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江西钨矿
扩展阅读
科罗娜啤酒股票代码 2025-07-09 22:39:48
但斌的基金持有哪些股票 2025-07-09 22:38:10
法拉第未来股票代码 2025-07-09 22:31:08

江西钨矿

发布时间: 2021-11-11 17:42:46

㈠ 赣南的钨矿是怎样形成的啊

钨是稀有金属,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在古代被称为“重石”。1783年被西班牙人德普尔亚命名。钨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001%。已发现的含钨矿物有20种。钨矿床一般伴随着花岗质岩浆的活动而形成。经过冶炼后的钨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熔点极高,硬度很大。
主要的钨矿有十几种,我国主要有两种;黑钨矿(钨锰铁矿)和白钨矿(钨酸钙矿)。
1.黑钨矿(FeMn)WO4。颜色有暗灰色、淡红褐、淡褐黑、发褐及铁褐等颜色。半金属光泽、金属光泽及树脂光泽。通常为叶片状、弯曲片状、粒状和致密状;也有的呈厚板状、尖柱状等单斜晶系晶体,常与白色石英一起以脉络的形式充填在花岗岩及其附近的岩石裂缝中。硬度5-5.5,比重7.1-7.5。参差状断口。性脆,有弱磁性。黑钨矿是炼钨和制造钨酸盐类的主要原料。
2.白钨矿MnWO4。颜色为灰白色,也有黄褐、绿和淡红色等。油脂光泽。它属正方晶系,形成双锥状的假八面体或板状晶体,晶面有时可见斜条纹,其中插生双晶者较为常见。也有的晶体呈皮壳状、肾状、粒状和致密块状。硬度4.5-5;比重5.9-6.2。性脆,贝壳状或参差状断口。受荧光灯照射时,白钨矿可发出美丽的浅蓝色荧光。白钨矿产于我国江西大余、湖南大顺窿、云南文山等地。多成砂矿,可用淘重砂法淘洗得到白钨矿。
我国是产钨大国,钨资源储量520万吨,为国外30个产钨国家总储量(130万吨)的3倍多,产量及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湖南、江西、河南三省的钨资源储量居全国的前三位,其中湖南、江西两省的钨资源储量占全国的55.48%。湖南以白钨为主,江西以黑钨为主,其黑钨资源占全国黑钨资源总量的42.40%。
我国的钨矿大体上分布于我国南岭山地两侧的广东东部沿海一带,尤其是以江西的南部为最多,储量约占全世界的二分之一以上。此外,江西的大余、湖南的汝城、资兴、荼陵等地;以及广西和云南等省也都产有钨矿。

㈡ 江西焦里银铅锌钨矿床

焦里矽卡岩银多金属矿床位于江西上犹县(经度:114°18ཤ″,纬度:25°53བྷ″),是江西省地质局908地质队1958年发现的。该队(1958~1961)和江西省地矿局赣南地质调查大队(1984~1989)曾先后对矿区进行过勘查工作,并分别提交了有关普查和详查报告,确定为一中型矽卡岩银铅锌钨矿床,还伴生一定量Bi,Cd和萤石。矿石的Ag平均品位154×10-6,Pb2.02%,Zn1.19%,WO30.296%。李赞春和唐尚熹(1990)对该矿区的矿床地质特征做过报导,但对矿区的矽卡岩矿物学、岩石学和流体包裹体方面未做深入研究。笔者等于2001年秋对该矿区进行了野外调研,通过有关室内研究工作,着重对岩浆岩特征、矿化矽卡岩分带、矽卡岩矿物成分和流体演化进行了较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地质背景

焦里矿区位于华南造山带赣州地体之上犹断隆带西侧,南岭成矿带的东端。

1.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是上寒武统水石群,为一套浅变质的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岩系,分两个岩性段。

第一岩性段分布于矿区中心部位,主要岩性为变质细粒石英砂岩、变质粉砂岩,夹四层结晶灰岩,局部见砂质板岩。该岩性段厚度大于246m。结晶灰岩呈似层状、透镜状,厚度变化较大,一般1~30m,为主要赋矿层位。灰岩含CaO45.25%~50.8%,MgO2.05%~3.96%,SiO25.19%~10.47%,Al2O31.03%~2.52%,Fe2O30.66%~1.37%。

第二岩性段为一套变质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变质粉砂岩、砂质板岩和云母板岩,厚352m,分布于矿区东南部和西南角。

2.构造

区内发育一组线型紧密同斜倒转褶皱,轴线方向北西340°~353°。轴面倾向东,倾角约70°。它们是控制区内地层分布及矿体产状、形态和分布的主要构造(图16-10,图16-11)。

