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婚姻挤压
扩展阅读
MT4股票软件靠谱吗 2025-07-08 20:55:35
优酷视频股票代码 2025-07-08 20:50:56
立信门股票代码 2025-07-08 20:28:20

婚姻挤压

发布时间: 2021-11-13 17:57:07

A. 中国3千万男光棍

第七次人口普查之前有这样的预测。近日,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杨舸表示:”‘七普’数据将检验此前提出的‘中国有3000万男光棍’预测。”

他还表示,“从性别比数据来看,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一直偏高,此前积累的问题可能会在不久后发生。婚姻挤压、性交易、性犯罪等诸多社会问题可能加剧。”

(1)婚姻挤压扩展阅读

中国未婚男性预测

在人口性别结构方面,目前中国性别比已严重失衡。1982年开始,出生人口性别比(女性=100)严重偏离103-107的正常水平,1990年超过110,2000年接近118,之后一度超过120,目前仍在110左右。00后男性比女性多近1300万,90后男性比女性多近900万。

截至2015年,中国30岁及以上未婚男性超2000万、而同龄未婚女性仅约600万。预计到2040年,30岁及以上未婚男性将超4000万。

B. 婚姻挤压的引发的问题

“婚姻挤压”问题会在多大程度上给社会带来影响,难以做出确定的预测。但偏高的出生性别比例带来的连锁反应不能忽视。笔者认为“婚姻挤压”引发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导致“光棍阶层”的形成。
妇女的缺乏会导致这样一种局面:拥有金钱、技能和受教育等优势的男子可以结婚;而没有这些优势的男子结不了婚,他们在社会经济最底层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光棍阶层”。
而光棍阶层的形成可能导致这样的结果:处于社会底层的年轻成年男子,为了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最终会通过暴力和犯罪方式联合起来。
(二)对女性的生存状态造成威胁。
“婚姻挤压”会导致女性在婚姻市场上的价格更高,但同时对女性的生存状态也是很大的威胁。女性在这种“婚姻挤压”所导致的混乱的婚姻秩序下,始终处于很不安全的状态。
因为整个社会有大量的性饥渴的成年男人,他们起码的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会变得更有暴力、犯罪倾向,从而可能催生更多的性犯罪、性侵犯及性暴力犯罪的泛滥等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三)对家庭造成的冲击。
婚姻性别挤压对一夫一妻制家庭来说,是一股外来的冲击力,甚至可能出现一妻多夫、不婚、混居等多种可能性。家庭伦理的颠覆,传统家庭的稳定受到威胁。
(四)出生性别比的异常升高持续,将影响人口再生产。
(五)影响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对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将产生影响。
(六)从长远来看,人口性别比长期偏高,势必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对社会生活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从而挑战着我们社会的和谐,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七)性别比严重失调,将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施行,进一步影响社会人口结构的合理性。
(八)从地区上而言,某些汉族农村出生性别比升高后,逐渐突出的婚姻挤压问题将引发少数民族妇女的婚姻迁徙,并从而使得部分小规模的少数民族社会面临更大的婚姻挤压和其他社会问题。
(九)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和流动将导致婚姻挤压现象高度集中在少数地区。这种现象更令人担忧。如果这些“过剩”男性能比较均匀地分散在全国,他们尚不至于引发突出的社会问题。但当这些“过剩”男性高度集中在少数贫穷、落后地区时,这些地区面临的各种问题将会严重得多。
(十)将男女性别比例与安全问题挂钩,男性人口过剩会给国内和国际社会安全造成威胁。
(十一)倘使“婚姻挤压”态势继续下去,人口出生性别比还将更加深刻地影响着医学、伦理学、法学及宗教等诸多领域,并诱发一系列的严重的社会问题甚或灾难。

C. 2020人口普查结果出来是几月出来男女适婚人口相差有三千万嘛

原本自然情况下,男性数量本来就会比女性多一些,因为男性平均寿命比女性更短。

通过解二元一次方程得知,如果人口总数是14亿,那么男性有7.15亿,女性有6.85亿。

男女比例是1.04,这比例在正常不过了。

不要看到人口基数大,导致男性比女性多三千万,就觉得很夸张。

而且男多女少这个问题对于个人来讲,没什么影响。

可能很多人觉得婚姻市场会竞争激烈。

实际上男女婚姻又不是强行一对一匹配的。而且还要考虑年龄。能找到对象还是能找到,找不到的那些就……你懂的。

又张口就来了,这3000万是历史遗留问题。2010年6普,20-24岁的性别比是100.95,25-29岁是101.32;适龄人口可以说相当平衡了。30-34岁和35-39,都是104。也即,70后人口比例扭转了巨大落差,80后人口比例已达到平衡。那么自然而然的,90后不会比80后更差。这些都是有据可查的。

D. “剩男”“剩女”过多,是父母催婚的反弹还是经济挤压的必然你怎么看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剩男」娶不到老婆,「剩女」找不到男人嫁,听起来矛盾吗?既然男女都有结婚的需要,那不是反而更容易结婚吗?

