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普希金的妻子娜塔丽娅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美女
100多年来,人们往往把普希金之死的主要责任归咎于他的妻子娜塔丽娅·普希金娜。俄国文学界的一些权威论著,在对娜塔丽娅这个人物并没有掌握充分资料的情况下,一直说她是个轻浮浅薄、与诗人在精神上毫无共同之处的庸俗女子。娜塔丽娅几乎成了历史罪人,长期受到谴责与谩骂。 直到1963年,普希金研究家奥布多夫斯卡娅和杰缅季耶夫经过不懈努力,挖掘出一批珍贵的新史料——冈察洛夫家(娜塔丽娅的娘家)的书信,其中包括普希金和娜塔丽娅的法文亲笔信札,有了可喜的突破性的新发现。随后他们又着手研究娜塔丽娅写给第二个丈夫兰斯科依的信,以及她的两个姐姐的信件。两位专家出于恢复历史本来面目的高度责任感,以这数百封经过论证的信件为基础,陆续撰写了多部专著,相继于20世纪70—80年代出版。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普希金娜传》在我国已有中译本,书名改为《普希金夫人传》(团结出版社,1991年)。此外,苏联女作家库兹涅佐娃的作品《“我爱你的心灵”——普希金娜的故事》也早已译成中文,书名改为《普希金娜的故事》(新华出版社,1983年)。这些著作的问世提出了对普希金夫人的新评价:在诗人之死的问题上,她非但不是祸首,而且还是受害者;她是个心灵与外貌同样美好的女性。 作者们根据翔实的新史料描绘出另一个娜塔丽娅。她纯洁善良,受过良好教育。她之所以能攫住诗人的心,不仅仅是由于姣好的容颜,更重要的是她优美的内在气质。若娜塔丽娅是个头脑空虚的庸俗美人,实际就是贬低了伟大诗人普希金! 尽管娜塔丽娅由于年轻(她比诗人小13岁)对普希金的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他的作品都难以有深刻理解,不过她崇拜他,尊敬他,支持他的创作。还在蜜月期间,她就为丈夫誊写诗稿。普希金的每一部新作诞生,总要先朗诵给她听。后来普希金想出版文选,娜塔丽娅便向哥哥求援,要了87令白纸。她还为普希金办理过许多出版事务。诗人遇害前半年,娜塔丽娅为减轻丈夫的负担,瞒着他再次请求哥哥接济。 普希金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你的美貌举世无双,令人倾倒。但我爱你的心灵胜于你的容貌。”在给岳母的信中诗人写道:“我的妻子非常可爱。和她共同生活的时间越长,我对她的爱就与日俱增。上天赐给我这样一位温柔美丽、纯洁善良的天使,我实在受之有愧。” 这正是普希金夫妇爱情的基石。 普希金是位追求自由、反对专制的进步诗人。沙皇政府和上流社会把他视若大敌,千方百计摧残他,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而娜塔丽娅是彼得堡第一美女,不知有多少男人为之倾倒,同时也遭到贵族小姐太太们的极大嫉妒。既是一位叛逆诗人的妻子,又有千百双仇恨的眼睛在注视着她的一举一动,可是涉世不深、天真单纯的娜塔丽娅并不知道丈夫和自己的险恶处境,仍快快活活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沙皇尼古拉一世对她垂涎三尺,法国军官丹特士狂热追求她……其实娜塔丽娅何罪之有?她天生丽质,这不是过错。如果她有错,就错在过分天真和轻信,另外还有上流社会女子的通病——虚荣。她是个普通人,自然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弱点。不过她是清白的,对丈夫始终忠诚。 