复式背斜轴位于石灰窑一带,轴部西翼出露上寒武统水石群第一岩性段,两翼出露第二岩性段地层。东翼地层倾向东,倾角60°~70°,轴面近直立,整体平缓向南倾伏。

图16-10 江西上犹焦里矽卡岩银多金属矿区地质略图(据李赞春等,1990,修改)

图16-11 江西上犹焦里矽卡岩银多金属矿床24线矿化矽卡岩分带剖面(据李赞春等,1990,修改)

北北西向压性断裂是区内规模最大的一组断裂,多为层间破碎带,尤以结晶灰岩与变质(粉)砂岩的接触部位最发育,具多次活动特征,在成矿期起导矿作用,成矿后继续,对矿体有破坏作用。

3.岩浆岩

在矿区的西北部出露营前岩体之南缘部分(图16-10)。该岩体侵入于焦里复背斜的轴部,出露面积约50km2,呈不规则椭圆形岩株状产出,东、西、南三面向外倾斜,倾角45°~60°。岩体中心部分为花岗闪长岩,边缘为似斑状花岗闪长岩,斑晶主要为中长石和钾长石,一般大小为2~5cm,基质由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和黑云母组成,粒径0.5~3mm。副矿物有磁铁矿、磷灰石、榍石和锆石。花岗闪长岩的K-Ar同位素年龄为171.6~173.3Ma(李赞春等,1990)。

在340m坑道中花岗闪长岩的边缘,还可见钾化细粒二长花岗岩的侵入,其宽度5~15m不等。

表16-10列出了花岗闪长岩、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和钾化细粒二长花岗岩的主元素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分析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钾化二长花岗岩的Pb,Mo和W等金属元素含量明显比花岗闪长岩要高一个数量级以上,而REE含量普遍比花岗闪长岩要低,但REE分配模式(图16-12)则和花岗闪长岩相似,即呈右倾的曲线,均有一个小的Eu负异常,反映了S型花岗岩和Ⅰ型花岗岩的过渡特征。

图16-12 焦里矿区花岗闪长岩类稀土元素分布模式

(二)矽卡岩类型、矿物成分及其分带

在焦里矿区存在两类矽卡岩,即钙矽卡岩和锰质矽卡岩,前者主要伴生白钨矿矿化,后者则主要伴生银、铅、锌矿化。

含白钨矿钙矽卡岩产于靠近花岗闪长岩岩体的接触带,包括1,2,3号矿体。矽卡岩的组成矿物主要为透辉石(Di79.8~86.0Hd13.3~23.3Jo0.6~1.1)和钙铝榴石(Gr74.3~86.3Ad11.2~23.3Sp0.7~0.9),次有钙铁辉石(Di48.1Hd49.5Jo2.4),钙铁榴石(Gr35.2Ad58.5Sp3.3)和硅灰石(图16-13,图16-14)。白钨矿的生成比上述矽卡岩矿物要晚,形成于退化热液交代阶段,并与萤石、石英等矿物紧密共生。

表16-10 焦里矿区花岗闪长岩的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结果

注:氧化含量单位为%,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单位为01-6,分析者为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许俊玉和陈晓青。

含银铅锌矿锰质矽卡岩(4~17号矿体)产于离花岗闪长岩体有一定距离的外接触带。其组成矿物主要为锰质钙铁辉石(Di25~31.3Hd41.0~46.3Jo26.3~29.3)、锰质透辉石(Di39.1~45.5Hd34.0~40.9Jo26.3~29.3)、锰质钙铝榴石(Gr46.6~50.2Ad8.4~16.4Sp11.1~37.4),局部有锰铝榴石(Gr41.0Ad6.5Sp46.5)、钙蔷薇辉石和锰质符山石(表16-11,表16-12;图16-13,图16-14)。与其伴生的铅、锌、银矿物也形成于退化热液交代阶段,共生矿物为锰质阳起石、石英、萤石和方解石。

野外观察表明,锰质矽卡岩的形成明显晚于钙矽卡岩,前者常呈脉状穿切早期的钙矽卡岩。

表16-11 焦里矿区代表性石榴子石和符山石电子探针分析结果

注:样品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电子探针室余静分析。

表16 -12 焦里矿区辉石电子探针分析结果

注:样品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电子探针室余静分析。①CaMgSi2O6;②CaFeSi2O6;③CaMnSi2O6。④据江西省地质矿产局赣南地质大队。