要改变这种状况,不要想着如何让农村的“剩男”和城市的“剩女”成为理论上的任务婚姻,男人要想着如何在经济上赶上女人的需求。作为一个男人,总是需要和你想娶的女人达到个人经济平衡。再走一万步,至少你要有能力在老婆怀孕期间养家糊口。

怎么写“男”字,一个“场”字,一个“力”字。用于现代解释,即女性要求男性在“经济”能力上达到标准,这是对男性最好的诠释。

所以“剩男”“剩女”太多,必须从经济基础问题上解决,这就决定了婚姻“上层建筑”的完成。

E. 面对婚姻挤压的解决措施

走进自己心里,看清未来的路,不要局限于现在的琐碎

F. 中国男女人口失衡的问题。

首先,会形成婚姻挤压,婚配困难。在同一个出生队列或同期群中存在男性多、女性少的性别失调必然形成婚姻挤压。按国际惯例男女婴出生比的正常值,应该在102~107之间,即每出生100个女婴时,男婴出生数为102~107个。但是我国城市男女婴的性别比远远高过这个比值,农村男女的真实比值可能还要高一些。

其次,会使性犯罪增多。目前在一些地方,低龄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确实已非常严重,60多人的小学低年级班只有一二十名女生,30多人的幼儿班只有几名女孩的现象普遍存在。若干年后,解决不了婚姻的男子可能会在心理上出现急躁、失控行为,必然回出现性犯罪率升高、同性恋增多、性行为错乱等现象。出生性别比的异常升高若持续不下,将对人口结构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对未来社会的良性稳定运行、社会伦理道德体系也会造成一定冲击。同时,妇女拐卖现象也会上升。

第三,给人口再生产带来障碍。出生性别比失调不是单纯的人口问题,而是一个综合的社会问题。我国是一些地方,特别是农村,重男轻女的观念不但没有被彻底改变,反而在近几年被强化了。男女配对的数目减少,必然影响人口再生产。

一个社会,如果男女比例失衡,必然会导致各种问题的产生。虽然有关专家从完善社会养老体制、加快城市化建设等方面为解决男女比例失衡出谋划策。然而。愚以为,在独生子女的政策前提下,人会在“男女有别”的观念下人为进行性别选择。如果没有男女观念上的变革,人口性别失衡就会进一步加剧,这并非危言耸听!

G. 为什么那么多“剩男剩女”

目前,我国单身人口近2亿,为什么那么多“剩男剩女”?一份《众里寻他千网络,那人或在屏幕深处》报告,或许可以告诉原因。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8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例为136比100,“70 后”非婚人口男女比例高达206比100,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男多女少造成“婚姻挤压”,原本相对稳定平衡的婚姻市场因男性数量与女性数量的巨大差异导致部分男性被挤压出去,被迫成为“光棍”。“剩男”社会问题越发严峻,适婚年龄段男性婚恋难度加大,单身问题难以解决。当“90 后”进入婚育年龄,这种现象会更加严重。

H. 现在的剩女现象有多严重

1、中国嫁高娶低的梯度婚配模式

农村女孩想嫁进城,工薪女孩想嫁个富裕男孩,这种错位配偶的结果就是,把梯度两端的男女剩下了—高端的“剩女”和低端的“剩男”。

2、一直没碰到合适的人

大城市里有很多“优质剩女”,大部分为白领人群,有很好的工作,在生活上可以完全独立,这就直接导致了“优质剩女们”对另一半的要求更高,从而“脱单”更难。“一直没碰到合适的人”是她们大龄未婚的主要原因。

5、择偶机会少

除了“下娶上嫁”的婚恋观,很多“剩女”之所以一直单身,与其择偶机会少也有很大的关系。当下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工作节奏快,交友时间少,再加上职业性别隔离问题突出,使年轻男女交友机会少。

I. 超3000万男性将成为“剩男”是怎么回事

根据测算,适婚年龄段人口的性别比正在持续攀升,20至30岁人口的性别比已经达到111,到2030年将达到115。这意味着,超过10%的青年男性将成为“剩男”,数量或达3000万至5000万之巨。

