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丧家狗的基本信息
自序
导读一 孔子:读其书而想见其为人
导读二 孔门弟子及其他
导读三 古人读《论语》,文本、注释及其他
导读四 今人读《论语》,基本参考书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
总结一 孔子教导我们说,他不是圣人
总结二 什么是真君子?孔子如是说
总结三 孔子的遗产:从乌托邦到意识形态
丧家狗——我读《论语》(附录)
附录一:《论语》原文
附录二:主题摘录
附录三:《论语》人物表
附录四:人名索引
⑵ 丧家狗的词意
通俗词意:比喻无所依归的狼狈相.
丧家之犬:比喻失去靠山,到处乱窜,无处投奔的人。也说丧家之狗。
有两种意象。(1)“丧”读sāng 有丧事人家的狗,因主人哀于丧事而照顾不得,故疲惫不得意。
(2)“丧”读sàng 意为失去主人的狗,到处流窜,疲惫而不得意。
⑶ 鲁迅为什么说梁实秋是 丧家狗
鲁迅的文章里说的很清楚,自己看吧。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
梁实秋先生为了《拓荒者》上称他为“资本家的走狗”〔2〕,就做了一篇自云“我不生气”〔3〕的文章。先据《拓荒者》第二期第六七二页上的定义〔4〕,“觉得我自己便有点像是无产阶级里的一个”之后,再下“走狗”的定义,为“大凡做走狗的都是想讨主子的欢心因而得到一点恩惠”,于是又因而发生疑问道——
“《拓荒者》说我是资本家的走狗,是那一个资本家,还是所有的资本家?我还不知道我的主子是谁,我若知道,我一定要带着几分杂志去到主子面前表功,或者还许得到几个金镑或卢布的赏赉呢。……我只知道不断的劳动下去,便可以赚到钱来维持生计,至于如何可以做走狗,如何可以到资本家的帐房去领金镑,如何可以到××党去领卢布,这一套本领,我可怎么能知道呢?……”
这正是“资本家的走狗”的活写真。凡走狗,虽或为一个资本家所豢养,其实是属于所有的资本家的,所以它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不知道谁是它的主子,正是它遇见所有阔人都驯良的原因,也就是属于所有的资本家的证据。即使无人豢养,饿的精瘦,变成野狗了,但还是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的,不过这时它就愈不明白谁是主子了。
梁先生既然自叙他怎样辛苦,好像“无产阶级”(即梁先生先前之所谓“劣败者”),又不知道“主子是谁”,那是属于后一类的了,为确当计,还得添几个字,称为“丧家的”“资本家的走狗”。
然而这名目还有些缺点。梁先生究竟是有智识的教授,所以和平常的不同。他终于不讲“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了,在《答鲁迅先生》〔5〕那一篇里,很巧妙地插进电杆上写“武装保护苏联”,敲碎报馆玻璃那些句子去,在上文所引的一段里又写出“到××党去领卢布”字样来,那故意暗藏的两个×,是令人立刻可以悟出的“共产”这两字,指示着凡主张“文学有阶级性”,得罪了梁先生的人,都是在做“拥护苏联”,或“去领卢布”的勾当,和段祺瑞的卫兵枪杀学生〔6〕,《晨报》〔7〕却道学生为了几个卢布送命,自由大同盟〔8〕上有我的名字,《革命日报》〔9〕的通信上便说为“金光灿烂的卢布所买收”,都是同一手段。在梁先生,也许以为给主子嗅出匪类(“学匪”〔10〕),也就是一种“批评”,然而这职业,比起“刽子手”来,也就更加下贱了。
我还记得,“国共合作”时代,通信和演说,称赞苏联,是极时髦的,现在可不同了,报章所载,则电杆上写字和“××党”,捕房正在捉得非常起劲,那么,为将自己的论敌指为“拥护苏联”或“××党”,自然也就髦得合时,或者还许会得到主子的“一点恩惠”了。但倘说梁先生意在要得“恩惠”或“金镑”,是冤枉的,决没有这回事,不过想借此助一臂之力,以济其“文艺批评”之穷罢了。所以从“文艺批评”方面看来,就还得在“走狗”之上,加上一个形容字:“乏”。
一九三○,四,十九。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年五月一日《萌芽月刊》第一卷第五期。
〔2〕指《拓荒者》第二期(一九三○年二月)刊载的冯乃超《文艺理论讲座(第二回)·阶级社会的艺术》,它批驳了梁实秋的《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吧?》一文中的某些观点,其中说:“无产阶级既然从其斗争经验中已经意识到自己阶级的存在,更进一步意识其历史的使命。然而,梁实秋却来说教——所谓‘正当的生活斗争手段’。‘一个无产者假如他是有出息的,只消辛辛苦苦诚诚实实的工作一生(!),多少必定可以得到相当的资产。’那末,这样一来,资本家更能够安稳的加紧其榨取的手段,天下便太平。对于这样的说教人,我们要送‘资本家的走狗’这样的称号的。”
〔3〕梁实秋所说的“我不生气”以及本篇所引用的他的话,都见于一九二九年十一月《新月》第二卷第九期(按实际出版日期当在一九三○年二月以后)《“资本家的走狗”》一文。
