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黄炎培为什么又被称为黄任老
黄炎培:
我的windows怎么忽然一下从正版变成盗版的了?
② 黄任老是谁扮的 换了人间电视剧中,黄任老是谁扮的
该剧讲述了1949-1954年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风云,以及国共两党在军事、政治、经济、统战等各个领域之间殊死较量的故事 。
该剧于2018年1月8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并在爱奇艺、腾讯视频和优酷视频同步播出 。2019年8月19日,荣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还有一个版本,《换了人间1959》,就部电影,在万皮里也有,
③ 黄炎培说的历史周期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啊
在中国历史循环往复的周期里,几乎每一个能赢得200~300年长治久安的朝代,都是从打破原有社会结构,通过“均田”实现相对公平开始的。在农业社会里,“田”即土地,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如同今天的资本。所谓“均田”当然是没有土地的人均豪门的田,而不是有钱的豪门均穷人的田。
从中国的历史进程看,在当时乱后思治的中国,是必须补上公平这一课的。孙中山先生尚且要平均地权、节制资本,1949年只能做得比中山先生更好。只有补了这一课,中华民族才能摆脱1840年以来的动荡岁月,休养生息,走上复兴。
同历史上其他朝代不同的是,新中国所处的历史环境,决定了中国还需要补“现代化”这一课。在强敌虎视的情况下,中国需要迅速建立现代工业,而这需要大规模的、迅速的积累。如何在低水平的基础上既能实现工业积累,又能实现大多数人的公平,是当时中国面临的巨大挑战。
还有,建立新体制的那一代人是精通中国历史的。几千年中国历史中,那种“公平—不公平”的周期循环,也许在他们心中形成了一个难以排解的历史之结;他们透过治乱更替的历史风云,也许看到了公平在中国治乱中的作用和分量,知道民可载舟,也可覆舟,从而力图寻求一种能够确保公平的体制,来保证中国的长治久安,来避免历史周期的重现。
这种历史因素交互作用,就形成了以政府调动资源为手段的,以公平为核心的新体制。在当时的情况下,只有政府才可能实现资源的集中,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西方国家在漫长的发展道路中完成的资本原始积累和再积累过程,同时保证积累的财富被用来建立中国自己的现代工业。
这种高速度的积累显然是以压制消费为代价的。在这种情况下,公正,尤其是分配的公正,就显得非常重要。所以,当时对公平体制的选择,不仅是中国几千年历史的总结,也是近代中国历史的必然。
通过公平的体制来避免历史周期,这也许就是以毛泽东先生为代表的一代人所做的历史探索。如果我们把那场变革放在历史的长周期中来看,是不是可以形成这样的认识:它为中国彻底摆脱历史周期律奠定了基础。这一点值得后来者深思,值得后来者的后来者更加深思。
(3)黄任老扩展阅读
背景
1945年7月,黄炎培到延安考察,谈到“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称历朝历代都没有能跳出兴亡周期律。毛泽东表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黄炎培:
“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
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
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
毛泽东:
“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黄炎培:
事后他写下了自己对毛泽东答话的感想:“我想:这话是对的。只有大政方针决之于公众,个人功业欲才不会发生。只有把每一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一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用民主来打破这个周期律,怕是有效的。”
④ 黄炎培为什么又被称为黄任老
先看他的生平简介:
黄炎培,号楚南,字任之,笔名抱一。江苏川沙县(今属上海市)人。曾字楚南(一作号),改字韧之
对德高望重的人,政界、学界喜欢称他的姓加名中的第一个字(有时加“字”中的第一个字),如赵朴初称为“赵朴老”。黄炎培字任之,故称“黄任老”。这种称呼法最初是为了避免同姓误会,比如有两个姓黄的,称“黄老”就不明确,故加名(或字)的一字。后来成为习惯,即使没有同姓者在场,也这么称呼。
⑤ 讨米婆是什么意思
民间有一种习俗,小儿家有一种病须吃百家米做的饭,才能治好,讨米婆就做这事。
⑥ 电视剧《解放》中的黄任老指哪位历史人物
黄任老指的是黄炎培,他是中国近现代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号楚南,字任之,笔名抱一,江苏川沙县人。
新中国成立后,黄炎培破“不为官吏”的立身准则,欣然从政。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6)黄任老扩展阅读:
毛泽东字润之,黄炎培字任之,音相近,只一字之差。因此二人纸笔往来时,黄多称毛为“润之主席”或“毛主席”,而毛称黄为“任之先生”、“任老”或“黄老”或“黄副总理”。
应当说,即使到了“阶级斗争”如火如荼的年代,毛与黄无论在相见时,还是书信中都还是以礼相待、客气相往的,多年的交谊还是保持了下来,未受某些政见不一而中止,在那个年代也堪称难能可贵。
⑦ 王羲之真迹存在吗
王羲之书法作品尚无一件真迹存世,我们现在所知的王羲之作品均为摹本 。
王羲之的真迹已无存世,据说唐太宗李世民极爱王羲之书法,把天下民间所藏都收到宫中,死后带入坟墓陪葬。现存都是摹本,是由高手双钩描摹出来的。元明以来唐朝的摹本就被当成珍品看待。清朝,即使将公私收藏的王羲之墨迹都统计在内,数量也不过几十纸。在王羲之离开人世一千六百年后,唐人的摹本也成了凤毛麟角。
据史书记载,《兰亭序》在唐太宗李世民遗诏里说是要枕在他脑袋下边。那就是说,这件宝贝应该在昭陵,而不在乾陵。但在五代时期的耀州刺史温韬将昭陵盗了,然而在他写的出土宝物清单上,却并没有《兰亭序》,因此专家推断,《兰亭序》在乾陵里面。
拓展资料: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⑧ 黄仁老是指的是谁
黄炎培,号楚南,字任之,笔名抱一。江苏川沙县(今属上海市)人。曾字楚南(一作号),改字韧之
对德高望重的人,政界、学界喜欢称他的姓加名中的第一个字(有时加“字”中的第一个字),如赵朴初称为“赵朴老”。黄炎培字任之,故称“黄任老”。这种称呼法最初是为了避免同姓误会,比如有两个姓黄的,称“黄老”就不明确,故加名(或字)的一字。后来成为习惯,即使没有同姓者在场,也这么称呼。
⑨ 黄炎培的历史周期律指的是什么
“历史周期律”是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权都会经历兴衰治乱,往复循环呈现出的周期性现象。极端的不公导致社会的崩溃,从而达到新的相对公平,周而复始。
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