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身份识别制度
众所周知,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共同构成了反洗钱工作的三项基本制度,而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则处于最基础的地位,客户身份识别的有效性决定了银行的资产质量,并避免洗钱威胁,为此,监管机构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制度来规范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然而从目前柜面实践来看,基层网点客户身份识别方面仍存在一些实际操作困难,影响了客户身份识别的效果。本文便以安徽青阳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青阳农商行”)为例,对农村金融机构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存在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青阳农商行反洗钱工作概况
截至2017年5月,青阳农商行下辖1个营业部、15个支行、15个分理处共31个营业网点,布放POS机具517台,布放ATM设备27个,设置3个离行式自助服务区,布放99个助农取款便民服务点(含6个金融服务室),服务范围辐射城区和各大乡镇,是全县机构网点最多、客户资源最广、业务规模最大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是全县服务“三农”和地方经济的金融主力军。在推行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青阳农商行不断丰富资金支持方式,以农户和农业企业为主体创新贷款,贷款用途已覆盖消费、生产经营、建房、农产品购买、种植养殖、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领域,贷款品种已推广至成长金桥、创业金桥、农家乐、商家乐、城居乐、知识产权、采矿权、林权等各类型,惠及农户和农业企业数量逐渐增加。随着青阳农商行业务规模的不断增长,已对该行反洗钱工作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下,青阳农商行的反洗钱工作在组织架构、规章制度、内控措施、人员配置等方面进行了逐步地完善,反洗钱工作初见成效。
(一)推行制度。青阳农商行在反洗钱工作制度方面不断完善:一是充分结合反洗钱工作的新常态,成立青阳农商行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相关操作规程、制度办法、反馈机制,并充分考虑可操作性、洗钱风险性等因素。二是进一步学习中国人民银行、省联社下发的反洗钱相关文件,明晰反洗钱风险控制的政策目标,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经营理念,完善反洗钱风险控制体系,并及时向当地人民银行报备。三是根据本地新兴业务及产品发展的情况,及时建立匹配的新兴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并将客户身份识别风险控制要求有机融入业务流程。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反洗钱的思想意识,严格执行规范的操作流程,切实加
Ⅱ 什么是客户身份识别制度
是金融机构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或者为客户提供规定金额以上的现金汇款、现钞兑换、票据兑付等一次性金融服务时,要求客户出示真实有效的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进行核对并登记,且不为身份不明的客户提供服务等的制度。
Ⅲ 金融机构的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金融机构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或者为客户提供规定金额以上的现金汇款、现钞兑换、票据兑付等一次性金融服务时,应当要求客户出示真实有效的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进行核对并登记。客户由他人代理办理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同时对代理人和被代理人的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进行核对并登记。与客户建立人身保险、信托等业务关系,合同的受益人不是客户本人的,金融机构还应当对受益人的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进行核对并登记。金融机构不得为身份不明的客户提供服务或者与其进行交易,不得为客户开立匿名账户或者假名账户。金融机构对先前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或者完整性有疑问的,应当重新识别客户身份。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与金融机构建立业务关系或者要求金融机构为其提供一次性金融服务时,都应当提供真实有效的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金融机构通过第三方识别客户身份的,应当确保第三方已经采取符合本法要求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第三方未采取符合本法要求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的,由该金融机构承担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的责任。金融机构进行客户身份识别,认为必要时,可以向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核实客户的有关身份信息。
Ⅳ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新生儿、围手术期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诊断、过敏史等。由病房责任护士负责填写。
4、护士在给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时,必须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5、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6、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7、手术患者在转运交接过程中,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后,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对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2)围手术期患者“腕带”使用时间必须依据护理部规定,即手术前一日开始使用,手术后病情危重期间使用(直至改为二级护理),手术后病情稳定使用三日,结束后由病房负责护士核对后取下。
8、急诊、病房、产房、手术室、ICU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2)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完整情况、出血情况、引流情况等,填写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3)病房与手术室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查对,做好手术前准备;认真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药物情况等,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患者对接记录单。
(4)手术室与病房转接患者:手术后,手术室护士仍应按识别卡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填写手术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5)病房与ICU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等,填写病房患者与ICU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6)病房与产房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子宫收缩情况、会阴准备情况、胎心音、药品、并发症等,填写病房与产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7)产房与病房转接患者:产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分娩情况、会阴情况、子宫收缩情况、药品应用情况、新生儿情况等,填写产房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
(8)导管室与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保证搬运安全;导管室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术式、穿刺部位、鞘管、止血方式、意识等,填写导管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