〔4〕这里所说的定义,指冯乃超在《阶级社会的艺术》一文中所引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的定义:“无产者——普罗列塔利亚(Proletarier)是什么呢?它是‘除开出卖其劳动以外,完全没有方法维持其生计的,又因此又不倚赖任何种类资本的利润之社会阶级。……总之,普罗列塔利亚——普罗列塔利亚底阶级就是十九世纪的(现在也是的)劳动阶级(Proletariat)’。(恩格斯)”这段话现译为:“第二个问题:什么是无产阶级?答:无产阶级是专靠出卖自己的劳动而不是靠某一种资本的利润来获得生活资料的社会阶级。……一句话,无产阶级或无产者阶级就是十九世纪的劳动阶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二一○页,一九七二年五月人民出版社出版)
〔5〕《答鲁迅先生》也见于《新月》第二卷第九期。梁实秋在文中说:“讲我自己罢,革命我是不敢乱来的,在电灯杆子上写‘武装保护苏联’我是不干的,到报馆门前敲碎一两块值五六百元的大块玻璃我也是不干的,现时我只能看看书写写文章。”
〔6〕指三一八惨案。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北京爱国学生和群众为反对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侵犯中国主权,到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请愿,段即命令卫队开枪射击,死伤二百多人。
〔7〕《晨报》梁启超、汤化龙等组织的政治团体研究系的机关报。一九一八年十二月在北京创刊,一九二八年六月停刊。
〔8〕自由大同盟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的简称。中国共产党支持和领导下的一个革命群众团体,一九三○年二月成立于上海。宗旨是争取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鲁迅是它的发起人之一。
〔9〕《革命日报》国民党内汪精卫改组派的报纸,一九二九年底在上海创刊。
〔10〕“学匪”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三十日国家主义派刊物《国魂》旬刊第九期上,载有姜华的《学匪与学阀》一文,咒骂在北京女师大风潮中支持进步学生的鲁迅、马裕藻等人为“学匪”。当时的现代评论派也对鲁迅等进行过这类攻击。
⑷ 司马迁丧家狗原文加翻译
原文: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翻译:孔子到郑国去,路上和学生们走散了。(于是)孔子独自站在东城墙下。有个郑国人对孔子的学生子贡说:“东门口站着的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尧,他的后颈像皋陶,他的肩膀与子产类似,但是腰部以下相差禹有三寸,疲劳得像无家可归的狗。”子贡将实际情况告诉了孔子。孔子欣欣然地笑着说:“外表的样子,未必这样;然而说我像失去主人的狗,对呀!对呀!”
⑸ 李零 丧家狗事件
前些日子,因为李零先生的书名用“丧家狗”来称谓孔子,引起了纷争。因为自己不是什么文化人,对此事并不在意,但因此多少留意起这事情来,前天逛书店,翻起李零出的相关孔子的两本书,因为原没打算来买,所以只在书店的看了很长时间,这便宜占了后,就更没打算买了。
第一眼看见书名,首先感觉就是扎眼,怎么能够这样用“丧家狗”来称呼孔子这么一个在中国历史上那么重要的一个人呢?只是感觉不对,但为什么不对,自己一时间也说不出来,何况书的封面上还有一行小字:“任何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我想孔子也许确实真的就是“丧家狗”了。
既然“丧家狗”有如此之深的正面的精神寓意,我想,是否也可以用来称呼其他人啦,于是我在很多人的名字前面都用了“丧家狗”来修饰,比如:丧家狗——鲁迅;丧家狗——李零;丧家狗——托尔斯泰;丧家狗——弘一法师;丧家狗——三毛;丧家狗——张国荣……
我想,也许除了李零先生不会说什么以外,其他的人,我不会惊异他们会群起而攻之。
说他们会群起而攻之,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至少还有一个人他就不会这样,比如两千多年前的孔老先生。
证据是李零先生提供的,《史记 孔子世家》关于孔子适郑,与弟子走失而复聚一段中,郑人谓孔子“似丧家之狗”和孔子自嘲“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孔子世家》中的这段材料如下: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颡似尧,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李零先生提供证据的是说,我把他称之为“丧家狗”也是他老人家的意思啊,呵呵,看你们一个个,仿佛是当事人都承认了,你们还瞎折腾什么啊?
