前线飞回来,带来了紧急情报,立即给分发到当时根据战斗方向成立的3个处——西方处、西北处、西南处。各个方面军司令部都把他们的情况汇总到这里,经过处理再转给最高统帅或大本营,然后他们再把新的训令或命令下达给前线各部队。
作战部内挂满了各种比例和各种用途的地图,电话机话筒上的连线长达10米以上,这为的是一边听电话,一边随手在各处的地图上作好军事标记。10多部“博多式”电报机和数十部电话终日终夜地工作。有时这还不够,则只能靠通讯飞机或侦察机与前线保持联系。
华西列夫斯基经常向同僚们说的一段话就是:“准确而可靠及时的情报,对一个参谋人员来说就像空气一样必不可少。前线有什么变化?我军和敌军的部队位置现在哪里?战斗在什么地区进行?援军要派往何处?什么地方需要技术兵种?需要哪种技术兵器?……所有这些,都需要有条不紊地、不误时机地传到大本营,传到最高统帅那里。”
『肆』 俄海军有一艘舷号是543的舰艇谁知道是什么名字
是“无畏”级(又称1151.1级)大型反潜舰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号。
该级舰全长162米,宽19.3米,吃水6.2米,标准排水量6700吨,满载排水量8700吨。它采用4台燃汽轮机,总功率120000马力,航速30节,续航力4000海里/18节。全舰编制249人,其中军官29人。共建造十二艘。
这里有图: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8-09/0919515541.html
这里有详细性能数据,武器装备情况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2/27/content_7492913_1.htm
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号1986年下水,隶属俄太平洋舰队,曾于2005年与“激烈”号驱逐舰一起参加过中俄“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事演习。
『伍』 哪位高手知道“乌斯季诺夫法则”,帮小弟解答一下。谢谢!
苏联元帅乌斯季诺夫似乎认为,首先在酒桌上击败对方是取得绝对心理优势的第一步,而这条怪异的法则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一些军人和外交官。
酒桌上的最后较量
苏联末任国防部长沙波什尼科夫曾经对《红星报》记者讲述过这样一件事,他作为空军总司令陪同国防部和军事工业委员会代表团前往北京参加有关出售苏-27飞机的谈判。因为那个时候两国关系刚刚解冻,双方在相隔20多年后再一次接触都感到有些不太自在。某位阿尔巴特军区首长在宴会开始前大大咧咧地对中方接待人员说:“如果是点不着的酒就不要端上来了,那不是男子汉该喝的东西。”
沙波什尼科夫一看就明白,这是他们对外军事合作局的老把戏。从德米特里·乌斯季诺夫主掌阿尔巴特军区时就是这样。苏联军事代表团总是以这种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印度、越南和朝鲜等兄弟国家的同行们,最拿手的一步就是要求在宴会上(正式宴会)端来高烈度的烧酒,然后当着目瞪口呆的主人的面一饮而尽。
虽然这些国家也不乏贪杯之人,但是考虑到人种的差异和所处经纬度的关系,能像俄国人那样痛快淋漓的豪饮者毕竟不是很多,更别说在一个国家的国防部或总参谋部中寻找这一类的酒徒。
曾经有很多次,我们的将军在宴会中放肆地讥讽印度国防部的官员而使对方难堪地下不来台,因为这些可怜的素食主义者这辈子也没有接触过有度数的饮品。有几次甚至作为代表团成员之一的沙波什尼科夫都感到看不下去,他觉得如果不是在印度教的熏陶下使当地人的性格较为温顺,同时,莫斯科又以非常优惠的条件提供米格飞机和萨姆导弹,他很怀疑对方是否会如此地忍耐。苏联元帅乌斯季诺夫似乎认为,首先在酒桌上击败对方是取得绝对心理优势的第一步,而这条怪异的法则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一些军人和外交官。
宴会中,中方代表团中的一位看上去非常不起眼的参谋被指派为酒司令。那位身着空军制服的大校参谋是个瘦得像竹竿一样的家伙,如果穿着军大衣走在莫斯科的大街上,估计一阵风吹过来可以像风筝一样飞起来。起先我们还以为是中国同志舍不得那些茅台酒,因为我们听说这个品牌的烈酒在中国也很珍贵,因此才派出这样一位酒司令来糊弄我们。可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那家伙喝起酒来就好像是头饮水的驴。最要命的是,他的最爱居然是将白酒和啤酒掺合在一个大水晶杯子里然后一口气干掉。