普希金信任自己的妻子,并深深地爱着她,同时也明白像她这样的绝色女子是很难逃脱悲惨命运的。为捍卫自己和爱妻的名誉,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普希金与丹特士决斗。对方先开枪,他受了致命的重伤。被抬回家后,他在痛苦中安慰妻子:“你放心,你没有任何过错!”当剧痛难忍时,他就让她走开,不愿让她看着自己受伤痛折磨的样子,嘴里不断地说:“我可怜的妻子!”并派人去安慰她。在疼痛间歇时,便把她唤到身边,反复向她解释,她是无辜的,他永远爱她…… 给普希金治伤的御医阿连特目睹了这一切,感叹道:“对普希金来说,没有被当场打死是他的不幸,因为他受尽折磨,痛苦不堪。但对他妻子的声誉来说,他活着回来却是不幸中的大幸。因为所有在场的人都看到她的无辜,以及普希金对她忠贞不渝的爱情是毋庸置疑的。” 弥留之际,普希金嘱咐妻子:“我死后,你带着孩子们到乡下去住。为我服两年丧你就嫁人,一定要嫁个正派的人。” 普希金逝世后,娜塔丽娅的处境不堪设想。她才24岁,还有4个年幼的儿女。丈夫猝亡带来的撕心裂肺的悲恸,再加上经济窘困,对她已是够残酷的了,她还得承受来自各个方面的指责。更有甚者,她竟成了举世闻名的反面教员,人们都以普希金错选了娜塔丽娅招致杀身之祸为教训。把普希金之死这一重大的历史悲剧归罪于一个弱女子显然是很不公平的。这也是娜塔丽娅的最大痛苦。 娜塔丽娅没有死,是个奇迹。孩子们给了她力量,使她顽强地活下来。儿女们就是她的生命,她已没有了自己的生命。 娜塔丽娅服了两年丧,而她的心却服了一辈子丧。尽管命运多舛,但善良的天性使她总是十分同情身处逆境的人们。青年作家谢德林被流放,这让她想起普希金当年遭放逐的情景。她为谢德林奔走,终于使他获释。后来她还帮助了另一位无辜受害的年轻人。 普希金逝世7年后,淳朴善良的军人兰斯科依理解她,同情她,爱她,也爱她的孩子们。他向她求婚。她嫁给了他,但内心的伤疤总在隐隐作痛,一生郁郁寡欢,51岁病逝。临终前惟一使她感到欣慰的是,此时她和普希金所生的4个儿女都已长大成人。 作为普希金的妻子,娜塔丽娅是无愧于伟大诗人的。由此人们也更能理解普希金对她的爱——“我爱你的心灵胜于你的容貌”。 但是由于长期造成的深远影响,在我国仍有许多人对普希金夫人持传统观点。 近些年来,经常可在报刊上读到一些国内著名作家造访俄罗斯,参加莫斯科和彼得堡普希金故居后写下的观感。文中每每提及诗人之妻都毫无例外地持否定态度。一位作家写道:“娜塔丽娅不是个信守诺言的人。在普希金逝世后不久,她就改弦更张,嫁给一位追求她的法国贵族。这也许是她对普希金的一种报复。”另一位作家写道:“普希金和娜塔丽娅的结合注定是不幸的。她没有给他愉悦和幸福,带来的是郁郁寡欢和悲剧式的结局。……在爱情方面普希金是败者,是输家。”还有一位作家认为:“普希金的婚姻‘下错了一步棋’,举足轻重的一步棋!”新近又有作家写道:“冈察洛娃”(即娜塔丽娅——本文作者)除去给普希金生孩子,对普希金的精神痛苦视而不见,完全漠不关心。”
⑵ 娜塔丽娅·冈察洛娃的介绍
俄国女画家、雕刻家和舞台设计师。出身於贵族家庭,在莫斯科美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刻。早期专注於雕刻,1904年开始认真作画,随后几年进行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风格的尝试。在综合这两种风格的基础上创立了「射光派」,追求在两度空间中描绘反射光的空间特性。1912年参加弗赖(Roger Fry)的后印象主义在伦敦的展览和慕尼黑的第二届蓝骑士展览。曾以其为卡梅尼(Kamerny)剧院设计的布景和服装而在莫斯科获得很高声誉。1914年移居巴黎后,成为佳吉列夫俄罗斯芭蕾舞团的舞台设计师,为芭蕾舞《金鸡》(Coq d'Or)所作的充满活力的拜占庭风格的设计最为有名1。