不过,上面的材料,除了证明孔子的从容不迫,看出了孔子的宽容大度,看出了孔子面对困境的乐观坚强、看出了孔子可爱的幽默外。我没有看出何以“丧家狗”或丧家之狗“会因此变为一个带有一丝褒义的词。
我年幼的女儿,曾有一次爬到的头上说 “爸爸,你的头发好臭,像大便一样。”我也是有得孔老夫子的欣然一笑。不过,就算我抽风式的笑上一整天,“大便”也不会变成“香饽饽”。
是孔子的欣然的笑给了任何面对困境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的一个慰藉,而绝不是用“丧家之狗”的形容来抚慰丧失精神家园的人们。
本人才疏学浅,不想去讨论孔子是不是圣人,也许孔子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甚至他老人家一辈子也没有资格评上“教授”的职称,但李零先生做为一个同行,该有一点老师的宽容——不是对自己的学生宽容,而是对一个年长两千多岁的教师的宽容。
⑹ 丧家狗怎么样
这部丧家狗源于李零授课的讲义,作者自序中说:“这部讲义,就是根据我上课的记录整理而成的。”因此释义部分比较口语化,思维发散度和跳跃性都很强,旁征博引,内容非常翔实。但读下去发现,应是属于严谨的学术类书籍,绝不是兑很多水那种。 说实话,繁多的注释内容和背景资料对看书看报喜欢一字不漏的我,是一件痛苦不堪的事,这就需要在看时注意筛选和取舍。冲着南方周末07年年度图书的名号,书中的大部分内容还是值得细读的。 丧家狗这书名让人觉得突兀,可是封面那句:“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和书背那句:“学《论语》,有两条最难学,一是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二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给我的解读是:谈孔子学论语,在精神层面上是一件很沉重的事情。 今天我们讲国学,讨论复兴孔子的那一套东西,就有点像孔子那时的坚持——通过“克己复礼”“仁义道德”等一些政治主张来恢复重塑过去的行为规范和文化秩序。处于已“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他政治上的一切抱负在历史滚滚车轮的无情碾压下,都破碎幻灭。孔子在当时的呼唤和坚守,恰好影射了当今社会热衷国学根源于现实中道德与人心的普遍沦落。姑且不论他老人家的思想对现今有多大帮助,仅他身处道德急剧败坏的乱世却仍能孤独恪守心中的价值与理想,就值得我们对他致以敬意。 对于论语这样的经典,多读牢记是很应该的。之前看完这本丧家狗,我就决定过段时间应该拿起来重读一遍,“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尽量买下一代也需要读的书,是我遵循的原则。
⑺ 为什么说孔子是丧家狗
北大李零教授的新书把孔子称作“丧家狗”,一时轰动,各大门户网站马上引用,很多人看了标题以为李教授是“反孔”的,不少人还“义愤填膺”,说“这像是一个名牌大学的教授说的话吗?”甚至骂他“真是吃着狼奶长大的,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殷谦:《孔子为何被教授称为“丧家狗”?》)其实大可不必,看来似乎都没有理解李零以及“丧家狗”的本意,“丧家狗”用来形容别人或许有侮辱的意思,但对是对孔子来说却是揶揄的说法,并且还得到孔子本人的肯定,这里面有个典故。话说当年孔子抱负不展,离开鲁国,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在陈国的匡地因为长得像阳虎(见注)而被当地老百姓误以为是阳虎而受到围攻,被拘禁了整整五天。在宋国又差点被宋大夫宋司马桓魋杀了,处境非常危险。虽然屡经危险,非常狼狈,但孔子始终保持豁达的态度,数千载之下,犹能想见哲人之风。后来到郑国,孔子与弟子走散了,于是他就站在郑国东门等他的弟子。他的弟子子贡向人打听他的老师,一个郑国人对子贡说:“东门有个人,他的额头像尧,脖子像皋陶(见注),肩像子产(见注),但腰部以下却比禹短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后来找到孔子,把那个郑国人的话告诉孔子。孔子听了哈哈大笑,说:外貌形容得倒还是其次,但是说我像丧家之狗,的确是这样啊!的确是这样啊!(“然哉!然哉!”《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觉得那个郑国人形容的真是精辟,自己也忍不住哈哈大笑,深以为然。当然李零认为:“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这里对“丧家狗”又有了他自己的定义和想法,从这个定义来看,“丧家狗”非但没有丝毫的贬义,倒还有点寂寞英雄的味道,用来比照孔子的一生,也没有什么不妥。