受婚姻匹配梯次结构的影响,农村大龄男性青年的婚姻竞争将明显加剧,农村的巨额彩礼现象也就不足为奇,并连锁引发妇女拐卖、婚姻诈骗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婚姻挤压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将贯穿整个21世纪上半叶。城市“剩女”现象有赖于社会性别平等意识觉醒,而农村“剩男”问题相比之下就更显沉重,该群体的生活困境不仅影响自身生存发展,还将对家庭、乡村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深刻影响。这需要更多有效的社会支持和政策扶持。

(9)婚姻挤压扩展阅读:

男女失调的国家

1、泰国

泰国泰国男女比例为1∶2,女性人数比男性整整多出一倍,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又让在数量上已经“供过于求”的泰国女性的选择性和可嫁性越来越小。

2、卡塔尔

中东的卡塔尔,男性比女性多出九成,属于世界上最缺女人的国家。女性不足总人口的1/4,仅占23.47%。

3、拉脱维亚

拉脱维亚位于波罗的海东岸,面积6万4千多平方公里,人口230万,拉脱维亚族占62%,俄罗斯族占27%。拉脱维亚的女性为总人口的54%,女性比男性多18%,是世界上最缺少男人的国家,所以这里的年轻女孩最大的烦恼就是婚姻大事。

J. 全城3000万人口总数,结婚适龄结婚数在多少

这位知友,为什么中国男性越来越多,女性越来越少?国务院1月25日印发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和国家卫生计生委2月6日印发的《“十三五”全国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给出了一致的回答:这都是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惹的祸。

3000万“剩男”从何而来

“我国已经历近30年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且持续攀升过程,如此累积的结果是,未来30年内,逐步进入适婚年龄的男性将比女性多出近3000万人,矛盾或将集中爆发。”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由于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中国男多女少的情况一直存在。没想到的是,最近几年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末,中国大陆男性人口70414万人,女性人口67048万人,男性比女性多出3366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2(以女性为10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3.51。另据统计,“8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例为 136比100,“7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则高达206比100,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中国适婚人群为什么会出现异常的性别比失衡现象?“根本原因在于出生性别比的长期失衡,这已经成为一个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说。

出生人口性别比也叫婴儿性别比,正常情况下,每出生100个女孩,相应会出生103—107个男孩。由于男孩的死亡率高于女孩,到了婚育年龄,男女数量趋于均等。因此,联合国设定的正常值为103—107。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翟振武给出了两个原因:一是强烈的男孩偏好,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追求生男孩的观念一直存在。二是现代技术条件的发展,使得生男孩变得容易。他说,小型化、现代化的超声波检测技术,能够在女性怀孕14周到16周时检测出是男孩还是女孩。这使得很多想生男孩的家庭更容易实现愿望,如果检测出是女孩,很多家庭会选择让孕妇人工流产。

正是因为超声波技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后的发展,再加上传统的男孩偏好观念,造成了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程度高、持续时间长、波及人口多的现状。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最高时达到121.2,有些省份甚至达到了130。

“出生人口性别比过高,造成的一个最大的社会问题是‘剩男危机’或‘光棍危机’。”翟振武说,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每年持续出现全国范围的出生男婴数多于女婴数的情况,以此逐年累积,按照估算,未来30年内,逐步进入适婚年龄的男性将比女性多出近3000万人。另外,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领导的课题组向本报记者提供的预测数据,2020年,35岁至59岁的未婚男性在1500万左右,2050年接近3000万。

2010年,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在对全国28个省份共计369个行政村进行调查后,发布了《百村性别失衡与社会稳定调查技术报告》。报告预测,2013年后,中国每年适婚男性过剩人口在10%以上,平均每年约有120万男性找不到初婚对象。

“除非这些适婚男性都选择与比他们年龄大的女性结婚,否则,如果他们都在自己年龄段内及其以下的年龄段找对象,中国未来就会多出接近3000万‘剩男’来。”翟振武说,这还是以正常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为前提。如果今后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幅度缓慢,中国的“剩男”数量还会增加。

“剩男危机”“危”在何处

“‘丁男’沉积在低文化、低收入的贫困阶层,将加剧中国经济与社会的不平等问题,同时还会威胁中国的人口生态安全。”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表示,性别失衡问题将是影响中国人口结构均衡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隐患。

“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偏高引发的社会问题已由隐性走向显性,最直接的影响是引发‘婚姻挤压’现象。”王广州领导的课题组承担了国家卫计委委托的“单独二孩”、“全面二孩”政策影响预判研究工作。他解释说,“婚姻挤压”的通俗理解就是有一部分人娶妻难或者说会打光棍。