图16-13 焦里矽卡岩银多金属矿床榴石成分三角图

图16-14 焦里矽卡岩银多金属矿床单斜辉石成分三角图

(三)矿体、矿石及其分带

矽卡岩白钨矿体和银-铅-锌矿体呈似层状或透镜状产于上寒武统水石群第一岩性段的灰岩透镜体中。它们沿结晶灰岩与变质石英细砂岩(粉砂岩)接触面产出,并选择性地交代了灰岩。矿区共有17条矿体,分布于营前岩体东南缘的外接触带,距岩体0~500m范围内。钙矽卡岩白钨矿矿体(1,2,3号)产于距花岗闪长岩体较近的外接触带,而锰质矽卡岩银铅锌矿体(4~17号)则产于距岩体接触带相对较远的围岩中,构成了明显的分带。

矿体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即走向北北西350°~355°,在平面上呈近于平行的透镜体。受同斜倒转褶皱的制约,倾向东或北北东,倾角60°~85°。矿体走向延长一般200~300m,最长480m,延深100~200m,最大倾斜延深400m,厚度一般1~3m,局部可达10~13m。

与上述钨和银铅锌矿体相对应,矿石类型明显分为两种:一种是白钨矿矿石,其组成矿物为白钨矿,伴有少量闪锌矿、方铅矿、磁黄铁矿和黄铁矿及微量银矿物(辉银矿、螺状硫银矿、自然银等)。脉石矿物主要为透辉石、钙铝榴石、萤石、石英等。

另一种是银铅锌矿石,组成矿物主要有方铅矿、闪锌矿、磁黄铁矿和黄铁矿,伴有少量白钨矿和微量辉银矿、螺状硫银矿、碲银矿、自然银、自然铋、硫铋铅矿和斜方辉铋铅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锰质钙铁辉石、锰质透辉石、锰质钙铝榴石、锰质阳起石、方解石、萤石和石英,局部有钙蔷薇辉石和锰质符山石。

在空间分布上,白钨矿矿石(体)产于靠近花岗闪长岩的外接触带约100m范围内,而银铅锌矿矿石(体)则产于距花岗岩闪长岩接触带有一定距离(100~500m)的上寒武统围岩中,构成一定分带。但其中6号矿体西部由白钨矿组成,而东部则为银铅锌矿体,似乎是两类矿石(体)之间的过渡带。

(四)成岩成矿阶段

焦里矿床经历了一个较复杂的成岩成矿过程,具有多阶段的成岩成矿特点。根据野外和室内显微镜观察所获得的矿物共生组合关系,可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即早期钙矽卡岩阶段、晚期锰质矽卡岩阶段和矽卡岩期后的退化热交代阶段(酸性淋滤交代阶段)。

1)早期钙矽卡岩阶段:本阶段主要形成不含锰的无水矽卡岩矿物,如透辉石、钙铁辉石、钙铝榴石和硅灰石。

2)晚期锰质矽卡岩阶段:该阶段形成的矽卡岩矿物普遍含Mn较高但大多不含水,如锰质透辉石、锰质钙铁辉石、锰质钙铝榴石、锰铝榴石,局部有钙蔷薇辉石和锰质符山石。

3)矽卡岩期后的退化热液阶段:退化热液交代阶段是矿区最主要的成矿阶段,形成大量萤石、石英、方解石和含水硅酸盐矿物:锰质阳起石、绿帘石、葡萄石和绿泥石等,它们明显地叠加在早阶段的钙矽卡岩和锰质矽卡岩之上,并交代这两类矽卡岩,伴生钨、铅、锌、银等矿化。该成矿阶段又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亚阶段,即萤石-白钨矿亚阶段、锰阳起石-闪锌矿-磁黄铁矿亚阶段和碳酸盐-方铅矿-银矿物-硫盐矿物亚阶段。石英是这3个亚阶段的贯通矿物,它甚至在矽卡岩阶段已有少量生成。

(五)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演化

1.包裹体类型和分布

焦里矿区中流体包裹体分为4类:即:A类(液体包裹体):由气、液两相组成,气相百分数< 50%,是最常见的类型,分布于各类矽卡岩和矿石中;B类(气体包裹体):

由气、液两相组成,气相百分数>50%,加热时,多数气泡扩大,均一为气相,个别气泡初期不变,而在某一温度点突然消失,这是临界状态下捕获的包裹体特征,主要分布于钙矽卡岩带内1,2号钨矿体中;C类(多相包裹体):由气相、液相和一种以上固相子矿物组成,气相百分数通常小于50%,见到的子矿物有磁铁矿(Fe3O4)和赤铁矿(Fe2O3)等,但很少见,局部分布于近岩体的钙矽卡岩接触带中;D类(含液相CO2包裹体):由液相CO2、气相CO2和水溶液组成,较小体积的液相CO2常呈“双眼皮”结构包于气泡外,加热时,先是液相CO2和气相CO2均一为液相CO2或气相CO2,直至液相CO2和气相CO2与水溶液相均一为液相或气相,少量见于锰质矽卡岩带或银铅锌矿化带中。