注:阳虎是鲁国季氏的家臣,一度掌握鲁国的实际权力,欺负过匡人,孔子不喜欢他。《论语》上记载了一个小故事,阳虎想召孔子做官,孔子一直回避着不见他。后来阳虎想了个办法,派人给孔子送了一只烤熟的小猪,孔子最讲礼仪,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一定会回访他,这样他就可以见到孔子了。结果孔子也想了办法,所以他专门打听到阳虎不在家的时候去拜访阳虎,这样就既避免了“来而不往”的失礼,又可以不见到阳虎。结果却不凑巧,孔子在半路上还是碰见了回家的阳虎。皋陶是上古舜、禹时期的法官,一度还被禹列为继承人,中国法制史上的重要人物。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执政,杰出的政治家,比孔子早几十年。
⑻ 丧家犬代表什么样的人
丧家犬有多种解释,民间主要指这条犬是流浪犬或是一条给主人不要的犬。 在名辞的说法:丧家犬,一般都是暂时扮出的一付可怜象,看起来是不会再有咬人的可能了,可那必定只是假象而已。由于某种原因,而使它们暂时的失去了战斗力,可并不代表以后就没有战斗力了。这样的狗,如果不能清醒的认识到它的危害性,就非常容易被它所伤害,并且还有至命的可能 俗语丧家犬比喻四处碰壁无家可归的人。 在日本“丧家犬”指的是30岁以上独身的职业女性。眼下,“丧家犬”俨然成了日本社会对这类女性最流行的称呼 “丧家犬”的典故出自《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原文如下: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白话文的意思是: 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们走失散了,孔子一个人站在外城的东门。郑国人有看见了就对子贡说:“东门有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郑子产,可是从腰部以下比禹短子三寸,一副狼狈不堪、没精打采的样子,真像一条丧家狗。”子贡见面把原话如实地告诉了孔子。孔子高兴地说道:“他形容我的相貌,不一定对,但说我像条丧家狗,对极了!对极了。”
⑼ 《丧家狗》的作者是谁
李零
关于这个书的相关评论和报告,摘录了一些,你看一下,希望对你有些帮助
李零读孔子:他是一条丧家狗
书评人:
最近,北京大学教授李零把他讲《论语》的讲义结集出版,书名叫《丧家狗》。李零的专业是考古,考古讲究实证和复原,这样的思维被他运用于对《论语》的解读。
《丧家狗》开篇考证了孔子的长相、出身、成分、姓名、家庭、籍贯。说孔子大个子、有一颗圆圆的大脑袋,出身破落贵族家庭,是父母野合而生,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在穷街陋巷长大,15岁求学,30岁开馆授徒,50岁通过《周易》,算出自己将当官,仕途不顺,55岁出国游学,除短暂服务于卫、陈两国,哪个国家都不肯用他,60岁的时候,颠沛流离,路过郑国,一个相面的人说他:上半身有圣人气象,下半身像垂头丧气像丧家狗——这是书名《丧家狗》的由来。与时下众多天马行空的“论语心得”不同,《丧家狗》的体例老老实实:原文——字词注释——白话翻译——李零的点评和发挥。
这不是孔子第一次被称作丧家狗。文革期间,巴金先生曾撰文《孔老二罪恶的一生》,“丧家之狗”的典故经由这篇“战斗檄文”广为传颂。
对李零来说,丧家狗这个称呼不含有当年的意识形态色彩,它戏谑而严肃。戏谑之处在于李零想像一个顽童一样戳穿“孔圣人”的神话。严肃之处在于,他以严谨的学术推导让孔夫子还俗。在考证孔夫子的身世经历的同时,李零梳理了空门弟子的传承关系,试图证明:后世道统学家津津乐道的孔门传承关系是人造的“直线传播”,孔子死后,发生了一系列造神运动。而这一切与孔子无关。李零说,“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李零自称“红旗下的蛋”。生于1948年的他跟他的同辈学人有大致相同的经历:黑帮子弟、上山下乡。青春时代的幻灭和底层生活经历,让李零的研究取向兼具庞和专的特点。他研究竹简帛书,数术方技,也研究毒药、巫术、脏话和厕所。他从野学问入手,一点一点向正统和经典包抄。在北大,李零开四大经典阅读课。这四大经典是《老子》、《周易》、《孙子兵法》、《论语》。李零认为,这四本书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侧面,《论语》和《老子》是人文类学术,《孙子兵法》是管理人的学问,数术方技是关于天道、性命、医学的学问,这方面没有经典,只好把《周易》经传拿来读。
思维跳跃是此人的一大特点。两千四百年前孔子的语录,经常激发他对今人今事的联想,古与今的隔阂在刹那间被出其不意地打通,文风朴实粗糙,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4月22日,专为《丧家狗》出版召开的座谈会上,左中右三派学者齐聚北京鲁迅博物馆,大部分学者对李零“先识字,再读书”严谨读《论语》的态度以及他亦庄亦谐,不拘一格的文风表示赞赏,但李零从《论语》中抽取出的“丧家狗”的意象却引发了或激烈或缓和的争议。
