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生物是央企吗
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生物)隶属于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股东: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持股占比95%;中国医药投资有限公司持总股占比5%。
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药集团”)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唯一一家以医药健康产业为主业的中央医药企业,是国家创新型企业,是中央医药储备单位,是中国和亚洲综合实力和规模领先的综合性生命健康产业集团,拥有集科技研发、工业制造、物流分销、零售连锁、医疗健康、工程技术、专业会展、国际经营、金融投资等为一体的大健康全产业链。旗下有1500余家子公司和国药控股(01099.HK)、国药股份(600511.SH)、国药一致(000028.SZ 200028.SZ)、天坛生物(600161.SH)、现代制药(600420.SH)、中国中药(00570.HK)6家上市公司,员工总人数15万人。
医药科技研发领域拥有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生物技术研究院、中国中药研究院、中国医疗器械研究院、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医药集团联合工程公司及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上海捷诺医学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医药设计院等一批国内领先的应用性医药研究机构和工程设计机构,拥有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30名、国家新药评审专家近百名,拥有13个国家级研发机构和49个省部级企业技术中心、10000多名科研人员,拥有9个院士专家服务中心(站)、6个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12个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工作站),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为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医药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证。
② 生物制药行业与生物医药行业有区别吗什么区别
一、技术不同
1、生物制药行业
生物药物是指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器官、体液等。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
生物制药原料以天然的生物材料为主,包括微生物、人体、动物、植物、海洋生物等。
2、生物医药行业
制药产业与生物医学工程产业是现代医药产业的两大支柱。生物医药产业由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共同组成。各国、各组织对生物技术产业的定义和圈定的范围很不统一,甚至不同人的观点也常常大相径庭。
二、发展不同
1、生物制药行业
生物药物的阵营很庞大,发展也很快。全世界的医药品已有一半是生物合成的,特别是合成分子结构复杂的药物时,它不仅比化学合成法简便,而且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2、生物医药行业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是伴随着高级创新开发区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做出了加速发展高级创新技术产业的战略决策。
1991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共批准建立了56个国家级高级创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中包括2009年5月新成立的泰州国家医药高级创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也是中国首个国家级医药高级创新开发区。中国国家级高级创新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超过100个,均涉及生物技术产业。
三、定位不同
1、生物制药行业
眼光盯准生物医疗领域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医药行业成为医疗健康细分行业的重点投资领域。其投资案例数量为4起,占医疗健康行业总投资案例数量50.0%,投资金额为4963万美元,占医疗健康行业总投资金额78.8%。
2、生物医药行业
十二五生物医药振兴规划将在2018年内出台,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确定了生物医药发展的重点,包括基因药物、蛋白药物、单抗克隆药物、治疗性疫苗、小分子化学药物等。同时,国家将拿出100多亿元来支持重大新药创制,平均每个新药持获得500-1000万元的项目资金。
③ 全国有名的生物制药公司有哪些呢
中国生物制药公司、百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是一家综合性兼集团化制药企业。公司主要透过应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和中药现代化技术,研发、生产及销售多种促进人类健康的化学药品、生物药品及中药现代制剂。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于2000年2月2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之有限公司。本公司2000年9月29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并于2003年12月8日成功转至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股份代号为1177。 本集团拥有优秀的制药企业管理和研发人才,拥有全国性的药品销售网络,拥有一流的已通过中国国家药品监督局GMP认证的:大容量注射剂、大容量注射剂(非PVC)、小容量注射剂、片剂、胶囊、颗粒剂、散剂等生产设施。
百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8月,是中国和古巴在生物技术领域水平最高、投资规模最大的合作项目,公司以研发和生产治疗恶性肿瘤的人源化性单克隆抗体和疫苗为主营方向,承担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等重大项目。百泰生物药业拥有中国第一个世界水平的抗体人源化技术平台,代表了国际生物医药发展的核心技术和主流方向。公司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条全自动大规模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生产线,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技术最先进的大规模细胞培养技术平台。
④ 中国的生物医疗现状是怎样的
在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极强生命力和成长性的新兴产业,也是医药行业中最具投资价值的子行业之一。随着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整个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生物制药行业仍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未来5年,中国生物制药产值将以不低于15%的速度蓬勃发展。
