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说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马克思和列宁认为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矛盾的对立与统一关系。而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认为“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关于究竟哪一个是矛盾的精髓(核心)问题,毛泽东与马列是有区别的。我想原因是:
1、毛泽东的哲学思想是实践主义,他强调:除了认识事物的共同特点、普遍性外,“但是,尤其贡要的,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的东西,则是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也就是他的“理论必须联系实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践为主的原则。
2、毛泽东在长期的实际工作中经常与党内的左倾教条主义和右倾经验主义发生矛盾和冲突,教条主义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只会照搬马列书本,忽视中国的特殊情况;而经验主义强调矛盾的特殊性,轻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他们都是没有处理好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这对当今中国的现实也具有重要意义。
3、从实际科技研究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归纳其原因,最主要最根本的还是没有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问题。
4、从认识论上来讲,认识是由感性认识开始的,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上的一种特殊性;而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上的一种普遍性。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又一种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这是认识论的核心和实质,也是正确认识的根本方法。
Ⅱ 矛盾论的思想方法分析
矛盾分析法是指运用矛盾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内部的各个方面及其运动的状况,以达到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它是定性分析的方法。运用这一方法,必须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从统一中看到对立,从对立中看到统一。具体来说,一是必须坚持“两点论”,防止片面性,切忌“顾此失彼”。二是必须坚持“重点论”,善于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三是必须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相结合”,既要具体分析事物的具体情况,也要注意不要使具体的事物脱离普遍联系。四是必须坚持“发展论”,分析矛盾的动态,防止思想僵化。
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矛盾,矛盾推动事物向前发展。事物的内部矛盾就是事物发展的内因,事物的外部矛盾就是事物发展的外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是第二的原因。它们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却是不同的,不能相提并论,事物运动、发展的源泉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对立统一规律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由内因决定的。正因为这样,事物才是自我运动,自我发展,把这一原则贯彻到方法论上,就是要坚持内因分析法。内因分析法要求我们在分析事物矛盾时,把立足点放在内因上,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源泉;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外因的作用,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坚决抵制忽视外因作用的错误思想。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Ⅲ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答案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问题的精髓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的共性,它有两方面的含义:
其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处处有矛盾;
其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把握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意义在于:矛盾观点是辩证法的最根本的观点,因此,坚持矛盾的普遍存在是坚持辩证法的前提。根据矛盾普遍存在的原理,我们应当学会用矛盾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矛盾的特殊性指矛盾的个性,即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也是指矛盾表现的多样性,从性质上看,有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之分。从地位看,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有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之分。从解决形式看,有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矛盾双方同归于尽、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以及创造出一种矛盾双方可以长期共存的形式。
把握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意义: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只有具体地分析特殊的矛盾,我们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加以区别,找出事物发展变化的特殊原因,从而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的方法。(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而不能采用“一刀切”的工作方法。
(1)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方法;
(2)要坚持从具体条件出发的分析方法;
(3)要坚持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分析方法;
(4)要坚持原则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分析方法;
(5)要坚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发的分析方法。
Ⅳ 矛盾论讲的是什么东东
《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代表著作。
它是作者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 。该书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发挥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从宇宙观的高度,发挥了列宁关于两种发展观的思想,不仅指出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是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而且指出形而上学是简单地从事物外部去找发展的原因,否认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事物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说。书中还阐明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②全面论述了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原理,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指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该书从 5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矛盾特殊性的理论,明确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二者相互区别、相互联结又相互转化 。并提出了“ 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的论断。
③论证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原理,认为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客观依据,规定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定义,说明了找出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方法论意义,并论述了矛盾对立双方相互转化的根据和条件。
④具体地阐明了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认为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对立的互相排斥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⑤分析了矛盾斗争的两种基本形式即对抗性的矛盾和非对抗性的矛盾,并指出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系统地阐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哲学专著,其论述紧密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因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Ⅳ 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答案B
本小题考查的是矛盾。没有难度,只是对基础知识的再现。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Ⅵ 矛盾论讲的是什么
矛盾论讲的是什么?
答:1、矛盾在本质上属于事物的属性关系。这种属性关系是事物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
2、《矛盾论》阐述唯物辨证法,特别是阐述它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的重要著作
3、一把菜刀能帮助我做饭同时也能伤着我 是矛盾
Ⅶ 矛盾论的精髓赏析
《矛盾论》是继《实践论》之后,为着同一目的,即主要地为着反对党内严重存在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重要的哲学著作。《矛盾论》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深刻、系统地阐发了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因而也是唯物辩证法的精髓——关于矛盾的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锐利的思想武器。
首先,《矛盾论》对作为辩证法实质和核心的对立统一规律作了深刻的发挥。
其次,《矛盾论》系统论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及其相互联结,揭示了矛盾问题的精髓。
第三,《矛盾论》还特别深入研究了矛盾特殊性的三种具体情形,阐明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方面和次要矛盾方面以及矛盾对抗的基本理论。
第四,《矛盾论》汲取了经典作家的有关思想和论据,并在总结中国革命斗争经验的基础上,具体地阐明和发挥了矛盾诸方面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整个《矛盾论》同《实践论》一样,是中国革命经验的哲学总结,是同党内”左“的和右的错误路线作斗争的产物。《矛盾论》集中地研究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关系,提出了矛盾问题的精髓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为我们深刻把握矛盾规律的丰富内容,真正懂得辩证法并融会贯通具有重要的意义。
Ⅷ 急求毛泽东《矛盾论》的摘要
题 目 : [矛盾论] 读矛盾论
目 录 : 1.毛泽东的这篇著作,在6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指导着我们的实践。
2.辩证法的宇宙观古已有之。如赫拉克立特的"一切皆流,一切皆变",老子的"正复为奇,善复为妖",都是讲的事物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的矛盾而互相转化。
3.事物的矛盾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4.同时,认识到矛盾的特殊性,也是唯物论的一个表现。
5.矛盾双方又同一又斗争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
原 文 :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在1937年写的。该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大量具体而生动的例子全面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并且在许多方面发挥发展了马克思和列宁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成功的分析和解决了中国革命过程中许多的复杂矛盾。
毛泽东的这篇著作,在6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指导着我们的实践。他永恒的生命力所在,是它系统的论述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的法则,发挥了列宁关于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实质和核心的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实践的正确的认识论。毛泽东同志写作矛盾论时,是为了使党和人民从思想上认识到教条主义的错误,从实践中认识到辩证法在认识世界中的巨大威力。其中,重点论述了以下几方面:
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其核心思想为: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矛盾双方又同意又斗争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相对和绝对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关键词 : 矛盾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
Ⅸ 矛盾论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哲学代表著作。它是作者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 。原是1937年7~8月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所讲的《辩证法唯物论》的第三章第一节。后作者作了部分补充、删节和修改,于1952年暂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再版时移入第一卷。该书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发挥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从宇宙观的高度,发挥了列宁关于两种发展观的思想,不仅指出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是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而且指出形而上学是简单地从事物外部去找发展的原因,否认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事物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说。书中还阐明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②全面论述了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原理,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指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该书从 5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矛盾特殊性的理论,明确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二者相互区别、相互联结又相互转化 。并提出了“ 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的论断。③论证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原理,认为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客观依据,规定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定义,说明了找出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方法论意义,并论述了矛盾对立双方相互转化的根据和条件。④具体地阐明了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认为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对立的互相排斥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⑤分析了矛盾斗争的两种基本形式即对抗性的矛盾和非对抗性的矛盾,并指出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系统地阐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哲学专著,其论述紧密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因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