大陆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社科院学者陈明认为,《丧家狗》是“作家的文采+训诂学家的眼界+愤青的心态”,将孔子概括成丧家犬就是受文革刺激的愤青心态的表现;《论语》不能成为简单的训诂学的对象,因为人文遗产重在阐述,而非还原。
李零的同事、北大教授刘东认为,中国文化从简单走向辉煌的过程不能用简单的还原主义来解读;孔子不仅仅是丧家狗,孔子有忧也有乐,他既有奔走侯门不得志的一面,也有为韶乐和福云流水悠然自得的一面。
赞同李零观点的北大教授钱理群则认为,任何找不到心灵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孔子是,李零是,他自己也是。丧家狗只是一个中性词。而与钱理群一样致力于鲁迅研究的王得厚却不同意钱理群德夫子自道。他说,好为王者师的人才是丧家狗,李零不是,钱理群也不是。
会场上,被七嘴八舌的同侪所环绕的李零时时陷入沉思。4月20日,在万圣书园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的时候,他曾极力在自己的作品和当下的“论语热”、“孔子热”中划清界限: “我给大众写书主张通俗化,但是我也反对庸俗化,人民群众也不能惯着,人民群众喜欢的恰恰是那些科学管不了的东西,神神秘秘的东西,测不准的东西,极其实用的东西。我写书是想把人家脑袋给搞清楚了。如果你把他们搞糊涂了,举国若狂地崇拜你,实际上把你也搞糊涂了。”
李零在《丧家狗》中努力要做的工作是剥离孔子合《论语》身上的意识形态色彩。但记者翻看采访记录却发现,大部分话题仍然是围绕意识形态展开的。这或许是思想的一个悖论,我们要反对什么东西,通常只能站在它的对面,并且不得不借用它的语汇。▲南方周末
⑽ 《丧家狗》作者李零的介绍
李零,男,祖籍山西武乡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从事先秦考古研究及中国古汉语研究。主要著作有:《孙子古本研究》、《李零自选集》等。
1948年6月12日生于河北邢台市,从小在北京长大。中学毕业后,曾在山西和内蒙插队7年。1975年底回到北京。
1977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加金文资料的整理和研究。
1979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师从张政烺先生作殷周铜器研究。
1982年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1982-198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系西队从事考古发掘。
1983-198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从事先秦土地制度史的研究。
1985年至现在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教学:简帛文献与学术源流,《孙子兵法》研究,中国方术研究,《左传》,中
国古代文明史,海外汉学研究,中国古代兵法。
编辑本段主要专著
1、孙子古本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吴孙子发微,中华书局,1997;
3、中国方术考,东方出版社,2000;
4、中国方术续考,东方出版社,2000;
5、郭店楚简校读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花间一壶酒,同心出版社,2005
李零的《丧家狗:我读》
7、《兵以诈立》,中华书局,2006;
8、《孙子》兵法十三篇综合研究,中华书局,2006
9、上博楚简三篇校读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0、郭店楚简校读记(增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1、铄古铸今:考古发现和复古艺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12、丧家狗——我读《论语》,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
13、放虎归山,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
14、去圣乃得真孔子——《论语》纵横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15、人往低处走——《老子》天下第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16、何枝可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17、待兔轩文存——读史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