2.包裹体特征

含钨钙矽卡岩带的钙铝榴石和透辉石中,A类和B类包裹体均发育,C类次之,且个体直径一般在15~40μm之间,最大可达80μm,分布形态通常以孤立状长条形、不规则形居多,气相百分数变化悬殊(15%~80%)。石英和萤石中的包裹体一般呈群状、线状分布的不规则形、负晶形和多边形,个体大小8~30μm,气相百分数较低(10%~30%)。

含银铅锌锰质矽卡岩带的锰铝榴石、锰质钙铝榴石、锰质透辉石和锰质钙铁辉石中,A类包裹体发育,B类和D类较少。其个体大小在10~35μm之间,气相百分数10%~40%,形态多样,部分还含CO2和子晶多相包裹体。石英和萤石包裹体常呈线状或串珠状分布的长条形、菱形和不规则形,个体普遍小(8~25μm),气相百分数低(10%~20%)。

3.均一温度、盐度和密度

由于矽卡岩矿物的透明度低,且包裹体少而小,难以获取较多的数据。对17件样品共测得均一温度点200多个。图16-15分别展示了钙矽卡岩带和锰质矽卡岩带包裹体均一温度数据,其温度范围较宽,并显示出复杂得多峰态直方图,反映了该矿床具有多阶段的成岩成矿特点。

图16-15 焦里矿区包裹体均一温度直方图

钙矽卡岩带中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在160~540℃之间变化。其中,340~420℃峰值区代表的是早期钙矽卡岩蚀变流体的温度,它们主要发育于钙铝榴石和透辉石中;160~380℃则反映的是矽卡岩期后的退化热液对早期钙矽卡岩的多次叠加和改造,应属石英、萤石等及其伴生的钨、铅、锌、银矿化形成的温度,其主要集中在340~360℃和220~260℃峰值区。

锰质矽卡岩带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于180~400℃之间,基本上可分为320~360℃和240~260℃两组峰值区。前者代表的是晚期锰质矽卡岩蚀变流体的温度区间,它们主要发育于锰质钙铁辉石和锰质钙铝榴石中;后者显然也反映了矽卡岩期后的退化热液对晚期锰质矽卡岩的叠加和改造的主要温度范围。

根据所获得的77个冰点数据(-2.0~-8.8℃之间)表明,矿区流体包裹体的盐度较低(图16-16),为3%~12.7%,密度变化于0.65~0.93g/m3之间。其中,钙矽卡岩带钙铝榴石和透辉石中的流体包裹体盐度集中在8%~12.7%之间,密度为0.65~0.8g/cm3;锰质矽卡岩带锰质钙铁辉石和锰质钙铝榴石中的流体包裹体盐度集中在5.3%~11%之间,密度为0.77~0.85g/cm3;而石英、萤石中的流体包裹体盐度范围很宽,为3%~11.5%,密度为0.77~0.92g/cm3

图16-16 焦里矿区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的关系

中国矽卡岩矿床

综上所述,焦里矿区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及其与花岗闪长岩体接触带的关系显示:自岩体接触带往围岩方向(由西往东),流体总体呈现温度逐渐降低、盐度逐渐减小的演化趋势。即由早期较高温度和盐度的钙矽卡岩,向晚期相对较低温和盐度的锰质矽卡岩及更低温、低盐度的矽卡岩期后退化热液阶段呈规律性演化。

通过与我国主要类型矽卡岩矿床的流体包裹体资料(赵一鸣等,1990)进行对比,焦里矽卡岩银铅锌钨矿床流体包裹体以较低的均一温度和盐度为特点,明显区别于国内铁、铜、钼、钨、锡、金矽卡岩矿床(包括钙矽卡岩和镁矽卡岩),后者的矽卡岩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一般为450~700℃,盐度一般为30%~50%,但与辽宁八家子矽卡岩银铅锌矿床基本相类似。它也不同于国内斑岩铜(钼)矿床的高温、高盐度的流体包裹体(芮宗瑶等,1984;张绮玲等,2003;李大新等,2003)。

(六)结语

1)由于焦里矿区的围岩是上寒武统变质砂岩和结晶灰岩,因此,含Ag,Pb,Zn锰质矽卡岩的矿物组成主要为锰质钙铁辉石、锰质透辉石、锰质钙铝榴石、锰质符山石、钙蔷薇辉石和锰质阳起石等。它与福建马坑矿区的含Pb,Zn锰质矽卡岩较为相似,但与白云质大理岩为围岩的辽宁八家子Ag,Pb,Zn矿床的锰质矽卡岩有一定差别。