⑶ CCTV8播映的电视连续剧<东归英雄>中,饰演俄罗斯公主娜塔丽娅的是谁
马景涛-饰渥巴锡 宁静-饰央金 斯琴高娃-饰贾恩 斯琴格日勒-饰宗金 孙铁-饰达什敦 伊拉-饰女沙皇 娜塔莎-饰公主
⑷ 有个外国著名的作家,喜欢一个夜夜笙歌的女人,从此自甘堕落,最后和情敌决斗,好像死了吧,有这个作家吗
普希金1799年6月6日出生。1830年5月6日,他同莫斯科第一美女冈察洛娃订婚。1831年2月18日,婚礼仪式在尼基茨基门的教堂进行。1837年,法国籍宪兵队长丹特斯疯狂追求普希金的妻子,普希金和丹特斯决斗。决斗中普希金身负重伤,1837年1月29日不治身亡,年仅38岁。
⑸ 谍影特工中娜塔丽娅怎样被俄国人发现
定时炸弹 ,Ticking Bomb - Aloe Blacc。
歌词:
Ticking Bomb - Aloe Blacc
The whole world sitting on a ticking bomb
The whole world sitting on a ticking bomb
So keep yo calm, carry on
The whole world sitting on a ticking bomb
Sun may never rise again
The question ain;t if but when
Sea will mourn and the sky will fall
The sun may never rise again
The silent war has begun
The staring down loaded gun
No refuge found no solid ground
Assuming race can;t be one
Don;t wait say to goodbye, you;re running out of time
Whatever you believe it;s easy to see
The whole world sitting on a ticking bomb
The whole world sitting on a ticking bomb
So keep yo calm, carry on
The whole world sitting on a ticking bomb
The whole world, the whole world
The whole world, the whole world
My future is dying
Laying in a ditch in the dark
I need you here but all I hear
Is the beating of a broken heart
Don;t wait to say goodbye, you;re running out of time
Whatever you believe it;s easy to see
The whole world sitting on a ticking bomb
The whole world sitting on a ticking bomb
So keep yo calm, carry on
whole The world sitting on a ticking bomb
And it;s about to explode
The whole world, the whole world
The whole world, the whole world
And it;s about to explode
The whole world, the whole world
The whole world, the whole world
The whole world sitting on a ticking bomb