目前,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仍然处于发展期。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06-2015年我国生物制药行业产销规模均稳步增长,年均增速在14%以上。2015年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为2979亿元,占生物技术产业的42.7%。2016年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为3299.28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0.7%,仍维持较强劲增长。
⑤ 国内生物制药公司排名
一个生物制药公司会推出许多药品,可能我们不生病的时候不太了解,但是当我们需要的时候就要好好了解一下啦,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中国十大生物药公司都有哪些吧。
1.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3.重庆智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4.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5.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6.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7.辽宁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8.中国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9.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10.江西博雅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⑥ 中国生物制药属于国药集团吗
不属于,中国生物也不是央企,而是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国企。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始于1919年,前身为北洋政府中央防疫处。
新中国成立后直属卫生部领导,现为世界500强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的重要成员企业,是中国历史悠久、产品全、规模大,集科研、生产、销售以及研究生培养为一体的综合性生物制药企业。下辖12个二级子公司和76家二级以下子公司,员工12551人。
中国生物的发展情况以及科研实力:
中国生物拥有丰富的产品线,覆盖人用疫苗、血液制品、医学美容、动物保健、抗体药物、医学诊断六大生物制品领域。人用疫苗可年产50种,年产量超7亿剂次,居全球第六位,提供超过80%的国家免疫规划用疫苗。
中国生物具有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拥有1000余人的研发团队和1100余人的质量管理团队,包括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863”计划疫苗项目首席科学家、13名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
⑦ 医药生物的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在希望中前行
随着近二十年的发展,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已成长为我国医药工业中的后起之秀。到目前为止,我国在生物制药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生物制药产业的初步格局已经形成。
一、创新能力分析
1、基础研发实力世界Top10
像美国一样,中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基础由大学和公立研究机构的研究活动奠定,两者的研究项目都是在政府资助下完成。资助渠道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等。从其成立至今的20多年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每年对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资助都占其资助总额的三分之一左右。在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中,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重点实验室数量在7大科学领域中居于首位,占总数的23.5%。由科技部推行的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中,生物技术占民用领域经费总额的四分之一以上。
近年来中国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基础研发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在发表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次数方面,中国排列前十,中国科学院也是美国以外唯一入选发文数量前十的研究机构。
2、怎样看待中国生物制药行业的创新能力
虽然中国生物制药领域在基础研发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但从企业层面,行业研发水平给大多数投资者的印象是“仿制”,对于这一点,我们认为:
(1)技术创新具有“阀值效应”,当前中国生物制药企业还不具备这种规模
根据创新经济学的观点,技术创新遵循“阀值理论”,即只有当研发资源集中到一定程度才能使研发成果稳定输出。众所周知,新药研究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过程,我国生物制药企业普遍规模小,销售收入少,即使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较高,其绝对值仍然很小,特别是在技术研发的产业化方面,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单个企业大量投入资金进行创新药研究极困难,这也是我国生物制药企业原创研究少、仿制产品多、产品重复生产的原因之一。
纵观美国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大量小型生物制药企业无法获得资金支持的情形亦比比皆是。从成功的生物制药企业发展历程来看,资本市场、风险投资、传统大型化学制药企业的积极参与是其得以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在这些方面,中国皆处于处级发展阶段。像其他新生行业的发展初期一样,对生物制药行业的实业投资往往伴随着痛苦、曲折、寂寞与忍耐,但谁会否认这是个充满希望的行业?对生物制药行业二级市场的投资亦如此。
(2)引进、消化、吸收是技术创新不可逾越的过程
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均有引进消化吸收的过程,中国作为后起国家,这一过程不可逾越,虽然中国生物制药行业是技术创新活跃度较高的行业之一,但从研发强度来看,仍然与发达国家具有不小的差距,因此,这也决定了当前生物制药行业的研发仍以仿制为主。
在生物技术药品领域,生物仿制药被定义为生物技术或生物领域不再受知识产权保护的通用名药物。从传统意义上讲,生物仿制药可以利用其品牌药已有的临床数据进行简化申报,以尽可能地缩短入市所需的时间,前提条件是其剂型、剂量与品牌药相同,且给药方式也必须保持一致。
实际上,重组药物仿制远比小分子药物复杂,与小分子药物不同的是,即使是同一个基因在同种细胞中表达并使用类似的加工方式,重组药物仿制药也难以保证与原创药完全相同,生产成本、加工过程的复杂性是主要的考虑,因此,对于国内某些仿制药产品,比如重组人胰岛素,能够大规模产业化就是企业的技术壁垒。
二、产业化之惑
1、产业模式思考