2)焦里矿区的矽卡岩矿化分带十分明显,从靠近花岗闪长岩体向围岩方向分带序列依次为:含白钨矿钙矽卡岩→含Ag,Pb,Zn锰质矽卡岩带。这是评价矽卡岩银多金属矿床的重要标志之一。

3)矽卡岩矿化作用经历了3个阶段:即早期钙矽卡岩阶段、晚期锰质矽卡岩阶段和矽卡岩期后退化热液交代阶段。钨、铅、锌、银矿化主要形成于退化热液交代阶段。

图16-17 焦里矿区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与岩体接触带的关系

4)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自岩体接触带从西向东往围岩方向,流体的温度呈现逐渐降低、盐度逐渐减小、密度值逐渐变高的演化趋势。成岩成矿作用是在温度160~540℃和盐度为3%~12.7%条件下进行的。这说明,成矿流体是从岩体东南部接触带向更东部的围岩方向流动演化的,而不是从北向南(图16-17)。

㈢ 江西省大余县荡坪钨矿

荡坪钨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境内,是南岭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矿床之一,有用组分复杂,主要有W、Pb、Zn、Mo、Bi、Cu等。已探明和控制的钨金属资源储量超过6×104t,近年来更是发现了新的隐伏矿脉组,具有形成以钨为主、伴生钼的中型矿床前景。

荡坪钨矿处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东段与北东—北北东向构造带衔接的复合地段,耒阳-临武南北向构造带中段,成矿区带属南岭W-Sn-Mo-Be-REE-(Pb-Zn-Au) 成矿带。矿区属于南岭钨、锡、钼、铋、铅、锌、铜、铁、锰、金、银等元素高度浓集的地球化学块体,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

1.矿区地质简述

(1)地层

矿区出露的地层,属泥盆系前变质岩系。该地层除受区域变质影响外,又受花岗岩体侵入所引起的接触变质作用的影响,岩性复杂,产状混乱,层序不清。根据岩性特征及空间分布,大致可分为两层:石英质砂岩与千枚岩互层和石英质砂岩。

(2)构造

矿区处于西华山-扬眉寺北北东向隆起带的南端,木梓园-棕树坑复式向斜的西翼。为东西向构造带与新华夏系构造交接的复杂地段。矿区构造有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等3组:①东西向构造;②北北东向断层;③北西向断层。矿脉赋存于东西向裂隙构造中,并受北北东向构造控制。

(3)岩浆岩

荡坪钨矿产于西华山花岗岩体北缘。西华山复式花岗岩可分为3期:第一期为斑状中粒黑云母花岗岩与斑状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形成年龄为(152.6±2.1)Ma;第二期为中粒黑云母花岗岩与细粒石榴子石-二云母花岗岩,形成年龄为(150.3±2.2)Ma;第三期为花岗斑岩,岩石化学特征是超酸性富碱质铝过饱和的岩石系列,同位素年龄为136~180Ma。矿脉主要赋存于斑状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中。

2.矿床特征简述

(1)矿体特征

根据以往地质工作可知,区内浅变质岩中由北往南平行发育有7组矿化标志带,总宽200~300m,东西向延长1800m。

以往的勘探工作成果及生产资料证实,隐伏花岗岩内石英脉主要产于花岗岩顶面由陡变缓的第一台阶,即21~16线标高500~620m范围内;其次为第二台阶部位,即4~24线标高300~400m之间,按矿脉产状和分布情况,大致可以分为南、北两组,其中北组分布于小樟坑、大坪里、纸棚下一带,南组分布于半边山、高墩一带。

矿脉的分布与岩体的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矿脉主要出现在台阶由陡变缓的平缓台阶部位,矿脉围岩为斑状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岩体突起地段矿脉相对短小稀少。岩体平缓部位倾角5°~10°,岩体陡倾斜部位倾角30°~40°。已探明工业矿脉16条,主要矿脉有6条,分布于16~24线之间,揭露标高在400~520m,位于矿区的中北部。走向近东西向,倾向近南倾,倾角74°~88°:单矿体脉延长最小80m,最长480m,一般是160~200m,倾向延深80~140m。脉幅平均宽0.20~0.58m,平均品位:WO30.52%~1.54%,Mo0.040%~0.094%。

(2)矿石类型及结构构造

本矿床各区段或矿脉不同部位的矿物共伴生有一定的差异,矿石中有益组分也有一定的变化,按其主要有用矿物组合的不同,可以划分出3种矿石类型:黑钨矿-石英型,绿柱石-黑钨矿-石英型,辉钼矿-石英型。