要知道我们俄国人是贪杯的民族,但是最怕的就是将伏特加和啤酒混合起来的“约尔什”。到最后整个代表团17个将军全都是被抬出宴会厅的。就这样,“乌斯季诺夫法则”被反过来用在了我们自己身上。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连沙波什尼科夫自己都感到有些好笑。在之后的谈判中,对方的姿态明显高出一大截。而我们的那些被灌怕了的将军们呢,一个一个灰头土脸的就好像是吃了败仗一样连说话都轻声多了。不过,在离开北京的时候,中方赠送了大量精美的礼品作为“战败者”的安慰。
成套的高档水晶工艺制品、精美绝伦的苏州刺绣、崭新的索尼摄像机和一些我们叫不上名字的电子产品。代表团的成员们简直乐坏了,要知道那个时候即使是一台二手的索尼摄像机在莫斯科基辅市场能卖到怎样的价钱,况且那个时候我们那些可爱的将军们还不是那么的灵光。况且中方做出的安排非常细致,当得知国际军事合作局的弗拉基米尔·伊舒特科将军第一个外孙刚刚满月的消息后,他们在赠送给伊舒特科的礼品中特意安排了一个跟真人一般大小的玩具毛熊。
曾在乌苏里斯克第127摩步师任参谋长的伊舒特科在机场的时候感动到几乎要当场哭出来,就这样,大家伙乐不可支地登上了塞满礼物的飞机,并在接下来的会谈中以一个几个当事人现在都不好意思承认的价格达成了合同……(文/肖云 系中国惯性技术学会会员,著有记录中俄军售始末的《日落共青城》系列丛书。)
『陆』 苏联元帅库利克为何被降衔枪决
格里戈里·伊万诺维奇·库利克,苏联元帅,参加红军时,英勇无畏,五次负伤,有察里津炮王之称,还参加过西班牙内战。1940年同铁木辛哥及沙波什尼科夫一同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曾担任过副国防人民委员,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因作战不利被降为少将,1950年与瓦里西·尼古拉耶维奇·戈尔多夫上将一道被枪决。
降衔原因:
1941年11月12日苏德战争中,抵达刻赤协助刻赤半岛作战的库利克经过实地勘察,意识到由于缺乏必要的兵力和手段,在当时条件下是无法扭转战局并保住刻赤市的。于是,在15日,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库利克率部下撤离了不可能守住的刻赤半岛,致使德国占领除塞瓦斯托波尔以外的整个克里木半岛。斯大林绝不能宽恕库利克抗旨不尊、放弃刻赤。于是,1942年2月16日和2月19日,库利克因“指挥失误”分别被苏联最高法院特别法庭和苏联最高苏维埃度席团剥夺其苏联元帅军衔、苏联英雄称号和一切国家级奖赏。从元帅一下子被降为列兵,这种例子真可谓独一无二、绝无仅有!在当时,连同他在内,苏联总共也只有5位元帅。但这也只是他个人命运悲剧的开始,对他的迫害即使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也没有停止。一个月之后,他被授予少将军衔,1943年4月被提升为中将,1945年4月12日再次被免职。同月,又将其军衔降为少将,并且于4月27日以所谓的“道德败坏、政治上腐败”开除其党籍。
枪决原因:
1946年6月,库利克被迫“解甲归田”,但他却未能像辜民那样安享晚年。1947年1月11日,因被指控“组织反苏活动”、“发表背叛性和恐怖性的言论”而被苏联国家安全部逮捕,关进莫斯科的苏哈诺沃监狱,遭到了殴打和残酷折磨。在遭受了三年半的折磨之后,苏联国家安全监察委员会才于1950年8月2日对其正式提出了指控。8月23日,库利克被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审判庭追究战时的过失,处以死刑和没收财产,翌日即遭处决,终年60岁。就这样,一位无辜的元帅悲惨地被夺去了生命。他是结局最凄惨的苏联元帅。判决在何处执行,葬身何地,谁也不知道。
参考:格里戈里·伊万诺维奇·库利克网络
http://ke..com/view/2729072.htm?fromtitle=库利克&fromid=4556467&type=search
『柒』 二战苏联授予元帅的是哪几个将领
二战是从1939年~1945年,期间苏联授衔四次,授予元帅的将领如下:
第一次授衔(1940年):
1、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Семё́н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Тимоше́нко)(1895.2.18-1970.3.31)
2、鲍里斯·米哈伊洛维奇·沙波什尼科夫(Бори́с Миха́йлович Ша́пошников)(1882.10.2-1945.3.26)
3、格里戈里·伊万诺维奇·库利克(Григо́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Кули́к)(1890.11.9-1950.8.24)
第二次授衔(1943年):