The whole world sitting on a ticking bomb
And it don;t care what side you;re on
The whole world sitting on a ticking bomb
The whole world, the whole world
The whole world, the whole world
So keep yo calm, carry on
The whole world sitting on a ticking bomb
⑹ 俄花样游泳运动员娜塔莉亚的详细资料
中文名 :娜塔莉娅·伊什琴科 娜塔莉娅·伊什琴科
英文名: Natalia Ishchenko 性别: 女 身高: 177厘米 体重: 60公斤 国籍: 俄罗斯 出生年月: 1986年4月8日 职业: 花样游泳运动员
编辑本段个人成绩
2005年蒙特利尔游泳世锦赛集体项目冠军。 2006年欧锦赛花样游泳单人冠军。 2008年北京奥运会花样游泳集体项目冠军。 2009年世锦赛花样游泳单人技术自选、自由自选冠军,双人自由自选冠军。 2011年7月17日,上海游泳世锦赛,以98.300分获得花样游泳单人技术自选金牌。 2011年7月18日,上海游泳世锦赛,在花样游泳双人技术自选决赛中,娜塔丽娅·伊什琴科/斯维特兰娜·罗玛什娜以98.200分夺得冠军。 2011年7月20日,上海游泳世锦赛,以98.550分获得女子花样游泳单人自由自选冠军。 2011年7月21日,上海游泳世锦赛,花样游泳集体自由自选组合,俄罗斯以98.47分夺得冠军。 2011年7月22日,上海游泳世锦赛,花样游泳双人自由自选比赛,娜塔丽·伊什琴科/斯维特兰娜·罗玛什娜以98.410分获得金牌。 2011年7月23日,第14届国际泳联世锦赛,获得团体花样游泳集体自由自选金牌。
⑺ 娜塔丽娅·尼古拉耶夫娜·冈察洛娃的人物生平
娜塔丽娅·尼古拉耶夫娜·冈察洛娃1812年出生在莫斯科,是莫斯科贵族冈察洛夫的女儿。她的母亲是远近出名的管家严厉之人,家里的繁文缛节、条条框框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平日,孩子们只要不慎做错一点事,就会挨母亲不留情面的耳光。这位严厉的母亲甚至不允许孩子们看稍微带有些许浪漫色彩的小说,她们家有家庭教师,但只是学习法语和舞蹈。幼年时代的娜塔丽娅得到良好的教育, 拥有社交圈必不可少的见识、口才、仪态和气质。真正值得一提的是她的美貌,这是改变她既定命运的根源。 二人的婚礼最后定于1831年2月18日举行,婚礼仪式在尼基茨基门的教堂进行。新人相互交换戒指之时,一个指环不慎被滑落到了地上,普希金的脸色陡然大变,与此同时,他手中燃烧着的蜡烛也突然熄灭了。从教堂出来时,诗人的额头上渗满了豆大的汗珠,他忧心忡忡地说了句:“这是不祥之兆。”错误从这一刻起就不可挽回地开始了,可惜他们都未从婚前的种种预兆中得到警示,及时地从这场注定悲剧的婚姻中解脱出来。随着教堂钟声的响起,毁灭的进程也拉开了帷幕。
婚前,普希金在阿尔巴特街53号租下了房子,住房在二楼,共有5个房间。诗人将其按照自己的心愿修缮一新。从此,普希金与他的新娘子在这里开始了真正的家庭生活。但是普希金同妻子家庭生活并不美满。首先,是两人没有共同的爱好,娜塔丽娅对于文学或诗歌毫无兴趣,因而也就不可能与丈夫共享其中的乐趣。两个人在一起时,普希金常常会觉得无话可说,他甚至会哈欠连天,并且想跑出去和别人畅谈心扉,这使娜塔丽娅非常生气。有一次,诗人写了一首特别成功的诗,他手舞足蹈、兴奋不已地跑上前来念给妻子听,不曾想,却换来她不耐烦的抱怨:“上帝!普希金!又是你的诗,快把它们拿开,离我远些,我厌倦极了!”。其次,诗人的多情(他会同时爱上几个女人,即使是结婚之后,他也能在深爱自己的妻子的同时又迷恋于其他的女人),亦使娜塔丽娅在家庭生活中经受了不少嫉妒的苦楚和无奈。而尤其令她难以容忍的是,一些既外貌庸俗、又毫无才德的女人,也妄想前来诱惑她那伟大天才的丈夫。