矿石结构常见为半自形晶粒状结构,他形—半自形或自形晶粒状结构。矿石构造则常以石英、黑钨矿或其他矿物呈不规则集合体组成块状构造。

标本名称 白钨铅锌矿矿石 编号 DB080-1 形成时代 燕山早期

中国典型矿山大型矿石标本图册

标本呈灰褐色,细粒粒状结构,斑块状—浸染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有白钨矿、黑钨矿、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磁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有石榴子石、石英、绿泥石、白云母、方解石、长石等。黄铁矿、闪锌矿呈浸染状产出于石英脉中。矿石为矽卡岩型钨矿矿石。WO3品位为0.82%~1.7%

成因类型 高温热液-石英脉型 产地 江西省大余县荡坪钨矿

㈣ 江西省武宁县大湖塘北区钨矿勘查

(1)概况

矿区位于武宁县城215°方向38千米处。勘查区属亚热带气候。区内无居民点,周围人烟稀少,但交通便利。水、电供应充足。

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江西省地矿局916大队开展勘查工作,勘查矿种为钨矿,工作程度为勘查,勘查资金1亿元。

(2)成果描述

本区为蚀变花岗岩型钨(铜)矿床。已圈定大小266个矿体,其中主矿体为石门寺矿段Ⅰ1、Ⅱ1矿体(占全区资源储量96%)。Ⅰ1矿体,走向长1800米,倾向延深1200米,WO3平均垂厚143米,共生铜平均垂厚7.46米,属超大型规模,单个矿体WO3量达55万吨、共(伴)生Cu24万吨。WO3平均品位0.193%。

全区已探获的资源储量:保有(111b+122b+333)资源储量钨(WO3)矿石量333950368吨,WO3量636617吨,WO3平均品位0.191%;共(伴)生铜金属量315281吨、钼金属量25288吨。其中(111b)类WO3量248769吨,WO3平均品位0.202%,占全区总量的40%。通过中国矿业联合会储量评审中心组织的评审。

(3)成果取得的简要过程

矿区是江西省地质局区测大队五分队于1957年12月在修武一带进行重砂测量工作时发现的。2006年,江西省地矿局赣西北大队编制提交了《江西省武宁县大湖塘北区钨矿资源储量地质报告》,评审结论认为现有生产坑道资料表明矿床往深部仍有远景。

武宁县大湖塘北区钨矿石门寺矿段纵A-B-C号纵线地质剖面图

1—燕山中期黑云母花岗斑岩;2—燕山中期细粒黑云母花岗岩;3—晋宁晚期粗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4—矿体;5—钻孔及编号

㈤ 江西初步探明一处世界级钨矿属于那家上市公司

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新钢公司) 位于江西省新余市, 北依浙赣铁路、沪瑞高速公路,东临赣粤高速公路,西傍武吉高速公路,东南紧濒赣江支流袁河, 是省属国有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公司占地面积 30220 亩,资产总值 275 亿元, 2008 年年底在册员工 36793 人,在岗员工 27397 人,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4396 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462 人、中级专业技术 1843 人。 2007 年 10 月,新钢公司钢铁主业资产实现整体上市(股票名称:新钢股份,股票代码: 600782 )。现有新钢股份(上市公司) 1 家,直属单位 3 家,全资子公司和企业法人单位 18 家,还有控股参股企业 28 家。

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计量检测四大管理体系已通过认证,检测中心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技术中心是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公司成立了江西省船用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公司拥有普钢、特钢、金属制品、化工制品等产品系列 800 多个品种和 3000 多个规格。

公司“袁河”、“山凤”商标是“江西省著名商标”,船板通过 9 国船级社工厂认可和欧盟 GE 认证,袁河牌船体结构用钢板和优质碳素结构钢热轧盘条获“中国名牌产品” 称号,船板的产量、市场占有率 2007 年、 2008 年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名。公司以“诚信为本、互利为宗”的经营理念,以其优良的品质、优质的服务深得用户好评,企业市场形象和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产品广泛运用于国家体育场(北京奥运会“鸟巢”工程)、央视新台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扩建、杭州湾大桥等国家重点工程;产品远销到美国、韩国、日本、欧洲、东南亚等 1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已成为世界最大造船企业——韩国现代重工的长期供应商。

2007 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 227 亿元,列中国企业 500 强第 194 位,列中国制造业企业 500 强第 102 位; 2007 年,公司产钢 564.02 万吨,列全国钢铁企业第 23 位,列世界钢铁企业第 56 位。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全国为奥运会场馆建设做出贡献的钢铁企业和江西崛起十强企业、江西税利突出贡献企业、 江西重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等殊荣。