1、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Гео́рг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Жу́ков)(1896.12.1-1974.6.18)
2、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Алекса́нд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Василе́вский)(1895.9.18-1977.12.5)
第二次授衔(1944年):
1、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Ива́н Степа́нович Ко́нев)(1897.12.28-1973.5.21)
2、列昂尼德·亚历山德罗维奇·戈沃罗夫(Леони́д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Го́воров)(1897.2.22-1955.3.19)
3、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Константи́н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Рокоссо́вский)(1896.12.21-1968.8.3)
4、罗季翁·雅科夫列维奇·马利诺夫斯基(Родио́н Я́ковлевич Малино́вский)(1898.11.23-1967.3.31)
5、费多尔·伊万诺维奇·托尔布欣(Фё́дор Ива́нович Толбу́хин)(1894.6.16-1949.10.17)
6、基里尔·阿法纳西耶维奇·梅列茨科夫(Кири́лл Афана́сьевич Мерецко́в)(1897.6.7-1968.12.30)
第四次授衔(1945年):
1、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1879.12.9—1953.3.5)
2、拉夫连季·巴夫洛维奇·贝利亚(Лавре́нтий Па́влович Бе́рия)(1899.3.17-1953.12.23)
(7)沙波什尼科夫扩展阅读:
苏联元帅分级
苏联元帅分级很多,共四级,其中以大元帅为最高,具体分级如下:
1、第一级——大元帅:历史上授予大元帅的只有斯大林一人;
2、第二级——狭义元帅及海军元帅,在苏联解体前共有43人被授予二级元帅;
3、第三级——空军、炮兵、装甲兵元帅,在苏联解体前共授衔11人;
4、第四级——空军、炮兵、海军、工程兵、通信兵等元帅,共54人。
『捌』 二战苏联最杰出前50名将领。谁能告诉我。就算是阵亡的也行。求各位老大解释。出了4位元帅还有46名!
一,朱可夫 二,华西列夫斯基 三,罗克索夫斯基 四,崔可夫 五,沙波什尼科夫
六,瓦杜丁 七,叶廖缅科 八,巴格拉米扬 九,莫斯卡连科 十,索科洛夫斯基
十一,伏罗希洛夫 十二,托尔布欣 十三,马利诺夫斯基 十四,戈沃罗夫 十五,布琼尼
十六,戈沃诺夫 十七,科涅夫 十八,铁木辛哥 十九,卡图科夫,二十,切尔尼亚霍夫斯基
二十一,扎哈罗夫 二十二,梅列茨科夫 二十三,比留佐夫 二十四,库兹涅佐夫
二十五,库利克 二十六,图哈切夫斯基 二十七,布柳赫尔
这些基本是二战苏军很有名的名将了。基本都是元帅或者是战后晋升的元帅。最后两位是凑数的,其实他们比前面所有的资历还高,但是战前就在大清洗中被错杀了.
『玖』 苏联二战时期元帅,求完整
大元帅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元帅:
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
鲍里斯·米哈伊洛维奇·沙波什尼科夫
格里戈里·伊万诺维奇·库利克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
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
列昂尼德·亚历山德罗维奇·戈沃罗夫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
罗季翁·雅科夫列维奇·马利诺夫斯基
费多尔·伊万诺维奇·托尔布欣
基里尔·阿法纳西耶维奇·梅列茨科夫
拉夫连季·巴夫洛维奇·贝利亚
『拾』 二战前被处决的苏联元帅
大清洗中被杀的是图哈切夫斯基,布柳赫尔,叶戈罗夫。即1935年苏联实施军衔制时的5个元帅被杀了3个,只剩下伏罗希洛夫和布琼尼2个。
1940年沙波什尼科夫,库里克,铁木辛哥3人被授予元帅军衔。
卫国战争爆发时,苏联就是5个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