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跳火堆
扩展阅读
2017年9月买什么股票好 2025-07-08 01:05:48
开车忘记带驾驶证怎么办 2025-07-08 00:55:04
刚开始炒股怎么买股票 2025-07-08 00:02:47

跳火堆

发布时间: 2021-11-15 04:31:47

❶ 跳火堆的传说是什么

人生在世,历经劫难。即便享尽荣华富贵尊者,抑或备受折磨贫贱,各有一般烦恼。所以过满了一年,除守制居丧外,大年夜都要“跳火群”,以示蹈火赴汤,度过一年艰辛晦气;亦冀来年好运,免滋忧患。躲债者则待年兜夜,回家跳了火群才算过“年关”。跳火群就图消灾消难趋吉利。

❷ 跳火堆习俗源于哪个省

云南,四川,贵州,西藏,内蒙古,新疆等省份的少数民族地区都会有这种习俗!

❸ 跳火堆源于哪一个省份

每年春节期间,广东一带的传统民俗文化。毎逢农历正月,村民们在祭拜袓先,敬奉神明,游神拜会的同时,举行了"跳火堆"活动。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消灾免祸、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

❹ 春节习俗跳火堆的寓意

每年春节期间,广东一带的汉族民俗文化。毎逢农历正月,村民们在祭拜袓先,敬奉神明,游神拜会的同时,举行了"跳火堆"活动。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消灾免祸、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

❺ 谁来说说除夕跳火堆的由来

说起这个习俗,生活在城市的读者可能就不知道了。据介绍,这是以前的除夕夜的传统节目之一,是最有节日气氛的户外活动了。

民俗专家介绍说,在农村,一家人除夕夜吃过团圆饭后,在门外旷地上用干稻草、干地瓜藤以及“掸尘”用过的扫尘枝等烧起火堆,或烧起火盆,凡家中大小男子成员(妇女不参与“跳火盆”)逐一依此从熊熊火堆上由外朝里跳跃过去,就是男婴亦要由成人抱着跳过,外出未归的男人则由在家兄弟替跳。

大家边跳还要边念谣词,如“跳入来,新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粮食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满厝里。”沿海乡民则念:“发彩!新年好海路;发彩!新年好虾蚝。”

跳过火盆后,待到篝火将熄,各家主妇即把其余烬收置火笼、火盆中,端进屋里藏于床下,俗称“挑金挑银”,寓意火红兴旺。

❻ 为什么要跳火堆

谁知道啊?反正我不知道!

❼ 跳火堆是潮汕风俗其中之一,据说只有勇敢的男儿才可以跳,如此危险的活动怎么会延续至今

跳火堆的这个活动在潮汕地区主要在揭阳普宁地区,“跳火堆”为当地圣人节这一天,为的是纪念关帝老爷。而它同时也和正月里的其它民俗活动结合在一块,跟过年的各种祈福活动是一脉相承连成一个整体的。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火历来是驱邪的工具,除夕要放烟花,也就是用火和声音驱走怪兽"年"。其实,当年正是人类掌握了火种,才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得以极大地提高,也使人类终于成为万物灵长。

由此,关于用火驱魔的仪式就从远古一直传承了下来。就像北方的新娘子进门要过火炉一样,跳火堆也是为了驱逐邪魔、祛除旧年晦气而举行的特定仪式,而特意使火堆火星四溅则象征着新一年的生活要红红火火

❽ 《跳火堆》的作文400字

在我的老家元宵节风俗是跳火堆。天黑时分,吃过晚饭,我们便迫不及待地找来稻草,在门前空地上沿一条直线间隔堆起十五个小草堆,点着火,然后人们排成队,依次从火堆上跨过,来回三趟。小孩跨不过去,就由大人抱着跨。三趟来回下来,通常是上气不接下气,火堆也快熄了。跨火堆也讲火候,跨早了火旺,跨不过去,甚至会烧着衣服或被烫着。来迟了,火焰将熄,烟大,熏得人睁不开眼,直咳嗽。尽管如此,小时候我们却乐此不疲,总希望元宵节早点来,天早点黑,以便展示自己闪转腾挪的功夫。