我国生物制药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0.5%,深层次原因是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模式问题。一般生物技术科技成果的转化要经过三个阶段:研发、中试、大批量生产,国际上这三个阶段的资金投入比例为1:10:100,而我国仅为1:0.7:100,国家对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投入方向主要为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投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这也是目前制约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和美国一样,我国相当多的生物企业都是由大学、公立研究机构或其科研人员创办。如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在侯云德院士领导下创办和参与创办了6家生物制药企业。由于科研人员不擅长企业经营管理,企业发展存在管理瓶颈。美国最初的情形亦如此,但风险投资和传统大型制药企业在这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型制药企业或通过兼并收购,或外部联盟,或特许授权与生物制药企业合作,在资金、管理、市场营销等多个层面对其扶持。中国大型制药企业通过建立自己的研究机构或与其他生物技术公司合作来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是我国制药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融资渠道
自2002年以来,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吸引创业投资的能力急剧下降。近5年我国共有1080家企业吸引创业投资50亿美元,但生物医药产业只占融资总额的5.2%。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面临着环境、机制、法律等因素影响,还没有形成完备的体系。
我国资本市场结构亦不尽完善,但这种情形在逐渐改观,新证券法对企业上市要求修改为总股本3000万股,取消了连续三年盈利的规定,降低了门槛,有利于一些高成长性、但当前规模不大、业绩不太好的企业发行上市。
从美国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Nasdaq市场功不可没。今年我国两会期间,尽快推出创业板提案呼声较高,虽然最终上市细则尚未出台,但创业板推出已剑在弦上,可以肯定的是,创业板的上市条件低于主板,更为灵活、宽松,这对于整体处于投入期的生物制药企业来说将是一大利好。
三、发展方向探讨
1、中国的发展模式更类似美国
比较各国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模式,中国更类似于美国,理由有下:
(1)从研发水平和产业化程度看,中国整体处于美国的第一阶段,即“采用基因工程的加工技术来生产蛋白质”阶段,但是中国在某些技术领域如药物分子设计方面已经发展到第三阶段,走在了世界前列,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治疗型乙肝疫苗。与美国类似的是,中国存在大量脱胎于科研单位的小型生物技术公司,发起者和管理层多为科研人员出身。从欧洲和日本的情况来看,欧洲在生物技术基础研发方面相对美国落后,欧洲的生物技术创新多由大型公司内部的研发团队进行,这点与美国独立小型公司的形式差异较大。而日本在基础研发方面更弱,生物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在发酵方面。
(2)从国家创新体系的情况来看,美国一直对科研机构的基础研发投入较大,高度重视,这也是美国能够率先取得突破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对生命科学基础科研亦非常重视,对该领域投入列各学科之首。
2、重组蛋白药品仍占据主流,个别领域将有所突破
我们将生物制药企业主要分为两大类:“采用基因工程的加工技术来生产蛋白质”的企业和“将基因和分子生物学领域先进技术作为研究工具”的企业。前一类以Amgen为代表,后一类Genentech是典型。
(1)采用基因工程的加工技术来生产蛋白质
未来5-10年中国生物制药领域仍将以重组蛋白为主流,这与世界生物制药领域的发展趋势吻合。这类药物的研发方向可以分为三大类:跟踪型研发、改进型研发、原创型研发。跟踪型研发可以是完全模仿或新适应症的筛选;改进型研发可以通过重组融合、重组改构、化学修饰等途径使现有产品在安全性(副作用更小)、有效性、长效性(半衰期延长,减小剂量和使用次数)等方面优于原有制品;原创型研发则是建立在新基因和新分子作用机制的基础之上。在研发品种选择上,“重磅炸弹”产品仍将是主要的研究起点,这并不完全归因于国内生物制药企业“一哄而上”,从世界范围来看,对现有“重磅炸弹”蛋白药品进行改造是一大发展趋势,比如Amgen的“五朵金花“之一Aranesp实际就是Epogen的长效品种。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是生产能力的提高。不仅在中国,世界范围内生物制药行业生产能力不足已经成为重组药物发展的瓶颈。生产能力不足导致生产成本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业化,换个角度说,在生产能力方面具有优势就是壁垒。
(2)将基因和分子生物学领域先进技术作为研究工具
这一类范围较宽,从产业化角度和国内现状考虑,主要指靶向性药物,包括治疗型单抗和治疗型疫苗领域。靶向性药物开发将是未来生物制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国内单抗药物发展迅速,上市的单抗药物有11个,其中我国自行开发的有6个,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有5个。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的注射用鼠源性抗人T淋巴细胞CD3抗原单克隆抗体是国内自行研制最早批准上市的抗体;北京百泰生物与古巴合作开发的I类癌症治疗新药“重组人源化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商品名:泰欣生)是我国批准的第一个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第四军医大学、成都华神联合研制的美妥昔单抗注射液(商品名:利卡汀)是全球第一个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药物,也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体类药物。
国内在治疗型疫苗领域方面最值得期待的成就是治疗型乙肝疫苗,请投资者参阅我们的报告《揭开治疗型乙肝疫苗的面纱》。像当初的治疗型单抗一样,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该领域的研发一直在争议中前行。不可否认,这类技术以其优异的治疗原理将成为未来生物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这其中也许有波折,投资者亦要承担较大的风险。但回头看看生物制药行业短暂的发展历史,争议、波折、风险总是相生相伴,但是谁又能阻挡这个行业前进的步伐?唯有在大浪淘沙的行业前行过程中,仔细研究并分享行业/公司的成长。
⑧ 接手公司时,中国生物制药市值达400亿,这对22岁的小姑娘意味着什么
这个数字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讲都是一个天文数字。即便对于某些商业大亨,身家过亿的人来讲是很平常的。但是对于一个年仅22岁的小姑娘来讲,那就意味着她将拥有也会拥有数之不尽的财富。即便她的一生不再奋斗,依靠着这个数字的财富她也是衣食无忧的。商场如战场,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充满了竞争的。经营一个公司所需要的不仅仅只是储备与脑海当中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极其丰富的管理经验。生活当中很多人都会看到一些商业大亨把自己的公司管理的井井有条。使自己走上了人生的巅峰。但是在不为人知的背后,他们所付出的是常人难以理解和接受的辛苦和努力。
⑨ 中国生物制药是国企吗
中国生物制药这个公司是不是国企的话,我觉得应该不是吧,毕竟现在国有企业很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