王广州提供的1990年、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调查数据显示,中国35岁到59岁的男性人口未婚的比例大概在4%左右,“如果一个男性到59岁还没结婚,基本上就属于终身未婚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因为女性终身未婚的比例大概不到3‰。”

什么样的人会存在婚姻被挤压的情况?王广州分析,受教育程度低的男性往往首当其冲。1990年,35岁到59岁的、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未婚男性占未婚男性总数的12.7%。2010年,这个比例接近15%。

此外,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男性也可能成为“剩男”。有社会学者按照“嫁高娶低”、“男高女低”的社会观念总结了一种梯度婚配模式。如果以甲、乙、丙、丁等表示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进行排序,按照该模式,甲男配乙女、乙男配丙女、丙男配丁女,最后剩下的是甲女和丁男。然而,和“剩女”多为个人选择不同,“剩男”是被动单身。按照《百村性别失衡与社会稳定调查技术报告》,受到婚姻挤压的“剩男”或者“丁男”更多地集中在西部地区文化水平低、收入少的男性上。

“剩男问题的实质是经济与社会的不平等问题。农村贫困地区、贫穷家庭以及城乡的贫弱男性具有较高的陷入‘光棍危机’的风险。”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陆益龙对本报记者说,人口性别结构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婚姻市场,但更关键的影响因素是经济、社会与文化因素,“这些因素会刺激并加剧落后地区天价彩礼、拐卖妇女、买卖婚姻、性犯罪现象的发生”。

此外,王广州非常担心的一个问题是,女性“赤字”和低生育率将进一步减少人口总量和适龄劳动人口规模,并加速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

有社会学家认为,10至20年后,男性劳动力过剩和“就业性别挤压”将日益严重,男性就业竞争压力更大,女性将更难就业。从长远看,光棍的自身养老及其父母养老也是一大问题。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认为,“剩男危机”的深远危害,不亚于20世纪中叶的人口膨胀。

“治标”不易,“治本”如何破题

“如果未来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缓慢,不排除会对生育政策进行进一步调整;要扭转重男轻女观念,关键是提高城镇化、工业化、教育水平。”

为了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的现状,2002年11月,《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颁布施行,对胎儿性别鉴定予以明确规范禁止。从2009年起,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整体呈下降趋势。从2011年开始,国家计生委、公安部、卫生部等联合开展整治“两非”专项行动,使得该类案件高发态势得到初步遏制。

在翟振武看来,由于现有制度不完善和检测技术发展,胎儿性别鉴定越来越容易,检测双方的“你情我愿”也增加了有关部门的对“两非”的监管难度。

王广州对此提出3点建议,一是加强国家和地方立法工作,为查处“两非”、保障妇女权益提供法律依据。二是建立出生性别比治理联动机制,加强卫生计生、药监、公安等部门合作,通过“全国一盘棋”的联防群治进行综合治理。三是搭建数据共享平台,建立出生性别比预警机制。他特别强调,要强化统计监测在综合治理工作中的基础地位,明确卫生计生、公安、统计、教育、民政等部门的数据统计职责,最终实现人口数据的跨部门共享和预警监测。

2013年末,中央提出“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提出“全面二孩”政策,对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王广州分析,一部分第一孩是男孩的家庭,第二孩更愿意生女孩,或者对孩子的性别已不那么在意,相对而言,更多的女孩能被生下来。

不过,有人口学家同时表示,如果未来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幅度缓慢,不排除会对生育政策进行进一步调整。

“从人口发展规律来看,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到一定程度以后,继续下降的难度更大。”翟振武说。根据《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设定的预期目标,到2020年,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小于等于112,到2030年稳定在107。也就是说,即便一切顺利,离出生人口性别比恢复正常的时间还有13年。接下来,中国社会不仅要消化因前30多年高出生人口性别比而累积的老剩男,还要面对未来13年可能产生的新剩男问题。

更多专家指出,要实现这个预期目标,扭转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真正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实现男女平等是治本之策。

2003年4月,“关爱女孩行动”启动;2013年,“圆梦女孩志愿行动”启动……这些活动旨在通过对贫困地区农村女孩一对一的长期公益性帮扶,唤起全社会对女孩的关注。

“目前男女平等的观念还很薄弱,男娶女嫁、从夫居、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要随着城镇化、工业化、教育水平的提高才能逐步改变。”翟振武说,对于性别失衡的重灾区农村,各级政府应该加快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走机械化、现代农业之路,减轻因强度体力劳动而产生的男孩偏好。同时,还需要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养老体系建设、女性就业平等等制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