关于跳火堆,民间流传着一个神话故事。据说蒲州城民风顽劣,人神共愤,惹恼了玉皇大帝,准备于正月十五日夜间派天兵天将放火烧了蒲州城。为避免冤枉好人,玉皇大帝派太白金星下凡先做一番调查。太白金星来到蒲州城,化身变作一个举目无亲、无处投靠的年轻女子,敲开了一个人家的门,请求留宿,并要点吃的。这家人不仅准许他住下来,并热情地给他提供吃喝。太白金星一想,这是个好人家,不要冤枉了好人,就把玉皇大帝的决定告诉了他们,让他们正月十五的晚上在自家门前点起火堆,就可保全家安全,并嘱咐他们不可泄露天机,就回到了天庭。这家人把此消息告诉了自家的亲戚,亲戚们又互相转告,结果元宵节的晚上家家门前火光冲天,太白金星也辨识不出哪家是好人,就向玉皇大帝谎报蒲州城已经烧了,玉帝也相信了这个消息,蒲州城得以幸免。从此后,每年元宵节晚上,家家门前燃放火堆,成了一个固定的习俗。

此传说是否真实,无从考证,但此习俗伴着我们童年,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羊年的元宵节即将到来,我与妻子商定,无论多忙,都要回趟农村老家,再次体验一下“跳火堆”的乐趣。

❾ 为什么过年要跳火堆

在汉族民间,北方人的年夜饭多是饺子,而闽南十 年前流行的年夜饭还是米饭炒菜,慢慢才改成全家围炉吃火锅。吃完饭,开始过“年兜(闽南语:春节)”了。家中老人从邻居家抱来一大捆稻草,在家门口点燃,在火势最旺的时候,家中所有的男性成员逐一从火堆上跳跃进门,男婴由成人抱着跳过,外出未归的男人则由在家的兄弟替跳。女人可跳可不跳,不过跳的方向和男人相反,从门口往门外的方向跳。跳火群寓意来年生活红火、驱邪避灾之意,跳完火群,家中主妇要拿一片瓦,盛些许灰烬跑向主卧,口中念着“发财兴旺”等吉祥语,将瓦片放在床底,待来年才换新灰。
家里跳完火群,一家人便赶往家族祠堂聚会。家族聚会,男性不可缺席,女性则可随意。用四根香祭拜完祖先,这一 年来,谁家有添丁、结婚、升学等喜庆,要拿出糖果等甜食与家族诸人庆贺。随后,家族男性又在祠堂门口跳一次火群,随后燃放从各家带来的烟花爆竹。零点,大家纷纷赶往最近的庙里“抢头香”。“抢头香”,意即在新的一年里,谁能第一个在庙里插上第一炷香,谁家就能一年兴旺不衰。

❿ 跳火堆源于哪里

跳火堆来自于“跳火群“读作” /tiǎu-hé-gún/”是直接按闽南语音译成汉字,又称“跳火盘”中的一个环节。民间认为“大人跳入来,年年大发财。小孩跳出去,欢喜无忧虑……”既寓意来年生活红火,也有驱邪避灾之意。长者说古道今,讲到“跳火群”时,曾说道:人生在世,历经劫难。即便享尽荣华富贵尊者,抑或备受折磨贫贱,各有一般烦恼。所以过满了一年,除守制居丧外,大年夜都要“跳火群”,以示蹈火赴汤,度过一年艰辛晦气;亦冀来年好运,免滋忧患。躲债者则待年兜夜,回家跳了火群才算过“年关”。跳火群就图消灾消难趋吉利。讲到跳火群仪式,他还引述其中烧“灯猴”和敬“灶君”的缘由,诉说了一些带有迷信色彩的什么“灯猴”在天庭诬告凡间糟蹋米粟“灶君”上苍启奏为民伸冤,以及腊月廿三“送神”,廿五“天神下降”,正月初四“接神”等春节前后闽南民俗活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