枯燥乏味的家庭生活对娜塔丽娅来讲,无异于是一种折磨。好在,作为一个超然绝世的美女,灯红酒绿、浮华璀璨的上层社会为她敞开了大门。无论是她那花明雪艳的肌肤、秋波流慧的明眸,还是那风流惹人的蜂腰,都会让所有第一次见到她的人为之惊叹、倾倒和频频回首。很快,娜塔丽娅的美丽便引起了宫廷的注意。在很短的时间内,她就同当时最高阶层的贵族、官员们一一相识了,大凡见到过她的男人,没有不迷恋于她的。一向贪恋女色的沙皇尼古拉一世更是特别倾心于这位绝世美女,在每次的宫廷晚宴上都要坚持与她坐在一起。娜塔丽娅的生活从此变成了一连串的欢乐节日和盛大舞会,从此,她每天频频周旋于权贵们的珠光宝气和迎来送往之间,总是要在凌晨四、五点钟才回家。入寝很晚,起床也晚,晚上八点钟是她用午餐的时间,颠倒了白昼,紊乱了生物钟。餐后,她盛装一番,接着还是参加舞会。诗人本人不喜欢跳舞,却不得不一次次地陪同妻子参加舞会。在那一场场热闹的舞会上,诗人通常都是孤单地立于墙边,心不在焉、懒洋洋地看着别人翩翩起舞,
不过,从某种角度来说,在家庭生活中,娜塔丽娅还算得上是一位贤惠的妻子。她在尼古拉一世大举公开追求自己时,为了保住丈夫的尊严,始终巧妙地与之周旋,与其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结果,尼古拉一世费尽了心机也只能望洋兴叹。后来,迫于无计可施,便干脆扮演起了一个很关心她的长辈的角色,竟像慈父一般地教导起这个美丽的妙人来,要她在上层社会里时时谨慎行事,万不可使自己声名狼藉,也不要给别人创造讲闲话的机会……但是,总的来说,这位丽人对自己丈夫的心是相当冷淡的。
普希金的风流天性使他注定不适合成家立业,娜塔丽娅所受的传统教育使她注定不适合与性情如此狂放的诗人共同生活,而他们之间原本脆弱的情感纽带更注定经受不起风流时代对夫妻感情的强大冲击。 普希金想起德国女占卜师A·F·克赫戈夫对自己命运的四种预言:发财、升官,命中有两次流放,将备受国人尊崇,以及如果普希金在一生的第三十七年不遇到来自一名高个子金发白肤男人的不幸,他就可能活到长寿。但当时,谁都不知道预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1834年,一位新的娜塔丽娅的追求者出现了。他的名字叫乔治·查理·丹特士,是一位年轻英俊的法国贵族,因为波旁王朝被推翻而逃到俄国来。此人倜傥风流、相貌堂堂而又自命不凡,聪慧的头脑加上能说会道,往往使他妙语如珠,他善于周旋、伪装,专以勾引女色为能事,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厚颜无耻之人。他在圣彼得堡上流社会深受贵族妇女的青睐,不仅如此,由于他的善于逢迎,亦颇受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宠爱,这就更加使得他骄狂无度、无所顾忌起来。他同普希金一家认识之后,便开始肆无忌惮地公开追求娜塔丽娅,丹特士深谙满足各类女人的虚荣心之道,娜塔丽娅很快也被丹特士的翩翩风度迷住了。悲剧悄悄向普希金逼近。
显然,普希金他无法忍受自己的妻子被别人追求。特别是那个叫丹斯特的漂亮男人出现后,他变得更加忧虑重重。他们的第一次见面就让普希金极为不快。不可否认,丹斯特是个很会讨女人欢心的有男性魅力的家伙,娜塔丽娅与他的交往是愉快的。虽然一开始,娜塔丽娅表现出一位忠于家庭的好妻子的正直,多次拒绝丹斯特的求爱,但随着交往的深入和丹斯特不懈的努力,以及普希金的敌人们的撮合,他们开始幽会。后来更是与普希金反目成仇,不让普希金再进她的房间。