2008 年实现工业增加值(现价) 45 亿元,同比增长 12.5% ;完成生铁 455 万吨、钢 532 万吨、钢材 465 万吨;销售收入突破 300 亿元,同比增长 32.53% ;实现利税 21.8 亿元,其中利润 9.5 亿元。 经济总量连续 8 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2009 年 2 月, 300 万吨薄板 工程Ⅰ系列全面建成投产,Ⅱ系列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 十一五 ” 期间,公司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放在突出位置,抓住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机制体制改革,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方式,提高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通过又好又快的发展,努力把新钢建成千万吨级的钢铁企业,打造船用钢、电工钢、金属制品三大精品基地,建成文化先进、基业长青、环境优美、社区和谐、人人小康、共享繁荣的企业。

㈥ 中国钨矿主要分布

钨矿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河南、广西、福建、广东、甘肃、云南。

从全国大行政区分布来看,依次:中南区占全国钨储量的58.2%,在第一,再次是华东区占28%、西北区占4.3%、西南占4.1%、东北区占3.2%、华北区占2.2%。

中国江西大余县,是世界著名的“钨都”。那里有四百多处星罗棋布的钨矿点。鸦片战争后,德国人曾在那里首先发现了钨,当时只花500元钱就秘密地收买了矿权。爱国民众发现后,纷纷起来保矿、护矿。经多方交涉,终于在1908年以1000元收回矿权,并集资开采。这便是赣南最早的钨矿开发业。

应用范围:

钨在冶金和金属材料领域中属高熔点稀有金属或称难熔稀有金属。钨及其合金是现代工业、国防及高新技术应用中的极为重要的功能材料之一,广泛应用在航天、原子能、船舶、汽车工业、电气工业、电子工业、化学工业等诸多领域。

特别是含钨高温合金主要应用在燃气轮机、火箭、导弹及核反应堆的部件,高比重钨基合金用在反坦克和反潜艇的穿甲弹头。钨精矿用在生产金属钨、碳化钨、钨合金及化合物。

㈦ 江西省大余县西华山钨矿

西华山钨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南安镇,是我国最早开采的大规模有色金属矿山之一。赣州享有“世界钨都”的美誉,西华山钨矿则是其中代表性钨矿之一。

西华山钨矿位于江西大余西华山复式岩体的西南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南加里东地槽褶皱区的赣南后加里东隆起区,南岭东西向构造带的东段北侧,成矿区带属南岭东段W-Sn-Mo-Be-REEPb-Zn-Au成矿亚带。

1.矿区地质简述

(1)地层

区内出露的地层为寒武系的变质石英砂岩、板岩、粉砂岩。地层走向北东东或南东,倾角60°~80°,为一套复理石建造特征。在一些山岭上残留有中泥盆统砂砾岩层。由于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和岩浆的侵入,使地层遭受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和热变质。钻孔中常见到黑云母角岩、角岩化砂岩、板岩及斑点状板岩等。

(2)构造

西华山矿区位于南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的东端,经受了华夏、新华夏构造的影响,构造异常发育。由于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本区形成了北北西向古老褶皱基底。后期的北东、北东东向断裂叠加其上,在北东与北东东向断裂交切基底的地段,是构造的有利地段,控制了西华山花岗岩岩株的侵入。矿区内的断裂构造主要发育两组,一组为北东向和北东东向,另一组为东西向。它们的联合和复合、迁就部位控制着西华山岩株的侵入和成矿裂隙的展布。成矿前断裂构造发育,成矿后断裂表现微弱。对矿体破坏性小。

(3)岩浆岩

矿区出露的岩浆岩主要为西华山复式花岗岩体,侵入时代为燕山期。西华山花岗岩体同位素年龄为160~184Ma,应属燕山早期。岩体呈椭圆形岩株,出露面积20km2,是一个复式岩体。花岗岩具高硅、富碱特点,钨、锡、钼等元素丰度很高。

2.矿床特征简述

(1)矿体特征

西华山钨矿属于石英大脉型黑钨矿床,矿脉主要由石英(占90%~95%以上)和黑钨矿组成。矿体以脉状产出,分布于西华山复式花岗岩体内的近东西向剪切节理裂隙中。矿脉的形态变化受成矿裂隙的控制,矿脉的构成复杂。单体矿脉形态常见波状弯曲、膨大缩小、分支尖灭、分支复合、尖灭侧现等。目前,已探明工业矿脉有700余条,可分为北、中、南3组。矿脉成群成组近地表密集分布,走向北东或东西,倾向北西或北,倾角70°~85°。矿脉长度一般为100~600m,最长为北区299号脉,达1075m。脉幅厚度多数为0.20~0.60m,最厚3.6m,平均脉厚0.94m。矿体延深一般在几十米至350m,最大延深600m。北区矿脉一般规模较大、厚度变化小;中区东段矿脉短小、矿化深度最浅,中区西段矿脉延伸较稳定,但其长度、矿化深度不大;南区矿脉厚度一般较小、延伸较长、矿化深度较大。