普希金同丹斯特约定决斗。1837年2月8日,普希金在与丹斯特的决斗中,被丹斯特提前开枪击中。他挣扎着向丹斯特开枪射击,以为射死了丹斯特,就放弃了第二次射击机会,但击中的只是丹斯特军服上的一颗金属纽扣,丹斯特装死得以侥幸逃生,荷兰公使宣布决斗结束,上尉便从地上爬起来,普希金要求补上第2枪,被公使拒绝。 据说,沙皇“听从”了普希金的“劝告”,虽曾派人阻止这场决斗,但派出的人却被故意说错了地方,没赶上决斗。
1837年2月9日,普希金被送回家中,呻吟了1天1夜,普希金在呻吟中对普希金娜说:“你没有任何过错。” 1837年2月10日,普希金去世。丹斯特被降为列兵,驱逐出国,带着妻子到法国度过余生。
普希金曾为太太写道,“我爱你的心灵,胜于你的容貌”,这一点,普希金说得没错。弥留之际,普希金嘱咐妻子:“我死后,你带着孩子们到乡下去住。为我服两年丧你就嫁人,一定要嫁个正派的人。”普希金死后第7年,有一位正派军人,不仅爱普希金娜,也爱普希金的孩子。她嫁给了他,但内心的伤疤总在隐隐作痛,一生郁郁寡欢,承受着红颜祸水的猜测和指责,直到51岁病逝。临终前惟一使她感到欣慰的是,此时她和普希金所生的4个儿女都已长大成人。
⑻ 娜塔丽娅·冈察洛娃的生平
冈察洛娃·娜塔丽娅·尼古拉耶芙娜(一译为龚佳洛娃)Nathalya,Goncharova(1881~1962) ,拉里昂诺夫的妻子,俄国前卫艺术的早期代表。她出生于图拉省的贵族之家,曾就学于莫斯科绘画雕塑建筑学校,从1900年开始展出作品。其画风多变,曾探索过立体主义、未来主义,也采用过新原始主义风格进行创作。后来,她与拉里昂诺夫共同创立了辐射主义,力求用色线表现由物体反光所构成的空间形式。她参加了1913年及1914年在莫斯科举办的两次辐射主义画展,并与拉里昂诺夫一起在巴黎举办辐射主义纪念画展。其作品受到阿波利奈尔的赞赏,阿波利奈尔在画展前言中将之作为法国先锋派予以介绍。冈察洛娃的辐射主义探索结束于1914年中期。以后她移居法国,投身于俄国芭蕾工作,从事布景、服装及舞台设计。
⑼ 普希金诗歌《致娜塔丽娅》中费里蒙是谁
普希金 | 娜塔丽娅,是我的第一百一十三次爱情
为了妻子与士兵决斗而死的普希金,可谓是个情种。然而他不仅痴情,还是个多情人士,他写给妻子的“娜塔丽娅——是我的第一百一十三次爱情”,其实并不夸张。
普希金一生经历过多少次爱情呢?有过多少情人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尽管有人研究过、统计过,结果还是没有定论。
娜塔莉亚
有人说,凡是普希金见过的美人他都爱。这句话也许有些夸张,不过普希金自己倒是有过一个答案。这是他1829年在乌沙科娃姐妹的纪念册上写下的两份名单(见普希金1835年日记,原稿上名单没有标题)。这两份名单被称为“唐璜名单”。
⑽ 求托洛茨基夫人娜塔莉亚的生平资料。
此人不怎么受关注 只能找到一些简单的资料
作为托洛茨基的第二个妻子娜塔丽娅·谢多娃起初也是“革命者”。有一段时期,他们化名住在彼得堡。谢多娃后来一直同丈夫生活在一起,既与他分享革命和战争年代的高升,也共尝在异国他乡无尽头的漂泊之苦。托洛茨基第二次结婚后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列夫一直生活在父亲身边,后来成为托派,在父亲被驱逐后,他神秘地死于巴黎。小儿子谢尔盖在托洛茨基还住在克里姆林宫时就离开了家,宣称他“厌恶政治”,埋头于科学研究。他拒绝与其父一起被放逐,但他因为是托洛茨基之子,放逐不可避免。1937年1月,《真理报》说,“托洛茨基的儿子谢尔盖·谢多夫企图毒死工人”,并宣布此时已流放到克拉斯诺雅尔斯克的谢多夫为“人民的敌人”。最近,苏联最高法院宣布为谢多夫平反。托洛茨基本人1940年8月20日在墨西哥遭暗杀,凶手是扎克·莫尔纳尔。娜塔丽娅·谢多娃与丈夫共同生活了13年,死于1953年。