矿床中矿石的WO3平均品位为1.08%,沿矿脉走向矿体中部较富,两端逐渐变贫。在垂向上,矿化深度一般在花岗岩体顶部以下70~100m,其中主脉可达250~300m。WO3含量在中部较高,上部和下部较低,根部无矿。

(2)矿石类型及结构构造

矿石类型主要为热液型黑钨矿矿石,主要矿物为石英(90%以上)和黑钨矿。矿区累计探明钨矿储量达8×104t以上,平均品位1.086%,同时伴生可观的钼、铋、锡、铜、稀土等矿产资源。

矿石结构以自形晶结构为主,次为他形粒状结构、交代结构、压碎结构等。矿石构造以块状构造为主,尚有浸染状构造、梳状构造、条带状构造、树枝状构造、角砾状构造和少量的晶洞状构造出现。

标本名称 石英大脉型钨矿矿石 编号 DB029-1 形成时代 燕山期

中国典型矿山大型矿石标本图册

本矿石标本采自西华山矿区。石英脉为灰白色,标本具结晶结构,块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有黑钨矿、辉钼矿、辉铋矿、少量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云母、石榴子石。WO3品位为3.5%

成因类型 高温热液-石英脉型 产地 江西省大余县西华山钨矿

㈧ 江西有个什么钨矿

赣州素有“世界钨都”之称,高品质黑钨矿储量约占全国的70%,世界的60%,钨砂产量约占全国的45-50%。这里向来是五矿有色的势力范围。1月26日,江西钨业集团办公室周主任告诉记者,江西钨业的黑钨储量占了全国的60%。

㈨ 我国的钨矿场是江西大余

我国的储量居世界首位的矿产资源有稀土、煤矿、钛矿、钨矿等,我国的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类型齐全.读图可知,图中的M点为我国江西省大余的钨矿,根据题意.
故选:A.

㈩ 有哪位知道中国最大的钨矿在什么地方

大余县是我国最大的钨矿基地

大余县位于江西省南部,赣江西源章水上游。面积1368平方公里,人口24.3万。该县历史悠久,秦代属南野县地,隋属南康县,唐置大庾县。宋后历为南安军、路、府治。1957年改为大余县。因地处大庾岭北麓而得名。大余县钨矿资源极富,素有“钨都”之称,是我国最大的钨矿基地。

钨,金属元素,硬而脆的结晶,耐高温,用途广泛,是钢铁、电器、化工和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料,特别在近年来,钨在尖端科技领域内更加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我国是钨矿储量和产量最多的国家,有“产钨王国”之称。据1977年有关资料证明,在世界钨的储量中,中国居首,约占53.6%;加拿大第二,约占12.1%;苏联第三,约占8.9%。在钨的全国储量中,我国江西省又居全国各省之最,比我国华北、西北、西南和中南地区都多。而江西大余县钨的储量不仅在江西省、全国跃居榜首,就是在世界上堪称之冠。它的储量占全国的一半,占世界近27%。在这里钨矿经过长期风光,流水侵蚀,成为砂粒状,与山坡及其周围河床砂层溶为一体,几乎遍地都是,就连当地铺路、建房用的土,都可径来炼钨。境内的西华山等钨矿是世界著名的钨矿,可以露天开采。加之,在钨矿带周围又有丰富的煤田和充沛的水力资源,为钨矿提炼提供了便利的动力条件。我国所产的钨矿砂,不仅满足国内的需要,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出口国外。著名的赣州有色金属冶炼厂生产的钨精砂就有60%出口国际市场;赣州钨钼材料厂也是全国著名的钨丝厂家之一,他们生产的APT产品、双飞牌绞合钨丝、钨杆等产品,远销十来个国家和地区,绞合钨丝、酸洗钨条还荣获国家优秀新产品证书和金质奖章,真不愧为我国最大的钨矿基地。

大余县由于历史悠久,还有许多名胜和古迹,最著名的有素称“岭南第一关”的梅关、有历史悠久的古驿道、有风景秀丽和古代骚人题刻云集的梅山、有宋代的嘉佑寺塔、有闻名遐迩的唐建清修的丫山灵岩寺。还有1934年苏区中央工农红军主力长征北上后,陈毅同志率领留下的红军在梅岭、油山、帽子峰一带,坚持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的革命纪念地、烈士陵园、刘伯坚烈士墓等革命纪念地。

这里的传统特产有“南安板鸭”,驰名中外,畅销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